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生物课后考点复习教案-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_第1页
xx届高考生物课后考点复习教案-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_第2页
xx届高考生物课后考点复习教案-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_第3页
xx届高考生物课后考点复习教案-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_第4页
xx届高考生物课后考点复习教案-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XX 届高考生物课后考点复习教案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讲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1 (创新预测 )最新一期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称,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弄清楚了为什么热可以有效镇痛:当温度达到 40 时,人体细胞内部接收器就 “ 燃烧 ” 起来,切断了让身体感到疼痛的化学介质的道路。这里 “ 让身体感到疼痛的化学介质 ” 是人体体温调节中的 ( ) A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胰岛素 D递质 解析:痛觉的产生需要经 过反射弧来完成。兴奋通过反射弧时必然要经过突触,经过突触就要由化学递质来完成。 答案: D 2 (创新预测 )如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 1 2 厘米的电极 a和 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 (向左为正,向右为负 )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粗大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是 ( ) 2 / 11 解析:当在图中刺激点给予电刺激时,首先 b 点先兴奋,电位变为负电位,而 a 点此时为正电位,所以电流表指针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导到 a 点时, b 点已恢复到静 息状态,此时电流表指针又向左偏转。 答案: A 3 (创新预测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涉及的是 ( ) A Na和 k的运输 B胞吐 c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受体的分解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有电信号就有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递质的分泌属于胞吐,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就是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突触后膜的受体与神经递质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如果受体分解则兴奋将不能传递下去。 答案: D 4 (创新预测 )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A该种调节的特点是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B如果分泌细胞是胰岛 A 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 c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 3 / 11 D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下丘脑 解析:由图示可知,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 (调节物质 )必须经过血液循环送至靶细胞发挥作用,所以该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准确但作用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但反应速度较慢;不同激素的靶细胞往往不同,如胰岛素的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等全身组织细胞,而作用于甲 状腺细胞的激素应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 c 5 (创新预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米歇尔教授指出:“ 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某一特定的膜蛋白缺陷引起的,现在市场上销售的 80%的药物都是针对膜蛋白,通过与膜蛋白结合而起作用,只不过有的药物是活化膜蛋白,而有的是使膜蛋白失活。 ” 以下可能属于膜蛋白失活实例的是 ( ) A淋巴 T 细胞分泌物能够促进靶细胞的自溶裂解 B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 “ 生物导弹 ” 能有效杀伤癌细胞 c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使尿液大量减少 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能 钝化机体的免疫反应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它的作用机理是使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从而使水分子大量进入到细胞内。 4 / 11 答案: c 6 (高考变式 )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 过程均会加强 B 与 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 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解析: 过程表示寒冷刺激 感受器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到下丘脑; 代表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作用于垂体, 代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甲状腺, 代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代表下丘脑发出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以上 两种激素均作用于骨骼肌和内脏,促进产热过程,属于体温调节过程。 表示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由此可见,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所以 c 错。 答案: c 7 (创新预测 )能够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 是 ( ) 5 / 11 A血清中的抗体 B皮肤细胞上的抗体 c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D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解析: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应该是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反应,血清中的抗体可以清除抗原,这是一种免疫反应;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是能够加强效应 T 细胞功能和 T 细胞功能的物质;而皮肤细胞上的抗体是过敏原进入体内形成并吸附的,当它与过敏原再次接触时,可产生湿疹、麻疹等病理反应。 