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丰南区物理教研 fengnanquwulijiaoyan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声的利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执笔人:孙彩莲 审核人:齐彩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及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及同学合作归纳总结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 ;敲鼓时鼓面在 ; 风吹树叶哗哗响, 树叶在 。 请你仿照上面的例子, 再写一例 。 2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里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我们坐在教室听老 师讲课时,声是靠 传播的;钓鱼时岸边人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鱼听到的脚步 声主要是靠 传播的;铁道游击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的火车声, 声是靠 传播的。 3用一只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声也 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时空气中的 声速是 。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情景创设:音乐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并简单介绍贝多芬的事迹。 学生活动一: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 动手操作一动手操作一: 1、 把手指放在喉结处, 大声从 1 数到 10。 现象: 。 2、 把一根橡皮筋张紧, 拨动橡皮筋。 现象: 。 3、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现 象: 。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得出声的产生条件。 以上三次发声,物体存在的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 (填一个词语) ,也就 是说声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动手动手操作二操作二: 1.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想方设法让桌上的各种物体 发出声音。 (学生课前准备气球,白纸,口琴,盛水的饮料瓶等物品)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动手情况,指明自己的操作是谁在发声,谁在振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声是由物体 的 产生的。 讨论问题一讨论问题一:教师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提出问题: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 的音叉和鼓面肯定在振动。现实生活中很多发声物体的振动很微小,我们很难用肉眼观察 到,那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办法? 学生讨论,寻找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渗透转化法的研究方法。 师生共同活动: 1、一同学轻轻敲击桌子,另一同学倾听声音。 2、一同学轻轻敲击桌子,另一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桌子上倾听声音。 3、教师把包好的手机放在水中,用另一手机拨打,学生倾听声音。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得出声是怎样传播的。 你听到的三次声音分别是由 , , 传播的。声的传 播需要物质,物理学里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一切 , , 都可以作为声传播的介质。 4、教师演示 P14真空铃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 讨论问题一讨论问题一:当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你听到的声音 。如果将玻璃罩 内的空气全部抽出,你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在此基础上,你可以推导 出 。 5、学生用笔敲打水面,观察现象,教师播放有关声波的视频资料。 用笔不断轻点水面,你看到 现象。声也以波的形式 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 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文 P15弄清声速的相关问题。 比较 P15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声在空气中的三组传播速度,发现声的传播与 有关。 2、 对比声在空气和 “煤油、 水、 海水” 中的传播速度, 发现声音的传播与 有 关。 3、比较声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发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为 。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的传播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111 声 的 传 播 需 要 物 质 , 物 理 学 里 把 这 样 的 物 质 叫 做 。 一 切 , , 都可以作为传播声的介质,真空 传声。 三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 速是 。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 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钟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2.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 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 气中 。 3关于声现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能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本实验 探究了声的产生条件 C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本实验探究了声的产生条件 D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4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1 次声音 B2 次声音 C3 次声音 D4 次声音 5. 如图 1-1-1 所示将正在发音的音叉紧靠细线悬挂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 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 去做,将会有 现象。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执笔人:孙彩莲 审核人:齐彩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学习声音传播的“物理过程”。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听到声音所需的条件。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结合七年级生物课学习,用语言介绍人耳的结构 。 2.结合七年级生物课学习及课本内容,介绍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 3.你认为导致人失去听觉的原因有哪些? 。 4.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 这种传到方式叫做 。 5. 是 双耳效应。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检测的前三个小题,全班达成共识。 1.发声体 产生声音,声音通过 传播。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骨 膜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把这种信 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情景创设:播放千手观音视频。想一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邰丽华等聋哑演员是如 何感知音乐的节奏来排练舞蹈节目的? 学生活动二:实际动手做一做,学生两人一组,完成下列操作。 1. 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 双手紧紧堵住耳朵,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3. 双手紧紧堵住耳朵,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 音。 结论: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能听音叉的声音,声音是由 传播的。双 手紧紧堵住耳朵,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 (填能或不能)听音叉的声音。 双手紧紧堵住耳朵,将振动的音叉放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能听音叉的声音。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音是由 传播的。我们把这种传到方式叫做 。 教师介绍千手观音演员排练的情况及晚年贝多芬耳聋以后的创作情况,对学生进行情 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学生活动三:请一名同学站在教室中间位置,闭上眼睛,身体可以自由转动,四 位同学分别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叫他的名字, 让中间的同学依次说出四个人的方位。 