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FRP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pdf_第1页
内置FRP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pdf_第2页
内置FRP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pdf_第3页
内置FRP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pdf_第4页
内置FRP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内置FRP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9 卷第2 期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V 0 1 3 9N o 2 2 0 1 7 年4 月 J o u r n a lo fC i v i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A p r 2 0 1 7 d o i :1 0 1 1 8 3 5 j i s s n 1 6 7 4 4 7 6 4 2 0 1 7 0 2 0 0 6 内置F R P 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 混凝土轴压承载力 陶毅1 ,张海镇1 ,史庆轩1 ,陈建飞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 1 0 0 5 5 ; 2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规划、建筑及土木工程学院,贝尔法斯特B T 95 A G ) 摘 要:钢管一混凝土一F R P 一混凝土( S C F C ) 组合柱是新近提出的一种新型组合柱形式。提出考虑 外钢管与F R P 的双重约束效果,采用双剪统一理论分析了S C F C 组合柱外钢管、外层混凝土、F R P 管以及内层混凝土的应力状态,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得到了S C F C 组合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其 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吻合。分析了含钢率、F R P 与钢的相对配置率、F R P 径厚比以及F R P 管直径 对轴压承载力提高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钢率的增加、F R P 与钢的相对配置率的提高以及 F R P 径厚比的减小,S C F C 组合柱轴压承载力提高系数都有一定程度提高;内F R P 管直径与外钢 管边长之比在0 6 5 0 7 5 之间时,轴压承载力增益效果较好。 关键词:组合柱;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承栽力;应力 中图分类号:T U 3 9 8 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 7 4 4 7 6 4 ( 2 0 1 7 ) 0 2 0 0 4 3 0 7 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o fs t e e lt u b e - c o n c r e t e - F R P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c o l u m n s a oY i1 ,Z h a n gH a i z h e n1 ,S h iQ i n g x u a n1 ,C h e nJ i a n f e i 2 ( 1 S c h o o lo f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X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 i a n7 1 0 0 5 5 ,P R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o fP l a n n i n g ,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Q u e e n SU n i v e r s i t yB e l f a s t ,B e l f a s tB T 95 A G ,U K ) A b s t r a c t :T h es e c t i o n a lf o r mo fs t e e l c o n c r e t e F R P c o n c r e t e ( S C F C ) c o l u m n ,a san o v e lc o m p o s i t ec o l u m n , h a sas t e e lt u b ea st h eo u t e rl a y e ra n dac i r c u l a rF R Pt u b ea st h ei n n e rl a y e r ,a n dc o n c r e t ef i l l e db e t w e e n t h e s et w ol a y e r sa n dw i t h i nt h eF R Pt u b e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c o n f i n e m e n t sf r o mb o t ho u t e rs t e e la n di n n e r F R Pl a y e r s ,t h et w i ns h e a ru n i f i e ds t r e n g t ht h e o