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FZ/T 73019.2-2004 针织塑身内衣 调整型》是中国纺织行业的一项标准,旨在规定针织塑身内衣中调整型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此标准具体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适用范围: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以针织面料为主要材料,设计用于身体塑形和体型调整的内衣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压力或支撑功能,旨在改善穿着者的身形外观。

  2. 技术要求

    • 材质与成分:规定了内衣所用针织面料的原料要求,包括纤维种类、含量比例及可能的性能要求,如弹性、透气性等。
    • 结构设计:要求产品的结构设计需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在穿着时既能够提供有效的塑形效果,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和正常呼吸。
    • 尺寸与规格:详细说明了不同尺码产品的尺寸范围和允许偏差,确保产品的适体性和功能性。
    • 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弹力回复性、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3. 试验方法:详细描述了如何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如使用特定仪器测量弹力、色牢度测试的具体步骤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抽样方案、合格判定准则等,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标志:要求产品上应有清晰、持久的标识,标明产品名称、号型、材质成分、洗涤保养说明及制造商信息等。
    • 包装:规定了包装材料、方式及包装上应提供的信息,确保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损害,并便于消费者识别。
    • 运输和贮存:提出了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要求,避免因不当处理导致产品损坏或性能下降。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FZ/T 73019.2-2013
  • 2004-07-03 颁布
  • 2004-11-01 实施
©正版授权
FZ-T 73019.2-2004 针织塑身内衣 调整型.pdf_第1页
FZ-T 73019.2-2004 针织塑身内衣 调整型.pdf_第2页
FZ-T 73019.2-2004 针织塑身内衣 调整型.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FZ-T 73019.2-2004 针织塑身内衣 调整型.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5 9 . 0 8 0 . 3 0W 6 3Z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纺 织 行 业 标 准 F Z / T 7 3 0 1 9 . 2 -2 0 0 4针织塑身内衣调整型K n i t t e d c o n s t r i c t i v e i n - w e a r -F i g u r e d - s t y l e2 0 0 4 - 0 7 - 0 3 发布2 0 0 4 - 1 1 - 0 1 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F Z/ T 7 3 0 1 9 . 2 -2 0 0 4前言 本标准按照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 S T M D 4 1 1 6 -2 0 0 1 女式成人及儿童针织和机织紧胸腰连衫性能规格 , 并参照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与检验协会 O k o - T e x S t a n d a r d 1 0 0 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别技术要求 ( 2 0 0 2版)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安莉芳( 中国) 服装有限公司、 婷美集团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志敏、 赵晖、 宗跃刚、 姚用、 梁海保。 本 标准首次发布。F Z/ T 7 3 0 1 9 . 2 -2 0 0 4针 织塑 身 内衣调 整型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塑身内衣调整型产品的定义、 分类和型号、 要求、 试验方法、 判定规则、 产品使用说明、 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经编、 纬编针织面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针织塑身内衣调整型产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2 5 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 B 2 5 0 -1 9 9 5 , i d t I S O 1 0 5 - A0 2 : 1 9 9 3 ) G B / T 2 9 1 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 / T 2 9 1 0 -1 9 9 7 , e g v I S O 1 8 3 3 ;1 9 7 7 ) G B / T 2 9 1 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 / T 2 9 1 1 -1 9 9 7 , e g v I S O 5 0 8 8 :1 9 7 6 ) G B / T 2 9 1 2 . 