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2分)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为厉害,而当温度下降到24以下时,就会停止鸣叫。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B温度C空气D水2(2分)有些昆虫的身体颜色与它生活的环境颜色极为相近,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3(2分)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影响它的生态因素就是()A田野里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CA选项和B选项的总和DA选项和B选项之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它蝗虫4(2分)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B牛和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C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D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5(2分)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6(2分)植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角色是()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7(2分)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互相影响8(2分)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一般是消费者,但也有少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相当于分解者,例如()A狗B兔C蝗虫D蚯蚓9(2分)“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B竞争C共生D捕食10(2分)如图是某同学在10倍目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他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影像,应怎么办?()A用40倍物镜B将标本向上移C用5倍目镜D将标本向下移11(2分)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图象“上”,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A“”B“下”C“上”D以上都不对12(2分)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B一个湖泊C一群蜜蜂D一片农田13(2分)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ABCD14(2分)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A阔叶树与松树进行生存竞争B它们都适应了北方寒冷的天气C北方阔叶树不适应寒冷的天气D松树比北方阔叶树更适应寒冷的天气15(2分)为探究温度对玉米发芽的影响,王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玉米,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表中、两处分别是()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30A向阳处、不充足B向阳处、充足C黑暗、不充足D黑暗、充足16(2分)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根据食物链的概念,正确的食物链是()ABCD17(2分)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兔狐狸B草兔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D鼠蛇鹰18(2分)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数量数值相等,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B草鼠猫头鹰C草鼠蛇猫头鹰D草蝗虫鸟猫头鹰19(2分)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变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 移动装片 转动转换器。ABCD20(2分)在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在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A小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21(2分)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ABCD22(2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23(2分)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A目镜B物镜C装片D反光镜24(2分)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C目镜10,物镜40D目镜15,物镜4025(2分)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错误的是()选项操 作目 的A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B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D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AABBCCDD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26(14分)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 部分和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图一中含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5)图一中数量最多的是 ,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27(12分)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包含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填字母),B和C统称为此生态系统的 。(3)若该生态系统被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那么体内积存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会是 (填字母)。(4)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5)许多毛毛虫都具有和植物一样的体色,有利于躲避敌害。这表明生物可以 环境。(6)若人类大量捕捉鸟,昆虫的数量会 ,直接导致 (填字母)的数量大量减少。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会处于 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物的种类、数量越 (填“多”或“少”),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越强。28(18分)据如图1回答问题(1)对光时,先转动 使镜筒大幅度上升,再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若光线较暗,应选择 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中的 面镜。(2)低倍镜转高倍镜后,调节 使物像更清晰。(3)小明观察“e”字玻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他转换物镜和移动玻片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请你推断,污点可能在 上。(4)小明发现自己要观察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5)小明观察时所选用的目镜是15,物镜是40,那么,小明所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倍。(6)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装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请问黑点在 。(7)在观察中物镜由10倍换为40倍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 (变亮或变暗)。这时你应该使用 光圈和 面镜使视野明暗适宜。(8)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2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丙29(6分)实验探究题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 。(3)实验步骤: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 。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大小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 。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中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4)可以取2只鼠妇进行实验吗? 。为什么? 。(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二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影响生物生活,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B。2【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有些昆虫的身体颜色与它生活的环境颜色极为相近,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竹枝)的一种适应。故选:C。3【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其中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田野中影响蝗虫生存的生态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田野中的各种动植物。故选:D。4【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三叶草田鼠猫;三叶草土蜂田鼠猫;三叶草牛,A错误。B、牛和田鼠之,都以三叶草为食,相互争夺三叶草,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C、猫增多,田鼠的数量会减少,田鼠以土蜂为食,因此土蜂数量会增多,猫增多会影响土蜂的数量,C错误。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示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D错误。故选:B。5【解答】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故选:C。