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实录反思_第1页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反思_第2页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反思_第3页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反思_第4页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反思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人生的路啊,总是告别一程,再走一程。比方我们,告别了小学、初中,走进了高中。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当你跟同学、老师和你的母校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留恋 学生:依依不舍 老师:是啊,当时针终于转到了转身的那一刻,当包裹终于搭上了我们的肩头,那一刻,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分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离别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师:同学们,当你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会 产生哪些疑问呢? 学生: “ 康桥 ” 是个怎样的地方? 学生:为什么 “ 再 ” 次离开康桥?第一次是怎么离开的? 学生:徐志摩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学生:诗人和 “ 康桥 ” 有怎样的关系? 老师:同学们很爱思考!咱们现在就来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有的问题咱们赏读课文时解决。 2 / 13 显示投影: 投影 1:剑桥大学图片 老师:康桥即现在的剑桥,诗人曾在此留学。 投影 2:徐志摩像 投影 3:徐志摩简介 找一学生读: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22 年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临行时,诗人留给康桥一首诗 康桥,再会吧,以倾诉惜别之情。 1928 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心潮澎湃,在归国途中,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写下了再别康桥。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 35 岁。 投影 4:名人评价 : 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朱自清 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云彩。 胡适 三、通读诗歌,整体感知。 老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来自性灵最暖处的诗,一起聆听源自心底的灵魂音乐吧! 一读:学生自由朗读 二读: 找一学生朗读 老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呢?(找学生评价该同学的朗读) 3 / 13 学生:她读得非常好!声音有起伏,节奏有快有慢。 学生:她读得很轻柔,非常有感情。 老师(走到刚才朗读同学的身边):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老师也认为你读得很棒。你能否告诉我们你朗读时注意了什么? 学生: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所以读得时候声音要轻柔一些。语速要慢一些,这样才能把诗人的深情读出来。 老师:你分析得非常好,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主要就是留恋与不舍。大家看,诗人的感情在诗歌里有起伏吗?你认为诗人情绪最高涨的是在哪一节? 学生:第五节, “ 寻梦 ” 一节。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诗歌的情感脉络: 入 ” 梦 ” 前:对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 梦 ” 中:欢快与沉醉 出 “ 梦 ” :情绪失落、沉默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注意停顿 (节与节,句与句,字词之间 ),读出层次感; 在充分理解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注意语速缓急得当、抑扬顿挫,读出整首诗里情感的起伏。 三读:全班齐读。 4 / 13 四、初步体味 (一)感受优美画面 老师:同学们,康桥的美表现在很多地方:古老典雅的欧式建筑群,浓厚的学术氛围、人文氛围,热闹的车水马龙等等,我们来看作者却重点写 了康桥哪里的美? 学生:自然景物的美 老师:直接写康桥自然景物美的集中在哪几个小节? 学生: 2、 3、 4 节。 老师:作者重点选了哪些自然景物写在诗歌里呢?(让学生在课本上标志下来) 学生: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柔波、潭 老师:依据诗歌内容,选择其中你所喜欢景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语言做画笔,把康桥优美的景物画下来。 学生:夕阳很大很红,静静地照着这一片景物,象给万物蒙上了一层金黄的光纱。清澈的康河,河里的鱼快乐地游来游去;岸边的一株碧柳,在夕阳的晕染下,象一位美丽羞涩的新娘,让人看了, 爱恋不舍。 老师点评: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是啊,这么清澈的河里,怎么会没有鱼呢?这位同学的 “ 绘画 ” ,很是注意了光与影的处理。 学生:我的画是这样处理的 远处,夕阳斜照,整幅画以夕阳做背景。近处,有清澈的河,有娇媚如新娘的柳,轻风5 / 13 吹来,柳枝摆动着她那柔软的腰肢。还有一泓潭,在夕阳光照下,象是融了一潭的彩虹,闪闪烁烁,非常好看。 