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人教七上5_第1页
《咏雪》人教七上5_第2页
《咏雪》人教七上5_第3页
《咏雪》人教七上5_第4页
《咏雪》人教七上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咏雪人教七上 5 m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称,鲁迅谓之 “ 名士底教科书 ” 。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 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定在 “ 咏雪诗 ” 的语言运用和推敲上。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掌握 “ 骤、纷纷、因 ” 等词语的含义。 反复诵读,品味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的意境。 难点:体味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 水 ” 。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2 / 8 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 “ 春天 ” 。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 “ 咏雪诗 ” 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 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 5 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 “ 雪骤 ” 、 “ 白雪纷纷 ” 比作 “ 撒盐 ” ,比作 “ 柳絮因风起 ” ,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 “ 雪骤 ”“ 白雪纷纷 ” 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 1:我觉得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这句 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 “ 雪骤 ” 、 “ 白雪纷纷 ” 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 “ 飘 ” 的状态,跟 “ 柳絮因风起 ” 更像,而盐只能是 “ 落 ” 下来的状态! 3 / 8 生 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 “ 雪骤 ” 、 “ 白雪纷纷 ” 的情境。 生 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 “ 块 ” 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 “ 撒 ” 和 “ 因 ” 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 4:撒盐 的 “ 撒 ” ,用词不当, “ 撒盐 ” 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 “ 因风 ” ,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 “ 雪骤 ” 、 “ 白雪纷纷 ” 的情境。 生 5:我认为 “ 柳絮因风起 ” 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 “ 欣然 ”“ 大笑 ”“ 乐 ” 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 “ 撒盐 ” 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 “ 柳絮 ” 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 公大笑乐 ” 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 6:我认为 “ 公大笑乐 ” ,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4 / 8 生 7:从 “ 公大笑乐 ” 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 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 “ 撒盐空中 ”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 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 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生 2:飞雪,犹如美丽的小蝴蝶,扇动着翅膀,随着和风,四处飘然! 生 3:雪,是一群白色的小精灵,漫天飞舞着,来到人间,融进大地母亲的环抱里! 看着学生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内心的喜悦,真想天空为之作美,痛快地下一场大雪呀! 接着,课件展示纷纷扬扬的下雪镜头,我相机问学生:面对着如此纷扬扬的下雪情景,你对 “ 柳絮因风起 ” 有什么5 / 8 感想? 生: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界,用课件呈现古代诗人咏雪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最后,引导学生高声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而收绾全文。 五、教师小结 王国维指出: “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以上咏雪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因为写景咏物,中国美学不注重形似,而注重神似,讲究美的姿态和活的神气,追求境生象外、得意忘象、无我之境。 6 / 8 六、布置作业 1.当咏出喻雪佳句后,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不少于 300 字) 3.请你体味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的意境。 课后余音 1.王昌龄在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并提出意与景的关系: “ 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 。 也就是说,写景咏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与神似,不可分离,相兼才好,和谐统一。但如果太形似了,反而失去神似。中国美学主张 “ 写实 ” 和 “ 写意 ” 的和谐统一。 “ 柳絮 ” 虽然灰白色,但外形酷似雪花。 “ 柳絮因风起 ” 却把纷纷扬扬的下雪姿态,描述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把雪花比拟 春天的柳絮,颇有生命活力,轻柔温馨,化寒为暖,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催人奋发向上,也给家庭送来轻松和煦的乐观情怀和文化氛围,具有深刻的意象(神似),这是写意。而 “ 撒盐 ” 一喻,虽然形似,但缺乏意象(神似),这是写实。好的诗句应当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即写实和写意的统一。 “ 柳絮 ” 一喻就好在有意象,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对于这些知识必须向学生讲清7 / 8 楚。 2.语文教学必须推崇文体语感意识。文体语感,指的是主体对某种特定文体的全部表现形式规范(如背景、意图、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因素)的领悟与把握。 文体不同,教学重点也不同。比如,说明文是写实的文体,语言表达直露。在语言运用方面,教学重点应放在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上。而诗歌是写意的文体,语言表达含蓄,具有想象力,情景交融。在语言运用方面,重点应放在品味语言的情感和意境上。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品味 “ 咏雪诗 ” 的情感和意境上。教学过程始终紧扣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与结合 “ 雪骤 ” 、 “ 白雪纷纷 ” 、 “ 因 ” 、公大笑乐 ” 等关键词,进行文体语感意识的熏陶,从而体味“ 柳絮因风起 ” 境生象外的意境,提升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非理性领悟能力。阅读如果离开了文体语感, 必定是不得要领的。只能是在外表层面上感知语言,感知文字和词汇。 阅读过程应着眼研究人的言语行为、言语活动,将言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认识。以往我们长期关注 “ 工具性 ”视界下的认知,语文教学缺乏对 “ 文体语感 ” 的体认,往往把诗歌、散文、小说、通讯、游记、传记等都当做记叙文来教,不论何种文体,都一样地分析字、词、句、段、篇,而缺乏 “ 文体语感 ” 的 “ 言语性 ” 视界下的认知。 3.教参里有这样一组答案: “ 对 公大笑乐 ,有8 / 8 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 笑 前喻, 乐 后喻;有人认 为谢太傅为 柳絮 一喻而 笑乐 。 ” 我赞成第三种意见。从全文看,文章通过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和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两句即景咏雪诗的对比,说明“ 撒盐 ” 俗不可耐 ,无意境, “ 柳絮 ” 意味深长 ,有意境。它告诉我们:写诗要讲究言外之意。从前后两人一俗一雅的文学才华对比看,前者是陪衬人物,是为了突出后者的中心人物。所以,后者是 “ 公大笑乐 ” 的对象。从语境看,言语具有统领性、连贯性、支撑性、向心性和凝聚性。 “ 公大笑乐 ”是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