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FZ/T 73011-2004 针织腹带》标准相对于其前一版《FZ/T 73011-1998》,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技术要求的细化与增加:新标准对针织腹带的产品分类、材质要求、物理性能指标(如弹性、耐磨性、色牢度等)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和规定,以适应市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增加了对原材料质量、安全性能的要求,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2. 检测方法的改进: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2004版标准对各项性能测试的方法进行了修订或新增,引入了更为科学、精确的检测手段,比如在弹力测试、耐汗渍色牢度测试等方面采用了国际通用或更先进的测试标准。

  3. 标签标识的规定:新标准加强了对产品标签和标识的要求,明确了产品应包含的必要信息,如产品名称、材料成分、洗涤保养说明、生产日期及批号等,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产品信息的透明度。

  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虽然直接提及环保要求可能不明显,但随着行业整体趋势,新版标准可能间接促进了材料选择上的环保考量,鼓励使用对人体无害、可回收或生物降解的材料。

  5. 适用范围的明确:2004版标准可能对适用的产品范围做了更清晰的界定,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生产商和检验机构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标准内容。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FZ/T 73011-2013
  • 2004-07-03 颁布
  • 2004-11-01 实施
©正版授权
FZ-T 73011-2004 针织腹带.pdf_第1页
FZ-T 73011-2004 针织腹带.pdf_第2页
FZ-T 73011-2004 针织腹带.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FZ-T 73011-2004 针织腹带.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S 5 9 . 0 8 0 . 3 0W 6 3FZ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纺 织 行 业 标 准F Z / T 7 3 0 1 1 - 2 0 0 4 代替 F Z I T 7 3 0 1 1 一1 9 9 8针织腹带Kni t t e d bi nde r2 0 0 4 - 0 7 - 0 3 发布2 0 0 4 - 1 1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F Z / T 7 3 01 1 -2 0 0 4前言 本标准根据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 S T M D 4 1 1 6 -2 0 0 1 女式成人及儿童针织和机织紧胸腰连衫织物标准性能规格 起草, 本标准与 AS T M D 4 1 1 6 -2 0 0 1 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F Z / T 7 3 0 1 1 一1 9 9 8 针织腹带 本标准与F Z / T 7 3 0 1 1 -1 9 9 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拉伸弹性回复率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删除了弹子顶破强力和拉伸弹性伸长率考核项目;一 一 增加了 p H值、 甲醛含量等安全性指标;修改了纤维含量公差要求, 改为直接引用相关标准;修改了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 并调整了部分染色牢度指标要求; 一 取消了附录 A, 引用了氨纶产品纤维含量试验方法, 并增加了其他纤维含量试验方法标准的 引用 ;增加了小批量产品的外观质量检验要求;增加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规定;修改了使用说明要求, 改为直接引用相关标准;增加了包装要求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钊 一 织品分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省纤维检验局、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 浙江省纤维检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卞爱荣、 张善军、 刘永贵、 徐琴、 魏守文、 刘波。本标准于 1 9 9 8 年 1 2 月首次发布, 2 0 0 4年 7 月第一次修订。F Z / T 7 3 01 1 -2 0 0 4针织腹带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针织腹带的型号规格、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判定规则、 包装和产品使用说明。