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探究.doc_第1页
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探究.doc_第2页
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探究.doc_第3页
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探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探究 李小东 一、利用身边资源组织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我们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 如探索自然一课提出了关于周围事物的一些问题,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在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一片草地,进行实践活动。初学科学的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走出教室,观察草地。“草地上有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草地上有哪些植物?”一系列问题在小组观察中产生,学生积极合作、讨论,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解决。这一课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心理,指导各小组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经历这样的科学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风啊,你吹吧一课,学生利用剪刀、纸、大头针等材料制作纸风车,对地球上风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索。紧接着利用量角器、乒乓球、细线等材料对风进行了测量,在操场上、教学楼走道、楼顶、树下活跃着学生的身影。这样教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选择能够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实践活动中调查、观察、猜想、假设,拓展了探究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自制教具进行模拟实验,再造地球运动过程 “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有很多认识对象对于学生来说都过于宏观,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概念,但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弱,需要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有圆缺变化,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了解了月球自身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等。地球、太阳、月球怎样运动时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呢?多样的面孔一课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运动模式,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月相的变化,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已经经历过一些“做中学”形式的探究活动,因此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与提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计划与组织能力,这些都将成为本节课的可用资源。 一位老师用“我们今天把月亮请到我们课堂上来”这样一句俏皮话,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了让大部分同学看到月亮上光的变化,老师准备了一盏灯代表太阳,请一位同学头顶一个皮球代表月球,请两位同学站在呼啦圈内代表地球上观测的人。同时,请后面的同学注意观察。 “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行到了位置l,我们看到月亮上有光吗?” “有!” “一半是亮的,一半是黑的。”学生学会了观察,也知道如何做模拟实验。 老师把全班分为几个6人小组,每个组对月相的变化特征进行观测,记录好观察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和全班行交流,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具目的性、有效性。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地球、月球外,我们还知道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根据八大行星的有关资料,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对太阳系进行研究。 还可以引导学生建一个“星座”模型来研究星座: 1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打上7个小孔。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展 儿童要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他们才愿意去尝试,体验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信,把学习当做一种自觉的行为。我们应当以学生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由教师的预设向学生主动生成的转变,把“我要学”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让学生既有所学,又知所用。 春风拂面一课,在猜想与假设环节,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一起进行猜想。 “我想研究的问题是风是怎样形成的?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我认为风是电扇转动产生的。”“风是我们跑的时候产生的。”“空气是怎样流动形成风的?”各小组成员在倾听与反思中形成一个共同想研究的主题。学生只有多动脑筋,善于提出问题,探究活动才能深入下去。 在活动中,学生准备了火柴、香、风的形成实验盒,以小组为单位,火柴擦然了,香飘起来了,小实验不断验证着他们的猜想。在活动中,他们很专注、一丝不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如果我们乘坐交通工具穿越在广袤的地球表面作长途旅行,就可以看到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外表的地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地球在“变脸”一课主要研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岩石怎样风化成碎石泥沙,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通过实验观察雨水、河流是怎样侵蚀土壤,怎样把它们带到另一个地方沉积起来的。 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的岩石、地下的岩石和海底的岩石,它们严严实实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本课教学,可以请学生收集一些岩石把它们洗干净,带到学校来和同学共同分享。然后每人选择一块岩石,充分使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它,可以让学生先用指甲、铜钥匙(或回形针)、小钢刀分别去刻划矿物,看哪个最软,哪个较软,哪个较硬,从而知道矿物的硬度。还可以用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或在岩石上滴稀盐酸来分析岩石的成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是各种力量在塑造和改变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