老师点评:多么让人陶醉的画面呀!这位同学不仅注意了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而且画面还有动感。 全班齐读,一起感受诗歌里优美的画面。 (二)了解意象,品味语言 老师:刚才我们做了一 回画家,现在我们再来做一回小小评论家。你认为 2、 3、 4 节里哪句诗或哪个词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理由。或者也可以提出你不理解的诗句。 学生:老师,我不理解第四节的那句 “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 老师:你很有眼光嘛!是呀,这可是个反常句,是清泉,却说 “ 不是清泉 ” ;不是虹,却说 “ 是天上虹 ” ,同学们,你怎么理解呢? 学生:潭水清澈,在夕阳金黄光线的映照下,光亮闪烁,所以看起来象虹。 学生:这是个比喻句,诗人通过比喻来表达潭水的美。 老师点拨:大家看下面,还提到了 “ 彩虹 ” ,怎么说来着? 学生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 老师:你认为这里的 “ 彩虹似的梦 ” 该怎样理解呢?诗人到异国去求学,青春激扬的诗人,会有怎样的 “ 梦 ” 呢? 学生:这里的梦应该是指诗人留学时期的美好生活。 6 / 13 学生:诗人的抱负和理想。 学生:在康桥的一切美好的回忆。 老师:所以,我们来看,诗人在这里看潭,是带着自己感情的眼光去看的,正如第二节里诗人看柳一样,那不是柳,那是什么? 学生:新娘! 老师:对呀!诗人对康桥的一草一木总是别样的深情。诗人对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结呢? 投影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 那样蜜甜的机会了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师:康桥,是给予诗人智慧和自由情怀的地方,是诗人获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啊!同学们,当诗人带着感情,情绪去看景物,景物也就浸染上了诗人的情绪色彩,这样的景物在诗歌里,也就有了另一个名字 “ 意象 ” 。(板书)当我们读到诗歌里出现的意象时,一定要留心它所承载的情感!比如: 投影: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次韵7 / 13 章质夫杨花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 弟 学生齐读两句屏幕上的诗句。 老师:此所谓 “ 情因景而生,景因情更美 ” !比如你儿时的玩具,即使破旧了,你也会非常珍惜,那不是玩具,那是? 学生:那是童年的快乐。 学生:那是幸福美好的童年。 老师:当你身上穿着妈妈为你亲手织的毛衣,总是感到那么温暖,那不是毛衣,那是? 学生:那是妈妈的爱! 学生:那是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老师:齐读 2、 3、 4 节,体味诗歌的意象之美。 师:作者在这样美好的 “ 梦 ” 里漫溯,是怎样的心情呢?哪个词可以看出诗人的情绪? 生: “ 放歌 ” 。 师:能否把 “ 放歌 ” 换成 “ 唱歌 ” ? 学生:不能。 “ 放歌 ” 有 “ 纵情高歌 ” 的意思,但 “ 唱歌 ”则没有这个意思。 学生: “ 放歌 ” 能看出诗人身心愉悦,很陶醉,很纵情恣意的快乐! 老师:怎么读 “ 放歌 ” 呢?怎么把这种陶醉快乐表达出来呢? 8 / 13 找 2 名同学读这两句 老师:语气轻快、上扬,语速稍快,饱蘸感情,情绪激昂; 动作可以帮助人们来表达感情,读 “ 放歌 ” 时加什么动作好呢? (学生很兴奋)边读边加动作。 学生齐读本节 老师:我来读一下这一节,大家看我是怎么处理 “ 放歌 ” 的重音的。 师读,重音轻读法。(学生鼓掌) 让学生比较两种读法, “ 放歌 ” 二字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都能把音节突出出来,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酣畅淋漓表达放歌心情的读法即可。 五、深化主题 老师:诗人 “ 放歌 ” 了吗? 学生:没有, “ 但我不能放歌 ” 老师:为什么 “ 不能放歌 ” ?齐读第 5 小节。 学生:诗人不想打破母校的宁静,想悄悄地离开。 学生:诗人从梦里回到现实,有些感伤,想默默地离开。 老师提示: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无言是最伤感最眷恋的离别。 投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柳永) 9 / 13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苏轼) 此时,任何音乐都 不能表达诗人的眷恋,悄悄是作者心中最美的音乐。 同学们,理解了此处的沉默,开头结尾 “ 轻轻的 ”“ 悄悄的 ” ,我们是否就可以读懂了呢? 学生自由朗读开头结尾 老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情的世界啊,这是一首爱的歌。当诗人心头荡漾着新娘的倩影,当诗人在刻骨铭心的回忆中漫溯,当诗人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诗人满怀的深情啊,就流淌成了这首心底的灵魂音乐。下面,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让小提琴的旋律,悠扬着我们的思绪,让我们一起来想象徐志摩那纯美的 “ 康桥 ” 世界吧。 (播放小提琴曲 )老师诵读。(学生鼓掌) 下课。 【点 评】 范佳华老师执教的再别康桥是一节朴实而又灵动的语文课。课堂的组织流程从整体感知到品味鉴赏再到主题探究,环节清晰,取舍有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了诗歌教学的根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它没有时下公开课常见的作秀表演和追求热10 / 13 闹的情景,而是认认真真地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来教学,上出了语文的本色,朴素、平实。