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中的厚重——徐长青老师《烙饼问题》教学片段赏析.doc_第1页
简约中的厚重——徐长青老师《烙饼问题》教学片段赏析.doc_第2页
简约中的厚重——徐长青老师《烙饼问题》教学片段赏析.doc_第3页
简约中的厚重——徐长青老师《烙饼问题》教学片段赏析.doc_第4页
简约中的厚重——徐长青老师《烙饼问题》教学片段赏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约中的厚重徐长青老师烙饼问题教学片段赏析 于桂琴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223800)“烙饼问题”是数学中经典的优化问题。 这一内容的教学,要让学 生理解烙饼时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体会优化思想的重要性。由于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这部分知识对学 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最近,笔者在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听了著名特级教 师徐长青执教的烙饼问题一课。课上,徐老 师通过简单有效的资源、幽默智慧的语言、形象 生动的动作、润物无声的设计,较好地达成了核心的教学目标,诠释了简约化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浓浓的“数学味”。现采撷几个课堂教学片段,与同仁们共赏。 【片段1】 2张饼、4张饼、6张饼的烙法(教 师仔细观察,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让小红和妈妈最快地吃上2张饼,最少需要烙多长时间?(稍停)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和我一起演示烙的过程。(学 生上台。) 师(用手比划)锅来啦! 生 (伸手应和)饼来啦! 师(把手贴上去)刺啦,3分钟。 生 (把手翻过来)刺啦,饼熟啦! 师听到几声“刺啦”? 生2声。教 师板书:2,同时,23=6(分钟)。 师从这次烙饼事件中我们积累了一点经验。(教 师板书:经验。) 师有了刚才的经验,下面能烙几张饼了? 生4张。师 生合作演示烙4张饼的过程。教 师板书:4,同时,34-12(分钟)。 师刚才我们说积累了一点经验,这时我们可以说积累了很多经验。(教 师板书:+经验。) 师现在该烙几张饼了? 生 (齐)6张。师 生合作演示烙6张饼的过程。教 师板书:6,同时,36=18(分钟)。 师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次我们烙的速度就很快了,这时我们的经验就很丰富了。(教 师板书:经验十经验一新经验。学 生兴奋。) 师(突然)不对呀,今天烙的饼有问题呀!难道你们家每次烙的饼都是2张、4张、6张、8张、10张? 生 (回过神来)啊?都是双数!没有花哨的教学媒体与技术, 师 生一起,手脑并用,教 师的大手当锅,学 生的小手当饼,将 生活中的资源利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在一声声“锅来啦”“饼来啦”“刺啦,3分钟”“刺啦,饼熟啦”的 生动演绎下,在一片片笑声中,复杂的烙饼问题变成了有趣的互动游戏,变成了学 生眼中的数学。学 生在模拟操作中,从不知怎么办到感觉“经验很丰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随着教 师话锋一转,单数张饼如何烙就成了学 生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 【片段2】3张饼、5张饼的烙法 师这时小红的爸爸回来了,要让他们一家三口最快地都吃上饼,最少需要烙多少分钟? 生(齐)9分钟。 师我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烙的过程。(两位学 生上台,演示。演着演着,学 生发现要烙12分钟。) 师9分钟能烙熟吗? 生 (大多数)不能。 生 (一个女 生)能。 师请你上台来帮帮他们。(这位女 生上台,指挥刚才的两位学 生通过交替的方法完成了烙3张饼的过程:刺啦,3分钟;换一张,翻个面,刺啦,3分钟;再换一张,翻个面,刺啦,3分钟。) 师很好!这个方法就叫作交替,它操作的关键是“换一张”“等一等”。一共烙了几分钟? 生9分钟。教 师板书:3,同时,交替,33-9(分钟)。 师为什么这样烙只需要9分钟?一开始的烙法有什么问题? 生一开始的烙法中,烙第三张饼时锅的另一半资源(烙的位置)浪费了。而交替烙则没有这个问题。 师没错。交替烙最大限度地使用了锅的资源,从而节约了烙的时间。选择交替烙就是优选。下面该烙几张饼啦? 生5张。 师几分钟? 