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让民俗文化走进素质教育的大课堂 让民俗文化走进素质教育的大课堂 文 刘玉蓉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它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几千年的中华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无疑是一座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文化宝库。中华民族精神在众多民俗文化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国民俗文化是实施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我们的教育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依旧挂在嘴 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现代教育实施的是科教兴国的战略,学校天天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没有明文规定要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孔子说:“因材施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是这种思想,这种教育方式在学校里却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虽然现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表面上是为传2 / 11 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满路荆棘。近年来,我将民俗文化引入思品课堂,将民俗文化引进学校素质教育,取 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民俗文化走入思想品德教学 民俗文化资源博大精深,这也是学校学科教学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在有的学科教材中就已经显现一定比例的民俗知识,如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些体现民俗文化知识的课文(散文,诗歌);音乐、美术教材中的民间技艺;历史、地理教材中的民俗民风等。在教学中,老师适当有效地拓展渗透一些民俗文化知识的教学,取得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在有的学科教材中没有显性的民俗知识内容,老师是否就觉得自己学科的教学和这毫不相干呢?其实也不 尽然。如,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一直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正统严肃的,很少有老师认为可以把它和多姿多彩、趣味横生的民俗文化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就缺乏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但我们还是可以有创新之举的。在初中思品课中有“尊师重教”一节教学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很多老师都通过列举一些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来说明尊师重教是一种优良风尚、传统美德。而我在教学前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我国尊师重教的社会风3 / 11 尚是什么时候提倡的?鼓励学生课后去查询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民俗资料:明清以来,各府州县例行的尊师敬老的传 统礼仪。老百姓家供奉祖宗牌位,正户题名为“天地君亲师”,其中“师道”列为五尊之一。旧时书生、学子、学童在家中正堂,私塾、县学、府学、大学均在正厅供奉孔子牌位。在冬至节时,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山西民间就有“冬至节教书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我们学生了解了平时不曾知道也没机会知道的内容。接着,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老师又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看待这些风俗的?有学生认为,之所以成为风俗,是因为它已经深植人心,长期沿 袭而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了。这些风俗在礼仪形式上不同,并无精神上的差别,都是体现对师道的尊重。由此可见,尊师重道是我国传统的美德。 又如,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友情伴我同行”时,就在教学前先让学生收集我国古代经典的传颂友谊的故事,不查不知道,学生通过收集发现有很多传颂至今的感人故事。管鲍之交、鸡黍之交、舍命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胶膝之交等等,通过讲故事,学生知道了古人对友情的重视,并知道了八拜之交是什么意思。语出紫钗记吹台避暑:4 / 11 “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元曲冻苏秦:“ 你不知这张仪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又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俗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按古无八拜的礼,以互相四拜算为八拜。八拜之交应该是指对结义双方长辈行八拜之礼,正式结为金兰之好。但据说这八拜是沿袭过去八个著名的金兰典故,而在这之前有的学生把八拜之交理解为朋友之间相互对拜八下,可见今天的中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了解的欠缺,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还补充了很多俗语和风俗,这些学生已经很少使用和接触,老师采用了学生小品表演的方式,表演了桃园三结义的场景,让思品课堂一改死板的面孔。 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这些故事传颂至今,让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引出了友谊的珍贵,要用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帮助、平等、无私、奉献来浇灌,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这时老师又举了现代名人、伟人交友的故事。所以友谊从古到今都是人们所期望追求的宝贵情感,千金易得,知己难寻,我们要珍惜友谊。 老师发掘具有教育功能的民俗文化资源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有效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学效果明显。可见,只要教师有心挖掘,合理利用,让民5 / 11 俗文化知识融入 学科教学中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当然,民俗资源纷繁复杂,各学科也有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实现有效渗透必须要考虑到几点: 1.可能性 在学科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一定渗透民俗内容,如完全没有渗透的可能和必要,就不要牵强附会,更不能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2.合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渗透民俗教学内容,不能喧宾夺主,顾此失彼,以至影响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 3.灵活性 对渗透的民俗知识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民 俗知识特点灵活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或老师直接传授方式。 二、民俗文化走入校本课程 6 / 11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三级课程之一,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对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较好的把民俗文化和校本课程结合的例子 探究我国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之所以拟定传统节日文化的课程内容,是兼顾到民俗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民俗文化纷繁复杂,包罗万象,有礼仪民俗、生活民俗、娱乐民俗、观念民俗等,这些众多内容不可能一一呈现在课程中。