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doc_第1页
初中生英语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doc_第2页
初中生英语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doc_第3页
初中生英语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连 云 港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毕 业 论 文(设 计)论 文 题 目: 初中生英语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姓 名: 学 院: 外语与经管学院 专 业 、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摘 要文化和语言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另一方面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化,尤其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英语,仅仅掌握好词汇,语法以及阅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在初中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跨文化意识。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从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等方面展开讨论。了解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兴趣,从而开展文化背景教学,情境教学的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是在掌握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的引申,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初中生;阅读Abstract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inseparable. On the one hand, different cultures can influe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s. On the other hand, language also can help us comprehend and control different cultures, especiall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f students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its not enough to control vocabulary; grammar and the skills of reading.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English, teachers always ignore a key point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teachers should train 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develop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English.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mportance of 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experiencing cultu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Knowing the importance of 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is good for inspiring learning interest and expending a series of cross cultural teaching. Experiencing culture can mak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ents can learn it by the experiences of themselv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extension of 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better apply theory to practice.Key words: 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junior school students; reading目录一、 引言1二、文献综述1三、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1四、初中英语阅读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34.1文化背景教学34.2 情境教学44.2.1 角色表演44.2.2 实物演示44.2.3 图像视频展示54.2.4 设置问题情境5五、总结5参考文献7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1、 引言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如何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往往会忽略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来学习英语,尤其体现在初中教学中。大部分初中英语课堂上更多的是操练词汇、句型和语法,即使英语教材上有关于文化差异这一环节,可是大部分老师都是一带而过,很少会深入拓展,以加深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观念。这就造成了许多初中生根本不会学英语,学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除了发音,和做题目,根本不能理解不同语言环境下同一单词的正确含义,就更不用说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说出合适的英语了。然而阅读是学习英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在初中生阅读课上培养跨文化意识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二、文献综述不少学者都讨论过跨文化意识教学。林红梅(2009)从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来谈论跨文化意识,提倡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学习英语。单楠(2011)研究的也是创设问题情境,但是着重强调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严子寒(2008)则是针对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能力来讨论。关薇(2012)是从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方面来研究跨文化教学。肖川(2011)则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跨文化意识的要求来讲述跨文化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初中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本文主要从文化背景教学、情境教学来展开谈论如何在初中生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三、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密切,跨文化交际活动将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国家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其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然而,大多数说英语的国家与我国之间存在文化背景、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心理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人们往往会闹出不少麻烦和笑话。因此,我国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英语教育尤为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提倡渗透跨文化意识教学,为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的人才而努力。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初中英语在英语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生不仅仅要学会语言知识,更要学会非语言知识,即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要学习的是语言背后的文化。掌握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差别,最终达到能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如今初中英语教学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文化知识的应用。教材中有慢慢加入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这也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倾向。