生15钟。 师怎么烙? 生像刚才一样,烙一面,换一张,交替着烙。 生烙前两张时不用换,烙后三张时像刚才一样;或者烙前三张时像刚才一样,烙后两张时不用换。 师两种方法都对。但显然后一种更清晰,它包含了转化的思想,即把一个复杂的、陌 生的问题转化简单的、熟悉的问题。教 师板书:5,同时,交替,35=15(分钟)。 师这时可以说我们的经验更丰富了,而且可以说我们获得了规律。(教 师板书:经验十经验一规律。) 师下面我们还要烙吗? 生不用了。 师 (指着板书的算式)那么怎么表示呢? 生用“”。 师这里的“”不仅表示写不完,而且表示不用写,因为这里的规律和上面的一样,在语文上可以用一个词语,即“以此类推”来表示。3张饼的烙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里,教 师通过引导和等待,让学 生尝试错误方法,发现正确方法。然后借用了“换一张”“等一等”这些 生动形象的语言,并通过方法的比较、本质的揭示,帮助学 生很好地理解了“交替”方法和“优选”策略,把“经验”上升为“规律”,从而既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又让课堂灵动十足。此外,对“”的精确解读,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教 师思考的细致入微。 【片段3】 1张饼的烙法 师 (用身体挡住板书的算式)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抢答:烙7张饼所用的最短时间是? 生21分钟。 师5张饼? 生15分钟。 师3张饼? 生9分钟。 师1张饼? 生3分钟。 师是吗?谁来演示?(两位学 生上台,演示。演着演着,学 生发现只能分两次烙,要烙6分钟。) 师问题出在哪里? 生锅里原本有两个资源(烙的位置),但是1张饼的2个面不能分开,所以肯定要浪费一个资源。 师很好!所以,烙1张饼不在上述规律之内。聪明的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加快烙饼的速度吗? 生(过了一会儿)用电饼铛烙,只需3分钟。 师真是机灵!(比划)饼不能分开,但我们可以把锅合起来。这就是换位思考。(教 师用课件出示电饼铛的图片。板书:改变环境和条件,同样是优化。)又一次地设计认知冲突,让学 生发现了“规律”中的“不规律”,使学 生对这一问题和思考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和透彻的理解。纵观上述教学,教 师依据学 生的已有知识,遵循学 生的认知规律,把烙饼方法的教学分为“两块两块地烙”“交替烙”“一块饼怎么烙”三个层次展开:从2张饼、到4张饼、6张饼的经验的点滴累积,再到3张饼、5张饼的规律的逐步形成,再到1张饼的规律之外的灵动思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帮助学 生理解了解决“怎样烙饼才最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优化的意识。这样的教学,一改往常的从“烙1张饼”开始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教 师的匠心独运。除了结构性、逻辑性、思考性强以外,对每个活动,教 师都能为学 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 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一解决数学问题一发现数学规律一建构数学模型”过程,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片段4】从策略到思想的提升(课堂小结后,教 师出示华罗庚像,并附上数学思想方法及其解释:统筹从整体考虑,创造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优化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师孩子们,今天给你们带来这么好的思想方法,你应该感谢谁? 生(齐)华罗庚爷爷。 师华爷爷已经不在了。你们还应该感谢谁? 生 (齐)徐老 师。 师如果有一天徐老 师也不在了,怎么办呢? 生还有我们。 生 我们把它教给下一代。 生我们会把它传下去。 师(感慨)是啊,这就是这节课我要带给你们的思想。我真心希望你们甚至你们的下一代能把我们国家的这些思想的精华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比你们考100分更重要。孩子们,你们能做到吗? 生 (齐)能!(教室里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在一般的公开课或示范课的结尾,教 师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