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pdf_第1页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pdf_第2页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pdf_第3页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pdf_第4页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思考题汇编 一、 名词解释 1、 道路 2、 设计车辆 3、 计算行车速度(设计车速) 4、 等级公路 5、 干线公路 6、 车头间距 7、 车头时距 8、 交通量 9、 年平均日交通量 10、 年第30位最大小时交通量 11、 设计小时交通量 12、 通行能力 13、 基本通行能力 14、 设计通行能力 15、 道路服务水平 16、 道路中线 17、 平面线形 18、 缓和曲线 19、 交点 20、 停车视距 21、 超车视距 22、 纵断面设计 23、 纵面线形 24、 高程(标高) 25、 地面高程 26、 设计高程 27、 纵坡 28、 最大纵坡 29、 最小纵坡 30、 变坡点 31、 平均纵坡 32、 纵坡折减 33、 竖曲线 34、 凸形竖曲线 35、 凹形竖曲线 36、 路幅 37、 爬坡车道 38、 分隔带 39、 路肩 40、 硬路肩 41、 横坡 42、 路拱 43、 合成坡度 44、 平曲线加宽 45、 超高 46、 超高缓和段 47、 选线 48、 路线控制点 49、 定线 50、 纸上定线 二、填空 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之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 于 为宜;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 为宜。 2、 停车视距可分解为 、 和 等三部分距离。 3、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均规定缓和曲线采用 。 4、 考虑旅客感觉舒适确定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式中 s a称 ,公路设计一般建议 。 5、 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是由 确定的。 6、 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由 控制,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由 要求控制。 7、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道路中线纵坡度小于 时,应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设置 锯齿形街沟。 8、 路拱的形式有 。 9、 现代交通运输由 、 、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10、 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 和 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 11、 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 、 、 、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 形形式。 12、 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 的最关键参数。 13、 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 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 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 曲线。 14、 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 和 组成的。 15、 山岭区选线布局有 、 、山脊线三种方式。 16、 公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 17、 纸上定线的方法有 、 、 三种。 18、 公路路线设计时,将路线分解为三类: 、 、 ,其中平面反映了 路线的走向。 19、 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 20、 公路的控制要素(或设计依据)是设计车辆 、 和 。 21、 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其长度应不小于 。 22、 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 和 的不利组合。 23、 行车视距有 、 、 和错车视距。 24、 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 、 、 三种。 25、 在平面线形设计时,反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 ,同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 小于 。 2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米。 27、 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 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 的 。 28、 中间带由 及两条左侧 组成。 29、 我国公路根据行政等级可分为 、 、 和乡道四个等级。 30、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 与 之比。 31、 暗、明弯与凸、凹形竖曲线组合时,暗弯与 形竖曲线组合是合理的。 32、 平面线形三要素是 、 、 。 33、 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 、 。 34、 两阶段设计是按初步设计和_设计两阶段进行。 35、 纵面线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长度称为_。 36、 公路选线的总体步骤依次是_、_、具体定线。 37、 山岭区公路按线位的不同可分为_、山脊线、_三种。 38、 计价土石方数量 V 计= + 。 39、 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 和 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三、简答题 1、 道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划分阶段? 2、 为什么要合理地进行交通量换算? 3、 汽车行驶中重心的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何特征? 4、 平面线形中最小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5、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是如何确定的? 6、 试说明控制道路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7、 控制竖曲线半径的因素有那些?分别指出凸、凹竖曲线最小半径的控制因素。 8、 道路纵断面标高控制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如何考虑平、纵组合问题? 9、 叙述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10、 平曲线加宽值计算 R NA bN 2 2 ,A、表示什么? 11、 加宽缓和段过渡形式有哪些?适应性如何? 12、 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13、 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 14、 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5、 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哪些? 16、 试谈谈路肩的作用? 17、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有哪几阶段组合,各适用于哪些项目? 