r ya n df o r c ee q u i l i b r i u mc o n d i t i o na r eu t i l i z e dt od e v e l o pa n a n a l y t i c a lm o d e lo f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o fS C F Cc o l u m n T h ea c c u r a c yo ft h ep r o p o s e dm o d e li se v i d e n c e d t h r o u g hb e i n gc o m p a r e dw i t he x p e r i m e n t a ld a t a T h ep a r a m e t r i c a ls t u d yi sc o n d u c t e di no r d e rt oe v a l u a t e t h ec o n f i n e m e n t sa f f e c t e db yt h es e c t i o n a ls t e e lp r o p o r t i o n ,r a t i oo fF R Pt os t e e l ,r a t i oo fd i a m e t e rt o t h i c k n e s so fF R Pa n dF R Pd i a m e t e ri t s e l f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g r e a t e rs e c t i o n a ls t e e lp r o p o r t i o n , t h el a r g e rr a t i oo fF R Pt os t e e l 。a n ds m a l l e rr a t i oo fd i a m e t e rt ot h i c k n e s so fF R Ph a v ep o s i t i v e 收稿日期:2 0 1 6 0 7 1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1 4 0 8 4 7 8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 2 0 1 4 J Q 2 5 0 2 4 )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 ( 1 4 K J l 4 3 7 ) 作者简介:陶毅( 1 9 8 2 一)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性能建筑材料研究,( E - m a i l ) x a t a o y i f o x m a i l c o m 。 R e c e i v e d :2 0 1 6 - 0 7 1 1 F o u n d a t i o ni t e m :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C h i n a ( N o 5 1 4 0 8 4 7 8 ) ;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S h a a n x i ( N o 2 0 1 4 J Q 2 5 0 2 4 ) ;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S h a a n x iD e p a r t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 ( N o 1 4 K J l 4 3 7 ) A u t h o rb r i e f :T a oY i ( 1 9 8 2 一)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 ,P h D ,m a i nr e s e a r c hi n t e r e s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h i g hp e r f o r m a n c e s t r u c t u r a lm a t e r i a l s ,( E - m a i l ) x a t a o y i f o x m a i l c o r n 万方数据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第3 9 卷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nt h ec o n f i n e m e n t so fS C F C T h er a t i oo fF R Pd i a m e t e rt os t e e ls i d el e n g t hl o c a t e sb e t w e e n 0 6 5 - 0 7 5c a n1 e a dt oab e t t e rc o n f i n e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c o m p o s i t ec o l u m n ;t w i ns h e a ru n i f i e ds t r e n g t ht h e o r y ;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 ;s t r e s s 随着建筑结构高度与跨度的不断增加,普通钢 筋混凝土难以达到结构所需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F R P ) 与混凝土的组合应用理念 应运而生。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组合柱类型为:钢 管约束混凝土柱( C F S T ) E 1 - 2 、F R P 约束混凝土柱 ( c F F T ) E 3 - 5 3 、复合钢管混凝土柱u 。7 以及钢管一F R P 一混凝土组合柱等。