提出问题:为什么中间的同学在没办法看到的情况下能准确的确定发声同学的位 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P18科学世界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双耳效应。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一人耳的构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发声体 介质 耳朵 听觉神经 (振动) (固液气) (骨膜振动)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3. 网上查找立体声是怎么回事? 2网上查找导致人耳耳聋的原因有哪些?怎样保护人的听力。 3. 网上查找助听器的原理。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执笔人:孙彩莲 审核人:齐彩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的 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的 关系。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 、 、 。 2.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得 ,发出的音调就低。 3.物理学中把 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 用符号 表示。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决定声音的音调。 4.人耳听到频率范围范围是从 赫兹到 赫兹,高于 20000 赫兹的 声音叫 ,低于 20 赫兹的声音叫 。 5.声音的强弱叫做 , 决定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活动: 1、 音乐欣赏:录音播放女高音和男低音唱的同一首歌,学生仔细听,这两次歌唱什 么不同? 学生回答:两次歌唱 不同, 音调高。音节 1 和 7 相比, 的音 调高, 的音调低。 2、音乐欣赏:用不同的音量播放同一个人唱的同一首歌,学生仔细听,这两次歌唱 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两次歌唱 不同, 声音的强弱叫做 。 次响度大。 3、音乐欣赏: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响度,同一音调的乐曲,学生区分分别是由 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回答:这几首乐曲有不同的乐器演奏,它们的 不同。 结论: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 、 、 。 学生活动一: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温馨提示: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知识是我们物理学最大的特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为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 估合作与交流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掌握物理知识,好要逐步学会科学 探究这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1、教师提出问题: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有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按老师的提示动手实验: 实验器材:一个钢尺。 实验步骤: 1) 、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的 1/3 伸出桌边,用手拨动,听它振动的声音并观察 钢尺振动的快慢。 2) 、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的 1/2 伸出桌边,用手拨动,听它振动的声音并观察 钢尺振动的快慢。 温馨提示:两次实验过程尽量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同。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两次钢尺振动快慢和声音的音调,你发现钢尺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 就 ,振动得 ,发出的音调就低。 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文 P19P20,弄清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1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音调越高, ,音调越 低。 2. 人耳听到频率范围范围是从 赫兹到 赫兹,高于 20000 赫兹 的声音叫 ,低于 20 赫兹的声音叫 。 学生活动三: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有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钢尺 鼓,碎纸屑 橡皮筋。 实验步骤: (温馨提示: 1.根据自己具体的实验器材来确定实验步骤; 2.在实验过程中, 控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响度越大, ,响度越小。 讨论问题一讨论问题一: 在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为什么要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 同?在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为什么要控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初步渗透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学生活动四:阅读课文 P22,弄清音色的相关知识。观察不同乐器发生的波形图。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一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 、 、 。 二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音色与 有关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主要由声源的 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不同,主要是由 声源的 决定的。 2我们在教室里就能辨别出室外哪位同学在说话,这是因为( ) A、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B、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 C、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D、每个人说话的频率不同 3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 A、蝴蝶翅膀软,声音的响度太小 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 20 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4. “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 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5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 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6请你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响鼓需要重锤敲”的含义。 7动手试一试:暖瓶中灌水,仔细听声音,刚开始暖壶中传出低沉的声音,对着水越来 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这是为什么?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执笔人:孙彩莲 审核人:齐彩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结合实际,知道怎样控制噪声污染。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发声体 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都 属于噪声。 3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 过 。 4结合实际,你认为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活动: 1.教师用铁钉划玻璃,在地板上拉动桌子,敲击音叉,拨动琴弦。学生听声音体会有 什么感觉,并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 学生交流感受及观察波形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指: 。 2、 列举出3例生活中属于噪声的声音 。 2.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老师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干扰学生发言及倾听,问学生有什 么感觉? 学生交流感受回答下列问题: 1、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噪声指 。 2、 列举出 3 例生活中属于此类噪声的声音: 。 3. 学生结合以上对噪声的定义,按照下列的归类要求完成调研任务: 1、交通类噪声有: ; 2、工业类噪声有: ; 3、我们现在的学校噪声有: ; 4、我们生活中噪声有 。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 P25P26,弄清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学生活动二:噪声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污染之一,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 作,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结合实际,你认为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学 生交流减弱噪声的方法。 