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更好的交流交际,如果不能掌握文化差异,就可能在交际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甚至造成严重的冲突影响正常的交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在访问巴西时,下飞机对着巴西群众做“OK”的手势,结果这一举动却惹恼了整个巴西人民。因为在巴西这个手势被看作下流的含义。为此尼克松不得不向巴西国民道歉,其实尼克松的本意并不是如此,只是想表示自己友好亲民的一面。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必要的误会。那么跨文化意识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有何帮助呢?结合教师自身学习英语的经历以及教学生的经历不难发现,跨文化意识往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悄悄的渗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举个例子: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本有一单元是学习看医生,其中量体温时所用到的摄氏度(Celsius)和华氏度(Fahrenheit)就是一个文化差异,可能在小学的英语教材中摄氏度和华氏度不会是重点四会单词,很有可能只会出现1到2次,老师也不会要求学生记住,可是仔细观察书本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文化差异,如果老师可以深入拓展一点点,学生在以后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上就能用到。设想一下,当学生做到一篇阅读理解里面有一个单词就是Fahrenheit,恰好有一题就是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那么跨文化意识在那时就派上用场了;或者说在听力中听到了Fahrenheit,可能有些同学就听不懂,有些知道摄氏度和华氏度区别的同学就能听懂,其实这些例子都在传达一个讯息跨文化意识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然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更要懂得遵守语言的使用规则。如果没有这种规则,语法规则将是毫无用处的。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1)现在的不少中学也开设了外教口语课,很多学生会在一开始就围着外教问“What i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这些问题乍一看很正常也很普通,既没有语法错误,也没有句型结构错误。可是殊不知后两个问题对于外国人而言属于隐私,这种问题在外国人看来是不礼貌的,很冒犯很唐突的。(2)在中国人眼中“狗”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往往带有“狗”的词语都含有贬义“走狗”“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可是在外国,“狗”却经常来表达好的意思。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者)。可是当外教这样和你讲话时,中国学生肯定会认为老师在骂他。其实,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英语,从而达到和外国人正常交流。可是由于学生不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因此让学生丧失了学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由此看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插入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四、初中英语阅读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4.1文化背景教学阅读是初中生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重要渠道,也是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的基本文化背景知识,还要介绍学生不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阅读材料中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和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He was quarrelsome and ready to fight at the drop of a hat.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为“他这人爱好吵架,帽子掉到地上就会同人争吵。”这样理解就和句子的实际意义相差甚远。在中世纪,西方社会流行决斗的风气,一些骑士为了赢得自己的心上人,往往采取决斗的方式。他们在决斗之前,往往把帽子狠狠地往地下一摔,这意味着决斗马上就要开始了。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应该先把中世纪流行的决斗风气告诉学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然后师生一起阅读,相互提问和解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格外注意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引导,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现在的初中教材“Go for it”有一个特点是文化渗入,七年级教材有单独的文化单元,八年级教材中的同步阅读有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材料,挖掘教材,顺势拓展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加深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认识。如八年级下册的同步阅读文章中出现的一句话“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教师就可以围绕中西方交往时的礼貌行为展开教学。4.2 情境教学初中的英语教学详细施行过程主要在课堂,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英语技能,感知社会实情的过程,除了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外,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4.2.1 角色表演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这种让学生亲身体会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感受。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了文化差异,又带动了课堂氛围,学生学习跨文化的兴趣也会增加,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例如九年级第三单元的“Happy Halloween”,在文章中有讲到万圣节那天,西方的小孩子会装“鬼”挨家挨户的讨要糖果。这种行为在中国是看不到的,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这种情境,同时老师再讲解关于万圣节的背后的文化含义,以及万圣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同之处。这样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了保障,学生也学得开心,对跨文化意识的印象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因为,学生不是一味的听老师讲万圣节是怎么样过的,为什么西方小孩喜欢讨要糖果,学生在吸收万圣节所代表的这种文化过程中亲身参与了这种活动,并且体会到了这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以及其中的乐趣。4.2.2 实物演示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教授阅读材料时不能只凭老师嘴上说说,学生是体会不到的。有时在课堂上准备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来演示某些特定的情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还是拿万圣节来举例子,该文章中有提到南瓜灯,以及南瓜灯的制作方法。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提前做好南瓜灯,方便上课使用。学生在家制作南瓜灯既可以预习文章,又可以带到课堂上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万圣节这种文化,也方便了学生的角色扮演,有了南瓜灯会营造一种更加真实的情境。教师还可以就南瓜灯拓展知识,与中国的小桔灯进行比较,拓展小桔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将两者进行分析总结,巩固跨文化意识。4.2.3 图像视频展示图像视频相比枯燥的文字更生动形象,也更容易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在上阅读课时适当的加入一些相关的图像也是不错的选择。课文中的插图,教师打印的图片,教师的简笔画,和阅读材料相关的视频都可以用在阅读材料教学中。丰富的画面,真实的语境,优美的读音这些都能感染学生更快的进入到阅读材料的情境中。如八年级有一单元讲的是关于饮食习惯。教师不妨准备一些中西方的餐具的图片,或是利用PPT多媒体展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图片,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并讲解,从外国人用的刀叉和中国人用的筷子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4.2.4 设置问题情境情境教学除了可以角色扮演,感受直观的实物,观看相关图像音频外,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发现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望时,学生会下意识的按照老师所期望的去做。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