18、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9、 简述选线的步骤? 20、 简述纵断面的设计步骤? 21、 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22、 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 23、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如何设置? 24、 汽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 25、 为何要限制直线的长度? 26、 各级公路都要设置路肩,路肩的作用是什么? 27、 试述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 28、 试述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 29、 驾驶员动视觉的特点是什么? 30、 道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1、 为什么要规定最大纵坡和最大坡长限制? 32、 平曲线上为什么要加宽?如何加宽? 四、计算题 第第 1 1 章章 绪绪 论论 1-1 按基本通行能力计算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 120km/h)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2 计算高速公路(设计速度 120km/h)在一级服务水平下的最大交通量 pcu/h/ln。 1-3 计算美国高速公路设计速度 80mph 时的基本通行能力的车头间隔距离 l。(注:1mph=1.609km/h) 1-4 已知某公路设计初年的交通量统计数据为小客车 2180 辆/日,中型车 520 辆/日,大型车 290 辆/日。设 计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7.1%,交通量预测年限为 15 年。该公路为地方干线公路,试确定该公路的等级。 第 3 章 平面设计 3-1 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 右=152830,半径 R=600m,JD=K2+536.48。 要求:(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Ls (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计算曲线上每隔 25m 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列表计算: 桩号 计算切线支距 计算中桩坐标 L 缓和曲线 圆曲线 lq q xq yq xS yS m xC yC QZ 3-2 已知平原区某一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 右=163642,半径 R=1000m,JD=K 班号+学号 10。 要求:(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Ls (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计算曲线上每隔 25m 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列表计算)。 3-3 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 偏角 右=123842, 半径 R=800m, Ls1=120, Ls2=150, JD=K5+136.53。 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4 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 407.54m, JD1=K7+231.38, 偏角 1=122420 (左偏) , 半径 R1=1200m; JD2为右偏,2=153250,R2=1000m,试按 S 型曲线计算 LS1、LS2长度,并计算两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5 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 371.82m, JD1=K15+385.63, 偏角 1=201952 (右偏) , 半径 R1=700m, JD2为右偏,2=170532,R2=850m,试按 S 型曲线计算 LS1、LS2长度,并计算两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6 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 右=152830,半径 R=600m,JD1=K2+536.48。起点桩号 QD=K0+800。起点坐标为 X0=5205234,Y0=22401430,起始磁方位角为 5330,计算磁偏角 0=940。要 求计算 K2+450,K2+550 桩号的坐标。 3-7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有一平曲线,半径R=400m。试设计该平曲线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按1:1:1关系、按凸型曲线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3-8 下列数据是某段路线两个交点的平面设计资料 JD1=K5+778.516 JD2=K6+468.217 ZH1=K5+580.672 ZH2=K6+345.236 HY1=K5+650.672 HY2=K6+425.236 YH1=K5+764.716 YH2=K6+416.950 HZ1=K5+834.716 HZ2=K6+586.950 要求: (1)分别计算两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线长度及 QZ 点桩号。 (2)计算两曲线的交点间距及夹直线段长度。 3-9 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 V=60km/h,路基宽度 8.5m,路面宽度 7.0m。弯道 R=125m,Ls=50m, =523358。 弯道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 3.2m。 试检查该弯道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第 4 章 纵断面设计 4-1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18+780.00,高程为138.75m, 1 i=1.0%, 2 i=4.5%,竖曲线半径6000m。 (1) 判断凸、凹性; (2) 计算竖曲线要素; (3) 计算竖曲线起点、 K18+720、K18+750、K18+780、K18+840、终点的设计标高。 4-2 某山岭区一级公路,有一弯道R=20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度为8%,检查合成坡度是否符 合要求。 4-3 设某二级公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 当汽车以8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 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4-4 设在桩号K4+600处为一转坡点,其设计标高为H=93.45m, 1 i=-2%, 2 i=3%,R=4500m,试求该竖曲线 的长度,切线长度,外距,竖曲线起始点桩号及每隔20m整桩处各点的标高。 4-5 某二级公路上一路段有三个变坡点,详细资料如下: 变坡点桩号 设计高程 竖曲线半径 K12+450 172.513 5000 +950 190.013 4000 K13+550 173.513 3000 试计算 K12+700K13+300 段 50m 间隔的整桩号的设计高程值。 4-6 某变坡点桩号为 K12+500,高程为 178.35m, 1 i= -3.2%, 2 i=4.6%。 (1)若 T=120m,计算确定竖曲线半径 R; (2)若 E=2.8m,计算确定竖曲线半径 R。 第 5 章 横断面设计 5-1 试计算三车道高速公路(V=120km/h)一个 1000m 半径的平曲线的超高缓和段长度。要求分别按绕分 隔带边缘及各自车道中心旋转方式计算(一般气候条件) 。 5-2 已知某二级公路(山岭区、积雪寒冷地区)有一弯道,半径 R=200m,Ls=60m,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