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多姿多彩,是我国民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是不可轻视的素质教育资源。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 、美妙传说、独特情趣,而且呈现在平时生活中的节日民俗事项,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通俗浅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正因为此,有很多学校对学生都开展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活动。但是我们的校本课程不能只是流于对民俗文化的简单介绍,而应该对它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多7 / 11 地挖掘文化的精髓所在。 1.课程目标定位更高更具体 把提升学生对节日文化的深层理解和分析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平常生活中,呈现于学生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事项其实也不少,但我们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民俗表现形式的认识上,对其蕴含的精 神内涵并不清楚。所以教师不仅要以增加学生对节日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为己任,更主要的是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挖掘感悟节日民俗中蕴含的思想内涵,真正领悟到节日文化的魅力,也为他们今后自主学习更多的民俗文化打下实坚的基础。 2.实施主题单元教学,增加学习广度深度 我国传统节日就有十几个,我们集中对我国六大主要传统节日(春节、元宵、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以每个节日作为一个主题学习单元,在每个主题之下确定三个学习专题。 专题一:了解某节日。主要是对该节 日知识的了解,如了解节日由来、节日传说、节日的习俗及地方特色、节日8 / 11 诗词等。有的是学生利用网络、图书、家人、亲戚等途径自主学习获取认知,然后相互进行交流,有的是由老师课堂直接传授。 专题二:探究某节日。采用探究学习方法,挖掘习俗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内涵。从驱邪内涵、祈福内涵、纪念内涵、美德内涵、精神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成表。节日习俗也是良莠并存,让学生讨论辨析传统节日中的陋习,还组织学生对“移风易俗”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现在全家在饭店吃年夜饭,到外地旅游过年等现象,学生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 学生还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很重要。 专题三:体验某节日。节日习俗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事项。除了让他们在节日生活中耳闻目睹,还应让学生参与一些节日事项的体验,体味节日的乐趣,感悟节日的内涵,如逢元宵节、端午节来临之际,老师教学生包汤圆、包粽子,尽管手艺有点难度,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的还向家人请教,然后再传授给别的同学。老师教学生学做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节日喜气,反映出我国百姓对平安、和谐、幸福、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学生是乐在其中,感受在其 中。 9 / 11 3.编写配套校本教材,为课程教学提供借鉴指导 一个好的校本课程一定要有精心编制的校本教材,这个教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图文并茂、语言亲切,具有良好的可读性。教材中呈现有节日知识介绍、相关知识连接、延伸拓展问题等形式,比较注重留给学生一些思考、质问和探究的空间。校本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一些资料,也为今后其他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值得借鉴的材料。 三、民俗文化走入校园文化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用优秀的民俗文化来构建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都应以我国传统节日为契机,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设节日气氛浓郁的校园静态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动态活动。 1.每个人都是活动的参与者 10 / 11 学校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管理层提出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并为其从事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平台和服务。学校全体师生,都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还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参与活动。活动中没有观众和表演者的明确划分,在场的每个人都 是活动的参与者。 2.活动形式多样化 有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形式。集中活动时,有歌舞戏剧表演和节日诗歌朗诵,都由师生自导自演;有节日知识趣味竞答,由在场的所有师生家长参与。分散活动时,活动场地分成几块,有现场体验技艺活动,如包粽子、剪纸、编织中国结、做香包;有现场趣味游戏活动,如有奖猜灯谜,还有品尝风味小吃等。校园节庆氛围浓厚,参与激情高昂,参与率高达 95%以上。 把校园节庆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享受“节庆”带来的快乐,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师生共同 参与体验活动,也增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民俗文化走进学校,用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俗文11 / 11 化教育青少年一代,可以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大门》示范课教学课件
- 科学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菏泽市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建设银行2025随州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酒泉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农业银行2025海口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工商银行2025孝感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2025年3D打印的定制化医疗产品发展
- 建设银行2025凉山彝族自治州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济南市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地砖铺贴分包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英语真题
- 煤矿智能掘进员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新《斜视弱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幼儿园数学活动《6和7的认识》课件
- 大语言模型与安全 课件 第3章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 人民医院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 2025四川成都崇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市属国有企业面向社会招聘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19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小学生宪法素养竞赛题库
- 2025年php考试题及答案笔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