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基础知识梳理素材.doc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基础知识梳理素材.doc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基础知识梳理素材.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基础知识梳理素材撰写人:_时 间:_(1) 记叙文六要素中考考向:概括情节、事件、文章主要内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举例背影内容概括: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念书(起因),“父亲”(人物)到车站送别(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结果)。(2) 记叙文线索中考考向:概括行文思路、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记叙的线索”45页时间线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关注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如:最后一课是以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时间推移为线索。地点线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关注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从东京到仙台,再到北京,层层展开。人物线以人物为线索(关注主要人物),如: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感情线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关注体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语),这种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台阶一文写台阶的故事及发展,以“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为线索。事件线 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关注事件变化发展的过程,按“起因经过结果”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如: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在那个来得有些迟的春天,“我们”一家人无限温馨的画面。注:记叙文经常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表面文字中能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文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就是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的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3) 记叙文顺序插叙定义: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插叙不在一条线上,至少有2个故事)作用:1.内容上: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解释了原因;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主旨。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举例:故乡一文写作者回到故乡见到的闰土,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由此而回忆起他与少年闰土在一起时的欢乐场景。倒叙定义: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作用:开篇点题;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引出下文;使行文结构更加紧凑。举例:羚羊木雕一开始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我”的好朋友,到后文才写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的经过。顺叙定义: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举例: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至近,并由此而引出人生感悟;面对眼前的紫色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4)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举例:故乡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真实亲切。但“我”并不是作者本人,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利于情感交流,增强亲切感,便于抒情。举例: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全文都用的是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抒发了“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20xx.12作用: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作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举例:20xx安徽扁担的一生中,作者提及“扁担”时,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5) 写作手法1. 常见修辞手法人教九年级上册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268270页(辨析方法详见专题二 考点五“修辞的辨识”)手法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举例与分析比喻20xx.6辨析:甲(本体)如(喻词:像、似、如、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作用: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表现(或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20xx安徽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分析:从“如”字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逝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说明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拟人20xx.12/20xx.7/20xx.6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20xx安徽枫叶礼赞: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分析:以“她”称呼枫叶,并赋予其人的精神品质,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枫叶不畏严寒风霜的特点,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排比20xx.12辨析: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作用:句式整齐,气势强烈;便于抒情,更有气魄。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抒发了的情感。20xx安徽远去的乡村: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分析: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并列呈现,构成排比,句式整齐,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反复20xx.12辨析: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作用: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的特点,强调了的特点,突出了的情感。20xx安徽远去的乡村: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分析:“一行一行”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亲切生动,富有诗意,突出表现了菜地里的葱整齐优美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夸张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写。作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鲜明、强烈的印象。答题规范: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皇帝的新装: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分析:极尽夸张的手法,夸大了皇帝换衣服的频率,表现了皇帝穷奢极欲的性格特点。反问辨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我的老师: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分析:用否定的“不喜欢”“不愿意”反问,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挚爱之情。设问辨析: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作用: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对偶辨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应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的特点,强调了的感情。一般指引用诗文,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 表达方式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56页;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158页记叙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交代故事的基本情况,使读者形成整体印象。(中考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其中插叙、倒叙常重点考查,具体内容见P88“记叙文顺序”)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地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说明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抒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议论穿插在叙述、描写或说明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注:描写是最常考的表达方式,根据描写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根据描写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3. 常见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类别特点及作用举例及分析神态描写20xx.13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作用:更加突显人物个性,给人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20xx安徽槐花: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分析:“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侧重神态描写,表现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洋槐满树繁花时的惊诧表情。语言描写2012.12对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作用:言为心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20xx安徽红橘甜了:这屋里,烟太大了分析:父亲与儿子为了掩饰落泪的原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父亲见到儿子时的激动、惊喜,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深受感动。动作描写20xx.13/20xx.12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20xx安徽槐花: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分析:“吸了吸”“抬头”侧重动作描写,刻画了印度友人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的描写。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最后一课: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分析:通过对小弗郎士“当着大家的面迟到而感到脸红、心跳”的心理描写,表明小弗郎士自尊心很强的特点。肖像描写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姿态等的描写。作用: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故乡: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分析:运用肖像描写刻画出农村少年闰土淳朴可爱的形象。答题规范:运用了(外貌/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气候、时间等的描写。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感);深化主题。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分析: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突出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增添一种悲凉的气氛。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地域风貌的描写。作用:交代对人物、时间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的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最后一课: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分析: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说明当时阿尔萨斯已经被普鲁士占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20xx.12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作用:写出(或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如: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等)。20xx安徽生机勃勃的太阳花: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分析:作者从色彩方面着手,通过正面描写直接表现太阳花的美丽。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0xx.12对描写的对象不作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作用:使特点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20xx安徽生机勃勃的太阳花: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分析:通过不爱花的人对太阳花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太阳花的美丽。4.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作用及举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20xx.8定义: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作出解释、说明、交代。答题规范: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举例:20xx安徽红书包“爸爸推着自行车”这一情节承接上文爸爸答应女儿去买红书包的情节,也与下文妈妈给爸爸擦松节油的情节相吻合,文章前后呼应,情节合理完整。衬托(侧面烘托)20xx.6定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的特征,用类似的事物(正衬),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反衬)。答题规范: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举例:20xx安徽枫叶礼赞作者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势。对比定义: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作比较。答题规范: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举例: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的极大讽刺。铺垫定义: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是“显性”的;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答题规范: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件;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举例: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伏笔定义: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比较隐蔽,是“隐性”的,即埋下伏笔。答题规范:交代含蓄,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悬念定义: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答题规范: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内容,更好地表达主题等。举例: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的于勒,竟然在船上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答题规范: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举例: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开始写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的讨厌,而后面她买来山海经,作者心生敬意。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烘托答题规范: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举例:最后一课中通过对同学们认真学习法语的气氛的渲染,表现了小弗郎士沉重又依依不舍的内心世界。象 征定义:又叫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征,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答题规范: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举例:海燕一文中,“海燕”的形象象征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定义: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答题规范: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做到情景交融,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举例:春一文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卒章显志定义:层层铺叙,篇末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引起思考。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最后揭晓卖牡蛎的人的真实身份,揭示主题。温馨提示:铺垫、伏笔、悬念这三种表现手法一般都是在回答叙事散文的“行文线索”“段落作用”等考点时,会在答案中有所涉及,相当于常作答案要点,但一般不会单独以这三种表现手法进行设问,也不会单独作答。【附表】散文的分类及划分层次的方法散文分类 20xx、20xx、20xx、20xx定义: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举例:藤野先生,通过写藤野先生给作者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先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0xx、20xx、20xx、20xx定义: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举例:春一文中通过生动地描绘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划分散文层次方法(1)按时间先后分;(2)按地点转换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如: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4)按思想感情变化分(如:蝉分成“烦蝉思蝉恕蝉”三大部分);(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分成总写战士、分写事例、总括全文三大部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2、 小说文体知识小说特征以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