内置F R P 约束混凝土的钢管混 凝土组合柱( S t e e l C o n c r e t e F R P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 n ,简称S C F CC o l u m n ) 是新近提出的一种钢 管一F R P 一混凝土组合柱形式,即钢管混凝土柱内填 充F R P 约束混凝土。李帼昌等 8 。1 、冯鹏等口“、 C h e n g 等 1 2 1 较早地对这一组合柱进行了研究。这 些学者设计的组合柱截面形式为:外管选择方钢管, 内管选择F R P 圆管,两管间及F R P 内管填充混凝 土。S C F C 组合柱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是先制作 并布置好内外两管,最后浇筑内外层混凝土;二是先 制作内层混凝土柱,再缠绕F R P 以施加约束,将约 束混凝土柱置于钢管中,最后浇筑夹层混凝土。内 外层混凝土宜采用细石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并 采用振动棒贴壁和插入振捣,以保证浇筑质量。此 外,F R P 管表面的凹凸和粗糙可不作处理,以保证 F R P 与内外层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传统的方钢管 混凝土组合柱通常由于混凝土侧向变形导致钢管发 生屈曲变形,从而削弱了方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 用口3 | ,S C F C 中F R P 圆管对核心混凝土提供有效环 向约束,降低了核心混凝土的横向变形,由此降低了 对方钢管的侧压力,减缓了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提高 了约束效果,使得构件的承载能力有效提高。文献 E 8 基于统一理论提出了S C F C 的轴压承载力公式, 研究了试件的含钢率及C F R P 圆管与方钢管的相对 配置率对构件轴压承载力的影响。但目前对于 S C F C 受力机理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基于双剪统 一强度理论,考虑外钢管与内F R P 管对混凝土的双 重约束作用,对S C F C 的轴压承载力进行研究,根据 极限平衡原理得出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且将计 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轴压承载力计 算公式的准确性。 1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俞茂宏在双剪强度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作用于 双剪单元体上的两个较大剪切应力及其面上的正应 力,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适用于 各种不同材料的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其数学表达 式为 0 “ 2 车等, F d 1 一熹( 幻2 + c r 3 ) 一盯。 ( 1 a ) 1TU 仃z 竿等, F 7 ( 仃1 + 纺2 ) 一a 0 - 3 一d 。 ( 1 b ) 式中:盯。、叮。和c r 3 分别为3 个主应力;a o t 0 “ 。为材 料的拉压强度比舰和d 。分别为材料的拉伸强度和 压缩强度;b 为反应中间主应力效应的材料参数,也 是反应不同强度理论的参数。 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提高的原因在于混凝土 在受压时产生侧向变形,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核心 混凝土及夹层混凝土的侧向变形开始增大,而F R P 及钢管限制了混凝土的膨胀,由于变形协调而产生 了相互作用8 | 。李帼昌等8 1 及F e n g 等1 1 1 的试验研 究都表明,对于S C F C 组合柱而言,当构件进入弹塑 性阶段时,混凝土的侧向变形因为微裂缝发展而增 大,F R P 管处于环拉和径向受压的两向应力状态, 外钢管处于轴压、环拉和径向受压的三向应力状态, 内外的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F R P 环 向拉力逐渐增大至F R P 断裂强度而退出工作,此 时,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在此过程中,F R P 有效约 束了内层混凝土的变形。此后,钢管与混凝土发生 应力重分布,钢管由主要承担竖向力转为承担环向 力。同时,由于钢管、 昆凝土、F R P 管之间的相互作 用,导致随着含钢率的增加( 即钢管厚度的增加) ,钢 管的套箍作用增强,试件的承载力得到明显提升,也 证明了内层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来自于F R P 管及外 钢管两部分。因此,对于S C F C 而言:夹层混凝土受 到外钢管的约束力夕。,而内层混凝土的约束力由两 部分组成:一部分是F R P 管对其的约束力P 。和外 钢管传递过来的约束力户:。其受力模型如图1 所示。 万方数据 第2 期陶毅,等:内置F R P 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 ( a ) 外钢管 搭。,桊 ( c ) F R P( d ) I J k :混凝卜 图1S C F C 受力模型 F i g 1 S C F Cm e c h a n i c a la n a l y s i sm o d e l 2 轴压承载力计算 2 1 外钢管约束作用分析 李小伟等m 、李天华等3 建议使用等面积法, 将方形钢管及夹层混凝土截面转化为圆形钢管与环 形混凝土截面,转化式为 7 c R 2 一D 2 ( 2 ) 7 c r 2 一( D 一2 t ) 2 ( 3 ) 式中:D 为方钢管边长;t 为钢管厚度;R 为等效后圆 钢管外半径;r 为等效圆钢管内半径。 