6【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7【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影响了大堤牢固性,洪水时容易溃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大堤的影响。故选:A。8【解答】解:ABC、狗、兔、蝗虫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消费者,不是分解者,ABC不正确;D、蚯蚓是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分解者,D正确。故选:D。9【解答】解: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故选:B。10【解答】解:通过分析知道图中张明同学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由于观察范围过小所以只看到影响的一部分,没有看全。若他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影像应想办法扩大观察的范围。A:用40倍物镜,只会使视野范围更小。故A错误。B:将标本向上移,只会移动物象,不会改变视野范围的大小,题目中物象已经位于视野中央了。故B错误。C:用5倍物镜,由高倍镜换成低倍镜,视野范围会扩大,就能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影像。故C正确。D:将标本向下移,只会移动物象,不会改变视野范围的大小,题目中物象已经位于视野中央了。故D错误。故选:C。11【解答】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上”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所以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图象“上”,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故选:A。12【解答】解:A、一片森林,即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B、一个湖泊,即包括了湖泊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C、一群蜜蜂,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正确;D、一片农田,即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13【解答】解:草、兔、鹰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鹰。由于能量沿着食物传递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而在此食物链中草中的能量最多,其次是兔,能量最少的是鹰,因而这些生物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草、兔、鹰。故选:D。14【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天北方的阔叶树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故选:B。15【解答】解:为探究温度对玉米发芽的影响,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甲、乙的阳光、水分等都应该相同。所以,表中、两处分别是向阳处、充足。故选:B。16【解答】解:是生产者、和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非生物部分。因此根据食物链的概念,正确的食物链是。故选:AC。17【解答】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C、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而且鹰、蛇、青蛙、昆虫的捕食关系反了;D、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所以,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草兔蛇鹰”。故选:B。18【解答】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消耗越多,所以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即草鼠猫头鹰。故选:B。19【解答】解: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图甲细胞的位置是在视野的左边,且图乙中的图象比图甲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即;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故选:D。20【解答】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故选:C。21【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食物和生存空间数量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故D符合题意。故选:D。22【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A错误。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不能组成了生态系统,故B错误。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故C错误。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23【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表明污物不在物镜和装片,则污物位于目镜。故选:A。24【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40600(倍); 四种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50倍,所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A、目镜5,物镜10。故选:A。25【解答】解:A、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能调节视野的明暗,反光镜也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能够达到目的。故A正确。B、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故B错误。C、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C正确。D、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26【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物体内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根据这一特点,图中总能量最少的一种生物是猫头鹰。(5)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因此数量最多的是草。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故答案为:(1)非生物;分解者;(2)4;(3)草;(4)猫头鹰(5)草;猫头鹰27【解答】解:(1)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确切的说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按照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的次序可知,该食物网中有1条食物链,即A树B虫C鸟。(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3)根据有毒物质在该食物链中不断积累的特点,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食物链“树虫鸟”中,鸟的营养级别最高,则其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4)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5)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许多毛毛虫都具有和植物一样的体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保护色。(6)若人类大量捕捉鸟,因为鸟以昆虫为食,昆虫失去天敌,所以昆虫的量会增加,直接导致A植物减少,从而破坏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为的破坏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仍然会被打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就越容易维持。故答案为:(1)1;ABC; (2)A;消费者; (3)鸟;(4)太阳能(5)适应(6)增加;A;平衡;自动调节;多28【解答】解:(1)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10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3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7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图中7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2)10粗准焦螺旋和11细准焦螺旋都能都调节镜头的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头升降的幅度较大,用它找到物像后,要想使物像更清晰,可转11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使镜头升降幅度较小。(3)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1目镜、4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物镜和玻片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1目镜上了。(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邳州团队活动方案
- 郑州五金活动方案
- 药品协会活动方案
- 功夫教练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安全用彩泥
- 公共设施管理使用与维护协议
- 家庭和谐幸福公约承诺函(7篇)
- 飞机铆工考试题及答案
- 新型城镇化发展保障责任承诺书(9篇)
- 翻译职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原果浆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商场装修合同
- 2025年版住宅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房屋学位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年高速公路标杆企业组织效能报告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政府装监控合同范本
- 重症凝血病标准化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 新交际英语(2024)二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
- 劳动关系迁移协议书范本
- 村财务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