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与中学真正不同.ppt_第1页
让大学与中学真正不同.ppt_第2页
让大学与中学真正不同.ppt_第3页
让大学与中学真正不同.ppt_第4页
让大学与中学真正不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大学与中学真正不同,浙江大学陆国栋2015.11.28,河南洛阳,打造真正的大学课程造就卓越的大学教师成就鲜活的大学学生,让“考生”变学生让教师成“导”师让教材成为参考书,提纲,1.理念引领教改2.问题导向教改3.推进三类导向4.推动三个转变5.强化三项举措6.倡导协同育人,4,0.自我简介,陆国栋,1963年出生,1979年考入浙江大学,1983年留校任教,1999年晋升教授,200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1、05、09、14年分获国家教学成果二、一、二、二等奖2003年获评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评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07年承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011年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2012年、2014年分别获评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013年获评国家资源共享课,5,0.自我简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计划、博士点基金等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竺可桢学院副院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2013-2017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983年获得化工机械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机械学CAD方向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应用数学CG方向理学博士学位,6,1.理念引领教改,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路径不能照抄照搬:学生不适应、老师不习惯、资源也不够探求中国特色教学文化倡导教学自觉、积淀教学文化、营造重教氛围构建中国特色课程文化让考生变学生、让教师成导师、让教材成为参考书,“考生”与“学生”的区别,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常态结构问题”顾名思义,问题的构成是有规可循的,可以找到答案的,答案如果不是唯一的,也是有对错之分的。,“非常态结构问题”问题的构成是无规可循的,有无答案是不确定的,即使有答案也不一定是唯一的。答案可能有多种,也可能没有对错之分。,“考生”与“学生”的区别,中国的教育强调“传道、授业、解惑”,够了吗?,“悟道、受业、释惑”,“悟道、求业、生惑”,知识体系完整性or能力素质综合性?,“考生”与“学生”的区别,“考生”与“学生”有什么区别?,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生”,是把有问题的“考生”教得没有问题了;,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以产生新的问题为“会学”的开始。,个人认为:这一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2.问题导向教改,中国的大学教学与中学区别不大纵向维度中国的大学间教学模式区别太小自我维度中国的大学教学与国外差别太大横向维度,2.问题导向教改,教师投入精力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动手环节缺失,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失稳,重科研、轻教学科研优势如何转化为教学优势重论文、轻教学学科门类差异重回报、轻教学浙江省教育厅推出一把手校长述职教学,3.推进三类导向,经费导向达到“本科教学不缺钱”,实现“本科教学愿用钱”,薪酬导向薪酬与教学的关系,人不在,人在,人在心也在,职称导向教学线教授,高级讲师,4.推动三个转变,目标:实现3个转变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从“教”课到“学”课从“听”课到“问”课从“学”课到“研”课,15,4.推动三个转变,目标:实现3个转变从“多”课到“少”课从“小”课到“大”课从“水”课到“金”课,16,5.强化三项举措,重建基层教学组织-师课程(群)基层组织、专业基层组织、实验基层组织,创建系列核心课程(112+“原味课程”)-师生通识核心课程、大类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构建立体实践体系-生深度型实习、探究型实验、过程型实践,重心下移,学院自主目前约200个基层教学组织,即将开展评估教师交流,共同提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组成部分,师师互动网上展示,相互借鉴过程记录,营造氛围,基层教学组织,课程与专业,课程=课堂+课外(课前+课后)专业=课程+环节(校内+校外)课堂=教师+学生+教材学科=?(学科评估、专业评估?)水课、冰课、淼课菜市场-低头族-强互动,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读课-照本宣科、照屏宣科,PPT讲课面向学生的一般形式低层次低水平-讲不清楚低层次高水平-讲太清楚高层次低水平-引入互动高层次高水平-激发思维说课面向教师的一种形式,20,教材使用三种境界,教材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用好教材基本共识用好教材问题关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用活教材更高境界-至少有一类没有教材的课程?知识点、背后、发现过程、应用,21,系列核心课程建设情况,2010年,为了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启动了通识核心课程建设计划。改革目标:“提高认识、挤出水分、引进名师、深化改革”主要特色:大班理论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理论课时、讨论课时和课外阅读时间达2:2:24的比例2014年开始,以通识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全面启动大类、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并提出六点建设要求。同时,启动海外教师主导的原味课程建设。1.建立课程网站,突出课程的网上师生、生生互动。2.细化课程总成绩得分点,加强过程性考核。3加大平时作业量、课外阅读量或课程论文要求。4.因课制宜改革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能力的训练。5.学生学业综合评价应实行正态分布。6.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理工农医科建议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习(包括习题课、实验课、实践环节等),人文社科建议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系列核心课程建设(112+)情况,系列核心课程建设现状,目标: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112系列核心课程建设,即每个学生在校期间修读一门通识核心、一门大类核心、二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核心课程:依托通识教育委员会,采取“成熟一门开设一门”的原则,从课程规划、内容组织、教学模式、质量跟踪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大类核心课程:主要针对培养方案内的大类必修课程、专业培养方案内跨学院(系)开课的课程,学分数在3学分及以上。