本标准适用于经纬编针织腹带, 包括弹性的和无弹性的。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 5 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 2 5 0 - 1 9 9 5 , i d t I S O 1 0 5 - A0 2: 1 9 9 3 ) G B / T 2 9 1 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 B / T 2 9 1 0 -1 9 9 7 , e g v I S O 1 8 3 3 :1 9 7 7 ) G B / T 2 9 1 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 B / T 2 9 1 1 -1 9 9 7 , e g v I S O 5 0 8 8 :1 9 7 6 ) G B / T 2 9 1 2 . 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 1 部分: 游离水解的甲醛( 水萃取法) G B / T 3 9 2 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 / T 3 9 2 0 -1 9 9 7 , e g v I S O 1 0 5 - X1 2 : 1 9 9 3 ) G B / T 3 9 2 1 . 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试验 1 ( G B / T 3 9 2 1 . 1 -1 9 9 7 , e g v I S O 1 0 5 -C0 1 : 1 9 8 9 ) GB / T 3 9 2 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 B / T 3 9 2 2 -1 9 9 5 , e g v I S O 1 0 5 - E 0 4 : 1 9 9 4 ) GB / T 4 8 5 6 针棉织品包装 GB 5 2 9 6 . 4 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 / T 7 5 7 3 纺织品水萃取液p H值的测定( G B / T 7 5 7 3 -2 0 0 2 , I S O 3 0 7 1 : 1 9 8 0 , MO D ) G B / T 8 1 7 。 数值修约规则 F Z / T 0 1 0 2 6 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F Z / T 0 1 0 5 3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 Z / T 0 1 0 5 7 . 1 -0 1 0 5 7 . 1 1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 Z / T 0 1 0 9 5 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F Z / T 7 0 0 0 6 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3 型号、 规格3 . 1 型号3 . 1 . 1 型号以适合于人体腰围的厘米数表示。例如: 6 4 , 表示该腹带适用于腰围为 6 4 c m左右的人。3 . 1 . 2 人体腰围的测量: 人体腰部最细处围量一周。3 . 2规格3 . 2 . 1 成衣规格包括腰围、 臀围和直档。3 . 2 . 2 测量方法如下: 腰围: 成衣腰部最窄处平量一周。 臀围: 成衣臀围最宽处平量一周。 直档: 成衣腰上口量至档底。F Z / T 7 3 0 1 1 - 2 0 0 43 . 2 . 3 规格尺寸的测量以成衣左或前侧为准。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分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包括 p H值、 甲醛含量、 染色牢度、 纤维含量偏差、 拉伸弹性回复率五项指标: 外观质量包括规格尺寸公差、 本身尺寸差异、 表面疵点三项指标。4 . 1 分等规定 内在质量按批以最低一项评等, 外观质量按件以最低一项评等, 二者结合按最低品等定等, 分为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4 . 2 内在质里要求4 . 2 . 1 内在质量要求见表 l , 表 1内在质t要求项日 一合 格 品p H 值4 . 0v 7 . 5 甲醛含量/ ( m g / k g )簇 7 5纤维含量偏差( 净十含量) /(%)按 F Z / T 0 1 0 5 3规定染 色 牢 度 / 级 要 一 1 / 1 2 标准 深度( 深色) 簇l土 2标准 深度( 浅色)耐 洗变 色43 一 4 允许两项 比一等 品要求低半级( 耐 汗渍沾色除外)沽 色33耐 摩 擦干 摩43 - 4湿 摩33 ( 深 色 2 - - 3 )耐 汗 渍变 色43 - 4沾 色33拉伸弹性回复率/(%)李横 向8 57 04 . 2 . 2 当一种纤维的标注含量在 1 0 %及以下时, 其实际含量应不低于其标注含量值的 7 0 %e4 . 2 . 3 拉伸弹性回复率只考核弹性类腹带的围度方向。4 . 3外观质量技 术要求4 . 3 . 1 规格尺寸公差要求见表 2 0 表 2规格尺寸公差要求单位为厘米项目一优等品一 等 品合 格 品腰围1士上 。: : _:士 2 . 0臀围土1 . 。士 2 . 0直档士1 . 。土 1 . 5士 2 . 04 . 32本身 尺寸差异要求 见表 3 。表 3 本身尺寸差异要求单 位 为 厘 米基本尺寸优等品一 等 品合 格 品2 0 . o 以 下一土 0 . 