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_第1页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_第2页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_第3页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_第4页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1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通过探究 “ 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 的活动,指导学 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 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2 / 21 因 ” 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 “ 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 ,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难点为制订 “ 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 的探究计划。 四、设计思路: 第 1 课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另外,本课将以拟人的手法描述 “ 食物在人体的旅行 ” ,并结合学生的创作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 2 课时:新 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探究 “ 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 ,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 3 / 21 五、活动设计: 第 1 课时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 创造情境,引入课题 1温故而知新。 2提出问题: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 3出示课题。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还需要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 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能得出结论。 2营养的全面固然重要,但人体是否能消化和吸收才是关键。 3既巩固了上一堂课的知识又引出了课题,一举两得。 认识人体的消化道 1食物在人体内 “ 旅行 ” 都经过哪些地方?是不是都留在了人体内? 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 “ 旅行 ” 的 flash 动画。 3引导学生看图。 1看 flash 动画。 2对照课本 P60 页图 3-5 找到并记住消化道的组成 1提到食物,学生很容易想到嘴和胃,干脆就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道。 2动画直观、有趣,感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消化道组4 / 21 成的了解。 为什么要消化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2提出问题: ( 1)是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能被直接吸收? ( 2)哪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 ( 3)它们是些什么样的物质? ( 4)什么样的营养物质能够被直接吸收? 1阅读课本 P59页相关内容。 2思考问题。 3回答。 1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食物需要被消化 的原因。 怎样消化 1引导学生分析课本 P59 页图 3-4 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2提出问题: ( 1)这些营养物质被什么分解? ( 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 ( 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过程? ( 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生的? 3引导学生看图 3-5 了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消化系统的概念。 4引导学生分析图 3-7 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 5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1小组合作分析图 3-4 理5 / 21 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并回答问题。 2看图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3小组合作分析图 3-7,用自己 的语言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交流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吸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63 页内容,了解营养吸收的过程。 2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哪儿?阅读和交流让学生先了解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以激发学生探究小肠结构的热情。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资料:体小肠大约长 5-7 米,直径约 3 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 200 平方米以上。 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 4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5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1分析资料后产生疑问: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 6 / 21 2讨论: 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有何意义? 3讨论: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4交流、总结: ( 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 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 淋巴管壁都很薄。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使学生了解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 3使学生理解小肠绒毛适于吸收的特点: 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输脂肪酸) 4使学生加深对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认识。 小结与巩固 1播放 “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 的 flash 动画。 2组织学生创作并表演 “ 食物的人体旅行 ” 。 1看动画。 2创作并表演 “ 食物的人体旅行 ” 。通过看和创作表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拓展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 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什7 / 21 么样的启示呢?学生思考并作答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 2 课时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 新课引入设问: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3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描述: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和胰腺; 2小肠很长,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从学生较熟悉的已学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易被学生接受。 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用 PowerPoint 和 Flash 动画展示: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 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成的小分子分别是什么? 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3消化道中还有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8 / 21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 P63 课文,设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别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观看后讨论、交流: 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口腔、胃和小肠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以及甘油和脂肪酸; 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胃和大肠也能吸收营养物质,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三大营养物质,描述各自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 1使学生认识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9 / 21 探 究 暴 食 暴 饮 引 起 消 化 不 良 的 原 因人的消化系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 组织学生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得过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呢? 