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变电站电气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变电站电气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变电站电气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变电站电气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27页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工程概况及特点.551.1工程概况.51.1.1工程简述.51.1.2工程规模.51.1.3工程承包范围.61.1.4地质及地貌状况.71.1.5自然环境.81.1.6交通情况.9第二章第二章施工现场组织机构施工现场组织机构.10102.1组织机构关系图.112.1.1组织机构.112.1.2各部门主要职能与权限.122.1.3内部经济责任划分.132.1.4公司本部对现场的督导及保障作用.13.工程主要负责人简介.13第三章第三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232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23.现场平面布置.23.施工总平面管理.23第四章第四章施工方案施工方案.2424(一)土建施工方案.244.1施工准备.244.1.1施工生产准备.244.1.2施工技术准备.254.2施工工序总体安排:.254.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254.3.1测量控制.254.3.2钻孔灌注桩施工.264.3.3钢筋工程.294.3.4砼工程.304.3.5模板工程.324.3.6排栅工程.334.3.7砌体工程.334.3.8装饰工程.344.3.9安装工程.374.3.10.铝合金门窗工程.384.3.11半地下水池、地下油池的施工.39(二)电气施工方案.394.1施工准备.39第2页共127页4.1.1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394.1.2施工材料的准备.414.1.3通讯设施的配置.414.1.4施工场地的准备.414.1.5施工机械配置.414.1.6施工力量的配置.444.1.7推行现代化管理.454.1.8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QC小组活动的开展.454.1.9生活设施的准备.454.2施工工序总体安排.464.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包括GIS)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分析.464.3.1主变压器安装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分析.464.3.2电缆敷设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分析.474.3.3高压试验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分析.484.3.4调试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分析.484.3.5GIS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和施工效率估计,潜在问题分析.494.3.6特殊工序控制.504.3.7主要工序流程图.504.4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为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拟采取的措施.55第五章第五章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5656(一)土建施工阶段.565.1工期规划及要求.565.2施工进度计划.565.3施工资源需要量计划.565.4施工进度计划分析.575.4.1计划潜在问题.575.4.2计划中的潜力及其开发途径.585.5计划控制.58(二)电气施工阶段.595.1工期规划及要求.595.1.1施工进度横道图.595.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595.2.2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595.2.3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605.3施工资源计划.615.3.1设备材料的采购.615.3.2主要材料的供应.615.3.3材料管理.625.3.4防火、防盗.625.4施工进度计划分析.625.4.1计划潜在问题.625.4.2计划中的潜力及其开发途径.625.5计划控制.63第3页共127页5.5.1计划控制的程序.635.5.2计划控制的方法和措施.635.5.3计划控制制度.64第六章第六章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65656.1质量目标.656.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656.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656.2.2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676.2.3质量保证体系在本工程的实施.686.3质量管理措施.69(一)土建施工质量管理:.69(二)电气施工质量管理:.726.3.1质量管理的措施.726.3.2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736.3.3重要分部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746.4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7865质量保证技术措施.81(一)土建质量保证技术措施:.81(二)电气质量保证技术措施:.82第七章第七章安全目标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83837.1安全管理目标.837.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847.