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访1978级校友吴强.doc_第1页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访1978级校友吴强.doc_第2页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访1978级校友吴强.doc_第3页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访1978级校友吴强.doc_第4页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访1978级校友吴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访1978级校友吴强 学弟学妹眼中的他 踏实,好学,执着,坚守。他是我们优秀的校友,更是我们踏上未来征途的启明星。 心中有爱,才能走得更远 访1978级校友吴强 吴强,男,1960年8月生,山东青岛人,1978?1982年就读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现任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兼副主任。 1990年获英国丹迪大学应用物理系遥感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任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副总队长、执法处处长,2000?xx年任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常务副总队长,xx?xx年任中国海监总队副总队长。1998?xx年任青岛市四方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xx年至今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xx年至今任中国海洋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副会长。主持或参加多项重大科技专项和装备能力建设项目,曾获得1995年国家海洋局“优秀青年”、1996年国家海洋局“杰出青年”、xx年国家海洋局“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公务员”。 ?学子生涯,寻见那道光 改革开放的初期,响应“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吴强高考结束后,选择留在青岛,学习物理海洋专业。由于刚恢复高考,加之当时崇尚教育、恢复以往学风的思潮,让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理想,他们学习刻苦用心,渴望走出学校报答社会。吴强也不例外。记得去日照的实习,由于实习人数太多却只有一辆公交车,不少同学是站着到达实习地的,路况很差,近10小时的舟车劳顿却没有一个同学喊累喊苦。“当时,学习到晚上11点更是家常便饭。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但我们都很珍惜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 回想起大学生活,吴强感慨万千。那时大学的生活很单调,那个年代没有计算机也没有手机,在学习之余,体育活动是最大的娱乐消遣。吴强说,能在周末的时候去学校礼堂看一场电影那是无比幸福的事情。虽然大学生活没现在丰富多彩,但是同学之间的情谊和老师的教诲,在吴强的大学记忆中添上了温馨美好的一笔。一个班级50多个学生,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年龄层次相差很大。但大家相处非常融洽,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青岛本地的同学时常在周末邀请外地的同学去家里做客。大家也会尽力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去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吴强回忆道,当时有很多老教授不仅学术水平高,教学态度严谨,而且在思想上给学生很多启发和帮助,老师们的教诲直到现在还让他受益匪浅。在学习的同时,吴强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还观察着当时社会的各种思潮,和其他有志青年一样,思考自己和国家未来的出路。老师也在未来道路应该怎么走等问题上给了学生们不少建议。 在大学期间,吴强努力学习,不敢放松。尽管专业课程繁重,专业知识学起来难度较大,在进行水文研究的时候基本靠枯燥的数理推论,需要建立复杂的模型并进行大量的计算,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每一门课都获得了优良的成绩。而在校学习时培养的系统解决问题和严密思考的能力,让吴强在日后的留学、工作和研究中获益匪浅。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琐碎的知识点可能记得不那么清楚,但是在学校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到的学习方法一直伴随着他,像一道光,指引着他不断前进的方向。 ?投身海洋,执着那份爱 毕业后,吴强被分配到位于上海的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工作。在水产科学院担任实习研究员其实和他原本学习的专业相关并不大,但是吴强还是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全身心投入研究所的工作。 1989年,吴强顺利通过了选拔考试,获得了前往英国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进修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我国急缺遥感方面的人才,就积极申请在英国丹迪大学读应用物理遥感专业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吴强面对的是前沿的遥感技术,学习难度更高,他全力以赴投入学习,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 学成回国,吴强努力填补国内在遥感方面科研工作的空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令吴强自豪的是,他与同事们一道,引进了我国第一套海洋航空遥感设备,填补了我国在海洋环境航空监视监测领域的空白。随后的几年里,吴强的工作岗位多次调整,往往面临许多新的领域、新的问题,吴强始终注重学习,不断充实,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看到更加开阔的世界,才能贡献更大的力量”。“学无止境”这个词,在吴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解释。 从进入大学学习直到现在,吴强始终没有离开过海洋事业。在海监队工作的时候,出海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状况和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吴强从来没有放弃,总是尽自己的努力去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合力解决困难。多年从事海洋事业,他知道,合作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坚持自己的目标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海大精神。即使是在工作之后,下海经商等思潮影响了很多原本当年立志海洋事业的年轻人,再加之当时国内的经济形势,吴强很多同学和同事都因此放弃了海洋事业。吴强也有过迷惘,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没有局限于物理海洋学领域,而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他说,“感谢海大,让我爱上了大海,让我找到了值得一生坚守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矢志不渝。 ?分享感悟,传递“海大精神” 回忆起当时选择专业的情形,吴强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功利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好好学习,为社会作一些贡献。“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非常重要”,吴强说。在大学期间,有的学生可能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规划,所以很容易陷入迷茫。他回忆自己的大学同学,其中就不乏目标明确、一直孜孜追求海洋事业并最终取得成就的典型。 在和我们分享他从事海洋事业的感悟时,他说,有敏锐的注意力并能够抓住机遇很重要。他的两次工作上的调整也是因为他抓住了机遇。第一次是前往英国学习并从事遥感这个新兴的领域,第二次是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后,开始从事海洋执法。“我在海洋领域敏锐的观察力和我对海洋的喜爱也是分不开的,因为只有我爱它,才会愿意花费我所有的精力使它变得更好,更强大。” 吴强还特别强调了工作中合作的重要性。海洋事业涉及社会、自然科学等很多方面,因此海洋事业的成就很少体现在个人身上,很多时候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他深刻明白海洋事业中合作的重要性,这与他在大学期间培养的合作精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吴强很动情地说;“没有他人力量的汇入,仅我这一滴水,怎能拥有海的浩瀚!” 提起母校,吴强有讲不完的话。他认为做人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在工作岗位上的他一直踏踏实实,对一点一滴的事情都认真对待,他相信只要自己用心付出,就能取得应有的成绩。这是海大教他的做事准则,更是海大精神的写照。“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永远都是他坚守的人生信条。吴强说:“海大应该更加开放,无论师生都应该开阔眼界,努力提高竞争力,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也应该借着90周年校庆,多加强和校友的沟通和学术交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这就是吴强,他的每一条人生轨迹,都在为我们演绎着一部名叫“热爱与执着”的蓝色华章。他为自己是海大学子而骄傲,海大的故事也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