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 张丽君 四川省大英县中医医院针康科,四川遂宁629300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50例用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2个月一个疗程,2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痊愈30例,好转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 关键词慢性胃炎;平衡针法;穴位埋线;治疗观察 R246A1672-5654(xx)03(a)-0185-02 Clinicalobservationontreatmentof50casesofchronicgastritiswithbalanceacupunctureandAcupointCatgutEmbedding ZhangLijun DayingCountySichuanProvince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cupunctureandrehabilitationdepartment,Suining629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urativeeffectofbinedacupunctureandCatgutImplantationatacupoint,balanceintreatmentofchronicgastritis.Methods50patientswithbalanceacupuncturewithpointcatgutembeddingtreatment,2monthsofacourse,2coursesoftreatmenttoassesstheefficacy.Results30caseswerecured,14casesimproved,4caseseffective,2casesineffective,thetotalefficiencyof96%.ConclusionBalanceAcupunctureandacupointcatgutembeddingtreatmentofchronicgastritiswithgoodcurativeeffect. KeywordChronicgastritis;BalanceAcupuncture;Acupointcatgutembeddingtherapy;Freamentandobservation 我科采用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或伴有粘膜上皮损伤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的特异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变,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88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0年。 2治疗方法 2.1针刺肩痛穴和胃痛穴 肩痛穴位于足三里下1.5,旁开1寸偏于腓侧。针刺手法为直刺法,选用3寸28号毫针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针感传到足尖为宜1;胃痛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cm(1.5寸),以滞针手法,选用3寸28号毫针45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12寸达到酸麻胀感。每次留针20min,3d一次,男针左女针右。 2.2穴位埋线 选穴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脐中四边穴,肝胃气滞加肝俞,脾胃虚寒加脾俞,胃阴不足加三阴交。穴位常规消毒后,取0.25%的利多卡因10mL局麻,每处穴位注射0.51ml,将2-0可吸收羊肠线剪成14cm不等的几个短节,使用一次性埋线针,采用“两快一慢”手法埋线2。每个月一次,2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评定疗效。 3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4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证实胃粘膜完全恢复;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胃镜复查证实炎症范围、糜烂程度大为减小;)好转:症状有所减轻,胃镜复查病灶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4治疗结果 治愈30例,占60%;好转14例,占28%;有效4例,占8%;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 5典型病例 5.1病例一 费某,男,45岁,xx年9月29日初诊。上腹胃脘不适、隐隐灼痛10余年,近半月疼痛加剧、频繁,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吃中西药无效,遂来我科治疗。症由胃阴亏耗,胃失濡养引起,属虚证,宜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用直刺法针刺左侧肩痛穴,选用3寸28号毫针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针感传到足尖;以滞针手法针刺左侧胃痛穴,选用3寸28号毫针45角进针,向右侧胃痛穴平刺12寸达到酸麻胀感。留针20min,每3d一次。平衡针法结束后,给患者行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常规消毒、局麻后,选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脐中四边穴、三阴交,用一次性埋线针埋线,退针后消毒,贴云南白药创可贴。每月一次,嘱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半月后患者诉疼痛消失,继续用平衡针法治疗10次,穴位埋线四次。一年后随访未再发。 5.2病例二 刘某,女,50岁,xx年3月18日初诊。胃脘胀痛8年。3d前与人发生口角后出现胃脘、胸胁胀痛甚,嗳气返酸,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证属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应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用直刺法针刺右侧肩痛穴,用3寸28号毫针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针感传到足尖;以滞针手法针刺右侧胃痛穴,用3寸28号毫针45角进针,向右侧胃痛穴平刺12寸达到酸麻胀感。10min后出针。隔日一次。再行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常规消毒、局麻后,选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脐中四边穴、肝俞,用一次性埋线针以“两快一慢”手法埋线,术毕贴创可贴。每月一次。10d后患者诉症状完全消失,继续用平衡针法治疗10次,穴位埋线治疗3次。半年后随访未再发。 6讨论 慢性胃炎属祖国传统医学“胃脘痛”范畴,发病率高、病程长,长期服用药物副作用大、病人不易耐受。传统的针法取穴多,且见效慢。运用平衡针法具有取穴少,病人痛苦小,针感强和一针见效等优点,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信息反馈和患者的自身调节而达到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有效达到治疗目的1。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针具与异种蛋白在穴内产生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治疗目的2。胃俞是胃的背俞穴;中脘是胃的募、腑之会穴,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凡胃脘疼痛,不论其寒热虚实,均可用之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天枢是大肠募穴;脐中四边穴是经外奇穴,主治腹部疼痛,胃痉挛,胃扩张,消化不良等3。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慢性胃炎所选取的背俞穴相当或接近参与组成支配胃的交感神经节的部位,募穴处于胃部的体表投射区,有丰富的肋间神经,其俞募穴与胃皆可通过脊神经节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神经通路,表明俞募穴治疗胃部疾病具有相当广泛的神经体液学基础。当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俞募穴位时,通过埋线时产生的多种刺激(局麻、针刺、放血等),抑制了炎症部位病理信息的传递,使病变处产生的劣性刺激传导(充血、水肿、糜烂)受阻,胃部的神经得到休息和整复;同时,埋线后局部血管轻度扩张,改善了局部微循环组织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促进淋巴回流,使局部新陈代谢正常化,从而加快胃部炎症的吸收;另一方面,埋入的羊肠线间接促进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提高,阻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从而使受损的胃粘膜得以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