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243.6-2006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6部分:静压耐破度试验》是一项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进行静压耐破度测试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评估机油滤清器在静态压力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根据标准内容,静压耐破度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准备:选择符合规格要求的机油滤清器作为测试样品。
  2. 设备校准与设置:确保所使用的测试设备(如压力源、压力表等)经过正确校准,并按照试验所需参数设定好工作条件。
  3. 加压试验:将待测滤清器连接到测试系统上,逐渐增加内部压力直至达到规定的最大值或直到滤清器发生破坏为止。在此过程中需要记录下关键的数据点,比如开始泄漏时的压力值以及完全失效时的压力值。
  4. 结果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来判断被测样品是否符合标准中对于静压耐破度的要求。如果滤清器能够在不小于指定的压力水平下保持完好无损,则认为通过了该项测试;反之,则视为不合格。

此外,标准还对试验环境条件、操作细节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旨在保证不同实验室之间可以获得一致可靠的测试结果。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指示,制造商可以有效地验证其生产的机油滤清器产品是否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以应对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8243.6-2017
  • 2006-02-07 颁布
  • 2006-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8243.6-2006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6部分冷压耐破度试验.pdf_第1页
GB-T8243.6-2006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6部分冷压耐破度试验.pdf_第2页
GB-T8243.6-2006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6部分冷压耐破度试验.pdf_第3页
GB-T8243.6-2006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6部分冷压耐破度试验.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8243.6-2006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6部分冷压耐破度试验.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2 7 . 0 2 0J 9 1荡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8 2 4 3 . 6 - 2 0 0 6 / I S O 4 5 4 8 - 6: 1 9 8 5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 6部分 : 静压耐破度试验Me t h o d s o f t e s t f o r f u l l - f l o w l u b r i c a t i n g o i l f i l t e r s f o r i n t e r n a l c o mb u s t i o n e n g i n e s -P a r t 6 : S t a t i c b u r s t p r e s s u r e t e s t( I S O 4 5 4 8 - 6 : 1 9 8 5 , I D T)2 0 0 6 - 0 2 - 0 7 发布2 0 0 6 - 0 7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T 8 2 4 3 . 6 -2 0 0 6 / I S O 4 5 4 8 - 6 : 1 9 8 5月U吕 G B / T 8 2 4 3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目前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 1 部分: 压差一 流量特性; 第 2 部分: 滤芯旁通阀特性; 第 3 部分: 耐高压差和耐高温特性; 第 4 部分: 原始滤清效率、 寿命和累积效率( 重量法) ; 第 5 部分: 冷起动模拟和液压脉冲耐久试验; 第6部分: 静压耐破度试验; 第7部分: 振动疲劳试验; 第9部分: 进、 出口止回阀试验; 第 1 0 部分: 机油含水时寿命和累积效率; 第 n部分: 自净式滤清器; 第 1 2 部分: 采用颗粒计数法测定滤清效率和容灰量 本部分是 G B / T 8 2 4 3的第6部分。等同采用 I S O 4 5 4 8 - 6 : 1 9 8 5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 6 部分: 静压耐破度试验)(英文版) 。 本部分在对 J B / T 5 0 9 9 -1 9 9 1 内燃机纸质滤芯机油滤清器总成试验方法 中静压破坏试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本部分与J B / T 5 0 9 9 -1 9 9 1 的主要区别是: 增加了“ 引言” ; 修 改了 “ 范 围 ” ; 完善了“ 规范性引用文件” ; 规定了试验台组成; 明确了试验液规格; 详述 了试验规程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中国船舶市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一研究所。 本部分起草人: 陈云清、 瞿俊鸣、 洪敦麟、 谢亚平、 宋国掸、 陈林珊。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8 2 4 3 .6 -2 0 0 6 / I S O 4 5 4 8 - 6 : 1 9 8 5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性能的标准试验规程。该标准由各个单独部分汇编而成, 每一部分涉及某一工作特性。 整套试验可为评定滤清器特性提供必要的信息, 但如果用户和厂商双方同意, 亦可分开单独进行试验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8 2 4 3 . 6 -2 0 0 6 / I S O 4 5 4 8 - 6 : 1 9 8 5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 6 部分: 静压耐破度试验范围 G B / T 8 2 4 3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静态耐压能力和测定其耐破度及故障模式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用滤清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 B / T 8 2 4 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 T 8 2 4 3 . 1 -2 0 0 3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 1 部分压差一 流量特性( I S O 4 5 4 81 : 1 9 9 7 , I DT)术语和定义G B / T 8 2 4 3 的本部分采用 G B / T 8 2 4 3 . 1给出的术语和定义。4试验台 本试验台包括液压手动泵、 高压管路、 阀门、 压力表 测量范围为 。 -3 0 b a r 或更高, 如静压试验需要( 见6 . 6 ) , 滤清器总成安装用滤座, 同时需要加装透明防护罩。5 试 验液在环境温度下应选用 S AE 5 W 机油。6 试 验准备和试 验程序6 . 1 按照推荐的拧紧力矩安装滤清器总成如规定有公差, 应将力矩拧至下偏差。滤清器与滤座的连接应与生产厂的安装状况相同。6 . 2 将液压泵与滤清器或滤座的进口相连接,并在滤清器或滤座的出口接一出油阀。出油阀的出口应置于整个系统的最高点。6 . 3 操纵液压泵, 将机油泵人系统, 直至看到有机油从出油阀出口流出这表明所有空气均已从系统中排 出。6 . 4 关闭阀门, 在观察人员和滤清器之间装上防护罩。6 . 5 逐渐升高油压到 2 b a r , 保持约1 mi n , 检查滤清器及所有管件是否渗漏或变形。6 . 6 然后按照约 2 b a r 的增量逐步升高油压, 每次保持约 1 mi n , 并检查滤清器是否渗漏或变形。继续升高油压, 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力值( 或出现故障) 。1 ) 1 b a r - 1 0 0 k P a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T 8 2 4 3 .6 -2 0 0 6 / I S O 4 5 4 8 - 6: 1 9 8 56 . 7 将油压降至零。检查滤清器的永久变形和拧紧力矩。注意剩余拧紧力矩, 如有松动, 应重新恢复至初始值 。6 . 8 再重新逐渐升高油压, 直至达到上述规定的压力值, 然后以。 . 5 b a r的增量逐步升高油压 , 每次保持 1 0 s , 继续升高油压, 直至滤清器最终出现故障, 亦即破裂或泄漏。6 . 9 详细检查滤清器的故障模式。7 试验结果报告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 ) G B / T 8 2 4 3本部分的编号;b ) 试验单位;c ) 滤清器型式( 制造厂、 型号和批号) ;d ) 试验日期;e ) 滤清器说明, 说明滤清器是新的还是旧的, 如已用过, 应标明大致使用时间;f ) 初始拧紧力矩( 见 6 . 1 ) ;8 ) 规定的压力值及是否达到( 见 6 . 6 ) ;h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