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教案( 3)(旧人教版高三)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教案( 3)(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刺史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推恩令;察举;编户齐民。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讲述 “ 汉承秦制 ” 的内容,对比秦汉政治经济制度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而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培养学生进一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学会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秦亡汉立,汉初统治者基本上承袭秦制,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主流是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经济,推动历史的进步。应当看到,秦虽第一个实现国家统一,但并不巩固,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才真正巩固下来。 2.两汉时期出现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们关2 / 7 于治国理财的方针、制度和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珍贵的历史遗产。 3.要求认识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两面性,客观上有进步的 一面,但另一方面,其本质是封建剥削的制度。编户制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教学要点 一、刺史制度 1.西汉的刺史制度 2.东汉的刺史制度 二、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1.西汉的郡县制与封国制 2.推恩令 三、察举制 1.西汉的选官制 2.东汉的选官制 四、编户制度 1.两汉的编户齐民 2.农民生活的贫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在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很多没有提到,学生比较生疏,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重点是抓住中央集 权制度和编户制度进行讲述,从而加深认识3 / 7 封建社会的本质。 本节课的难点:如何正确理解 “ 汉承秦制 ” 的含义。 课时和教具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说明两汉是指西汉 (前汉 )和东汉 (后汉 )。然后回忆一下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汉的制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问题,是封建时代的必然产物。 从秦末到西汉建立前,历经 8 年战乱,社会经济残破不堪,一片荒凉景象,即使统治阶级也无法搜刮更多的财富。司马迁说: “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 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这是关系到西汉政权存亡的首要问题。刘邦认识到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的道理,定都在渭河之滨,名为“ 长安 ” ,其意是注意长治久安。这说明统治者在认真思考如何治国的问题。 汉初的几代皇帝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制定统治制度,因为只有明确的制度为依据,才能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两汉的统治制度,基本上是符合当时国情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希望和平、统一、安居、温饱的愿望。 4 / 7 汉初,基本上是承袭秦制。所谓 “ 汉承秦制 ” ,不能理解为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在秦制的基 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两汉的制度,范围广,课文只讲几个主要方面。这些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局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二、 “ 刺史制度 ” 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西汉时,刺史官阶低于郡守,但其代表中央,权力很大。这样,就形成一套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东汉时,刘秀把西汉监察地方政情的刺史,变为州一级的地方 长官,地位高于郡守。到成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又把刺史改称州牧,让其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这些州牧后来又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 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就失去监察官的作用。 三、 “ 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 ” 一目,需讲明三个问题: 1.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权组织。西汉承袭这种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刘邦建立西汉前后,又实行封国制。被封的异姓王有 7 个,还封了一百四十多个列侯。这就是王国和侯国的由来。后来,刘邦剪除异姓王,5 / 7 又分封 9 个刘姓子弟为王,即 “ 同姓王 ” 。此后王国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国中之国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分裂局面的隐患,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不利。 2.西汉王朝前期在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方面,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直到汉武帝时,他软硬兼施,实行“ 推恩令 ” ,使王国越分越小,又制定 “ 附益法 ” ,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从此,王、侯不得过问政事,封土而不治民,才最终解决了封国问题。封国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 郡国并存,不利于国家统一管理,且有分裂危险,这是历史教训。 四、 “ 察举制 ” 一目,需讲明: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 大西汉的统治基础,汉武帝颁行了新的选官制度,注意选拔人才,充实官僚机构。选拔人才有几种渠道,最主要的是察举 (选举 )制。汉武帝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开拓型的人才,不论出身,只要是 “ 有非常之功 ”的 “ 非常之人 ” ,他就破格任为 “ 将相 ” 或 “ 使绝国者 ”( 出使外国 )。因此,在他统治时期人才济济,比如破格录用了出身贫寒的主父偃和朱买臣,从牧羊人中提拔了卜式,从商贾中擢升了桑弘羊,在奴隶群中发现了大将卫青,在降虏中任用了金日。加上公孙弘、韩安国、郑当时、董仲舒、苏武、张骞、司马相如、司马迁、霍去病、霍光等,形6 / 7 成了 “ 汉之得人,于兹为 盛 ” 的局面 (汉书 公孙弘传 )。正因为有这样一批文才武将,才使汉武帝时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辉煌时代。 2.东汉时期,继续推行西汉的察举制。那时,虽然名义上,被察举的人,必须有 “ 高才重名 ” ,为乡党舆论所推崇。但不少士大夫为了博取高官厚禄,采取贿赂请托,营私舞弊,特权横行, “ 以族 (门第 )举德,以位 (权位 )命贤 ”( 王符潜夫论 论荣篇 )。这些世家大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同时,那些所谓举主、府主和门生、故吏互相勾结,又形成一个个官僚集团。这些官僚集团在东汉末 年镇压黄巾起义中,乘机扩大了武装力量,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五、 “ 编户齐民 ” 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秦始皇统一后,对赋税制度进行了统一和改革。公元前 216 年,命全国各地自报占有田亩数目,即文献记载的 “ 令黔首 (百姓 )自实田 ” 。这是我国历史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登记制度的开始。秦朝还规定田租十税一,人民有服徭役、兵役的义务。 汉代,承袭和发展了秦朝这一制度,一套完整的封建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正式形成。教师要给学生讲明什么叫做编户齐民制度,然后指 出西汉政府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的目的是7 / 7 为了控制人口,剥削农民。编入户籍的民户,主要是广大农民,但也包括无爵位的地主和小官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17 明朝的灭亡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 2025光纤光缆购销合同
- 2025建筑材料采购分包合同
-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沪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苏教版2019
- 福建省16次年会教学设计《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教案
- 印刷厂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
- 厦门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合同样本-实习生合同范本
- 我国主要城市历年降水量
- 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物理汇编:物态变化章节综合3
- LY/T 2267-2014林业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范
- GB/T 23904-2009无损检测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 GB/T 18043-2013首饰贵金属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 海绵城市总结课件
- 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课件
- 压疮预防及护理操作流程
- 政治学基本原理-精选课件
- 会计学全套课件第一学期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
- 公开课第一课素描基础入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