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伤江枫下一句【李白的诗】.doc_第1页
楚臣伤江枫下一句【李白的诗】.doc_第2页
楚臣伤江枫下一句【李白的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臣伤江枫下一句【李白的诗】 李白(701762)是一位“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旅行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震东南的佛国仙源天台山是他日夜怀想的登临目标。早在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就已把“东涉溟海”列入预定的计划。特别是开元十三年前后,他和受到皇帝礼遇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相遇于江陵,结为方外友。司马道士说他“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写了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况,称道士为希有鸟。司马道士长年隐居在天台桐柏山,神奇的天台山是非去不可的。于是在秋下荆门中,他就高唱道:“此行不为鲈鱼脍,为爱名山入剡中。”剡中即现在的嵊县、新昌一带。那里有青山绿水,是进天台山的必经之路。开元十五年(727),李白经会稽,入剡中,登上了天台山主峰华顶,得偿其俯眺溟渤的夙愿,写下了千古名篇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涛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天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珠实,服药炼真骨, 安得生羽翰,千秋卧蓬阀。 境界何等开阔,形象何等瑰奇!而作鲲鹏、期羽化的理想即寄寓其中。 李白爱华顶之高旷与烟云出没,颇有一种飘然欲仙之感。故而驻足其间,游葛玄茶圃,寻王羲之与白云先生裂帛挥毫的黄经洞,筑室读书。并以此为落脚点,游石梁、逛国清,写下了“石梁如可渡,携手弄云烟”,“五峰转月色,万里行松声”等佳句。对于赤城山更是留连忘返,因为它的奇光异色,令人想起炼丹修道。且看他的早望海霞边: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 而琼台之下,那“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的壮观更叫人难以忘怀,后请崔山人画了一幅百丈崖瀑布图带在身边,朝夕挲摩。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的天台之旅,在华顶立碑筑堂,称为“太白读书堂”。沧桑屡更,至今遗迹犹存。 天宝初年,李白因友人所荐,在长安做了三年翰林供奉,报国襟怀无法施展,思绪拂郁,不觉又神往起三千里之外的天台琼台双阙了:“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天宝六年(747),他重游吴越,与好友元丹丘约好在会稽相会,再次来到天台。旧地重游,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同友人舟行游台越所作: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 怀沙去蒲湘,挂席泛溟渤。 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 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 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 不知青春变,但怪绿芳歇。 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阀。 再见不到天台晓望中的大鹏形象了。这二首诗基调迥异:从高歌理想,明快乐观到理想幻灭、厌世悲叹,李白被放逐归山,不仅是政治上的挫折,更重要的是他的“奋其智能,愿其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化为泡影。于是寄情山水,遨游“碧玉连环八面山”的琼台,“笑把烟霞俱抖擞”(琼台)。 一千二百五十年以后,海内外许多知名学者亲临天台山作实地考察,其中安旗、郁贤皓教授率领的越中文化考察团还得出了当年李白是沿着水路上天台山的结论,即沿剡中的新昌江、沃洲上溯到源头至石梁飞瀑所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