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做法研究.doc_第1页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做法研究.doc_第2页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做法研究.doc_第3页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做法研究.doc_第4页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做法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做法研究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做法研究 所谓“诗言志。”荀子中有载:“志,从止从心”。“志”在古代的写法上面是停止的“止”,下面是“心”。因此,志,就是指停留在心头上的东西。所以,诗歌最初是用来抒发个人感情的。学生学习诗歌,就是要走近诗人,聆听诗人的心声,领会诗人的意图,体会诗人在诗中用艺术化的语言所传达出的一种情感,从而接受古典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熏陶,并转化为自我修为的营养。 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是对古诗进行的一种再创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准确理解古典诗歌的内涵,界定诗人的情感基调,是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基础。 下面对古典诗歌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几种做法加以论述。 做法一:诵读法 古人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足见朗读诗歌的重要性。明白了朗读的重要性之后,很多老师自然利用早读,课前5分钟等时间来安排学生进行古典诗歌的诵读。 有的老师更是别出心裁,紧紧抓住诗歌的音乐性这一特点,将古典诗歌与音乐巧妙的结合起来,让配乐为学生的诵读推波助澜。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乡情、别情”等相关情感方面的古典诗歌,有的老师就会选择故乡的亲人这首歌来配乐,让学生来诵读与之相关的一些古诗,诸如逢入京使(岑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次北固山下(王湾),等;另外,一些经典的乐曲,如班得瑞所创作的轻音乐(春野),二胡曲(二泉映月)、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等,常常会成为首选配乐。主题较悲凉的古诗就选择低沉之乐,主题较喜悦的古诗就选择欢快之乐。这样,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生一面聆听动听的乐曲,一面有感情地诵读典雅的古诗,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 然而,这样的诵读常常有它的不完美之处。比如:有些学生有口无心地读,或者根本就是滥竽充数;有些学生读出来的声调平淡而且单板;有些学生的朗读与诗歌本身的情感不相融合,声调忽高忽低,与配乐的基调大相径庭。显然这样不完美的诵读只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而已。可见,学生缺少对诗歌的正确理解,不能很好的体会诗人的情感,形成这样的诵读现状自然与老师的初衷相违背。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声调的作用除了区分字词之外,还可以恰当地表达情感,尤其是古典诗歌中的声调的使用,是很有讲究的。诗人常常在古典诗歌中精心地安排平仄声调的变化,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在不断起伏的字符中得到有效的传达。所以,老师一定要有效地利用好汉语声调的这个优势,让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古诗。教师可以自己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来进行仿读。模仿是学习的一个法宝,很多语言的语感都模仿,这个道理自不必讲,汉语语音语调的模仿对于学生学习古诗也是很有效的。与其自己去一遍遍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来读,不如直接让学生来模仿正确的朗读。模仿一遍比强调十遍也许更有效。当然,方言的负迁移也是我们在教学当中需要注意的。我们会发现,学生由于受到方言发音的影响,常常会在默写中出现一些错误。例如:在学生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时,受前鼻音和后鼻音分辨不清的影响,就会在第二句的首字上出错,默写时将“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字写成“引”;此时,教师在让学生不断深入理解诗句含义的同时,就需要不断纠正发音。久而久之,学生在古诗诵读的能力方面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做法二:分析法 朱熹说:“读书之法,既先得它外面的皮壳子,又识得它里面的骨髓,方好。”要想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解读古典诗歌的“骨髓”,分析很重要。即借助于对诗句、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等内容的分析,这样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诗句的同时,产生自己的想像和联想,从而对古诗有较好的定位。 常规的分析法,就是老师让学生将古诗读上几遍之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分析,其间还夹杂着对作者身世的介绍。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基本把握古诗的内涵,然而,深刻性就值得商榷了。所以,接下来,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巩固背诵,也许还会有许多当时没有听明白的学生,由于对诗句理解不到位,而出现诸多的默写错误。 单纯的分析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古诗的愿望,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讲课,之后再举行一定形式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古诗,从而得到不断的积累,这样的做法也许会收获更多。 做法三:联读法 通过前两种方法的分析,我们发现,古典诗歌的教学需要不断地完善。联读法可以为古诗教学提供更广的发挥平台。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联读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总结如下: (一)以活动的形式实现联读。 第一步:进行诗歌横联,列出依据。 让学生先将当册书中所出现的所有古诗放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进行重新的排序。从接受者的角度来对古诗进行横联,归类的标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相同题材横联;相同意象横联;相同诗眼横联,等等。这个过程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学生自主的完成之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将意见不一致的诗歌再进行第二次的横联,最后,老师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将横联好的诗歌按照新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这个做法我称之为“收心”。 古诗讲究静心、内悟,这与当下快捷、多变的文化是不一致的。要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我们就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肯定学生自己的个性体验。学生为了将古诗进行正确的归类,拿出自己的见解,就不断地开动脑筋,查询相关资料,列出横联依据,自然而然地在竞争意识中走进了古诗。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的正确识记古诗打下了基础。 第二步:进行古诗诵读,写出体会。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在大声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认识,从而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之生的记诵。为学生能够正确的默写古诗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倡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将古诗的诵读与自己的写作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诵读体会。根据所读诗歌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创作一首新的诗歌,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联想画一幅画,还可以由诗中的人或事想到的生活中的某些人或某些事,从而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古诗与自己现实生活的连接点,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古诗学习不再单薄。 第三步:展开诵读比赛,提升能力。 这个环节带有一定的总结性,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蕴含的美,包括语言美,也包括节奏美。要让学生知道凝练的古诗语言中有无限浓缩了的美。古诗学习练就的是一个人的修养,而并非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默写而已。因此,我会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对古诗的朗诵,以自己横联出的古诗为主,当然,在内容上不只局限于对当册书上的古诗,也可以拓展到课外的古诗,一定要自己配乐,自己设计朗读的语音语调,态势语,等,更重要的,是每人要诵读同一主题的诗歌最少三首,多者不限。大约准备一周的时间,这节古诗联读朗诵比赛课就可以展示在学生面前了。 古诗的诵读是对学生一个极大的考验,也是一种挑战。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己展示,我想对古诗的熟悉与热爱程度已经在不断加深了。古诗的熏陶、同学间诵读的熏陶,已经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同学们的心灵了。也许,在不经意之间,还能拨动某些学生内心深处那根艺术的弦呢! (二)课中诗歌联读的运用。 余映潮老师说:“联读是一个研究与思考、辛苦与享受的过程。它需要优选内容,巧选角度,精选材料”来完成, 以余老师的课例来看,在岑参的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的联读教学中,他提供了以下多种角度:第一,岑参诗联读。第二,吟雪诗联读。第三,送别诗联读。第四,边塞诗联读。第五,诗行体诗联读。第六,军营诗联读。余老师尤其推崇“边塞诗联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