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213-2003是一项针对小型弧焊变压器的安全要求标准,旨在确保这类设备在设计、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下是该标准的关键内容概述: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型弧焊变压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500V,额定容量不超过20kVA的交流或直流小型弧焊变压器及其附件。
-
基本安全要求:标准要求小型弧焊变压器应设计成防止电击、火灾、机械危险及辐射危害的发生。这包括绝缘电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保护接地措施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用户在正常操作及可预见的非正常条件下使用安全。
-
结构与材料:变压器的结构应牢固可靠,使用耐热、阻燃材料,确保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对线圈、铁芯、外壳等关键部件的材质和制造工艺提出具体要求。
-
电气性能:规定了变压器的额定电压、电流、频率及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的标准范围,确保其能稳定输出所需电弧能量,同时要求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功能,以防电气故障引发事故。
-
温升与冷却:标准限定了变压器在满载条件下的最高允许温升,要求配备有效的冷却系统,防止过热导致的设备损坏或火灾风险。
-
机械安全:包括对变压器的稳固性、操作部件的防护、以及防止意外触碰带电部分的措施,确保用户在搬运、安装及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
标志与使用说明:要求产品上明确标注额定参数、制造商信息、安全警示符号等,同时提供详细的操作手册,指导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和维护设备。
-
检验与认证:标准还规定了产品出厂前必须通过的型式试验、例行试验等检验流程,以及取得相应安全认证的要求,以证明其符合国家标准的所有安全条款。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3-06-24 颁布
- 2004-02-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I C S 2 9 . 1 6 0 . 3 0J 6 4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1 9 2 1 3 - 2 0 0 3小 型 弧 焊 变 压 器 安 全 要 求S a f e t y r e q u i r e me n t s f o r p o r t a b l e a r e w e l d i n g t r a n s f o r me r s2 0 0 3 - 0 6 - 2 4发布2 0 0 4 - 0 2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 布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 1 3 -2 0 0 3前 曰曰 曰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在原行业标准J B 3 6 4 3 - 2 0 0 0 “ 小型弧焊变压器” 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 本标准与J B 3 6 4 3 - - 2 0 0 0 相比, 取消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 因为此要求应作为设计人员设计焊机时所考虑的问题, 不应作为检验项目。 另外, 取消了焊接电 流的调节方式以及铭牌尺寸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 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土海星翔机电有限公司育英分公司( 浙江星火V) L 械厂) 、 浙江省肯得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凯尔达电 焊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魏 占林 、 胡夏法 、 朱宣辉、 王仕凯。 