1 纺织品甲 醛的 测定 第 1 部分: 游离水解的甲 醛( 水萃取法) G B / T 3 9 2 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 B / T 3 9 2 0 -1 9 9 7 , e g v I S O 1 0 5 - X 1 2 : 1 9 9 3 ) G B / T 3 9 2 1 . 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试验 1 ( G B / T 3 9 2 1 . 1 -1 9 9 7 , e g v I S O 1 0 5 -C 0 1 : 1 9 8 9 ) G B / T 3 9 2 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 B / T 3 9 2 2 -1 9 9 5 , e g v I S O 1 0 5 - E 0 4 : 1 9 9 4 ) G B / T 4 8 5 6 针棉织品 包装 G B 5 2 9 6 . 4 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 B / T 7 5 7 3 纺织品水萃取液 p H值的测定( G B / T 7 5 7 3 -2 0 0 2 , I S O 3 0 7 1 : 1 9 8 0 , MO D) F Z / T 0 1 0 3 。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F Z / T 0 1 0 5 3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 Z / T 0 1 0 5 7 . 1 - 0 1 0 5 7 . 1 1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 Z / T 0 1 0 9 5 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F Z / T 7 0 0 0 6 针织 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 F Z/ T 7 3 0 1 2文胸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和定 义适 用于本标 准。3 . 1 针织塑身 内衣调整型 通过缝制成型( 可使用衬垫、 骨架支撑其材料) 而对人体特定部位起到牵引或约束作用从而保持或调整人 体特定部位尺寸 和形态 的内衣 。产品分类和型号4 . 1 针织塑身内衣调整型产品按款式分为塑身胸衣、 连体塑身衣、 塑身内裤、 塑身腰封等产品。F Z/ T 7 3 0 1 9 . 2 -2 0 0 44 . 2型号 以罩杯代码 、 适合 于人体 腰 围、 胸 围 ( 下胸 围)的厘 米数 表示 。罩杯 代码 和下胸 围的定 义按F Z / T 7 3 0 1 2 规定。4 . 2 . 1 塑身胸衣: 标注罩杯代码和下胸围。例: B 7 5 , 表示 B型胸罩, 下胸围 7 5 c m,4 . 2 . 2 连体塑身衣: 依次标注罩杯代码、 下胸围、 腰围, 下胸围与腰围之间以“ /分割, 必要时可标产品适合的人体身高。例: A7 5 / 6 4 , 表示 A型胸罩, 下胸围 7 5 c m, 腰围6 4 c m,4 . 2 . 3 塑身内裤、 塑身腰封: 标注腰围。例: 标注为 6 4 , 表示腰围 6 4 c m,5要求 要求分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包括染色牢度、 接缝强力、 纤维含量、 拉伸弹性回复率、 甲醛含量、 p H值等六项; 外观质量包括规格尺寸偏差、 本身尺寸差异、 表面疵点等三项。5 . 1 分等规定 内在质量按批以最低一项评等, 外观质量按件以最低一项评等。产品的等级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结合并按两者的最低一项定等, 分为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5 . 2 内在质f要求5 . 2 . 1 内在质量要求见表 t o 表 1内在质.要求项目优 等 品一 等 品合 格 品染 色 牢 度耐洗色牢度/ 级)变 色43 - 4允许两项比一等品要求低半级沽 色33耐汗溃色牢度/ 级)变 色43 - 4沽 色3 - 43耐摩擦色牢度/ 级妻干 摩43 - 4湿 摩3- - 43 ( 深色2 -3 )接缝强力/ N)1 5 0纤维含量( 净干含量)/( %)按F Z / T 0 1 0 5 3 规定执行拉伸弹性回复率/ ( 0/ a) 甲醛含量/ ( m g / k g )簇7 5p H 值4 . 0 - 7 , 5注:色别分档: 1 / 1 2标准深度为深色, (l / 1 2标准深度为浅色5 . 2 . 2 当一种纤维标注含量在 1 0 肠及以下时, 其实际含量不得少于本身标注含量值的7 0 %.5 . 2 . 3 纤维含量只考核面料和里料, 花边、 肩带、 海绵等装饰性材料和辅料不考核5 . 2 . 4 拉伸弹性回复率只考核弹性织物的围度方向。5 . 3 外观质f要求5 . 3 . 1 成衣规格RJ R 部位及规定5 . 3 . 1 . 1 成衣规格测量部位见表 2 0 表 2成衣规格测t部位部 位符号测 量 方法衣 长召自然平摊后, 由塑身内衣前面上口端量至档底或最底端胸 宽b自然平摊后, 沿罩杯下沿( 或胸下线) 平量( 可调式量最小尺寸)腰 宽以塑身内衣腰部最窄处平量注: 规格尺寸的测量以成衣左或前侧为准F Z / T 7 3 0 1 9 . 