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_第1页
xx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_第2页
xx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_第3页
xx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_第4页
xx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XX 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 莲山课 件 mXX 届高考历史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二十一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 1939-21c 初)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时间从 1939 年大战爆发到 1989 年苏、东剧变。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战后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从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改革,改革总体成效不大;国际关系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两极格局, 50 年代中期后 演变为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和平;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其中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局势瞩目;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到更高层次。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独霸到美欧日三足鼎立: 1、资本主义经济 继续发展 ( 1)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2 / 8 展;( 2)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广,宏观调控加强。( 3)经济格局 -从美国独霸天下到美欧日三足鼎立。( 4)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加强,欧共体是其主要标志。 2、资本主义政治 相 对稳定: ( 1)雅尔塔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2)各国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阶级矛盾,社会危机,极右势力泛起。 (二)、社会主义运动 一国到多国,动荡和改革: 1、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 2、各国的动荡和改革: 50-60 年代,由于原有体制弊端的显露,经济困难,政局动荡,也希望摆脱苏联的干扰;改革的内容大多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放松对企业的限制;改革总体失败,中国在曲折探索中摸索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 -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四)国际关系 二次大战到两极格局: 1、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帝国主义削弱,社会主义壮大,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雅尔塔体系确立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两大阵营的矛盾逐渐尖锐,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了冷战局面。 3、 50 年代中期以后,两极格局逐渐演变为美苏争霸,两强互有攻防,争夺世界霸权,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威胁和动荡。 3 / 8 (五)全球化 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发展 在科技革命作用下,市场制度推广下,国际金融发展下,跨国公司主导下,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张。欧共体等区域集团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全球一体化相辅相成。 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表现,成因各是什么?这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四个阶段。战后到 70 年代初, 70 年代, 80 年代, 90 年代。 特征成因和表现 :(1)第一阶段稳定发展 - 美国大力开拓世界市场 ; 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工业 ;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国家资本主义 ; 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 ,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 (2)第二阶段衰退 - 自身受危机打击 ,经济放缓 ; 美苏争霸 ,包袱沉重 ; 欧日竞争 ,十分激烈 ; 第三世界 ,石油涨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经济霸住地位动摇 ,经济进入滞胀 . (3)第三阶段经济复苏 -美国政府降低税率 ,减少财政支出 ,减少对企业干预。 (4)第四阶段经济繁荣 大刀阔斧改革 ,信息技术刺激。 对对外政策影响 :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对社会国家展开冷战 ;60 70年代实力下降 ,实行战略收缩 ;80年代政策重新回到强硬立场 ;90 年代以来 ,冷战结束 ,美国霸权十分嚣4 / 8 张 . 三、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总体原因有哪些?认识? 恢复原因: (1)利用马歇尔计划的经济 援助 资金因素 ;(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因素 ;(3)发展高科技 ,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因素 . 上述因素中 ,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因素 . 四、欧共体成立的原因?目标?成立的过程?性质 ?发展的趋势特点是什么?对世界影响? 原因 :(1)自身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提供可能 ;(2)外部 -面临美苏争霸 ,美国控制 . 目标 :争取商品 ,人员 ,劳务 ,资本自由交流 ,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同时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 过程 :1951 年六国煤钢联营 ;1958 年组成原子能联营和经 济共同体 ;1967 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 年改组为欧盟 . 发展趋势、特点 :成员扩大 -由西欧向东欧扩展 ;程度加深 -由经济一体走向政治一体 ;目前是世界合作范围最广 ,程度最深的区域国家经济政治集团 . 