本标准作为国家标准首次发布。同时J B 3 6 4 3 -2 0 0 0 废止。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1 3 - 2 0 0 3小 型 弧 焊 变 压 器 安 全 要 求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供焊工进行短时焊接的小型弧焊变压器结构的安全要求和相关的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下供焊工进行药皮焊条短时手工电弧焊接的小型弧焊变压器( 以下简称电源) 。 对于某些特殊要求( 例如: 负载持续率小于 2 0 %) , 可在本标准基础上, 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 在有关技术条件中予以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2 4 2 3 . 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C a :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3 -1 9 9 3 , e g vI E C 6 0 0 6 8 - 2 - 3 : 1 9 8 4 ) G B / T 2 9 0 0 . 2 2 电工名词术语电焊机 G B 4 2 0 8 外壳防护等级( I P 代码) ( G B 4 2 0 8 - - 1 9 9 3 , e g v I E C 6 0 5 2 9 : 1 9 8 9 ) G B / T 1 0 2 4 9 电 焊机型号编制方法 G B 1 5 5 7 9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 1 部分: 焊接电源( G B 1 5 5 7 9 -1 9 9 5 , i d t I E C 6 0 9 7 4 - 1 : 1 9 8 9 ) G B 1 5 5 7 9 . 1 1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 1 1 部分: 电焊钳( G B 1 5 5 7 9 . 1 1 -1 9 9 8 , e q v I E C 6 0 9 7 4 - 1 1 :1 9 9 2 ) G B 1 5 5 7 9 . 1 2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 1 2 部分: 焊接电缆祸合装置( G B 1 5 5 7 9 . 1 2 - - 1 9 9 8 , e q v I E C6 0 9 7 4 - 1 2 : 1 9 9 2 ) J B / T 5 2 5 6 电焊机检查及抽样方法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除使用下述定义外, 其余所用术语均应符合 G B / T 2 9 0 0 . 2 2 和G B 1 5 5 7 9 的 有关规定。小型弧焊变压器: 额定焊接电流不大于2 0 0 A , 额定负载持续率为 2 0 的弧焊变压器。4 电源的型号和基本参数4 . 1 型号 电源的型号按 GB / T 1 0 2 4 9 规定进行编制。4 . 2 额定焊接电流等级 由企业标准规定 。4 . 3 额定负载持续率( ) 2 0 肠4 . 4 工作周期 1 0 mi n4 . 5 焊接电流调节范围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1 3 - 2 0 0 3a ) 最大焊接电流: )1 0 0 额定焊接电流;b ) 最小焊接电流: 由企业标准规定。4 . 6 约定负载电压 电源应能在整个调节范围内提供符合下述公式要求的约定负载电压下的约定焊接电流: U : 1 8 十0 . 0 4 1 2 式中: U 。 负载电压, V; 1 2 - 一 焊接电流, Ao5 使用条件 凡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电源均应在下述条件下正常工作。5 . 1 环境条件 a ) 周围空气温度范围 在焊接时一1 0 一十4 0 C 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一2 5 0C十5 5 C b ) 空气相对湿度 在 4 0 时镇5 0 % 在 2 0 时簇9 0 0 0 c ) 周围空气中的灰尘、 酸、 腐蚀性气体或物质等不超过正常含量, 由于焊接过程而产生的则除外; d ) 海拔高度不超过 1 0 0 0 me5 . 2 供电电源5 . 2 . 