答案: B 8 (创新预测 )右图表示的是 a 与抗体形成的结合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图示中的 a 表示外毒素,那么抗体表示为凝集素 B 如果 a 是抗原,多数情况下图示的结合体会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c图示中的 a 通常情况下也可以表示为结核杆菌或麻风杆菌 D如果图示中的抗体吸附在皮肤的表面,当 a 再次侵入时,可以引起自身免疫病 解析: A 项错误:如果 a 表示外毒素;抗体表示抗毒素; c项错误: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均为胞内寄生菌; D 项错误:如果抗体吸附在皮肤表面,当 a 再次侵入时,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答案: B 6 / 11 9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关键作用。如图 1 表示下丘脑垂体系统, 1 4 表示神经元, 5 表示神经中枢。图 2是图 1 中神经元 1 和 2 相互接触 部分的放大。请分析回答: (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若图 1 中的 5 是大量出汗而脱水时兴奋的中枢,则 5 表示 _;糖尿病病人也因多尿导致血浆渗透压 _,引起该中枢兴奋。 (2)当处于相当寒冷的环境中时,人的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通过 _调节,增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再通过体液调节使 _的分泌量增加,最终通过甲状腺激素加速糖和油脂的氧化分解,以增加产热。 (3)图 2 放大了图 1 中神经元 1 和 2 之间的联系,请用箭头和图 2 中 的 数 字 表 示 神 经 递 质 的 运 动 方 向 :_。 (4)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以血糖调节为例 )。 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看图和神经 体液调节的知识联系。由题意可知, 5 为下丘脑的中枢神经部分。下丘脑是血7 / 11 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以及激素调节中枢等。 (1)大量出汗而脱水、糖尿病病人多尿都可 引起细胞外液水分减少,渗透压增大,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 (2)人的体温调节过程为:温度感受器 大脑皮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效应器 (分泌腺、肌肉等 ),下丘脑受到神经的调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最终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细胞,促进代谢过程。 (3)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4)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血糖调节中主要是血糖浓度 和胰岛素之间的反馈调节,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浓度降低。生态系统中主要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关系的调节,比如食物增加可引起捕食者数量增加,捕食者数量增加则所需食物也增多,使得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 答案: (1)渴觉中枢 升高 (2)神经 激素 X(促甲状腺激素 ) (3) (4) 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以血糖为例 ) 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8 / 11 10 (创新预测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人们通过实验陆续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提出了 “ 神经 内分泌 免疫系统调节网络学说 ” ,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 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是通过_联系的。 (2)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由图可知这是因为 _。 (3)以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能使抗体浓度下降 )作为非条件刺激,口服糖水为条件刺激,观察动物对特定抗原的反应,发现一旦建立条件反射后,仅口服糖水就能引起抗体浓度的下降,这种条件反射抑制了 _免疫应答。 (4)生长激素 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两者的相互 _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 (5)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某种防御作用。 实验材料:可封口的无菌塑料透明袋 4 个、表面消毒的新鲜苹果 4 个、腐烂的苹果肉少许。 实验器具:无菌棉棒、牙签、外用消毒酒精等。 9 / 11 小组同学将实验分为四组分别做如下表所述处理。在实验进行的一星期中,每天定时观察约 15min,记录观察结果。请回答: 组别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处理苹果 1(没有与腐烂果肉接触 )苹果 2(与腐烂果肉 接触,果皮不破 )苹果 3(与腐烂果肉接触,果皮浅表划破,没有进行处理 )苹果 4(与腐烂果肉接触,果皮浅表划破,用酒精处理过 ) 小 组 同 学 模 拟 的 是 人 体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中_的屏障作用。实验中腐烂果肉模拟的是_。 第 三 组 实 验 模 拟_。 该实验结果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免疫防护的指导意义是 _。 小组中一位同学不慎外伤出血,到医院注射破伤风疫苗后出 现 轻 度 发 热 现 象 , 调 节 机 体 产 热 的 激 素 主 要 是_。若该同学注射疫苗后第二周感染了破伤风 杆 菌 , 其 体 内 抗 体 迅 速 产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是_。 10 / 11 将病毒灭活后,除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外,还可在细胞工程中用于 _。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三大系统之间通过激素、免疫因子、神经递质相联系。 (2)由 图中信息可知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首先刺激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而最终易受病毒感染,可知是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这两者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相联系。 (3)本题只需根据 “ 仅口服糖水就能引起抗体浓度的下降 ” ,而抗体是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因此这种条件反射抑制了体液免疫应答。 (5) 据图分析对苹果的处理有不划破果皮和划破果皮进行比较,相当于人体的皮肤正常和划破两种状态。用腐烂的果肉去接触苹果相当于抗原的入侵。 第三组苹果的浅表划破再接触腐烂苹果相当于人体皮肤划破后再用病原体入侵。所以病原体就容易冲破第一道防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皮肤划破应及时包扎处理以免病原体入侵。 人体产热有关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注射疫苗相当于初次免疫,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感染病原体后就属于二次免疫,体内就会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灭活的病毒可作为动物细胞融合的促融剂,但不可促进植物细胞融合。 答案: (1)激素、神经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