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_第1页
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_第2页
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_第3页
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 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 四团小学 姜华 (本文曾获上海市 2002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学会学习,形成学习,发展个性,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学生会读会问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那么,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怎样养成会读会问的习惯呢? 一、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学 会读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越俎代庖,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教师则在关键处指导读书方法,提高自读能力。 1指导学生综合归类,进行自读。指导学生运用综合归类读书,就是教会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段规律,弄清文学脉 络;掌握质疑、评析、鉴赏文章的方法。例如,对词语的理解,就可采用拆词法、合并法、近义词解释2 / 4 法,反义词解释法,联系上下文解释法等等。教给学生方法,在自读中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研讨,进行自读。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查资料,进行自读。引导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通过查找,在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4指导学生手 脑并用,进行自读。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圈、划、勾、点、批注,养成自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学会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者却须无疑,到这方是长进。”前者的“无疑”是囫囵吞枣,不加疑问的读书。“有疑”则是积极思维,疑源于思的表现。而后者的“无疑”则是思考醒悟的无疑。要无疑,需质疑,而质疑则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 创设和谐气氛,学生愿问敢问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应该说,课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精神。欢迎学生在提问,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同时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改指导。如果是读书马虎产生的,经努力可以解决的,引导学生独立3 / 4 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适当冷处理;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表扬并组织讨论研究。 2 教给质疑方法,学生问对问好 学生兴趣激发后,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热情,思维也进一步活跃。但有 时由于方法不对或方向不正确,使得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甚至可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问题问正确,提出的问题要鲜明,指向准确。更可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问题质量,问对问好。 ( 1):从课题进行质疑 俗话说:文好题一半。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课题的质疑必不可少,更要养成习惯,经常推敲,进行研究,寻找规律,从而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如学习养花一课,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课文既写养花,又用了大量的段落写到了养花的乐趣,课文为什么不以养花的乐趣作为题目?”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合作,积极研究,各抒己见。最终,学生理解了:课文还写到了养花的伤心事,更写了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仅以养花的乐趣作为课题是不完全的。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跃,深度、广度都有了扩展。更有同学提出:“既然这样,课文是不是可以用劳动的意义作为课题?”当然,这又在学生中引起了讨论的波涛又如松坊溪的冬天,课文却运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松坊溪平时以及秋季的美丽景色。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自学质疑。 4 / 4 ():对文中貌似矛盾的内容进行质疑。语 文中有很多貌似矛盾,实则精彩的描写。作为教师,进行点拨之后,学生自读,积极探讨,形成学力,更好地把握课文。魏巍的我的老师一课中就有:“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明明是小事,为什么还“值不值得提”,“还占据过我的心灵”?百草园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出现了反义词是否矛盾等等。 此外,还有多种质疑方法,像对重点词,语句重复处,打比方处要求学生提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值得分析、推敲甚至触及中心的问题。不仅仅问词的意思(求解释),更要问问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 段(探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