1 额定输入 a ) 电 压: 单 相 2 2 0 V或3 8 0 V ; b ) 频率 : 5 0 Hz ,5 . 2 . 2 电网品质 a ) 电压波形应为实际的正弦波 ; b ) 电压的波动不超过其额定值的士1 0 0 0 ; c ) 频率偏差不超过土0 . 5 Hz ,6 试验条件 在 1 0 C - - 4 0 的 环境下, 对新的干燥的和装配完整的电源进行试验, 所用的测量装置不能影响电源的正常通风, 或者通过它传热或散热, 通风情况与正常使用时相同。 测量仪表的准确度或精度要求 : a ) 电气测量仪表. 0 . 5 级 ; b ) 温度计 : 士2 K; c ) 负载电阻: 功率vj数不小于 0 . 9 9 a7 要求和试验7 . 1 绝缘7 . 1 . 1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 a ) 初级 回路与机壳之间2 . 5 Mn; )次级回路与机壳之间2 . 5 M,o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1 3 - 2 0 0 3 c ) 初、 次级回路之间5 M n . 在室温下使用 5 0 0 V直流电 压, 测量稳定的绝缘电阻值, 检查其合格与否。 测量时应无干扰抑制或保护电容器。 在测量期间, 固 体电子元件及其保护装置可以短路。7 . 1 . 2 介电强度 电源应能经受表 1 试验电压而无闪络或击穿现象发生。 表 1试验电压 V初级回路与机壳之间次级回路与机壳之间初、 次级回路之间1 87 51 8 7 53 7 5 0 对于那些按其有关标准规定低于本标准试验电压的元件 , 可以予 以短路保护。 仅与输人回 路相连或仅与输出回 路相连的元件, 在介电强度试验中 可以 断开或短路, 但不能因该元件断开而隔断被试电路。 输入回 路与输出回 路之间的元件, 或输人回路和焊接回路与外露导电部件之间的元件不能断开。 连接到保护性导体接线端的控制回 路在试验过程中不能断开。 输人回 路或焊接回 路与外露导电部件之间的干扰抑制或保护性电容器, 如符合有关标准, 则可以断开。 用介电强度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 检查其合格与否。 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值应不超过规定值的一半 , 而后逐渐增加至满值, 并持续 6 0 s ( 出厂试验时为 5 s ) 。 结束时迅速将电压降至满值的一半以下, 才能切断电源。 在该项试验过程中, 泄漏电流不应超过 1 0 m A e7 . 2湿热 电源应具有耐湿热性能, 经过湿热试验后, 各绕组能承受表 1 试验电压值的 7 0 的介电强度试验,历时 1 mi n , 无闪络和击穿现象发生。 湿热试验的方法, 按 G B / T 2 4 2 3 . 3 的规定。试验周期为 4 8 h ,7 . 3 防触电保护7 . 3 . 1 外壳防护等级 电源应具有外壳, 除焊接输出端应按 7 . 7 . 2条规定予 以防护外 , 电源的外壳防护等级最低应符合I P 2 1 S 的要求, 并按G B 4 2 0 8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7 . 3 . 2 保护性导体的接线端子 电源应有可靠的保护性导体接线端, 该接线端与电源有可能因故障而带电的外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不应超过0 . 1 G 保护性导体的接线端子应在输人接线端子附近。 这个接线端不能用于其他目的, 并应有图形符号“ ,或 “ P E ,字 样 或 绿 黄 双 色 标 记 。 通过 目测和下述试验, 检查其合格与否。 使用一台空载电 压不超过1 2 V的交流电源, 从保护性导体接线端到每一个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外露带电部件之间连续通 2 5 A的电流, 从测量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计算出电阻 值。7 . 3 . 3 输入回路与焊接回路的绝缘 输人回路与焊接回路在电气上应绝缘, 不应在内部与电源的保护性导体、 外壳、 机架或铁心连接。 按照 7 . 1 . 1 , 7 . 1 . 2 试验,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3 . 4 内部导体 的放置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9 2 1 3 -2 0 0 3 内部导体放置和连接方式, 要求即使在断线或松脱时也不会导致下述情况发生 : a ) 输人回路或其他任何回路与焊接回路之间的电气连接, 使输出电压变成高于允许的空载电压 ; b ) 焊接回 路与保护性导体、 外壳、 机架或铁心之间出现电气连接。 