噪声: ,控制的措施: 。 噪声: ,控制的措施: 。 噪声: ,控制的措施: 。 我们控制噪声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即: , , 。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1、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指: 。从环境保护角度 分析,噪声指 。 2、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 我们控制噪声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 即: , , 。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歌唱时器乐伴奏声 晨读时的朗读声 自习课时的喧哗声 深夜在家中的引吭高歌声 装修房间时的电钻声 2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消减噪声的危害( ) A 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B 城市绿化植树能在吸收噪声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C 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为减弱噪声,通常佩带耳塞 D 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的、 合理的( )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按照噪声监测装置 4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 90 分贝 B 70 分贝 C 50 分贝 D 30 分贝 5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弱这一噪声采取 的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 赶快将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将棉毯挂在窗上 D 将窗打开,加快空气流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6上网查找,看看噪声对生活生产等方面有没有利用的价值。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声的利用声的利用 执笔人:孙彩莲 审核人:齐彩颖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声现象在生活或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搜集有关声的利用的实例和工作原理。 2、查找关于蝙蝠的资料。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搜集有关声的利用的实例,先在小 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再全班交流。 我知道的声的利用的实例有: 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文 P28P31,自学本节课的基本知识。 1声的利用主要是声能传递 和 。 2结合你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各列举出两个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例子。 1) 、声音传递信息: 、 ; 2) 、声音传递能量: 、 。 3根据声音的利用主要是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请将下面有关声的应用进行分类。 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楼道里的声控开关; B、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 C、家庭用的超声波加湿器; D、利用声波清洗机械; E、工厂里超声波测伤仪; F、超声波碎石; G、交通路口的红绿灯; H、回声定位; 4通过回声定位我们就能够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请同学们根据声音具有反射的 性质,完成下边的计算。 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4s 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声 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学生活动三:参照课本 29 页的演示实验,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波能够传递 能量” 。 1) 、实验器材: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现象: 。 4) 、实验结论: 。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声与信息:利用实例 。 声与能量:利用实例 。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 的意思, 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波能传 递 。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3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 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的音响效果。 4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 A、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B、冰山和轮船之间的距离; C、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D、敌人潜艇与我军军舰之间的距离。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甲 乙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第二章:光现象 一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 二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三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五、光的色散光的色散 六、看不见的光看不见的光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光的传播光的传播 执笔人:田秀玲 审核人:袁桂莲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 。 月亮 (是或不是)光源。光源可 分为 和 。 2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在空气 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 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 。而在其他透明 介质的传播速度_ 这个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 直线叫 。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 4光年是_单位,意义是_。 5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将_。 6小孔成像说明光具有_特点。 7在练习射击时,要“三点一线”才能射得准,即枪上标尺缺口、枪上的准星和射击 目标要重合,这是根据_. 8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这可以用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 _ 9请举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4 个实例。 (1)_(2)_(3)_(4)_。 10根据 35 页“想想做做”要求完成小制作。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情景创设:视频:丰南惠丰湖唐人街夜景、雨天的闪电 学生活动一: 找出图片中物体的异同点(太阳、闪电、无影灯、萤火虫、火把、水母、日光灯等) 结论 1: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 按其不同点可以分为: 、 结论 2: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2-1-1 甲 乙 讨论问题一讨论问题一:月亮和钻石是光源吗,为什么? 通过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可知,月亮和钻石 (填“是”或“不是” )光 源,因为 。 学生活动二: 提出问题: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你的猜想: 。猜想依据 。 实际动手做一做,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的实验。 器材:大塑料瓶、蚊香(形成烟 雾) 、激光笔、后面贴有白屏的玻璃、透明的蜡或果冻、不透明的橡胶管、带孔纸板、装 了水的玻璃水槽(滴有少量牛奶) 选择的器材 试验方法 结论 小组间进行交流,比较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既多又好,教师引导分析这些方法的实质。 结论: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活动三: 1、手影游戏。 2、展示 35 页“想想做做”的作品并完成图 2-1-1 图中乙图的光路。 师生共同活动: 播放日食、月食形成原因的录像。 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有: 。 学生活动四:阅读课本 36 页和下面的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历史资料:在历史上曾有多位科学家应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对光速进行测量。