6士 0 . 82 0 . 0及 以 上二 0 8士 1 . 0注 1 :本 身 尺 寸 差 异 是 指 对 称 部 位 的 差 异注 2 ;基本尺寸以产品左或前侧为准F Z / T 7 3 0 1 1 -2 0 0 44 . 3 . 3 表面疵点要求见表 4 .表 4表面疵点要求疵 点 类 别优 等 品一 等 品合 格 品线 状疵 点轻 微5 . 0c m及以内5 . 0 c m 以上 一 1 0 . 0 c m允 许明显l . 0 c m及以内1 . 0 c m 以 上 一 2 . 0 c m2 . 0 c m 以 上 一 5 . 0 c m显 著不 允许1 . sc m及以内条 块 状疵 点轻 微2 . oc m及以内2 . 0 c m 以 上 一 5 . 0 c m允许明显不 允 许1 . 0 c m及以内1 . 0 c m 以 上 3 . 0 c m显 著不 允许1 . 0 c m及以内散 布 性 疵 点不影响外观者允许轻微影响外观者允许同 面 料 色 差4 级3一 4 级缝制疵点线 头0 . 5 c m以上不允许0 . 5 c m-1 . 0 c m允许两处0 . 5 c m以上允许三处缝 迹 弹 性 与 面 料 弹 性 不 适 应不 允 许缝纫曲折高低0 . 3 c m0 . 5 c m跳 针不 允 许不脱散者, 一针分散两处不脱散者, 一针分散三处破 损 性 疵 点不 允 许标识不全、 不清、 错误不 允 许注 1 :线状疵点指一个针柱或一根纱线或宽度在0 . 1 c m以内的疵点, 超过者为条块状疵点。条块状疵点以直向 最大长度加横向最大长度计量注 2 ;疵点程度描述: 轻微: 疵点在直观上不明显, 通过仔细辨认才可看出 明显: 不影响总体效果, 但能感觉到疵点的存在 显著: 疵点程度明显影响总体效果.注3 : 表中线状疵点和条块状疵点的允许值是指同一件产品上同类疵点的累计尺寸注4 : 色差按GB 2 5 0评定。注5 : 表面疵点程度参照 针织内衣表面疵点彩色样照 执行。5 试 验方法5 .1 一般规定5 . 1 . 1 从成品或同批面料中取样, 所取试样不应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5 . 1 . 2 试验室的温度为 2 0 士2 *C, 相对湿度为6 5 %士3 %试验前, 将试样展开平放 2 4 h ,5 . 1 . 3 面料、 里料分别取样进行试验。5 . 2 p H值 p H值的测定按 G B / T 7 5 7 3 执行5 . 3甲醛含里 甲醛含量的测定按 G B / T 2 9 1 2 . 1执行。5 . 4 染色牢度5 . 4 . 1 耐摩擦 色牢度试验按 GB / T 3 9 2 。执行 , 只做直向 。5 . 4 . 2耐洗色 牢度试验按 GB / T 3 9 2 1 . 1执行FZ / T 7 3 0 1 1 -2 0 0 45 . 4 . 3 耐汗溃色牢度试验按GB / T 3 9 2 2 执行。5 . 5 纤维含t 纤维含量( 净干含量) 试验按 G B / T 2 9 1 0 , G B / T 2 9 1 1 , F Z / T 0 1 0 2 6 , F Z / T 0 1 0 5 7 . 1 - 0 1 0 5 7 . 1 1 ,FZ / T 0 1 0 9 5执行 。5 . 6 拉伸弹性回复率 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按 F Z / T 7 0 0 0 6 标准中“ 定力值一次拉伸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的测定” 执行其中, 取样数量为横向( 成品的横向) 三块, 试样的有效尺寸为 1 0 c m X 5 c m, 定负荷值为3 5 N。结果取三块试样的平均值。5 . 7试验结果 的表示 试验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数值修约执行 G B / T 8 1 7 0 .6 检验规则6 . 1 外观质皿检验条件6 . 1 . 1 一般采用灯光检验, 用 4 0 W青光或白光 日光灯一支, 上面加灯罩, 灯罩与检验台面中心垂直距离为8 0 c m士5 c m,6 . 1 . 2 如在室内利用 自然光, 光源射人方向为北向左( 或右) 上角, 不能使阳光直射产品。6 . 1 . 3 检验时应将产品平放在检验台上, 台面铺白布一层, 检验人员的视线应正视平摊产品的表面, 目光与产品中间距离为 3 5 c m以上。6 . 2抽样6 . 2 . 1 外观质量按交货批分品种、 色别、 型号随机抽样 1 %3 0 0 , 但不少于 2 0 件。若交货批少于 2 0件, 则全部抽样检验。6 . 2 . 2 内在质量按交货批分品种、 色别、 型号随机抽样, 数量应能保证每项内在质量试验做一次。6 . 3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 . 3 . 1 出厂检验只检验外观质量。6 . 3 . 2 型式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在以下情况下进行: a ) 新产品; b ) 原料、 工艺发生重大变化; c ) 年度检验。7判定规则7 . 1 外观质 量7 . 1 . 1 每件产品正反两面均检验, 单层产品以正面为准。7 . 1 . 2 在同一件产品上, 当规格尺寸公差和本身尺寸差异出现不同品等部位、 表面疵点出现不同品等疵点时, 分别按最低品等部位和最低品等疵点评定。7 . 1 . 3 外观质量按品种、 色别、 型号分批计算不符品等率。凡不符品等率在 5 %及以内者, 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不符品等率在5 %以上者, 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7 . 2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