作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对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理解文本、把握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巧妙的 “ 对接 ” 和融合,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生态。 以下几个方面 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 一、借助意象把握情感,依据诗歌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诗歌鉴赏教学存在很多误区:或是 “ 以读代赏 ” ,浅薄处理;或是 “ 以练代赏 ” ,功利至上;或是把诗歌当成小说或政治课来上,没有把诗歌当诗歌讲,学生们不能从中体会到文学的美感,也体会不到到语言的艺术。这一方面显现出教师对中学诗歌鉴赏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对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片面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教师自身诗歌教学方面的专业缺失,对诗歌文体特点把握不准和文本解读能力的缺失。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情感和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意象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鉴赏诗歌的情感,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方能深入而全面(其他如知人论世、形式技巧等也大多围绕意象与情感展开)。 范老师的这节课,将把握意象和意象特点作为切入文本的重点,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如 “ 云11 / 13 彩 ”“ 金柳 ”“ 新娘 ”“ 波光 ”“ 水草 ”“ 星辉 ”“ 夏虫 ”“ 笙箫 ” 等,意蕴丰富,内含感情,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揣摩。课堂实录中所展示的对 “ 新娘 ”“ 虹 ”“ 梦 ” 等意象的把握分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上出了诗歌的味道。 二、注重诵 读和诵读指导 诵读是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体味语言的途径,也是读者与文本情感交融的途径,特别是对于音乐性较强的诗歌。通过诵读,可以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范老师的教学设计中, “ 反复诵读 ” 既是她设定的教学目标,也是引导学生感知诗歌、体味诗情、欣赏诗歌美的重要手段,不论是整体感知阶段还是升华探究阶段,朗读、诵读就达十几次之多。可以说 “ 读 ” 是这节课的一个很大的亮点。 更为可贵的是,诵读不是平面的读,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或为感知,或为体会,或为揣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尽量通过读来体现 ,课堂随着读而推进。在此基础上,范老师还注重诵读的指导,除了常规的读准字音、停顿、层次的要求之外,更上升到了审美的层面,如对 “ 荡漾 ” 和 “ 放歌 ” 两处的诵读指导( “ 重音轻读),启动了学生把握诗的情感表达的钥匙,增加了相关的审美体验。在诵读的方法上,有自由读、展示读、齐读、带着动作读、配乐读、师范读、背诵等,整堂课书声琅琅,诗意荡漾,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12 / 13 味道。 三、重视语言教学 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来揣摩语言背后的情思和意蕴,引导学生体会 “ 言外之意 ” 、 “ 象外之象 ” 、 “ 韵外之致 ” 、 “ 味外之旨 ” ,引导学生发现 语文的内在 “ 美丽 ” ,体现语言(言语)教学的本质,这是语文的 “ 专责 ” 。真正的语文课不是教 “ 写了什么 ” ,而是教 “ 怎么写的 ” ,有什么文化意蕴?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要用这句话不用那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表达而不那样表达?范老师的课堂牢牢把握了语言教学,是真正的语文课。比如,她用 “ 换词 ” 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情感:能否把 “ 放歌 ”换成 “ 唱歌 ” ?再如:能否把 “ 新娘 ” 换成 “ 少女 ” ?其实,再别康桥中值得品味的语言远不止这一处,如: “ 招摇 ” 与 “ 飘摇 ” 、 “ 招手 ” 与 “ 挥一挥衣袖 ” 等。 四、课堂达到了预设和生成的良好统 一 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规划教学的重要前提,问题预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影响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问题预设检验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也检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范老师在这节课中预设的几个问题,既紧紧围绕诗歌特点,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引导学生去读书,如:作者重点选取了那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意象)的特点是什么,组成了怎样的画面? 13 / 13 课堂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范老师这节课中,生成的环节依然精彩。如有的学生提出对 “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一句不理解时,教师巧妙地引入 “ 正如我 们穿着妈妈亲手为我们编织的毛衣,当我们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