伽利略 是测量光速的第一位科学家。他为了测定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设计了如下实验:选 择两个距离为 1000 米得山头,在山头上设置一个光源测出从这个光源发出的光传播到另 一个山头并返回所需要的实践,然后根据 v=s/t 计算出光速,然而这个实验并没有成功。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第一位较为成功地得到光速数值的是罗默,他的结果是 2.1510 8m/s。科学家在实验室 利用激光测速法测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c=299 792 000 m/s,粗略计算中可认为 c=310 8m/s. 思考:1、伽利略测量光速失败的原因是: 。 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可近似的认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等于在光真空中传播速度。 3、雷雨天,我们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 光在空气、 水、 玻璃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 师生共同活动:一起阅读我们看见了古老的光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 光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 用_来解释 3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 ) A太阳 B火焰 C月亮 D电灯 4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 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5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6一根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 6m,一身高 1.8m 的人直立时影长为 1.2m,可知电线 杆的高度是( ) 光源 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 光源、 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 光在 沿直线传播。 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 光速: 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此光速为 c m/s.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A9m B6m C4m D以上均不对 7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 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 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 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演奏者( ) A 30m远 B17m远 C约 1.655m远 D无法知道 8你能解释“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你在图 2-1-2 中用光学知识画图说明。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图 2-1-2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2-2-1 图 2-2-2 课题课题: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执笔人:田秀玲 审核人:袁桂莲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知道光在反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 光,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 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 缘故,这时每一条反 射光线都 反射定律。 2. 如图 2-2-1,AO 叫 ,OB 叫 ,ON 叫 ,角 i 叫 ,角 r 叫 ,角 r 与 i 的 大小 。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 线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两侧;反射角 入 射角。 4光的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两种类型;反射面很光滑时的反射叫 反射;反射面粗糙时的反射叫 反射,它能使人射的平行光线向 方向反射。 5当光线沿着法线方向射向镜面时,入射角等于 ,此时反射光线沿 着 ,反射角等于 。 6油漆得很好的黑板反光是 反射,光亮的金属笔筒反光是 反射,平静的水 面反光是 反射,毛玻璃黑板反光是 反射,电影银幕反光是 反射。 7如果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那么入射角应为 。 8一束光射到某反射面上时,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35 度,那么反射光线与 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如果这束光线垂直射到反射面上,则入射角为 度,经 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将 (改变或不改变) 。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情境创设: 如图 2-2-2 所示的是一个台球桌面, A、 B、 C、D、E、F 是它的六个洞。现根据桌面上台球的分布情 况,需要采用打反弹的方式将黑球击入 A 洞或 B 洞。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2-2-3 如图 1、2、3、4 四个反弹点中那几个点切合实际? 简要叙述其理由。 。 学生活动一: (1) 、试一试:用激光手电筒沿着一白纸向平面镜射一束光线,观察光的传播情况,画图 记录光的传播路径。 (2) 、根据你所画的图并参考图 2-2-3 理解几个术语。 学生活动二: 一、探究:光的反射遵循的规律 1 1、七嘴八舌七嘴八舌: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 2、主主问题问题:关于光的反射规律,你有哪些猜想? 3、出示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量角器、白硬纸板、圆珠笔 设计实验:为了能在实验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关键是要在实验的装置中显示出 和 ,并能方便地改变和测量 和 。 4、实验与记录: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的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 入射角AON 反射角BON 1 2 3 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什么关系? 入射点 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 入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 反射光线 OB 法线 过入射点 O 垂直于反射面的线 入射角 i 反射角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2-2-4 图 2-2-5 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法线两侧。 3、反射角 入射角。 入射光线: EO 反射光线: 法线: NO 入射角: 反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 性。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 。 以法线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绕法线向后旋,在白色纸板上还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吗? 由此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5、 实验结论: 大量实验表明: 光反射时,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反射角 入射角。 二、探究:让光逆着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出现的现象: 说明光路具有 性。 学生活动三: 在较暗的教室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 着平面镜照射,如图 2-2-4 所示。 现象:从侧面看, 亮 暗。 从正面看, 亮 暗。 看书 41 页,结合图 2-2-5 试着和同学交流解决上述现象。 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入射,经反 射后光线是 的。 漫反射:入射光平行入射,经反射 后光线是 的。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2-2-6 图 2-2-7 图 2-2-8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如图2-2-6所示, 是广西桂林象鼻山的景色, 我们能远远看到它, 是由于光的 传 播的缘故;它在漓江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 2.如图 2-2-7 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如果入射角为 40则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 为 。 3. 