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君书徕民篇招徕移民战略探析 摘要:战国时期,农民往往会因战乱、灾荒、苛政等原因而辗转他乡,成为流民。商君书徕民篇应为秦昭襄王时商鞅后学所作,该篇作者根据秦与韩、魏的国情对比,提出一种优待移民,进而削弱敌国,并增强自身实力的战略。但综合史料记载,秦国应该没有实施这一战略。关键词:商君书;徕民篇;移民;战略:K231文献标志码:A:1002-2589(xx)01-0136-02战国时期,人口流动是一种普遍想象。不仅士人为追求功利或政治理想而往来于诸侯间,社会下层的手工业者、农民也会因种种原因加入流动人口的行列。农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占决定性地位,重农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有识之士和开明君主的共识。而招徕游民成为本国的编户齐民必然有利于国力的增长。一、战国时期大量农民沦为流民与一般印象里农民安土重迁的形象不同,战国时期的社会中存在大量沦为流动人口的农民。黄歇说秦昭王称,韩、魏因长年与秦交战,“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1。孟子对邹穆公说:“凶年饥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而君这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2因战争、饥荒而被迫成为流动人口的数量相当庞大。周礼中也有关于安置移民的构想:“凡新氓之治皆听之,使无征役,以地之恶为之等。”3因为战争、饥荒的直接刺激是战国时期出现大量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与春秋时代相比,战国时代的战争更加频繁,规模也更大。战争性质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变为兼并战争。各国忙于兼并土地,造成了各国边界时常变动,这显然为各阶层人口的流动创造了条件。而战争对社会经济尤其是战场附近地区具有巨大破坏性,为躲避灾祸,边境居民势必会选择流亡他乡。由于天灾人祸引起的饥荒也是造成人口流动的直接原因之一,如前文提到的邹国,凶年统治者不安抚人民,人民只能选择流亡。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为农业生产中个体劳动取代集体劳动创造了条件。旧有的血缘部族解体,原本在宗法制度束缚下的劳动力得以独立发展。匹夫匹妇们辗转流徙,重新选择生活出路成为可能,统治者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处理人口流动的问题。二、徕民篇所提出的招徕移民战略徕民篇对比了秦与三晋的国情,“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二,田数不满百万,其薮泽、谷、名山、大川之材物货宝又不尽为用,此人不称土地。”4认为秦国土地有余而不能尽用。与秦接壤的三晋,尤其是屡屡被秦攻击的韩、魏两国,“土狭而民众,其宅参居而并处。其寡萌贾息,民上无通名,下无田宅,而恃奸务末作以处,人之复阴阳泽水者过半。”韩、魏两国土地少而人口多,人民户籍册上无名,也没有国家授予的田宅,以经商为业,辗转各地的人过半。这与秦国的国情形成鲜明的对比。韩、魏之民迫切需求的就是田宅,这正是韩、魏所缺少而秦所多余的。但是韩、魏之人还是不愿到秦,是因为“秦士戚而民苦也”;秦国不能争取三晋游民,是因为“爱爵而重复也”。秦之人生活困苦,爵位不易得,徭役难以免除,是以韩、魏之人不愿到秦定居。徕民篇反对秦的官吏“秦之所以强者,其民务苦而复爵重也”的观点,然而在此种观点主导下,“三晋不胜秦,四世矣。自魏襄以来,野战不胜,守城必拔,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秦虽能在战争中不断取胜,但三晋却不向秦屈服,秦国虽然能扩张领土,却不能得到三晋的人口。接着,作者向秦王提议:“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复之,三世无知军事,秦四竟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于律也,足以造作夫百万。”对于从别国投奔到秦国的人,免除其徭役、三代之内不参与战争,秦国境内的陵、阪、丘、隰之类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免收十年赋税,这样做足以增长百万人口。作者再点出当此时秦国面对的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兴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则敌得休息,此王所不能两成也,”但如果招徕三晋之人到秦国务农,而让秦人从军在外征战,“兵虽百宿于外,竟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强两成之效也。”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秦国虽然屡战屡胜,但自身也折损不少,如果实行“徕民”策略,则不仅“损敌”,而且还能达到和打胜仗一样的效果。实行“徕民”策略的成本比打仗低,效果却会比打仗好。“徕民”并不是一时战术,而是一种长远打击对手,强大自己的大战略。徕民篇称“王犹以为不可,则臣愚不能知己”,似乎作者之前已经向秦王提过这种建议却被秦王否决了。三、徕民篇写作背景推测徕民篇成文年代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后人托名伪作,二是作于秦昭襄王后期或孝文王或庄襄王时期,三是秦王政时尉僚所作。一般认为,商君书不是商鞅本人著作,但其可以反映战国法家思想,应视为商鞅后学所作,基本为学者公认。徕民篇不是商君本人所作,铁证如山,无须多辩,但笼统的认为其是好事者故意伪作则又尚需斟酌。从徕民篇行文语气来看,应当是秦国大臣向秦王所上奏疏,其处处为秦国长远利益着想,不像是纵横家的辩词或三晋的缓兵之计。徐勇商君书徕民篇的成书时代和作者蠡测一文另辟蹊径,认为是前242-前230年之间尉僚所作,罗列十条证据指陈本篇是尉缭入秦后“与秦王政的谈话记录,似可作为尉缭子的一篇佚文来对待”5。在无确凿证据前,此可视为一种假说。篇中提到长平之战,是为前260年长平之战结束后的作品。徕民篇中称:“今三晋不胜秦四世矣。自魏襄以来”这是断定徕民篇写作时代的关键。但所谓的“四世”如何计算,在学者当中颇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此四世当是按秦国君主世系计算,即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世;而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四世应指魏国自魏襄王以来的四代国君襄王、哀王、昭王、安王,蒋礼鸿先生商君书锥指即主此说。