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课堂模糊话语在礼貌原则中的应用.doc_第1页
英语教师课堂模糊话语在礼貌原则中的应用.doc_第2页
英语教师课堂模糊话语在礼貌原则中的应用.doc_第3页
英语教师课堂模糊话语在礼貌原则中的应用.doc_第4页
英语教师课堂模糊话语在礼貌原则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教师课堂模糊话语在礼貌原则中的应用 朱赟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本文通过举例,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模糊现象在礼貌原则中的应用及其语用功能。实践证明,遵循礼貌原则、恰当地使用模糊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关键词:模糊语言;礼貌原则;英语课堂教学;语用功能 DOI:10.16083/j.ki.-1296/G4.xx.01.030 :H030:A:16711580(xx)01006503 :xx0710 作者简介:朱赟(1973),女,江苏丹阳人。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 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于1965年提出的模糊理论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语言模糊性研究的深入,一门研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的新兴学科模糊语言学随之诞生。1972年,著名语言学家Lakoff发表的“Hedges: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推动了模糊语言学的发展。在中国,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伍铁平在模糊语言初探中运用模糊集论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研究,标志着模糊语言学在中国的诞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模糊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交谈氛围,避免过于直接和唐突的表达,给学生留有余地;同时,也使师生双方的言语显得得体,维护了师生双方的平等地位和友好关系,使教与学可以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一、礼貌和礼貌原则 (一)礼貌 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由于使用的语言不当或不得体而引起相互之间的误解或冲突,最终导致交际失败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礼貌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交际效果,对于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73年,Lakoff从会话原则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礼貌三原则不要强加于人、给对方留有余地、增进相互间的友情。1978年,Brown和Levinson在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一书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礼貌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面子保全论”,认为礼貌就是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作为“补救策略”,礼貌是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听话人和说话人的面子所做的努力,礼貌分为积极的礼貌和消极的礼貌。积极的礼貌以“接近”为基础,说话人尽量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需求,以减轻可能对听话人产生的面子损伤;消极的礼貌以“回避”为基础,通过谦让等承认并尊重听话人的消极面子需求。 (二)礼貌原则 1983年,在Grice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1礼貌原则解释了会话中的礼貌现象,解释了人们在会话中常常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是出于礼貌的考虑,是为了使言语得体。礼貌原则包括六大准则,每条准则各含两条次则。 1.得体准则(TactMaxim) (1)使他人受损最小;(2)使他人受惠最大。 2.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 (1)使自己受惠最小;(2)使自己受损最大。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Maxim) (1)尽量减少对他人的贬损;(2)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美。 4.谦逊准则(ModestyMaxim) (1)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扬;(2)尽量夸大对自己的贬损。 5.一致准则(AgreementMaxim) (1)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分歧;(2)尽量夸大与他人的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 (1)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人的厌恶;(2)尽量夸大自己对他人的同情。 礼貌原则规定人们通过语言来表示礼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目的是以最礼貌、最含蓄的方式使言语交际双方既能成功而顺利地交流,又能相互理解、坦诚相待。2对于一些敏感性、刺激性的话题,人们在交际时要避免直言不讳,而要采用含蓄、委婉的语言,以维护交际双方的平等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何兆熊指出:“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弱到最低程度。”3 二、课堂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在特定环境下能起到精确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4在课堂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模糊语具有特有的语用功能。 首先,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参与。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观点,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回答出错丢面子,从而不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就会引起学生的尴尬不安、反感、抵触等消极态度,最终影响到教与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模糊语有助于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缩短师生距离,缓和师生关系。英语课堂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模糊语的使用缓和了教师说话的语气,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师生距离,有助于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新模式。5 再次,促进课堂话语的顺利进行。课堂话语的顺利进行是课堂教学活动完成的前提。要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就要避免师生双方语言表达不连贯的情况出现。而模糊语的使用能够填补语言表达的空白,改进教学效果,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后,突出信息要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的信息有轻有重,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重点或难点。