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解析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doc_第1页
同步解析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doc_第2页
同步解析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步解析: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知识梳理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金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后的一种样式文字的演变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天文:商朝甲骨文中有关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准确 夏朝: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 战国:测出一年有24个节气医学: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战国编钟: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屈原和“钟鼓之乐”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甲骨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目前见到最早的历法是保存在甲骨文中的商朝历法,它是一种阴阳合历,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发明。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民间的文学形式,采用方言音韵,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离骚等作品,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以上三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影响至今,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应该重点掌握。2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甲骨文距今久远,学生识别和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教师及学生在古代历法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故理清和理解商代历法有一定的困难;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但由于是用楚国方言写成,学生不熟悉,很难领会其意义。故以上三点为教学难点。三、学法指导1文字识读法汉字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学生对汉字还是很感兴趣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但我们又很难识别它,所以可以采用小组活动法(需要课前准备):“走进甲骨文”活动可分以下几步骤:(1)由学生介绍甲骨文的由来,并用课件解说甲骨文的精美骨片;(2)学生讲述甲骨文的典故与逸闻趣事;(3)师生一起尝试解读某些甲骨文字的意思;并让学生尝试用橡皮雕刻或在纸上绘制一幅甲骨文作品;(4)教师对活动进行简单评述。2图示法使学生对汉字的发展历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1)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铭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2)教材39页“马”字的演变。3表格归纳法通过表格,归纳出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朝代成就地位天文商代甲骨文中有关于日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准确周朝诗经中有关于日食的记录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战国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历法夏朝有了历法“夏历”今天的农历来源于夏历商朝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历法逐渐完备战国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医学战国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对我国文字的演变,可以设计如下表格:文 字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出现时间商朝商周时期西周晚期发展趋势由成熟走向规范,字数由少到多;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到青铜器再到竹简和丝帛;书写材料由刀变成毛笔 4讲故事法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甲骨文、扁鹊、屈原等的故事,在课堂进行讲故事比赛,增强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物的了解和兴趣。为加深学生对扁鹊在中医学方面的贡献,可向学生讲述以下故事:相传,有一次扁鹊路经虢国,听说太子已病死半日。扁鹊询问了太子的病情,断定太子气息尚存,可以救活。虢君急忙请他医治。扁鹊一面切脉,一面观察太子的气色,还不时向虢君询问太子的病情,最后确定太子是休克,命弟子进行针刺治疗。太子很快就苏醒了。根据上述故事情节,让学生分析:扁鹊生活在什么时期?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运用了中医学上的哪些诊病方法?也可以结合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来加深学生理解本课所学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掌握扁鹊诊病的基本方法。还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感冒后去找医生看病的情景,通过现实情景来加深对“四诊法”的认识,使学生明白,直到今天,医生诊断病情时仍在使用“四诊法”。5诗歌、名句交流感悟法(1)背诵24节气歌(学生比较熟悉,小学背过的);或让学生说出某个节气的含义。例如: 惊蛰,地里昆虫开始苏醒,蛇出洞。(2)让学生说出屈原的名言名句或诗歌里的句子,生生交流,理解体会屈原的伟大爱国情怀,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四、中考命题分析本部分在中考命题中所占比重很小。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常结合图片和新情景来命制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文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地位、商朝的历法、扁鹊的四诊法、屈原的文化成就及爱国思想、战国编钟等。五、中考试题分析1(2008年,咸宁)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解析:本题考查了战国编钟的出土情况及地位。本题题干中提到“钟鼓之乐”,考察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而在备选项A、C、D三个选项的内容,分别属于青铜器中的礼器、酒器。答案:B2(2007年,黄石卷)中国古文字金文隶书甲骨文小篆,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中国古文字产生的先后顺序的掌握情况。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其次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金文(铭文),再次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答案:D3(2008年,宜昌市)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解析:本题由现实生活创设情景,来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传说屈原因救国无门,遭到流放,最终因悲愤于五月初五投江自杀。答案:C4.(2008年,随州市)1978年5月,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整套编钟是( )A青铜器 B陶器C铁器 D瓷器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由所学知识可知:湖北随州出土了很多战国时期的乐器仅编钟就有六十多件。编钟由青铜铸成,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上。答案:A5. (2008年,威海市)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的考查,本题以图文的形式出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甲骨文出现的朝代商朝,便可直接选出答案。答案:B六、同步检测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2商周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3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它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的历史有了确切纪年4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6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 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 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7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 ) A战国时期的楚国 B战国时期的齐国 C春秋时期的鲁国 D春秋时期的晋国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D 6A 7A8离骚。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