C h e n g 等1 2 1 建议使用等周长法,将方形钢管及 夹层混凝土截面转化为圆形钢管与环形混凝土截 面,转化公式为 2 7 c R 一4 D( 4 ) 等效后的圆钢管受力状况如图2 所示,由图可 知等效圆钢管给予混凝土的约束力为 C Y r 一下2 t s a o ( 5 ) 厶, 式中:t 。为钢管厚度溉为钢管环向应力。 盯_ _盯l 圈2 等效圆钢管受力图 F i g 2 S t r e s sa c t i n go ne q u i v a l e n tc i r c u l a rs t e e lt u b e 由于方钢管对混凝土的不均匀约束,引入考虑 厚边比影响的等效约束折减系数 ,将等效圆钢管 对混凝土的均匀约束进行折减 14 | 。令厚边比订一 D ,则其表达式为 r 一6 6 4 7 47 v 2 + 0 9 9 19 可+ 0 4 6 18 ( 6 ) 对应于S C F C 受力模型( 图1 ) 中,方钢管给予混 凝土的侧向约束力作用为 P 。一多, ( 7 ) 外钢管的约束作用通过外层混凝土传递作用于 内层混凝土,其对内层混凝土约束力P :,由p :和P 。 的关系可知 P 。7 c 2 R p o z d ( 8 ) 即为 外圆钢管 ( 9 ) 外方钢管 式中:R 为等效后圆钢管的内半径;d 为F R P 管外 直径。 2 2F R P 管约束作用分析 由于F R P 基本不承担轴向应力,因此,计算承 载力时不考虑F R P 材料的纵向承载力,只考虑其对 混凝土的环向约束作用。如图3 中F R P 受力图所 示,F R P 的约束力为 盯。一_ Z t f a f o ( 1 0 ) “ 式中:t f 为F R P 的厚度;仃f e 为F R P 的环向应力;d 为 F R P 的直径。对应于S C F C 受力模型( 图1 ) 中, F R P 的约束力靠即为P i 。 盯“盯r , 图3F R P 受力图 F i g 3 S t r e s sa c t i n go nF R P 2 3 混凝土应力分析 由于钢管和F R P 的约束作用使得核心混凝土 处于三向受压状态,而此时三向受压混凝土的强度 相比于无约束混凝土的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受 钢管和F R P 约束的混凝土的轴压承载力大大高于 核心混凝土和钢管以及F R P 各自的轴压承载力之 和。在S C F C 结构中,钢管和F R P 的贡献主要体现 披一d 披一d 巩 仉 ,、【 一, p 万方数据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第3 9 卷 在对混凝土的约束上,约束后的混凝土强度是影响 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 2 3 1 外层混凝土应力分析方钢管通过面积等 效原则简化为圆钢管,其对核心混凝土产生约束作 用,使其处于三向受力状态。对于夹层混凝土而言, 除了钢管的约束作用,还受到内侧F R P 的紧箍作 用。假设外层混凝土受到内外均匀的约束力作用, 取钢管和F R P 约束中的较小值,此时,外层混凝土 的应力状态为0 a 。一万。 国,取仃。一P 。,混凝土处 于三向受压状态,应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并用混凝 土凝聚力c 和内摩擦角舻表示为 F r 1 3 + 幻1 2 + s i n9 ( 盯1 3 + b a l2 ) 一 ( 1 + 6 ) c s i npF F 7 ( 1 l a ) F 7 一r 1 3 + 塘2 3 + s i np ( 仃1 3 + 幻2 3 ) 一 ( 1 + 6 ) c s i npF F 7 ( 1 l b ) 两式相减可得 F F 7 一b ( r 1 2 一r 2 3 + s i n 伊1 2 一s i n 伊2 3 ) ( 1 2 ) 将砒一盯1 - - F 0 “ 2 、r 2 3 一口2 - - F G 3 、钆一堕9 堕、d 2 3 一 一一一 堕;旦羔带入式( 1 2 ) ,可得 F 7 一F 一6 ( 1 一s i n 够) ( 仃1 一巩) 0 ( 1 3 ) 应用式( 1 l b ) ,并用主应力形式表达,最终可以 简化为 一0 “ 3 一竽一掣粤坞,( 1 4 ) 一2 _ - 。一_ 一1 L 1 4J 上一S 1 n l S i n 由混凝土单轴受压可知# 量罂旦一f 。,f 。为混 1 一S 1 n 凝土单轴抗压强度。令是。一# 上辈业,对于混凝土 5 J n ( p 而言取受压为正、受拉为负,因此,可得 吼一f 。+ kc a l ( 1 5 ) 外层混凝土受到方钢管的约束作用,由于方钢 管对混凝土的约束分为有效约束区和非有效约束 区,等效为圆钢管后可采用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 y 。一1 6 7 ( 2 R ) 11 1 2 ,用以考虑非有效约束区的约 束效果减弱的影响1 4 1 。因此,钢管约束的外层混凝 土的强度为 吼一y 。( + kc 0 “ 1 ) ( 1 6 ) 式中:盯。为钢管约束的外层混凝土抗压强度;y 。为 外层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k 。为侧压系数,k 。一 等圭鲁舞;9 为混凝土内摩擦角,其具体取值可由 试验获得。 2 3 2内层混凝土应力分析内层混凝土受到 F R P 的直接约束作用p 。和外层钢管的间接约束作 用P :。此时,内层混凝土应力状态为0 仃t 一仃z 炳一- - 0 “ 。一一夕。一P :。根据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应 用式( 1 l b ) 同理可得 c r 3 一 + k 。( 户。+ 户7 。) ( 1 7 ) 2 4 轴压承载力公式 对于内置F R P 圆管的方钢管混凝土试件,达到 极限承载力之前,试件的外观并没有明显地变化,在 达到极限状态时,可听到F R P 管的断裂声响,达到 极限承载力之后,随着承载力下降,外钢管出现显著 鼓曲变形,试件最终破坏,试件表现出很好的延 性凹 。