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847.2.2主要职责和权限.857.3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87(一)土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877.3.1工地现场消防措施.877.3.2安全生产措施.887.3.3安全施工规范.92(二)电气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927.4安全组织技术措施.947.4.1安全薄弱环节.947.5重要施工方案和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957.5.1GIS的安全过程控制.967.5.2主变安装的安全过程控制.967.5.3各分部工程的安全过程控制图.97第八章第八章工程分包的管理工程分包的管理.1041048.1工程分包的原因及范围.1048.2分包商选择条件.1048.2.1质量管理方面.1048.2.2安全管理方面.104第4页共127页8.2.3技术管理方面.1058.2.4经营管理方面.1058.3分包工程管理.1058.3.1质量管理.1058.3.2工期管理.1068.3.3安全管理.106第九章第九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1071079.1环境保护.1079.2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1079.2.1环境保护的目标:.1079.2.2环境保护的措施.1079.3文明施工的目标、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1099.3.6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1109.3.7电气施工现场的管理.1119.3.8环境卫生管理.1129.3.8综合治理方面.1139.4文明施工考核、管理办法.114第十章第十章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11811810.1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与传递.11810.2信息管理.11910.2.1信息管理的目标.11910.2.2信息管理的措施.119第5页共127页第一章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工程概况及特点1.11.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11.1.1工程简述工程简述本工程新建建筑物有主控制楼、配电大楼、水泵房、电容器室、空压机房、消防水池各一座;及主变电基础及110KV、220KV构支架等构筑物。变电站最终建设规模为3180MVA主变压器,每台主变配48016kVA电容器组,4回220kV出线,8回110kV出线,30回10kV馈线。它的建成将完善佛山地区的电网结构提高佛山地区供电可靠性。本工程资金来源为电力发展金及银行货款。本工程项目法人为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本工程设计单位为佛山电力设计院。工程监理单位为广东佛山创恒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00年5月15日,竣工日期为2000年12月10日。(土建工程开工日期拟为2000年5月15日,竣工日期拟为2000年8月27日、电气工程竣工日期拟为2000年12月9日)1.1.21.1.2工程规模工程规模本期建筑工程:主控制楼一座,二层,建筑面积870平方米;配电大楼一座二层,建筑面积1007平方米;水泵房一座,单层,建筑面积56平方米;电容器室一座,单层,建筑面积222平方米;空第6页共127页压机房一座,单层,建筑面积29平方米;180平方米消防水池一座;主变电基础及110KV、220KV构支架等构筑物。本工程还包括围墙、大门等附属构筑物。其中大门采用门墩+钢门形式,门墩外挂磨光白色大理石和磨光黑色大理石,钢门用A3钢,红丹打底,油银色油漆二度;围墙用Mu7.5蒸压灰砂砖M5水泥沙浆砌筑高度3.1米,内贴19545白色长条砖,外贴19545白色、浅灰色、深灰色长条砖,顶挂深灰色日本瓦。本期电气工程:180MVA主变压器2台,220kV出线间隔3个分别接至镭岗变电站、经镭岗佛山线路解口至220kV镭岗、佛山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8个,分别接至110kV季华、市委、城东、文庆变电站各一回,接至110kV湾华变电站2回,备用2回,10kV馈线24回,8016kVA电容器组8组。电气主接线图见附图1-1。1.1.31.1.3工程承包范围工程承包范围一建筑工程a.主控楼b.配电大楼c.电容器室d.空压机房e.设备基础f.屋外构架及支架g.电缆沟随道h.栏栅及地坪i.独立避雷针j.水泵房及消防仪表房k.站外道路第7页共127页l.站区道路m.站区沟道、井池n.围墙及大门o.站区其他建构筑物p.基础处理q.上下水道r.室内照明二安装工程a.主变系统b.10千伏屋内配电装置c.110千伏屋(内)外配电装置(不含GIS设备本体安装,但需提供起吊设备及辅助材料)d.220千伏屋(内)外配电装置(不含GIS设备本体安装,但需提供起吊设备及辅助材料)e.控制及保护系统(不含屏蔽安装)f.站用电g.站区照明h.光通信系统及远动系统i.全站电缆敷设;j无功补偿系统k防雷及接地以及上述项目中的土建、安装、调试(含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验收、移交、配合整套启动调试和参加联合试运行、维护、保管、保修;自购设备、材料的采购、运输及保管等。1.1.41.1.4地质及地貌状况地质及地貌状况本站位置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原地形地貌保留完好,本第8页共127页站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站址位置为菜地和鱼塘,地形开阔,进出线方便,场地地势平坦、低洼,自然地面为0.50.7M(珠基高程,下同)。本站址场地之地基土由地四系(J)冲淤层及第三系(G)红层组成。经地质钻探揭露,第四冲淤层变化较大,而第三系基岩风化剥蚀面起伏变化亦较大。主要表现为西部及北西部风化剥蚀面埋藏较前(-4.65-7.7米)东部及南东部较深(-15.4-16.8米)。本场地的基岩面呈“W”形状,东西向起伏变化,呈南北向延伸。本场地土的类型属于中软场地土。地下水属中性水,水质对混凝土和钢筋无腐蚀性。场地地基土组成如下:1)粉细砂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