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及防治.ppt_第1页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及防治.ppt_第2页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及防治.ppt_第3页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及防治.ppt_第4页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及防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及防治,NICU,穿刺点感染 导管断裂 导管移位 导管堵塞 局部皮肤肿胀,穿刺部位渗液 机械性静脉炎 感染性静脉炎 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 拔管困难,置管后常见并发症,1.穿刺点感染-症状,穿刺点红、肿,有分泌物,无全身症状。,1.穿刺点感染-原因,与无菌技术有关 皮肤消毒不良 敷料护理不良 与洗手技术及免疫力低下有关,1.穿刺点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技术 遵医嘱给予抗菌素 加强换药 细菌培养,2.导管断裂-原因,体外部分断裂:不正确的固定或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所致。 体内部分断裂: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2.导管断裂-预防措施,不要用力冲管,不可用少于10 ml注射器封管。 正确固定(导管接头固定在前臂侧面,避免打折,导管呈S形弯)。 导管修剪不宜过长,外露部分过长易被折断,导管不能被挤压。 更换无菌敷贴和肝素帽时不能用力牵拉导管,不能用锐利物品接触导管。,2.导管断裂-处理,体外部分断裂:修复导管;拔管。 体内部分断裂:快速反映处理,加压固定导管,用手指按压导管远端血管或立即于上臂腋部扎止血带,病儿制动;确定位置,行静脉切开术,取出导管。,3.导管移位-症状,输液泵报警,无法抽到回血,外露导管长度增加。,3.导管移位-原因,过度活动 胸腔压力的改变 不正确的导管固定 更换无菌敷贴时导管外移,3.导管移位-预防,固定技术;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3.导管移位-处理,观察导管功能 通知医生,X线定位 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 可能更换导管,给药时有压力 输注困难 无法冲管 无法抽到回血,4.导管堵塞-原因,输液速度过慢 输液泵故障 导管打折 连接处松脱 药物配伍禁忌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输注血制品 输注脂肪乳没有定时冲管,4.导管堵塞-预防,用输液泵输液 注意药物之间的不相容性。合理安排输注液体的顺序,尽量不将高营养液体放在最后一位。高营养液体与高营养液体之间,应输注等渗液体。原则是先输高营养液体,后输等渗液体 输血、输脂肪乳时加强巡视,输完后用生理盐水迅速冲管,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4.导管堵塞-预防,尽量避免患儿长时间朝穿刺侧侧卧 肝素帽每周更换2次,避免多次插针头导致肝素帽漏气。 避免患儿剧烈哭闹 正确封管 封管液首选肝素盐水(10 U/ ml),用10 ml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25 ml,采用正压封管方法。,4.导管堵塞-处理,如有阻塞现象,先接1mL注射器回抽,尽量将血凝块回抽出来,不可将血凝块强行推入血管内。回抽后再用肝素液(2 U/ml) 稍作冲洗。或给予尿激酶(2500 U /L)稀释液冲管, 溶栓510 min后抽吸血液。 溶栓最佳时机在血栓形成后6 h内,此时血栓形成时间尚短,对溶栓药物反应较敏感,复通机会较大。,溶栓治疗的观察,注意有无继发出血症状 皮肤黏膜的出血 注射部位的青紫血肿 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头疼、头晕等症状,5.局部皮肤肿胀,症状:沿导管走向出现皮肤水肿。 原因:强行送管,血管细,用5ml注射器推药。 处理:拔管,6.穿刺部位渗液,原因 患儿处于低蛋白血症期 血液、肿瘤患儿全身状况差,伤口不易愈合 淋巴管受损 导管于穿刺点下、血管外发生破损 纤维蛋白鞘生成 液路不通:导管末端前的血管因肿瘤、血栓或其他压迫导致不通,6.穿刺部位渗液,处理 纠正原发病或原因:蛋白输注、纤溶剂使用 穿刺点处加压包扎 减少导管自由进出 拔出导管,7.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史由于导管对血管臂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的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症反应所致。,7.机械性静脉炎,症状 在置管后72小时内出现 可有轻度的疼痛 穿刺部位红、肿 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改变,7.机械性静脉炎,原因 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适宜;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固定不妥; 选择导管的材料过硬; 穿刺者技巧,送管过快; 导管尖端位置; 患儿状态; 头静脉进入; 微尘物质,导管上的颗粒物质,7.机械性静脉炎,预防 选择适当的导管型号 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送管速度不宜过快; 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附于手套上的滑石粉 掌握正确的固定方法妥善固定导管 预防性应用增强型透明贴5-7天 适当约束患肢减少过度活动,7.机械性静脉炎,处理 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7天后再输液 湿热敷 限制穿刺侧肢体活动 休息时抬高患肢 应用喜辽妥,8.感染性静脉炎,症状体征 发作较慢 红,肿,热,痛,可触及 穿刺点处有流液 发热,8.感染性静脉炎,原因 没有无菌操作 不正确的皮肤消毒 穿刺时导管污染 敷料护理不良 机械性/化学性静脉炎的进化,8.感染性静脉炎,治疗 必要时拔管 湿热敷 轻度活动 抗炎,8.感染性静脉炎,预防 置管时 更换敷料时 及更换导管时 始终保持无菌操作,9.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诊断标准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9.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发烧 寒颤 盗汗 胃部不适,疲乏 精神不适 白细胞增多 血培养阳性 导管培养阳性,症状 体征,9.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皮肤细菌 导管内外的细菌 纤维蛋白鞘 因其他原因发生的感染 没用无菌 差的皮肤护理,原因,9.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无菌操作 最少的静脉操作及侵入 监测敷料状况 观察导管及输注液体的性质,预防,9.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血培养 根据原因治疗 拔管 抗菌治疗,处理,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特点,没有其它明确的感染灶 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 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 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 假丝酵母等 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战 常规抗菌素较难控制感染 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10.拔管困难,原因 血管痉挛、收缩 导管异位 血栓 导管置入时间过长和静脉壁黏附 感染、软组织炎症引起肿胀致拔管阻力 发生率 7% -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