在极限状态时,F R P 管断裂,外钢管出现屈 服,因此,S C F C 组合柱的轴压极限承载力即为钢管 承载力与约束后抗压强度提高的内外层混凝土承载 力之和,即 N 一 A 。+ ( 厂。+ kc 0 0 “ 。) A 。+ ( 厂。+ k 。( 夕+ 户7 。) ) A 。 ( 1 8 ) N f y A 。+ ) ,。( r e + k c o P 。) A 。+ ( 厂。+ k 。i ( 户i + p7 。) ) A 。 ( 1 9 ) 式中:侧压系数k 。一* ! 掣,9 为混凝土内摩擦 L l S 1 no J 。 角。k 。代表了约束混凝土的钢管或F R P 等外部约 束与混凝土的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参数对其承载力 的影响,其取值直接关系到承载力公式的精确度,k 。 为外层混凝土侧压系数,k 。为内层混凝土测压系数。 采用文献 1 6 中约束混凝土内摩擦角公式推导侧压 系数。内摩擦角计算式为 驴- 8 6 + e X p 1 8 6 3 ( 五J 1 ) + 2 7 ( 2 0 ) 式中:厂- 为核心混凝土的侧向约束力,对于外层混凝 土而言为P 。,对于内层混凝土而言为P i + P :;f c 为 核心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将式( 2 0 ) 带入测压系数 公式中即得到外层混凝土侧压系数k 。,内层混凝土 测压系数k 3 公式验证与影响因素分析 3 1 承载力公式验证 采用文献 1 0 的试验数据,将相关数据带入式 万方数据 第2 期 陶毅,等:内置F R P 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 4 7 ( 1 9 ) 中得到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 比较,列于表1 中。其中N 表示计算结果,N 。表示 试验结果。厂,为钢管的屈服强度;厂c 为混凝土单轴 抗压强度; ,为F R P 管的环向抗拉强度。从表1 的 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推导的 S C F C 组合柱的轴压承载力公式所得结果与试验值 吻合较好,说明将统一强度理论运用于S C F C 组合 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是可行的。此外,使用等面积法 或者等周长法将方钢管和夹层混凝土转化为圆形的 计算结果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其中等面积法的精度 略高于等周长法,因此,在接下来的影响因素分析中 采用等面积法转换方钢管和夹层混凝土。 表1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T a b l e1C o m p a r i s o no fc a l c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a n dt e s tr e s u l t s 3 2 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地表征S C F C 组合柱中钢管与F R P 约束对承载力增益效果,定义轴压承载力提高系数 叼一N N 。,式中N 为通过式( 1 8 ) 和( 1 9 ) 计算而得的 承载力值,N 。为不考虑钢管和F R P 约束作用时钢 管与混凝土承载力之和。 3 2 1材料配置参数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影响 S C F C 组合柱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含钢率A 。A 。、 F R P 与钢管的相对配置率口一A ,A 。和F R P 管的径 厚比d t r 。对文献E l O 中构件在截面尺寸不变的情 况下,变化材料参数,研究各参数变化对于承载力提 高系数的影响。 1 ) 含钢率A 。A 。,即钢管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 面面积之比。在S C F C 组合柱截面大小与内部配置 的F R P 大小一定时,组合柱承载力提高系数随着含 钢率的变化如图4 所示。随着钢管厚度增大,构件 含钢率变大,承载力提高系数变大,说明含钢率越 大,钢管对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越明显,且截面宽 度较小时含钢率的变大导致承载力的增益效果更明 显,这与文献E l O 一1 1 的试验结论是一致的。 Z 8 图4 钢管厚度与,的关系 F i g 4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s t e e lt u b e St h i c k n e s sa n dt 万方数据 4 8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第3 9 卷 2 ) F R P 与钢管的相对配置率p = A ;A 。,F R P 截 面面积与钢管截面面积比。在含钢率不变的情况 下,组合柱承载力提高系数随相对配置率的变化如 图5 所示,对于含钢率相同的构件,相对配置率越 大,F R P 所占比重越大,相应的承载力提高越多,这 是由于在构件轴心受压时,F R P 对核心混凝土的约 束作用会随着F R P 层数的增加,即Ar A 。的增加而 增加。 00 200 400 600 80 1 0 A 。 图5F R P 与钢管的相对配置率与t ,的关系 F i g 5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r a t i oo fF R P t os t e e lt u b e sa n d , 3 ) F R P 管的径厚比d t ,即F R P 管直径与厚度 的比值。在含钢率不变的情况下,组合柱承载力提 高系数随F R P 管径厚比的变化如图6 所示,随着径 厚比的增大,承载力提高系数降低。径厚比的增大 可以表现为F R P 厚度相同时,其直径增大。