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8 XX 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苏教版完整版 )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五年级下册 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 “ 用字母表示数 ” 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 1 2 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 11 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 12 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 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 “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2 / 28 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 “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 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 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3 / 2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 页的例 1、例 2 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 例 1 1出示例 1 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 “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 “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 二、教学例 2 4 / 28 1出示例 2 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 “x” 都是未知数;观察 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 1 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 x表示,也可以用 y 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 数 x 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 2 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5 / 28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 X+50=150、 2X=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 4 页的例 3、例 4 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3 5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 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 “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6 / 28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 ,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 3、 4 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 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 1 题 二、教学例 4 1.出示例 4 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7 / 28 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 “ 解 ” ,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 x 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 3 题 2.做练习一的第 4 题 3.做练习一的第 5 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50+10=50+10 解: X 10=50 x a=50 a50 a a=50 a aX 10=50 10 8 / 28 X=40 检验:把 x=40 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 x=40是正确的。 第三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p4 P5例 5例 6、 P5“ 试一试 ” 、 “ 练一练 ”P6 P7练习一第 6 8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 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除以一个数时 0 除外 ),所得结果还会是等9 / 28 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P4 例 5 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 0 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 的性质 (关于乘除的 )乘或除以 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 P5“ 试一试 ” 指名读题 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10 / 28 三、教学例 6 1出示 P5例 6 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 6 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 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 6 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 6 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 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 P5练一练 解方程: X=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 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方程两边应同时 x= 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11 / 28 8X850+X -40 X9+1 第 7 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第 8 题解方程带 “” 写出检验过程 X+=14=76+x=91 x9=90x -54=18=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 解: 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检验:把 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 =4024=960 ,右边 =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第四课时等式 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 12 / 28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7练习一第 9 13题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x=112-y=4S+12=49 21-b 24x=14 7816 a=27 b a+b=6b-8=100X+10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 1)解方程。带 “” 写出检验过程。 X+25=37X-23= X=1248 X=25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13 / 28 3在 运算符号,在 填数字。 ( 1) X-20=30( 2) 5x= 解: X=30 解: x= X=x= ( 3) +X=( 4) x=12 解: X= 解: x= X=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 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 1 p7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 2 P7第 11题: 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 P7第 13题 学生口答练习 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14 / 28 (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 1 P7第 10题 2 P7第 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48 解: x=12 解: y=48 X=5 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8 例 7、 P9练一练, P11练习二第 1 5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15 / 28 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2.课件出示例 7: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 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去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 去年的体重 =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 x 千克。 X+=3636-X= 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 16 / 28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完成 “ 练一练 ”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完成练习二的第 1 5 题。 1.完成练习二的第 1 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 2 题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 3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 4 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 5 题 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 “ 解 ” ,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 x 的值,最后要检验。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17 / 28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 第六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9 例 8、 P10练一练, P11-12练习二第 6 8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2 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 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 5 倍多 9 只 18 / 28 语文书的 4 倍少 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56x+15=30x9=23 x-98=1005x 6=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 二、新授教学 1学习例 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 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 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 x 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 2 倍少 22米 =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86 x=86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 19 / 28 注意:要将 x 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小雁塔高 43米。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 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 2 ,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 2x 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 2x 的值是多少,再求出 x 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 揭题:两步解的方程 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 三、专项练习 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 16 倍还多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 3 倍多 15棵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 4 倍少 80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 2 倍还多 20 千米 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 2 倍少 8 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 3 倍还多 1 厘米 2练习二第 6 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0 / 28 4练习二第 8 题 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第七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2练习二第 9 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 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 21 / 28 松树和杨树一共 56棵 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 底楼高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米,这幢楼高多少米 ? 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 3 倍高米 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元 二、巩固练习 1.练习 二第 9 题 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2.练习二第 10 题 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 3.练习二第 11 题 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 12 题 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 5.练习二第 13 题 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 2 问。集体交流。 6.练习二第 14 题 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 12 题的物品有 “ 文件夹 ” 和 “ 墨22 / 28 水 ” ,各一个与 12瓶,总价元。 7.练习二第 15 题 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总结 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 四、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9 例 8P10练一练、 P11练习二第 4 7 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 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23 / 28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相应图片)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 教学 P9例 8 1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 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小雁塔高度 2 -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高度 2 -大雁塔的高度 =2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24 / 28 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 题 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 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做 P10“ 练一练 ” ( 1)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25 / 28 2.做练习二第 5-6 题。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方程的由来,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六、课堂作业: P11练习二第 7 8 题。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2第 9 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进一步巩固形如 ax+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理解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铺经营转让协议8篇
- 2025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郴州有限责任公司资兴西坌矿业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宁波市卓众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销售业务人员专项招募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榆林定边县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芜湖官陡梦湖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省国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市建设工程监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潍坊市天成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招聘30人查看职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雅安市宝兴县兴绿林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第二批)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包钢房产物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5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雪雕和冰雕的历史与传统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板
- 员工工资条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 初中历史小论文现状分析与写作探讨
- 新疆地方史课件
- 一粒种子旅行
- GB/T 9124-2010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
- 桂阳县中小幼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指南专家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