教师通过使用低调模糊语或话语填充词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其所说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获取有效的信息,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课堂话语中的模糊现象 (一)课堂话语中的模糊现象和得体准则 得体准则要求说话人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或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得益。过多的否定或批评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损伤学生的面子,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遵循得体准则,将学生置于利益的中心,让学生在师生交际中尽量多受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 Teacher:Couldyoupleaseretellthestorywelearnedyesterday? Student:Sorry,Ididn?tprepareforit. Teacher:Generallyspeaking,itisessentialtoreviewwhatwehavelearned.Soyou?dbettermakepreparation. 在上述对话中,教师没有因为学生未事先准备而直接批评学生,相反地,他使用了模糊性语言“generallyspeaking”,大大地减弱了批评的语气,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没有复习是不对的,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和自尊。 (二)课堂话语中的模糊现象和慷慨准则 慷慨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即少让自己得益,多使自己吃亏。教师适当地使用慷慨准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 Teacher:Youdidagoodjobintheexamination. Student:Thanks.Andthankstoyourhelpinthepastdays,Igothighscore. Teacher:Youdeserveitbecauseofyourhardwork.Ijustworkedlikeaguideinasense. 在该对话中,学生认为自己取得好成绩是由于教师的帮助,而教师使用了模糊性语言“inasense”,弱化了自己给予学生的帮助,突出了学生自己的努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维护了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三)课堂话语中的模糊现象和赞誉准则 赞誉准则要求说话人最小限度地贬低他人,最大限度地赞誉他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赞赏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Teacher:Youhavemademuchprogressinthisexamination,butitseemsthatyoucouldhavegothigherscoreifyouhadbeencareful. 在这句话中,教师首先表扬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后,使用了模糊性语言“itseems”,委婉地指出由于学生粗心而导致分数不是非常理想,避免因直接批评而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其感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诸多期待。这样,学生能够愉快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去反思,以吸取教训。 (四)课堂话语中的模糊现象和谦逊准则 谦逊准则要求说话人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谦逊准则,显示教师的宽容,使学生的积极面子得以保留,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例如: Teacher:Youhavemadesomegrammaticalmistakes.Well,perhapsitismyfault,tosomeextent.Ididntmakeitclearinthepreviousclass. 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所学知识而出错时,教师没有批评、责备学生。为了减少冲突,教师使用了模糊性语言“perhaps”、“tosomeextent”,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符合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相对减少自身与他人的分歧,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扬,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表面上否定了教师的权威,实际上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五)课堂话语中的模糊现象和一致准则 一致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分歧,尽量夸大与他人的一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意见分歧。当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持有异议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要避免直接说“Youarewrong”或者“Idon?tagreewithyou”,让学生感觉丢了面子。当师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时,教师要尽量夸大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一致,保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冲突,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Student:Doyouagreewithme? Teacher:Iagreewithyoutosomedegree. 在该对话中,教师遵循了一致原则,使用了模糊语言“tosomedegree”,间接地表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愿意去倾听教师或其他同学的看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护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六)课堂话语中的模糊现象和同情准则 同情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自己对他人的厌恶,尽量夸大自己对他人的同情。当学生犯错误时,如果教师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就会使学生感到难堪,进而引发其逆反和敌对的情绪。同情准则的使用可以有效地维护学生的面子,避免师生发生冲突。例如: Teacher:Moststudentsdidagoodjobinthisposition,butsomeofyoumadesomespellingmistakes. 在这句话中,教师使用了模糊语言“most”、“some”,委婉而含蓄地表扬了做得好的学生,间接地批评了拼写错误的学生,既维护了被批评人的感受和自尊,又点明了其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 四、结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糊语言的运用非常普遍。这些模糊语言和礼貌原则关系密切,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语用作用。教师遵循礼貌原则、使用模糊语言可以避免过于武断,从而使自己表现得更加礼貌、客气,表达得更加客观、准确;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Leech,Geoffrey.Principlesof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1. 2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1985(5).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