由式 ( 5 ) 可知,直径增大将导致约束效果降低,从而导致 承载力增益效果下降。 15 5 1 5 。 。14 5 毛。 1 _ 3 5 1 3 。 1 _ 2 5 1 0 02 0 03 0 0 4 0 0 5 0 06 0 0 d t , 图6含钢率不变时F R P 径厚比与t ,的关系 F i g 6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r a t i oo fF R P d i a m e t e rt o t h i c k n e s sa n dt ,u n d e rc o n s t a n ts t e e lr a t i o 3 2 4内F R P 管参数的影响 在含钢率与口不变 的情况下,通过变化参数,得到了承载力提高系数与 内F R P 径厚比、内外管直径边长比d i D 的关系,如 图7 和图8 所示。由图7 可以看出,含钢率不变的 情况下,随着F R P 径厚比的变大,承载力提高系数 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最优值。此外,由图8 可知,内 F R P 直径d 为0 6 5 D 0 7 5 D ,轴压承载力增益效 果较好。 图7 含钢率与不变时F R P 径厚比与,的关系 F i g 7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r a t i oo fF R Pd i a m e t e rt o t h i c k n e s sa n du n d e rc o n s t a n ts t e e lr a t i oa n d , 图8 内外管直径边长比与,的关系 F i g 8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r a t i oo fi n n e rd i a m e t e r t oo u t e r e d g el e n g t ha n d t , 4结论 1 ) 将内置F R P 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组 合柱( S C F C ) 分为外钢管、外层混凝土、F R P 管以及 内层混凝土4 个部分,考虑外钢管与F R P 的双重约 束效果,采用双剪统一理论分析了构件的应力状态, 得到了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比了文献中的试验 数据,具有较好的精度。 2 ) 含钢率A 。A 。、F R P 与钢管的相对配置率口一 A f A 。和F R P 管的径厚比d t f 都对S C F C 轴压承 载力提高系数的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含钢率的增 加、口的提高以及径厚比的减小,S C F C 轴压承载力 提高系数都有一定程度提高。 3 ) 内F R P 直径d 为0 6 5 D 0 7 5 D 时,轴压承 载力增益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E L L O B O D YE ,Y O U N GB ,L A MD B e h a v i o u ro f n o r m a la n dh i g hs t r e n g t hc o n c r e t e - f i l l e dc o m p a c ts t e e l 。zrz 弛 n 柚 伸 坞 “ 万方数据 第2 期 陶毅,等:内置F R P 约束混凝土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 4 9 t u b e c i r c u l a rs t u bc o l u m n s J J o u r n a l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lS t e e lR e s e a r c h ,2 0 0 6 ,6 2 ( 7 ) :7 0 6 7 1 5 2 C H E NJ ,J I NW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t h i n - w a l l e dc o m p l e xs e c t i o nc o n c r e t e - f i l l e ds t e e ls t u b c o l u m n s J T h i n - W a l l e dS t r u c t u r e s ,2 0 1 0 ,4 8 ( 9 ) : 7 1 8 - 7 2 4 3 H E E C H E U LK ,H U NLK ,H A KLY ,e ta 1 A x i a l b e h a v i o ro fc o n c r e t e f i l l e dc a r b o nf i b e r - r e i n f o r c e d p o l y m e rc o m p o s i t ec o l u m n sr - J S t r u c t u r a lD e s i g no f T a l l S p e c i a lB u i l d i n g s ,2 0 1 2 ,2 1 ( 3 ) :1 7 8 1 9 3 4 w uYF ,J I A N GC E f f e c to fl o a de c c e n t r i c i t yo nt h e s t r e s s s t r a i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F R P c o n f i n e d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 n s J C o m p o s i t eS t r u c t u r e s ,2 0 1 3 ,9 8 ( 3 ) : 2 2 8 2 4 1 5 L A ML ,T E N GJG D e s i g n - o r i e n t e ds t r e s s s t r a i n m o d e lf o rF R P c o n f