如图 2-2-8,两平面镜MP、PN相交,夹角为 60,一束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 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MP夹角a为_ 4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凿壁偷光 B一叶障目 C镜花水月 D形影相随 5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 下列成语中的 “影” 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6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 7皮鞋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充填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的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 D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 8在如图 2-2-9 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9如图 2-2-10 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但末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 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2-2-9 图 2-2-10 图 2-2-11 图 2-2-12 10竖直向下照射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射入涵洞中,请在图 2-2-11 中画 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11如图 2-2-12 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 60角,用一平面镜把斜射的太阳光变为竖直 的光照射竖直的矿井底,平面镜镜面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 执笔人:田秀玲 审核人:袁桂莲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虚像的概念。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所成像是_。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3、虚像 用光屏接收, 用眼睛直接观察。 (填“能”或“不能” ) 。 4、 一个身高为 1.7 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 1 米远的地方, 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米, 像离人的距离是_米。当该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填“变”或 “不变” ) 。 5、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为 镜,其中 能使平行光发散, 能使 平行光会聚。汽车的观后镜是 镜,太阳灶是 镜。 【共同探究共同探究】 情景创设:视频“加菲猫照镜子”,各种平面镜成像的图片例如:山水的倒影、人物 照镜子的图片等。 学生活动一: 一一、七嘴八舌七嘴八舌:关于镜子和镜子中的像,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二、主主问题问题: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有哪些猜想? 出示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带有坐标格的纸、一块已经架好的爆玻璃板、三角板、 两节完全一样的 7 号电池、一支蜡烛。 问题问题 1 1:怎样找到像的位置? 教师演示:平面镜成像。 学生观察并试着说出像的大体位置: 。 问题问题 2 2:如何确定像所在的具体位置? 讨论找到像的具体位置的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想想议议想想议议 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 的,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图 2-3-1 结论: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三、设计实验:我们可以选用 来作为物体,选用 作为像的替代品, 这样可以更好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两个物体应具有 的特 点。 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四、实验与记录: 实验次数 1 2 3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五、 结论: 平面镜成像时, 物体和像大小 ;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 师生共同活动: 1、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不烧手的烛焰 结论:通过仔细观察我们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 , 你判断的依据是: 。 2、演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 结论:平面镜成像中,物和像关于 对称。 3、动手做一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图 2-3-1 中物体 AB 的像。 学生活动二:欣赏平面镜在古今的重要作用图片 学生活动三:阅读课本 4445 页“凸面镜和凹面镜” 看书填一填: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 ; 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 。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 。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 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 。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 图 2-3-2 图 2-3-3 【归纳整理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像 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所成像是_。 2. 小明同学身高 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2 m 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m, 像与他相距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 不变) 3.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 )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本身的大小 C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D平面镜离开物体的距离 4如图 2-3-2 所示,平面镜的物像关系正确的是图 ( ) 5如图 2-3-3 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虚像,则实际时间是 ( ) A9 时 40 分 B2 时 20 分 C4 时 10 分 D7 时 50 分 6如图 2-3-4 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 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A2.1m B2.5 m C4.6m D5m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2-3-5 图 2-3-6 图 2-3-4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 2-3-5 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 B 。 8如图 2-3-6 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 脚上 B 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 A 点的光路图。 质疑与反思质疑与反思: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科导学案 图 2-4-1 图 2-4-2 课题课题: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少儿美术培训招贴画创意设计指南
- 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的创新策略
- 学生大脑的神经可塑性研究
- 口腔细节管理培训课件
- 抖音商户市场专员竞品分析周期制度
- 全球物联网传感器行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前景报告
-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下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公共交通服务满意度提升报告
- 公众参与视角下2025年环境评价机制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 2025届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数学七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Spss统计软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6月新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硫酸钡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策略研究报告
- 米酒营销知识培训课件
- 运动课跳房子课件
- 茅台白酒酿造培训课件
- 造影剂过敏急救处理规范
- (2025.06.12)领导干部任前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知识考试题库(2025年度)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高考北京卷化学高考真题+答案(参考版)
- 医用光学技术和仪器使用
- 多灾种耦合应对-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