在绝缘导线穿过金属部件的地方, 应装有绝缘衬套, 或开有倒角半径不小于 l . 5 M t n 的 锥形孔。 裸导线应予固定, 以 保持相互之间以 及与金属壳体、 机架或铁心之间的足够间隙。 通过目 测和测量,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3 . 5 可动线圈和铁心 电源采用可动线圈或可动铁心来调节焊接电流时, 其结构应保证足够的电 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并应考虑电气和机械应力作用。 在整个行程范围内, 操作此机构 2 0 0 次( 往返为两次) , 操作速率由制造厂规定。 通过 目测检查其合格与否。7 . 4 温度限值7 . 4 . 1 绕组 不装热保护装置的电 源绕组的允 许温升应不超过表 2 规定。 表 2绝缘等级温度限值/ C电源绕组的允许温升 K温度计法电阻法B1 3 08 59 0F1 5 51 051 1 5H1 8 01 2 51 3 5H2 0 01 3 01 4 5C2 2 01 5 01 6 0装有热保护装置的电源绕组的允许温度应不超过表 3 规定。 表 3绝缘等级温度限值 有热保护装置电源绕组的允许温度/ -C温度计法电阻法B1 3 01 381 4 4F1 5 51 621 7 4H1 8 01 861 9 87 . 4 . 2外表面 外表面的温升不应超过下述值 : a ) 涂漆金属外壳3 5 K ; b ) 非金属外壳4 5 K; c ) 金属手把1 0 K; d ) 非金属手把3 0 Ko 发热试验按 G B 1 5 5 7 9中 7 , l a ) 和 7 . 1 . 1 -7 . 2 . 4 进行 , 检查其合格与否 。7 . 5 热保护 电源可装有热保护装置 , 以防止过热而烧损。7 . 5 . 1 结构 热保护装置的结构应设计成在其未造成明显的机械破坏时, 不会改变其温度整定值或改变其动作。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 1 3 - 2 0 0 3 通过 目测检验,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5 . 2 安装 热保护装置应永久地安装在电源内, 其安装方法应保证可靠的热传递。 通过目 测检验,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5 . 3 动作和复位 装有热保护装置的电源, 热保护装置的动作温度不应超过表 3 中温度计法所规定的最高温度。 热保护装置复位后, 应能使电源至少在规定的额定负载持续率下工作一周期, 在此期间热保护装置不动作。 在加热期间, 通过 目测和操作 ,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5 . 4 动作能力 热保护装置应能在额定输人电流下连续动作 2 0 0 次而无故障。 用与热保护装置回 路具有相同电气性能( 特别是电流和阻抗) 的一个电路模拟过载, 并连续通断上述要求次数 ,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5 . 5 指示装置 装有热保护装置的电源, 应装有黄色信号灯, 表示热保护装置是否动作。信号灯应能手工更换。 通过目 测检查其合格与否。7 . 5 . 6 其他 未装热保护装置的电源, 必须有“ 注意负载持续率” 的醒 目 标志 。 通过 目测,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6 供电电源的连接7 . 6 . 1 电缆固定装置 用柔性输人电缆的电源应装有电缆固 定装置, 以使导线在接线板连接处不受张力和扭力的作用, 并使导线的绝缘免受损害。 电 缆固 定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 能固 定表 4 规定截面的电缆; b ) 电缆更换方便; c ) 电缆固定简单; d ) 如果紧固螺钉靠近或与外露导电部件接触, 那么电缆就不能与电缆固定装置里导电的紧固螺 钉相接触 ; e ) 电缆不能用直接卡在它上面的金属螺钉来固定 ; f ) 电缆固定装置至少有一个部件可靠地固定在电源上 ; 9 ) 固 定电缆固 定装置的螺钉不能作固定其他部件之用; h ) 固定装置应由绝缘材料制作, 或有包覆绝缘, 以使电缆在绝缘损坏后不致引起外露导电部件 带电; 1) 对于人口 处是金属结构的电源, 应装有足够机械强度的绝缘套, 以防止电缆进人时摩擦损坏。 表 4额定最大电流( 按负载 持续率折算) / A导线截面范围 M M 1 01 . 5 一 2 . 51 61 .5 - 4 . 02 52 . 5 - 6 . 03 54. 0一 1 05 06 . 