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复习教案_第1页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复习教案_第2页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复习教案_第3页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复习教案_第4页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X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 6讲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从地心向地表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 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3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例 1 岩石圈是指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地壳和上地幔 c地壳 D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地壳和岩石圈不是一个概念。两者关系如图。 2 / 12 答案: D 【变式训练】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 题。 地球内部的下列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了( ) A.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解析: 地壳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地幔厚度为 2800 多千米,地核(内核 +外核)厚度为 3400 千米,其中外核厚度约为 2000千米左右,因此地幔厚度最大。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答案: BA 探究点二三类岩石特征的比较 类型形成特点利用状况 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 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3 / 12 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的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为岩石矿物结晶颗粒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为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为岩石有层理结构、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为新的岩石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例 2 不同的岩 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回答 题。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各类岩石的特点及其各类岩石的典型代表。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类型及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这一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属于外生4 / 12 矿。 其所在岩石为沉积岩。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浆岩的一种)、砂岩为沉积岩,而石英岩则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答案: c D 探究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过程 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其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几种模式图: 例 3( (XX 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表示各类地质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英岩属于乙类岩石 B甲、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 c褶皱形成与 有关 D 属于外力作用 答案: A 【变式训练】读下列甲乙两图 (若甲图中 c 是变质岩 ),回答( 1)( 2)题 ( 1)甲图中与 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A B c D 5 / 12 ( 2)乙图中若沿 处向下钻探 100 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A A 类岩石 B B 类岩石 c c 类岩石 D难于判别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的循环过程及其各类岩石的特点,关于三大类岩石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放在了单元提升中,这 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到这部分讲解。 解析:(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形成;但各类岩石均可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而成为新的岩浆。三类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最后固结成为沉积岩。已生成的各类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为变质岩。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 A、 B、 c 分别代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所以 代表变质作用,所以与 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2)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沉积岩,所以应属于甲图所示的 B 类岩石。 答案:( 1) D( 2) B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 于 矿 物 及 矿 产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 A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 6 / 12 B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石英、云母、长石、盐 c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能被人们开采利用的,是矿产 D矿物有液态和固态两种存在形式 读下图完成 2 题。 2图中 所示区域的地形区是 ()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青藏高原 D南非高原 3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 A、 B、 c、 D 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 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的矿产也不一定相同。据此回答 4 5 题。 4.玄武岩、大理岩、砾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D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经过上升、冷却、凝固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 B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可以形成变质岩 c沉积岩经过沉积作用可以形成变质岩 D化石可能出现在花岗岩中 7 / 12 读右图,完成 6 7 题。 6图中所示的变化过程最有可能的是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B岩浆的形成过程 c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D土壤的形成过程 7图中 abc 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可信的一组是 A a 砂岩 b 砾岩 c 板岩 B a 沉积物 b 沉积岩 c 新岩浆 c a 有机质 b 风化壳 c 岩石 D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岩浆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8 9 题。 8.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9.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读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 右图 ),回答 10 11 题。 10 a、 b、 c、 d 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凝、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凝 D变质作用、岩浆冷凝、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8 / 12 1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右图为 “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 ,读图完成 12 13 题。 12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 岩浆 B b 岩浆岩 c c 沉积岩 D d 变质岩 13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代表变质作用 B页岩、石灰岩的形成过程需经过 阶段 c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裂谷带地区 活动强烈 D 代表冷凝作用 右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14 15 题。 14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 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15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砂岩页岩石灰岩侵入岩甲 9 / 12 B甲侵入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c砂岩页岩石灰岩甲侵入岩 D页岩甲侵入岩石灰岩砂岩 二、综合题 16读下面两图,回答。 (1)40千米地壳厚度线与我国 自然分界线北部大致一致,简要说明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 (2)我国东北部的 7 月等温线与地壳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简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太原和石家庄纬度相当,但 7 月气温差别较大,简析其原因。 17下面是 “ 地面物质循环简略图式 ” ,读后回答: ( 1)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岩石、岩浆或碎屑物质。请将各字母表示的地理名称写在下面相应空格里。 A_, B_, c_, D_, E_,F_。 ( 2)图中各数字序号分别表示各箭头的地理意义(作用),请分别写在下面的空格里。 _10 / 12 _ ( 3) A 的发源地是 _,如果它在地壳中形成岩石 这是 _岩,如果它直接到达地表以后才形成岩石,这是_岩。 ( 4)有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结构、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岩石,这叫 _岩,这个过程叫 _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该图表示了两种岩石接触的地方形成新的岩石,因此该图最有可能是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石灰岩与岩浆接触的地方受热变成大理岩。 变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图中与变质岩相连的过程有 3 个,而过程 只能是变质岩经 高温熔化作用成为岩浆,所以 和 是变质作用。 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它是伴随沉积岩形成过程而被保存下来的,所以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根据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岩浆之间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即可回答。 地壳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11 / 12 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且与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有关系。 解析:根据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即可判断 a、 b、 c、 d 分别代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 岩、岩浆,因此 代表重熔再生(高温熔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石位于岩浆周围,在高温的条件下,原有岩石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最有可能是变质岩。 根据岩层分布特点即可判断。 16解析:地壳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在对流层,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递减,因此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同一纬度,地势高的地区,温度低。 答案: (1)第二、三阶梯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