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和导引: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_第1页
激活和导引: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_第2页
激活和导引: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_第3页
激活和导引: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_第4页
激活和导引: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激活和导引: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师角色作用 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学小说项链,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结尾安排的巧妙,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教学七根火柴可以让学生想象无名战士要对卢进勇说的话,而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作文教学更是便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供料议论文观点的提炼,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 好机会。写作记叙文朋友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写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部分的读后感,为什么只能写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而不能写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呢?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比喻的运用,教师就大可不必大讲它的定义、作用及其运用的注意点,只要确定适当的话语环境让学生自由组成比喻,然后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了。宁鸿彬老师让全班同学用无边无垠造句,要求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于漪老师教学晋祠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每人说一处祖国的名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师无2 / 6 论什么情况都强调唯一性,都喜欢从一个已有的定论出发,秋天来了树叶只能落了,而不能黄了,雪化了只能变成水而不能变成春天,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二 求异处:让学生的思维和现成结论对抗 中国的一言堂历史悠久,似乎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形优胜。老师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人现成的答案中,历来容不得不同意见。学生听老师的,老师看参考的,参考承袭前人的。我们常常看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苦费心机用尽手段的把学生 引人既定的答案之中。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无论对于不对,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更何况我们教师,我们的参考,以及我们的前人,并不是完全正确,一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人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首先在教材有异之处,要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我们的教材无论是注释,还是提示和练习都有许多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大胆的发挥他们的独立见解。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这里的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不够清楚,很值得推敲。再如高中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戏弄臣朗读时怎么停顿,3 / 6 劝学中以绝江河的绝到底怎样理解。不同教材,不同参考的说法常有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其次是课文的有误处。我们的教材所选的大多是名家的作品,就总体说都是好例子,但这不是说他们就没有问题。事实上有些大家的文章里的问题还不少。就以正在手边的高中语 文第五册吴组缃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为例,其中也许多问题是很值得推敲的(当然也许是我们的理解能力达不到)。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 . . . . . . 在封建社会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 . . . . . . 读到这里,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一些疑问: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传奇小说吗?诗经是产生于封建社会制度的上升时 期吗?神话传说也是政府为了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吗? . 让同学们去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要找教材的碴,而是培养学生用批评的甚至是批判的的眼光看问题。 三 空白处:让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空间中放4 / 6 飞。 所谓空白处,主要是指叙事作品、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将一些内容省略以后,使文章的展开过程形成的断裂。这些断裂地带 ,正是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比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作者写到药品送到平陆以后,便很快结束全文,对平陆医生如何抢救的情况,几乎没有交代,更没有具体的描写,对被救民工的心情也未作任何描述。这些都是作品中的空白。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调动自己的想象,进行补充。再如祝福中,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 婆 家 枪 走 以 后 愤 愤 地 说 : 可 恶 ! 然而 . . . . . . 。然而什么呢?作者没有说,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空白。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在华连 卡的笑声中从楼梯上滚下来,接下去就写到: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这中间都有着大片的空白。而戏剧、诗歌的语言中空白则更多。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特定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来补充这些空白之处。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角色所要做的激活 的工作(当5 / 6 然实远远不止这三方面)。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活仅仅是一个方面,甚至是相对次要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激活的基础上做好导引 的工作。 这样几种情况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导引的作用: 一 目的不明时,将其引向思维目标。 无论什么方式的思维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无目的思维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又叫无价值思维。只有当思维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沿着明确的方向运行时,才有价值。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其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当他们的思维在进行无目标漫游时,要及时进行调控,而不是一味地喊好鼓励。在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今天,注意到前者的老师还是比较多的,而不少老师对后者却注意不够, 造成的后果令人十分担心。比如,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联想和想象。任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便进行了一项思维训练,要求同学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青年需要知识的道理。学生的思维确实是活跃的,但不少同学的思维是漫无目的的,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天空需要白云 / 火车需要轨道 / 机器需要发动机/ 自行车需要链条 / 电脑需要软件等等。应该说这些同学的思维展开过程中,目的是比较模糊的,他们不清楚这6 / 6 个思维的过程的价值在什么地方,而只是为了思维而思维。这时候,教师就要 及时进行引导。教师的引导就是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思维走向的偏差,并采用强化思维目的等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既定的目标。 二 过程不当时,将其引入思维正轨 。 所谓思维过程不当,一是指思维过程不清楚,二是指思维过程不正确,三是指思维过程不合逻辑。思维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也许有时候这条线似乎是时断时续,但实质上它是连续不断的,总包含一定的前因后果,具有鲜明的层次,并要合乎逻辑规律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用批判的眼光 看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说法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 见解。 其思维的过程常常突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