0- 1 6注 : 允许制造厂直接在电源上装配本表规定截面范围内的导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电缆固定装置、 接线端, 不再 考核导线截面最大最小的情况。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1 3 - 2 0 0 3通过 目 测和下述试验, 检查其合格与否。用 1 0 0 N的 力拉电缆 5 0 次, 每次拉伸持续 1 。 , 之后对电缆施加表 5 规定的扭矩, 持续 6 0 s 表 5导线标称截面积 MM 扭矩/ Nm1 . 50 . 2 52 . 50 . 3 7 54 . 0以上o . 5 试验结束后, 电 缆不应有损坏的痕迹, 并无明显位移。 在接线端子内的 导线和接线端子本身也不应有明显的位移 。 注: 用器具插座输入的电 源, 可以不装输人电缆固定装置。7 . 6 . 2 接线端 接线端的规格应根据额定最大输人电流和相应的负载持续率来选定, 并能连接表 4 规定截面的柔性电缆。 接线端的连接应使用螺钉或其他相当的装置。 接线端的螺钉或螺母不应作固定其他部件或连接其他导线之用 。 接线端的结构应使导线或其接线片夹紧在金属垫圈之间, 夹紧装置拧紧时, 导线或接线片不会松动。 通过目 测和临时装接规定的最小、 最大截面的导线, 并将夹紧装置拧紧和放松 1 0 次, 检查其合格与否。 注: 亦可用装在电源内部的接触器 、 开关等的接线端作为电源的接线端。7 . 7 输出7 . 7 . 1 空载电压 每一个额定输人电压下的各挡的最高空载电压都不应超过交流 1 1 3 V峰值和8 0 V有效值。 电源如果在触电 危险性较大的环境里使用, 则其最高空载电 压不应超过交流 6 8 V峰值和 4 8 V有效 值 。 这 样 的 电 源 用 符 号 回 标 记 。 通过测量检查其合格与否。 a ) 有效值; b ) 峰值。 为了测得具有重复性的峰值, 可忽略无危险的脉冲, 采用如图 1 所示的 线路。类似 1 N 4 0 0 7 的二极管0 . 2M输入1 0 n F6 . 8 u F0 - 5k Q 图 1 峰值的m il f 电压表应指示平均值。 选用表的量程尽量接近实际的空载电压。电压表的内阻最低 1 Mo 。 测量回路里的元件参数值的允差不超过士5 , 测量时, 电位器应在(( 0 .5 ) k n之间变化, 以测得在( 0 . 2 - 5 . 2 ) k f 2 负载下的最高峰值电压。 测量时用两种相反的连接方法重复该项试验。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1 3 - 2 0 0 37 . 7 . 2 无慧中接触的防护 焊接电 缆祸合装置应符合 G B 1 5 5 7 9 . 1 2 要求。 焊接输出接线端, 不管是否接有焊接电缆, 都应予以防护, 以防止人体或金属物的无意接触。 可采取如下防护措施之一 :a ) 插座的任何带 电部分都应在进 口孔道的里面;b ) 装有带铰链的盖或防护挡板。 通过目 测,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7 . 3 插座的安装 无盖插座安装时, 插孔不应向上倾斜。 通过目测 ,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7 . 4 出线孔 在焊接电缆通过金属件的地方, 应装有绝缘套或开有倒角半径不小于 1 . 5 m m的 锥形孔。 通过目 测,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7 . 5 电焊钳 如果与焊接电源一起提供电 焊钳, 则应符合 G B 1 5 5 7 9 . 1 1 要求。 通过目 测和检查合格证, 判断其合格与否。7 . 8 机械要求7 . 8 1 耐冲击性 电源里的可能引起触电 危险的部件( 如外壳、 手把等) 在经受冲击机械强度试验后而无损坏。 使用附录A所示冲击试验器, 对任何一个可能的薄弱点, 垂直冲击其表面三次。 通过 目测,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8 . 2 提升装置 电源应有一个或几个适合于提升的装置, 提升装置能够经受自由下落冲击试验的机械应力而不损坏。 注: 为了便于搬运, 亦可以安装轮子。 通过目 测和下述试验, 检查其合格与否。 电源应装上各种可能要装配的附件 。将电源用一条系在提升装置上的链条或钢索悬挂在一个刚性部件上, 并置于自由下落位置。在将电源吊起呈悬挂状态, 使全部下降力承载于提升装置之前, 要调整好链条或钢索悬挂的 部件, 以提供 1 5 0 m m的自由下落。下落试验应做三次。7 . 8 . 3 承受跌落 电源应能分别承受下述跌落试验的机械应力 , 而无损伤或损坏 。 a ) 质量不超过2 5 k g 的电源从2 5 0 m m高度; b ) 质量超过 2 5 k g的电源从 1 0 0 m m 高度。 