影响 :促进欧洲自身经济发展 ,也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五、德日两国在战后经济腾飞的相似原因? 5 / 8 (1)经济因素 -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国防开始小。 (2)政治改革 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 (3)美国扶植 德的马歇尔计划 ,日军事订货 ;(4)科技因素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高新技术 ;(5)政府调控 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加强调控 ;(6)教育因素 两国都重视教育 .(7)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都保持了稳定。 六、二战后至今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因?影响? 演变:从美国一枝独秀 ,到 60-70 年代美欧日三足鼎立 ,再到全球一体化 ,区域集团化 . 原因: (1)战后初期 ,欧洲普遍衰落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通过 ,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通过布雷顿体系控制了世界金融 ,生产了世界商品的一半以上 ;(2)60-70 年代 ,西欧 ,日本经济腾飞 ,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 ,争霸的影响 ,第三世界冲击下 ,布雷顿体系崩溃 ,世界 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三足鼎立 ;(3)新科技革命的一个内向 ,市场制度的推广 ,国际金融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载体 . 七、 19 世纪晚期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两次高速发展 ,相似原因 ,影响 ? 原因: 科技革命推动 -第二次 ,第三次科技革命 ; 生产关系调整 -垄断组织出现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政治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改革 ,社会改革调整 ; 社会环境稳定 -巴黎公社至一战 ,雅体系下相对稳定 . 不平衡 -前:6 / 8 后起美德超越英法 ,后:欧日冲击美国 . 影响: (1)前: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疯狂对外扩张 ,资本主义殖民和世界体系 确立 ;各国争夺世界的矛盾空前激烈 ,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引起了世界大战 .(2)后:欧日谋求政治独立 ,冲击了两极格局 ;也推动了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八、德日两国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似性 . ( 1)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阶段 :自上而下形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 ( 2)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后起帝国主义国家 ,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疯狂对外扩张 . (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受经济危机打击 ,法西斯势力登台 ,对内独裁 ,对外扩张 .成为大战策源地 .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经济高速发展 -接受改造 ,美国 扶植 ,非军事化 ,制定发展战略 ,重视科教 . 九、 50-60 年代东、西欧的两种改革 ,结合背景分析其内容特点 ,不同的结果 .从中得出的认识 ? 背景和内容特点 : 内容和特点:西欧: (1)二战后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面临冷战和美国控制 .(2)各国加强宏观调控 ,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上社会改革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缓和社会矛盾 ;并逐渐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 ,建立欧共体 . 7 / 8 东欧 (1)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照搬苏联高度集中模式 ,弊端逐渐显露 ;经济困难政局动荡 ;受苏联干涉 ,要求独立发展 .(2)各国放松对经济控制 ,利用商品 和市场发展经济 ;政治上发扬民主 ;对外要求摆脱苏联控制 . 不同后果 :西欧经济腾飞 ,走向一体化 ;东欧由于未冲破原体制和苏联干涉而归于失败 . 认识 :经济建设从国情出发 ,走自己的路 ;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出发 . 十、结合史实评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 . (1)苏联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传统模式 ,经济上强调重工业 ,所有制单一 ,计划和指令性 ,否定价值规律 ;政治上高度集权 ,民族法制不健全 .形成于苏联 ,二战后推广到大多数国家。有利于巩固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长远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优越性 . (2)南斯拉夫模式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经济上社会所有制 ,企业自主管理 ,重视商品市场 ;政治上地方和社会自治 .这种模式调动了地方和个人积极性 ,但削弱了宏观调控 ,出现分散和自由主义 . (3)中国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上对内改革 ,多种所有制共存 ,对外开放吸引国外资金技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政治上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 ;同时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此模式下 ,中国经8 / 8 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十一、结合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 ,说明 “ 经济发展必须要从国情出发,抓住机遇,走自己的路 ” 的基本经验。 ( 1)东亚东南亚模式 :韩国新加坡资源匮乏 ,劳力丰富 ,抓住60 年代西方国家转移劳动密集产业的机遇 ,吸引外资技术 ,同时不断调整战略 ,韩国实施不均衡增长的战略 ,新加坡重视道德和社会秩序 ,两国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 ( 2)西亚等国模式 :西亚石油资源丰富 ,但大都控制在西方垄断资本手中 ,西亚各国收回石油资源 ,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 ,冲破国际垄断 ,提高油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