2 -2 0 0 45 . 3 . 1 . 2 塑身胸衣测量部位见图 1 ,5 . 3 . 1 . 3 连体塑身衣测量部位见图5 . 3 . 1 . 4 塑身内裤测量部位见图3 ,5 . 3 . 1 . 5 塑身腰封测量部位见图4 , 之位七 位队位位 令片一t-卜-归-.-.柳业津JI少测|汇犷仁人夕-涌矛八1夕-附.行多-刚 厂又!衣1一一丫.|卜勺产1扫丁少一/r/-裤|夕丫夕-封 杯朴111.WN湘味|!找2/企身一/ZJ工卫冲|2勺2试胜 、月!1-.一胸r卜!n护护岂邪丁宝“中甲台内!扮乙腰 |一一了1|1上月1门1-1!习、丫近塑1火、迁冲!嘴5随流阴仙猫于-.|滋身|一洲1|了卜、义摊丁义户、人身卫J六又身 不气,1.吮一塑而佩尸卜、!补介|卜封上户价1卜塑吮权八塑 图目图图a 衣 长 ;b 一 一 一 胸宽;c 腰 宽a 衣 长 ;b 一 一 一 胸宽;c腰 宽 。a 衣 长 ;。 腰 宽a 衣 长 ;c腰 宽 。F Z / T 7 3 01 9 . 2 -2 0 0 45 . 3 . 2规格尺寸公差要求见表 3 。表 3 规格尺寸偏差要求单 位 为 厘 米部 位优 等品一 等 品合 格品衣 长士 1 . 0士 1 . 5士2 . 0胸 宽士 0 . 6士 0 . 8士 1 . 0腰 宽士 0 6士 0 . 8士 1 . 05 . 3 . 3 本身尺寸差异要求见表 4 0表 4 本身尺寸差异要求单 位 为 厘 米基 本 尺 寸优 等品一 等 品合 格 品5 0以 下0 . 30 . 55 . 0 - 2 0 . 00 . 60 . 82 0 . 0以 上0 . 81 . 0注 1 : 本身尺寸差异是指成衣对称部位的差异注2 : 基本尺寸以产品左或前侧为准.: : :表面疵点评等规定 表面疵点评等规定见表表 5 表 面疵 点评等规定疵 点 类 别优 等 品一 等 品合 格品线 状 疵 点轻 微5 . 0 c m及以内5 . 0 c m 以上 一 1 0 . 0 c m允 许明 显1 . 0 c m及以内1 . 0 c m 以 上 2 . 0 c m2 . 0 c m 以 上 一 5 . 0 c m显 著不允许1 . 5。 m及以内条 块 状 疵 点轻 微2 . 0 c m及以内2 . 0 c m 以 上 一 5 . 0 c m允许明 显不允许1 . 0 c m及以内1 . 0 c m 以 上 一 3 . 0 c m显著不 允 许1 . 0 c m及以内散 布 性 疵 点不影响外观者允许轻微者允许同面料色差4级3 - 4级缝 制 疵 点线 头0 . 5 c m以上不允许。 . 5c m以上允许三处缝纫曲折高低0 . 2 c m0 . 3 c m跳 针 、 漏 缝不 允 许破 损 性 疵 点不 允 许注 1 : 线状疵点指一个针柱或一根纱线或宽度在 0 . 1 c m以内的疵点, 超过者为条块状疵点.条块状疵点以直向 最大长度加横向最大长度计量。注 2 : 疵点程度描述: 轻微: 疵点在直观上不明显, 通过仔细辨认才可看出 明显: 不影响总体效果, 但能感觉到疵点的存在 显著: 疵点程度明显影响总体效果.注3 : 表中线状疵点和条块状疵点的允许值是指同一件产品上同类疵点的累计尺寸注4 : 表面疵点程度参照 针织内衣表面疵点彩色样照 执行。F Z / T 7 3 01 9 . 2 -2 0 0 45 . 3 . 4 . 2 辅料应采用与所用织物性能相适应的衬料、 缝纫线。6试验方法6 . 1 抽样R!6 . 1 . 1 外观质量按交货批分品种、 色别、 规格尺寸随机抽样 1 写 - 3 %, 但不少于5件。如批量少于 5件则全部抽取。6 . 1 . 2 内在质量按交货批分品种、 色别、 规格尺寸随机抽样, 数量应能保证每单项内在质量试验做一次 。6 . 2 外观质f检验条件6 . 2 . 1 一般采用灯光检验, 用 4 0 W 青光或白光 日光灯一支上面加灯罩, 灯罩与检验台面中心垂直距离为8 0 c m士5 c m.6 . 2 . 2 如在室内利用自然光, 光源射人方向为北向左( 或右) 上角, 不能使阳光直射产品。6 . 2 . 3 检验时应将产品平放在检验台上, 台面铺白布一层, 检验人员的视线应正视平摊产品的表面, 目光与产品中间距离为 3 5 c m以上。6 . 3 试验的一般规定6 . 3 . 1 从成品或同批面料中取样, 所取试样不应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6 . 3 . 2 试验室的温度为 2 0 士2 *C, 相对湿度为 6 5 %士3 %。试验前, 将试样展开平放 2 4 h ,6 . 4 试验 项 目6 . 4 . 1 耐洗色牢度试验按 G B / T 3 9 2 1 . 1 执行。6 . 4 . 2 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按 G B / T 3 9 2 2 执行。6 . 4 . 3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按 G B / T 3 9 2 0 执行, 只做直向。6 . 4 . 4 接缝强力试验按 F Z / T 0 1 0 3 0方法 A执行。6 . 4 . 5 纤维含量试验按 G B / T 2 9 1 0 , G B / T 2 9 1 1 , F Z / T 0 1 0 5 7 . 1 -0 1 0 5 7 . 1 1 , F Z / T 0 1 0 9 5 执行。6 . 4 . 6 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按 F Z / T 7 0 0 0 6中“ 定力值一次拉伸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的测定” 执行。 其中 取样部位为成品横向, 试 样的有效尺寸为1 0 c mX 5 c m , 定负荷值为3 5 N ,6 . 4 . 7 甲醛含量试验按 G B / T 2 9 1 2 . 1执行。6 . 4 . 8 p H值试验按GB / T 7 5 7 3 执行。6 . 4 . 9和筹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