i n e dc o n c r e t eI - J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B u i l d i n gM a t e r i a l s ,2 0 0 3 ,1 7 ( 6 ) :4 7 1 4 8 9 6 H A S S A N E I NMF ,K H A R O O BOF ,L I A N GQQ C i r c u l a rc o n c r e t e - f i l l e dd o u b l es k i nt u b u l a rs h o r t c o l u m n sw i t he x t e r n a ls t a i n l e s ss t e e lt u b e su n d e ra x i a l c o m p r e s s i o n J T h i n - W a l l e dS t r u c t u r e s ,2 0 1 3 ,7 3 ( 4 ) :2 5 2 2 6 3 7 钱稼茹,张扬,纪晓东,等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 轴心受压性能试验与分析 J 建筑结构学报,2 0 1 1 , 3 2 ( 1 2 ) :1 6 2 1 6 9 Q I A NJR ,Z H A N GY ,J IXD ,e ta 1 T e s t a n d a n a l y s i so f a x i a l c o m p r e s s i v eb e h a v i o ro f s h o r t c o m p o s i t e - s e c t i o n e dh i g h s t r e n g t hc o n c r e t ef i l l e d s t e e l t u b u l a rc o l u m n s J J o u r n a lo fB u i l d i n gS t r u c t u r e s , 2 0 1 1 ,3 2 ( 1 2 ) :1 6 2 1 6 9 ( i nC h i n e s e ) 8 李帼昌,麻丽,杨景利,等内置C F R P 圆管的方钢管高 强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计算初探E J 沈阳建筑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8 ,2 4 ( 1 ) :6 2 6 6 L IGC ,M AL ,Y A N GJL ,e ta 1 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o f s h o r tc o l u m n so fh i g h - s t r e n g t hc o n c r e t ef i l l e d s q u a r e s t e e lt u b u l a rw i t hi n n e rC F R Pc i r c u l a rt u b u l a ru n d e r a x i a l l yc o m p r e s s i v el o a d J J o u r n a lo fS h e n y a n g J i a n z h u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 ,2 0 0 8 ,2 4 ( 1 ) : 6 2 6 6 ( i nC h i n e s e ) 9 李帼昌,侯东序,李宁内置C F R P 圆管的方钢管高强 混凝土偏压短柱试验 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0 9 ,2 5 ( 5 ) :8 7 1 8 7 6 L IGC ,H O UDX ,L IN r e s e a r c ho nh i g 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f i l l e ds q u a r es t e e lt u b u l a rs h o r tc o l u m n sw i t h i n n e rC F R Pc i r c u l a rt u b e u n d e re c c e n t r i cl o a d J J o u r n a lo fS h e n y a n gJ i a n z h u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2 0 0 9 ,2 5 ( 5 ) :8 7 1 - 8 7 6 ( i nC h i n e s e ) 1 0 李帼昌,邢娜,邢忠华内置C F R P 圆管的方钢管高强 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 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0 9 ,2 5 ( 5 ) :2 4 4 2 4 9 L IGC ,X I N GN ,X I N GZH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n s h o r tc o l u m n so fh i g h s t r e n g t hc o n c r e t ef i l l e ds q u a r e s t e e lt u b ew i t hi n n e rC F R Pc i r c u l a rt u b eu n d e ra x i a l c o m p r e s s i v el o a d J J o u r n a lo fS h e n y a n gJ i a n z h u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 ,2 0 0 9 ,2 5 ( 5 ) :2 4 4 2 4 9 ( i nC h i n e s e ) r 1 1 F E N GP ,C H E N GS ,B A I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