而魏襄王与魏哀王实则一人,为太史公误记,“尉缭”说以魏国四世为襄王、昭王、安王、景王,魏景王于前243-前227年间在位,与秦王政同时。从全篇内容来看,徕民篇通篇都是站在秦国的立场立论,谋划秦国的战略利益,三晋只是一个比较的对象和参照系,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三晋而在于秦,“四世”如解为魏国的世系则不伦不类。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增强,在对三晋的战争中也是屡战屡胜。因此,说秦国在孝公时开始强大也是合乎实际的。尽管秦国对外作战也曾有过失利,但是从总体上看,秦国的国土和实力仍在不断扩大。秦昭王时期,秦国的优势更为明显,本篇提及的三大战役均是以秦国的获胜而告终。综上所述,徕民篇应为秦昭襄王晚期的秦国大臣向秦王所上奏疏。长平之战胜利后,秦国在军事上对三晋已呈绝对优势,而摆在昭襄王面前的则是相国范雎与大将白起之间将相失和。长平之战后,白起力主一举消灭赵国,而范雎接受赵国贿赂,又不愿白起继续立功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不久赵王听信虞卿建议,与诸侯合纵抗秦,拒绝割六城予秦。秦昭襄王气急败坏倾全国之力伐赵,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认为不应该继续进攻赵国,“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白起称病拒绝执行命令。后来邯郸之战,秦国失利,昭襄王更迁怒白起,范雎趁机进言逼死白起。“徕民”战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的。一方面秦国虽然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但自身也损失不小,继续休整,敌国也能得到休息。“徕民”可以解决两难的问题。昭襄王后期的国际形势已与秦刚变法时大不相同,在秦的法家捕捉到这一点,试图修正秦国的战略方针,从不遗余力追求强兵转而开始考虑秦国的长远安定。四、秦国并没有实行“徕民”战略那么,秦王是否采纳了“徕民”战略了呢?徕民篇对秦国一贯“重刑轻赏”的做法颇有微词,而这却恰恰是商鞅立法的一大原则。去强篇称:“重罚轻赏,则上爱其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其民,民不死上。”画策篇称:“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赏善之不可行也,犹赏不盗。”徕民的具体办法,即通过赏赐爵位和免除三世赋税来招徕三晋之民。这一点也与商君书一贯的立法原则相悖。农战篇称:“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使人民唯有从耕战中才能获得官爵,是商君书一贯的主张,而降国内民众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类,显然不利于法令贯彻,这是法家所忌讳的。昭襄王本身也是秦法的坚定拥护者。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清发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一曰:“令发五苑之、蔬、枣、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与无功争取也。夫生乱,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释之。”可见昭襄王坚守“重罚轻赏”的原则,对人民毫无怜悯之心,让他优待移民恐怕是不可能的。昭襄王死后,秦国王位更迭频繁,但对外扩张却没有放缓的迹象。从现有资料来看,找不出切实证据证明秦国实行过“徕民”策略。相反,秦游士律中有专门打击秦人流亡国外者的条文:“有为故秦人出,削籍,上造以上为鬼薪,公士以下刑为城旦。”6已经逃亡者无法施加刑罚,但协助秦人外逃者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可见秦国相当重视人口问题,秦人无故出guo是不被允许的。秦国在对外扩张中,新占领土地上的人们也不愿留下来做秦民。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周君走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大概是因为秦国没有实行优待“新民”的举措,秦“士戚民苦”,周人不愿留下做秦民,只能选择向东流亡。如果秦国能实施“徕民”战略,优待“新民”,秦国或可改变短命而亡的命运。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徕民”策略虽与早期法家的思想不尽一致,却是面对形势变化的一种变通,是战国法家一向为追逐功利最大化而变通的具体体现。徕民篇问世之后约30年,秦统一中国,其为秦国设计的百年大计也失去了可以实施的环境。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41个教师节校长讲话:追光而行以光育人做学生心中的那道微光
- 2025秋季开学第一周小学校长在国旗下讲话:聚焦日常小事筑牢新学期成长根基
- 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校长讲话:以重塑之力启新篇以奋斗之姿赴未来
- 《球孢白僵菌与引诱剂联合控制瓜实蝇的技术规程》编制说明-2025.9.04
- 上海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 中国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 不良贷款入账管理办法
- 融资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 虚拟物品交易管理办法
- 交通就业薪酬管理办法
- 个人替公司代付协议
- 20CS03-1一体化预制泵站选用与安装一
- 一例CAG循证护理查房
- 安全生产投入台账(模板)
- 委托书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
- 关于房产权属的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书
- 举升机检查表
- 高中创作性戏剧课程设计
- 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自查范文(通用5篇)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中国疆域
- 机械加工安全隐患排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