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X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知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教案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 (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3)宋明理学 ( 4)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专题知识梳理】 一、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背景: ( 1)经济: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_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 2)政治:周王室衰微, _ ,诸侯士大夫崛起, _势力壮大。 ( 3)阶级关系上: “ 士 ”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 4)思想:学术下移, _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 / 22 流派代表及主张: 派别代表主张 道家老子 庄子 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 法家韩非子 (商鞅) 墨家墨子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理论依据(董仲舒的新 儒学思想) 1背景:( 1)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加强,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为董仲舒阐发儒学思想提供了良机。 2特点:以为基础,融合家、黄老之学以及思想形成的新思想体系。 3.内容: 3 / 22 ( 1)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的主张。 (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 “ 君权神授 ” ,提出了 “ 天人合一 ” 和 “” 学说。 ( 3)董仲舒还提出 “ 君为臣纲 ” 、 “” 、 “ 夫为妻纲 ” 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三纲五常 ” 。 ( 4)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从儒家的 “ 仁政 ” 思想出发,提出了 “ 限田、薄敛、省禁 ” 。 3.影响: ( 1)积极性: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地位,有利于巩固和稳定。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2)局限性:带有唯心主义成分和神学迷信色彩;思想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三、宋明理学 1背景 ( 1)魏晋南北朝时期: ( 2)隋朝:儒学家提出 “ 三教合归儒 ” , 又称 “_” 。 (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 ( 4)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4 / 22 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 理学 ” 。 2发展过程 (1)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基本主张: ( 2)陆王心学 陆 九 渊 : 提 出 “_” ,_ 是 天 地 万 物 的 渊 源 ; 求 理 的 方 法 是“_” 。 王守仁:宣扬 “_ _” 、 “ 心外无理 ” 的命题; 提出 “_” 、 “ 知行合一 ” 的学说。 2历史影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 1)政治: ( 2)经济: ( 3)思想:宋明 ()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停滞。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 1 “ 异端 ” 思想家 -李贽(明末) 5 / 22 思想: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1)代表人物: ( 2)思想主张: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 (三)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 “ 经世致用 ” 。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四 )比较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 条件内容影响 民主思想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抨击君主专制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当时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6 / 22 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启蒙思想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资本主义手 工工场迅速发展 文艺复兴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批判封建制度 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的作用 【预习自测】 1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 “ 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 ” 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A老子的 “ 无为 ” 思想 B荀子的 “ 天行有常 ” 思想 c庄子的 “ 齐物 ” 思想 D墨子的 “ 尚力 ” 思想 3.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成势之町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 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孙子 c孟子 D韩非子 4.孟子曰 “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7 / 22 仁,必先斯四者。 ”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兼爱 5.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该设想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故里连接起来。下列 言论不属于这四人的是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制天命而用之。 ” 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6、( XX全国文综)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孔子主张 “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 荀子中说: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据孟子等 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学习目标】 1复习本讲要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按照儒学由兴到衰的发展变化历程,整理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构建基8 / 22 本的知识结构体系。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如(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经济上井田制瓦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确立;政治上出现变法改革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2)明末清初思想文化上涌现进 步思想家,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反封建是它们的共同点。 3贯穿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如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分析。理学、心学的进步和落后性的评价;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法家思想为秦朝的统一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但残酷的法律又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将思想家们的思想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儒家思想兴衰的原因。 5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认识儒 学思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的重大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 一、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9 / 22 三、请比较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 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重难突破】 1( XX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 y,拖拉)大木然,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 “ 现代 ” 不侔( 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10 / 22 以 “ 现代 ” 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 “ 传统 ” 和 “ 交流 ” 的研 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 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 ,哪些又体现了 “ 新见 ” 。 (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 “ 三权分立 ” 思想。 (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 三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11 / 22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 1695 年)认为 “ 君者,天下之大害也 ” ,主张 “ 君臣平等 ” , 顾炎武( 1613 1682 年)提出 “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 ” 的主张。 王夫之( 1619 1692 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 “ 循天下之公共 ”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 1689 1755 年)主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 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 1694 1778 年)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 1712 1778 年)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 12 / 22 (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中国明清之际的 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自主构建】 【巩固练习】 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董仲舒认为 “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 。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3.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 “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 此人应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13 / 22 4.唐诗 “ 慢束罗裙半露胸 ” 、 “ 绮罗纤缕见肌肤 ” ,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强化 c.程朱理学的盛行 D.审美意识的觉醒 9.古代 5、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 “ 风 催幡动! ” 乙徒曰 “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6.“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 此文反映 A、孟子的 “ 仁政 ”B 、董仲舒的 “ 独尊儒术 ” c、王阳明的 “ 心学 ”D 、顾炎武的 “ 经世致用 ” 7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8( 10 年浙江卷)儒道 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14 / 22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9黄宗羲认为: “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0( 10 年江苏卷) “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 ,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 孔子对曰: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 ,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15 / 22 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为敌!故曰: “ 仁者无敌。 ” 王请勿疑。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 2)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 3) 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思想家李贽有哪些进步观点? 16 / 22 【专题自测】 1( XX天津文综)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 “ 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 的现实,强调 “ 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 XX北京文综)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3( XX海南文综)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4( XX全国课标)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 “ 大一统 ”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17 / 22 5( XX上海历史)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 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6( XX山东文综 )“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 仁爱 ” 思想 B墨家 “ 兼爱 ” 思想 c儒家 “ 礼治 ” 思想 D墨家 “ 非攻 ” 思想 7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不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 A.意识(心、理)第一,物质第二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8朱熹和王阳明对 “ 天理 ” 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佛教、道教教义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9明代后期一位考生,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他可能经历 用重金贿赂了当朝丞相,最终状元及第 在茶馆里,听到有人议论李贽的 “ 异端 ” 思想 在书肆里购买农政全书18 / 22 和红楼梦 准备科举考试,努力背诵大明律 到娱乐场所欣赏了一段京剧 A.B.c.D. 10黄宗羲认为: “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 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11.( XX江苏文综) “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 录 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 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曰: “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 (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19 / 22 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 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临朐一中王慧萍)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 【预习自测】 答案: 1-5AcDcB 6、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0 / 22 【重难突破】 1.( 1)以 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校园食堂运营管理及绿色食材供应合同
- 2025年建筑设计师应聘考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汽车出口运输与全球贸易摩擦应对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墓建设项目墓区消防安全与应急处理合同
- 2025版电子信息产品组装加工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高级行政人员劳动合同终止及离职手续办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租赁及增值服务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土地储备转让代理合同
- 2025版环保科技公司员工劳动合同及环保技术研发合作协议
- 2025版校园医疗支持兼职校医服务聘用协议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