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二选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docx_第1页
生物高二选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docx_第2页
生物高二选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docx_第3页
生物高二选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第三节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测试题知识点:有关纤维素的基础知识 1下列材料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 )A杨树 B小麦 C玉米 D棉花2纤维素酶能够分解( )A纤维素的微生物 B淀粉的微生物 C纤维素 D淀粉3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A湿润的环境中 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D池塘中4、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C1酶和C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5下列生物能分解纤维素的是( )人 兔 牛 蘑菇 纤维杆菌A BC D6刚果红是一种染料,能将下列哪些物质染色( )纤维二糖葡萄糖纤维素苏木精弹性纤维A BC D7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知识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设计8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时,所用培养基为(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C基础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9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碳源为( )ACMCNa B木聚糖 C纤维素 D裂解酶10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稀释倒平板法 涂布平板法 单细胞挑取法 选择培养分离A B C D1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其含有 ( )ANaNO3 BKCl C酵母膏 D纤维素粉12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 )A桌子上 B温箱里 C窗台上 D摇床上13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 )A清澈 B浑浊 C红色 D产生透明圈14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主要目的是( )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 B没有意义,去掉这一步更好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15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可在( )制备培养基时 梯度稀释时 倒平板时 涂布时 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A B C D16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A均会出现透明圈 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 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17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B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D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知识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结果分析与评价18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19以纤维素为惟一碳源筛选出了真菌和细菌,试分析此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 )A硝化细菌 B蓝藻 C蚯蚓 D兔子20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CMCNa酵母膏KH2PO4琼脂土豆汁510 g1 g0.25 g15 g100 mL21下表为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配方,请设计实验测定该培养基用于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最适pH。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 mL。(1)实验步骤:按配方表配制培养基,并平均分配到5个培养皿中。_。将培养基灭菌。_。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结果。(2)仅凭一次实验能否准确测出培养基的最适pH?为什么? 。22在细菌的纯培养中,可在无菌条件下,用已灭菌的接种环(或接种针),把纯种细菌(培养在试管中)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上(一般可用培养皿放置),该种细菌在适宜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形成菌落。请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抗生素A和抗生素B的杀菌效果。(1)在下图中画出设计方案示意图并注明名称(三个培养皿均含相同培养基,无菌条件操作)。(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若号培养皿和号培养皿均没有菌落,则说明抗生素A和抗生素B杀菌效果相同;_;_;若、号培养皿内均有大量菌落,说明抗生素A和抗生素B均无杀菌功效。参考答案:12345678910DCBACDABAB11121314151617181920DDBCCADBCD21、(1)将培养基的pH分别控制在3、5、7、9、11 将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分别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上 (2)仅凭一次实验,不能准确地测出培养基的最适pH,原因是实验所控制的pH并不是准确的,况且这一次实验也可能有误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