青少年暴食暴饮常常会引起诸如消化不良这样的消化道疾病。 设问:暴食暴饮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 10 / 21 引出问题的探究 讨论后交流:拉肚子、腹胀、腹痛、呕吐、胃炎、胃酸过多等。 交流、发表自己的 看法。 用身边事作为话题,学生参与热情高,主动性强。 指导学生查阅 P67-68 关于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和 P69 关于唾液、胆汁消化作用的介绍,分析为什么暴食暴饮会引起消化不良。小组内讨论,尝试提出探究问题。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学习生物学,很重要的方法是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中往往能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展开讨论,提出可能的假设,再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又能解决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在做中 学,学中做,不仅丰富知识,发展能力,而且开发了智力,获得了新发现。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视频呈现: 1马叮啉广告片段; 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对问题 11 / 21 作出假设。 对于问题作出如下假设: 暴食暴饮,过量食物影响了消化器官的功能; 暴食暴饮,过多的食物不能被有限的消化液全部消化; 暴食暴饮,消化液被大量食物冲淡,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减弱; 暴食暴饮,食物在口腔内未被充分研磨、混合; 暴食暴饮影响了胃的正常蠕动,食物未能与胃液充分混合。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评价学生的探究设计。 引导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糊的消化。 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问题: 各组设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淀粉糊都变蓝,什么原因? 如何充分利用好手边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提出改进实验方法,重新设计实验,在全班交流,再次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全班交流。制定12 / 21 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提出如下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 1取 4 支试管,分别编号为 A、 B、 c、 D,各注入 2ml 淀粉糊; 2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3向 A 试管内滴加清水 2ml,向 B、 c 试管各滴加 2ml 唾液,向 D 试管滴加 1ml 唾液; 4振荡,将 4 支试管同时放入约 37 水中恒温保存 10min,同时取出 4 支试管冷却; 5向 4 支试管中各加 2 滴碘液,观察 4 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A 试管内溶液变成蓝色, B 试管不变色, c 试管变成淡蓝色,D 试管不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唾液过少 ,或与食物没有充分搅拌,都会影响消化,也就证明了暴食暴饮会使食物不能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课堂 小结小结、评价并补充:暴食暴饮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13 / 21 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 2 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 4 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 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惊慌失措,症状重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处理,以防延误。 1回顾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知识巩固,既体验了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懂得了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 4 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 2)理解 小肠的结构特点,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4 / 21 ( 4)通过探究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描述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 2)通过与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 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 3)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 2)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导入新课】 由一粒西瓜种子在人体内的旅程导入新课。 小红吃西瓜不小心将西瓜子也咽了下去,请你说说粒西瓜种15 / 21 子在人体内的旅程。对照教材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先进口腔,经舌头搅拌和品味。 学生:口腔里有牙齿。有切、撕、磨的功能,使 食物便于消化。 学生:口腔里还有唾液。 教师:唾液是人体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消化的概念,消化包括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的物理性消化,以及因为唾液的参与,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的化学性消化。那么消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吸收) 学生:然后经咽到达食管,再到胃。 学生:胃里的液体是胃液,他们是胃腺分泌的。 教师:很好。展示胃在人体中的位置(左上腹部),同时胃也是食物经过的最膨大的器官。胃里的胃液是胃腺所分泌的一种 消化液,其中含有的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总结:(板书)口腔咽食道胃 唾液胃液 唾液腺胃腺 教师讲述:当瓜瓜被摇晃了几个小时后,来到了一个拐弯口。接着又来到了一条长长的 “ 迷宫 ” 中,瓜瓜好不容易走出了16 / 21 迷宫,却又遇上了一个 “ 岔路口 ” ,一边是 “ 死胡同 ” ,于是瓜瓜选了一条宽敞的大路,只是这一路的味儿闻着不是太愉快。再经历了一断漫长的征程,瓜瓜发现自己实在太累了,于是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教师提问:从这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长长的迷宫是小肠。由肝脏分泌胆汁,由胰腺分泌胰液,都进入小 肠。 教师:完全正确。展示肝脏、胰腺和小肠的位置关系图。 小资料 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可以起到将脂肪乳化成微粒,使脂肪的分解作用加速。胰腺分泌的胰液能够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 学生:小肠有皱襞和绒毛,内有的肠液。 教师:肠液是肠腺所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过了小肠,瓜瓜似乎遇到了麻烦,谁能解释一下岔路口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是怎样选择的呢? 学生: “ 岔路口 ” 是小肠、大肠和阑尾。瓜瓜选择了去大肠,没去阑尾。 教师:展示大肠的位置图及岔路口解 析图。 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口腔、胃、和小肠里的消化液,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肠里的消化液最多,消化能力最强。 17 / 21 教师:很好。(板书)消化液消化能力强。这是小肠的重要特点。小肠还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说话。各位同学两人一组,一位同学负责根据实验的指导步骤和要求操作实验,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和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注意区分小肠的内壁和外壁。 实验指导: 1、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露出小肠内表面; 2、放在盛水的培养皿中观察内表面结构; 3、用手指抚摸小肠内表面并用放大镜观察。注意记录结果。实验开始。 教师:好了,所有小组基本已完成了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结论是怎样的?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说看,你从实验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小肠内壁有皱襞和绒毛,表面很粗糙。 教师:很好,谁能告诉我,这些皱襞和绒毛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中 展示两个裙子予以引导 学生: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小肠的表面积 教师:是的,你真棒。(板书)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小肠表面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肠绒毛的结构图,结合以下图片,认为小肠具有适应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还有哪些?小组讨论。 学生:小肠绒毛的壁、绒毛里的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 18 / 21 教师:很好(板书)小肠绒毛薄、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壁薄 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学生: 1、小肠很长。 2、绒毛壁及血管壁都很薄。 3、皱襞和绒毛增大了表面积。 4、消化液消化能力很强。 (板书)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请大家考虑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