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 莲山课 件 k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过程与方法: .案例分析,结合所在家乡的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2.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 布。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课前预习: 1、交通运输的概念; 2、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教学内容:交通运输网络一旦形成,其对聚落、城镇分布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2 / 10 影响。 教学过程: 基础自主学习:世纪金榜 p51 导入新课 师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运输既然能影响到工业的发 展,那么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势必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板 书: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推进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76 P77 页,并分析 “ 我国 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 图。 课件展示: 肖艳红 第 三 章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国 100 万人口以上城市和 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思考:我国 100 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3 / 10 什么关系? 生几乎所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生阅读教材 P77 活动,结合上图,合作讨论完成 1 2题。 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为了区域之间联系的便利,形成了纵横交错,立体交叉,海、河、陆、空并存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这种经济方便、快捷迅速的交通网络促进了东部 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员和信息的沟通。 问题 2: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有三大项: 高原多年冻土层; 高寒缺氧; 生态环境脆弱。 师(承转)交通运输不仅对聚落(点)的形成有决定意义,而且对聚落空间布局(形态)也有深刻的制约作用。 板 书: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师( 1)列举我国南方依水而建的城市及其对应的河流(三个)。 (学生回答)扬州(京杭大运河)、苏州(京杭大运河)、4 / 10 杭州(钱塘江)。 ( 2)列举我国北方三个主要枢纽城市及其在 此交汇的铁路干线。 (学生回答)郑州(京广线、陇海线)、石家庄(京广线、石太线、石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 ( 3)读教材图 3-31“ 华北民居 ” 和图 3-32“ 江南水乡 ” ,分析比较两处在屋顶坡度、墙壁厚度、房屋朝向三个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 屋顶坡度及原因 墙壁厚度及原因 房屋朝向及原因 华北民居 坡度较小,甚至是平顶。降水较少,利于晒粮 厚度大,土砖墙,有时是窑洞,利于保暖 坐北朝南,避风向阳 江南水乡 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利于排水 5 / 10 厚度较小,多窗,利于通风,防水防潮 依河流走向和山势走向而定,全年温暖湿润 师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道路呈棋盘式。南方地区,河网沿河道、公路分布,多呈带状。 (活动)( 1)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 2)可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开展,调查后写出设计方案在班内交流。 (承转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商 品交换的场所 集市,许多早期城市是在集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镇的兴起,人员和物资交流的需要,促成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又会改变城镇分布格局,加快城市的发展。 板 书: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师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读 “ 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内河港口城市分布 ” 图, 生分析后回答:城市的兴起往往倾向于河流的三种部位: 内河航运的起讫点; 干、支流交汇处; 河流入海6 / 10 口。 师请在图中分别找出以上三种部位上兴起的典型城市。 生 宜宾 武汉 广州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 部分,找出: 1.沿河发展的城市; 2.依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的城市; 3.因相同线路的铁路修建而显著衰弱的水运枢纽城市。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问题 1: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的形成和发展皆得益于水运,而黄河入海口却未能形成大城市,其原因如下: 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长期无固定入海口。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口泥沙淤积严 重,无法建港。 黄河下游已成 “ 地上河 ” ,泥沙含量大,航运价值不高。 问题 2:我国城市多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城市分布稠密地区,交通运输布局也密织成网。 问题 3: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学生阅读教材 P79 P80(包括活动内容)。 师(点拨)关于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是指早于城市而存在的,并给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带来决定性影响的地理事7 / 10 物。主要有矿产资源、河流汇合处,入海口、铁路、旅游、科技、宗教等, 同一因素,可以是某一城市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也可以是另一城市的派生物。如京汉(北京武汉)铁路是石家庄这座城市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却是武汉的派生物。 师(提问)列举因矿产资源的开发、河流汇合处、入海口、铁路的修建、旅游资源的开发、科技、宗教、军事城堡等区位因素而兴起的城市。 生矿产开发:大庆、阿伯丁(英)、攀枝花、六盘水。 河流汇合处:重庆、武汉。 入海口:上海、广州、鹿特丹、汉堡、新奥尔良、布宜诺斯艾利斯。 交通:株洲、怀化、石家庄。 科技:圣弗 朗西斯克 “ 硅谷 ” 、筑波(日)、班加罗尔(印)、杨陵(中)。 宗教:拉萨。 军事城堡:嘉峪关。 师(提问)从扬州、济宁、聊城等运河城市的兴衰,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生(回答)交通运输条件始终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课堂精练 8 / 10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城市发展 B.在山区,城市一般分布在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的半山腰 上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D.高原、山区不会有城市分布 答案: c 2.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气候干旱地区 B.热带雨林地区 c.高纬度寒冷地区 D.中低纬度地带沿海地区 答案: D 3.河流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河口位置 B.河流沿岸 c.渡口位置 D.河流发源地 答案: D 研究性学习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关于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9 / 10 活动的调查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有何关系?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 ( 1)将主要的商场、超市、商业街或农贸市场填注在家乡平面图上。简要分析它们的布局与交通线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