自由跌落到刚性面上三次 , 每次跌落撞到电源不同底边上 。 通过目 测,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8 . 4 倾斜稳定性 电源至少倾斜 1 0 “ 而不倾倒 。 以电源正常焊接最不稳定的位置 , 放置成与水平成 1 0 0 倾角的平面上。 观察其是否倾倒 , 判断其合格与否。7 . 9 铭牌 每台电源都应牢固固定或印刷标记清晰且不能擦掉的铭牌 。 通过目 测, 并用手拿浸过水的布擦 1 5 s , 再用浸过汽油的布擦 1 5 s , 检查其合格与否。 经过上述试验后, 标记仍清晰可辨, 且铭牌不易取掉, 也无翘曲。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 1 3 - 2 0 0 37 . 9 . 1 内容 铭牌应表明如下内容 。 a ) 制造厂名和商标( 如有商标时) ; b ) 电源符合标准的代号; c ) 电源型号及名称; d ) 出厂编号和制造年月; e ) 外壳防护等级 ; f ) 质量 ; 9 ) 电流调节范围( 包括对应的负载电压) ; h ) 额定空载电压 ; i ) 额定负载持续率; i ) 额定输人电 压; k ) 额定输入电流; 1 ) 绝缘等级。7 . 9 . 2 数据允差 铭牌土的数据是根据型式试验结果得出的, 其后接着生产制造的各台电源在性能土同这些数据有差异, 允许有下述差异。 a ) 额定空载电压( U l ) , V, 士5 , 但不允许超过 7 . 7 . 1 规定值; b ) 最大焊接电流( I 2 m 。二 ) , A , 不能小于铭牌规定的数据; c ) 最小焊接电流( I , _) A , 不能大于铭牌规定的数据; d ) 最大约定负载电压( U , _) , V , 不小于一5 %i e ) 额定输入电流( I ) , A , 11 0 0 0 ,7 . 9 . 3 其他指示标志 a ) 输入输 出标志; b ) 需改变接法时的各种接法标志; c ) 输出电流调节指示标志; (1 ) 其他警示标志。 各种标志均应清晰 , 且不易擦掉 。 按 7 . 9 的方法, 检查其合格与否。7 . 1 0 使用说明书 每台电源应附有包含下述 内容的使用说明书 : a ) 电源总的说明; b ) 标记和图形符号说明; c ) 有关电源正确操作使用( 如冷却要求、 安装、 控制装置、 指示器) 的说明; d ) 焊接能力, 负载限制和有 关热保护的说明; e ) 所提供的防护等级限制使用说明( 如防护等级 I P 2 1 5 的电源不宜在雨中 使用) ; f ) 特别防护措施的焊接环境( 如触电危险性较大、 易燃易爆、 高处焊接等) 使用注意事项; 9 ) 电源维修须知。 阅读说明书, 检查其合格与否。8 检验规则8 1 检验分类8 . 1 . 1 型式检验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9 21 3 - 2 0 0 3 对同一台电源 , 进行全面的性能检验 , 以判明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试制的新电源 ; b ) 电源在设计 、 工艺、 使用材料有重大变更时; c ) 不经常生产的电源, 再次生产时; d ) 电源出厂检验结果与以往的型式检验结果发生不允许 的偏差时; e ) 批量生产进行的定期检验。8 . 1 . 2 出厂检验 每台电源制造后进行的检验, 以判明是否符合出厂要求。8 . 2 检验项 目 任何检验均应首先用目 测或手感的方法检验其外观及其装配质量, 如外壳是否装配完整, 有无表观缺陷 , 紧固件是否旋紧, 调节装置 、 滚轮是否转动灵活, 各种标志是否齐全 , 数据正确, 牢固固定等。8 . 2 . 1 出厂检验项 目 按表 6 的项 目和程序进行出厂检验 。 表 6序号检验项目符合标准条款1一般外观检验7 . 9 . 1 ; 7 . 9 . 3 ; 7 . 1 0 ; 8 . 22额定空载电压7 . 7 . 13最大和最小焊接电流4 . 5 ; 7 . 9 . 2 b ) ; 7 . 9 . 2 04绝缘电阻7 . 1 .15介电强度7 . 1 . 28 . 2 . 2 型式检验项 目 按表 7 的项 目和程序进行型式检验 。表 7序号检验项目符合标准条款1一般外观检验7 . 9 . 1 ; 7 . 9 . 3 ; 7 . 1 0 ; 8 . 22绝缘电阻( 初检)7 . 1 .13耐冲击7 . 8 . 14提升装置7 8 . 25承受跌落7 . 8 . 36温度限值7 . 47热保护7 . 58外壳防护等级7 . 3 . 19绝 缘电阻7 . 1 .11 0介电强度7 . 1 . 21 1耐湿热7 , 21 2保护性导体接线端子7 . 3 . 21 3输人与焊接回路的绝缘7 . 3 . 31 4内部导体的放置7 . 3 . 4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