具体建设课程由各开课学院(系)与本科生院教务处一起商定。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各专业在3学分及以上的专业主干课程中至少建设两门,具体建设课程由各专业自定。整个建设工作充分放权,重心下移,本科生院提总体建设要求,依托院系基层教学组织,各院系自行确定需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自行制定详细的改革内容、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2019/11/18,25,可编辑,实习虚化、软化、弱化深度型实习-更多走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实验演示化、模仿化、虚无化探究性实验-理实结合、课内外融合,一二课堂整合实践功利化、形式化、浅表化过程型实践-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实践环节问题及解决途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度型实习,深度实习特点:量大、面广、加强校企联系要求:认识实习两周以上,专业实习四周以上2014年开展情况34个学院(系)共109个专业组织了教学实习,其中79个专业开展了深度实习,占比72%受益学生13502人,其中校外实习8705人,占比65%,生均实习天数36.6天(图1),图12014年本科生实习地点分布(境内),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度型实习,长时间实习特点:形式丰富、让学生深度体验要求:实习时间三个月以上2014年开展情况长时间实习的形式:赴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3个月以上的专业实习共12个院系组织学生进行长时间实习,受益学生604人长时间实习之一赴企事业单位毕业设计:长时间实习之二组织3个月以上专业实习:,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特点:以学生为主、选题多样、方案灵活要求:鼓励协作、探索创新2013-2014学年开展情况42个实验中心共开展探究性实验项目765项,受益学生12,264人次(图2)累计课内实验时间19,709学时,课外实验时间30,329学时,总人时数610,192人时,平均每个学生的实验时间是49.8学时实验模式:课内、外多种模式,或与竞赛、SRTP结合效果评估:实物或实验报告,心得体会(3000字)(图3),图3探究性实验成果类型(统计人数:9146人),图2受益学生年级分布(统计人数:9146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过程型实践,学科竞赛18大类46项学科竞赛激活学生展示亮点科研训练近四年,校院二级SRTP共立项6705项学生参训人数高达17871人次感受过程宽容失败国家、省级实验室能够更多接受学生?-研讨问题,四轮驱动,课程互动-不同类别课程之间,核心非核心之间专业联动-不同专业之间,专业学科之间实践带动-实习、实验、第二课堂架构推动-基层教学组织(浙大章程)源于“五个二工程”,经费保障,本科教学“5个2工程”2000万,实习经费2000万,实验经费2000万,课程建设+专业建设2000万,课堂拓展2000万,教材建设+日常运行2000万,E津贴激励教师(通识+大类,通识+大类+专业核心课、基层教学组织),6.倡导协同育人,招生培养协同教学思政协同通识专业协同教师学生协同教学科研协同学校社会协同,关注三个倒逼,实践倒逼理论学生倒逼老师二课堂倒逼一课堂“学生头脑不是用来被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第二课堂是点燃火把的火种。,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规范管理与引导创新有机协调改变传统质量观:从讲清讲透到互动思考改变教师打分方式:过分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引入过程要素改变学评教方式:注重“教”的评价到关注“学”的评价,35,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通识核心课程、荣誉课程可以申请不参加传统的学评教举措:考虑新的学评教模式原有评价多集中在“教”上:教学是否认真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充实表达是否清晰,等等,36,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考虑新的学评教模式在关注“教”的同时,侧重对“学”的评价:是否有师生、生生互动?能否让学生保持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课外投入的学习时间大约多少?等等,37,课程模式顺应教学改革,同时同地-面授(传统模式)同时异地-直播(同一时间之特征)异时异地-录像(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异时异地+随时随地=MOOCs?同时异地+随时随地+异时异地=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39,关于课堂,教与学的时间地点模式,同时异地+随时随地=SPOC?,40,关于课堂,中国模式:异时异地+随时随地+同时异地+线上线下?浙大+上海交大+西北工大+华南理工+浙江工大2013.11.16尝试2013.11.30,在线教育视野下的课程创新,推进同时异地课程实施大学先修课程湖州中学(2013秋和2014年秋)“带着学分上大学”校区之间开课已经开始,不断扩展大学之间互通五校互通(浙大、上海交大、西北工大、华南理工、浙工大,2013年11.16,11.30两次课程)国内国外互通浙大西澳,已经开展远程真实控制实验过程工程原理实验:玉泉校区紫金港校区电工电子实验:浙江大学-西藏大学,教育部中国移动项目,100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负责人:陆国栋项目责任单位:浙江大学项目合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一本书、一张表(调查表)、一句话,一封信、一张表(推荐课表)、一句话“请家长放手,让我们护航”教育部网站高教司教指委让学生鲜活起来,2013,No22013年7月8日中国教育报让我们的学生鲜活起来浙江教育报:如何打造鲜活的学生,让我们鲜活起来2013年9月9日中国教育报成长是最大的成功,浙江大学出版社教授带你“逛”专业人民日报等报道2013年9月16日中国教育报教学科研,孰重孰轻?2013年9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学问的“学问”2014年7月10日中国科学报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2014年10月13日中国教育报从“验证”到“探究”-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实验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14-半月刊N0.6教师教学发展融合理念与现实的探索No.10从契约视角论教学之改变No.18构建“六个协同”人才培养体系No.22大学教学课程谱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双月刊No.1高校最基本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基层教学组织No.2长时间实习-多方合作、深度互动的育人模式No.3从“制器”到“成人”的系列核心课程建设No.5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探索-浙大工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