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CCS水电站调蓄水库清淤报告中文版.docx_第1页
厄瓜多尔CCS水电站调蓄水库清淤报告中文版.docx_第2页
厄瓜多尔CCS水电站调蓄水库清淤报告中文版.docx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蓄水库清淤报告目录调蓄水库清淤报告21. 前言32. 泥沙分析43清淤方式选择54清淤方案54.1 清淤时段选择54.2 清淤设备选型54.3 泥浆处理方案84.4 总体布置95配套土建设施设计115.1码头错误!未定义书签。6工程量清单121. 前言Coca Codo Sinclair(简称CCS)水电站为径流式电站,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国北部Napo省与Sucumbios省交界处、亚马逊河水系Coca河流域,电站总装机容量1500MW,安装8台冲击式水轮机组。主要建筑物包括首部枢纽、输水隧洞、调蓄水库、压力管道和地下厂房等。调蓄水库位于Coca河右岸支流Granadillas溪上,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0.99m3/s。调蓄水库由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导流兼放空洞组成。首部枢纽的引水通过输水隧洞进入调蓄水库,输水隧洞出口位于库区左岸接近库尾,压力管道进口塔架位于库区右岸,与放空洞塔架并排布置。水库正常蓄水位1229.50m,死水位1216.00m。按照电站运行要求,调蓄水库为日调节水库,调节库容88万m3,在输水隧洞按设计引水流量222m3/s输水入调蓄水库时,调蓄水库水位每日在4小时内由1229.50m降到1216.00m,15小时水位基本维持在1216.00m附近,5小时内水位由1216.00m升至1229.50m。由于1229.50m至1216.00m之间的天然库容只有50.7万m3,其余部分调节库容需要靠开挖获得。水库最高洪水位按输水隧洞设计引水流量222m3/s持续20分钟,同时遇调蓄水库区间两年一遇洪峰流量24m3/s调洪而得,相应水位1231.85m。面板堆石坝位于Granadillas溪,坝顶高程1233.50m,坝顶长度135.00m,坝顶宽度10.00m,最大坝高58.00m。上游坝坡1:1.4,下游坝坡1:1.8,高程1210m处设3m宽马道。溢洪道位于左岸,顶高程1233.50m,设2个开敞式表孔,单孔净宽17.00m,堰顶高程1229.50m。下游泄槽纵坡0.17,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池深1.60m,池长23.00m。泄水进入los Gallos溪。放空洞位于右岸,为压力洞,洞长329.58m。进口底板高程1198.00m,设有检修门和事故门,孔口尺寸均为3.00m3.00m(宽高)。洞身直径3m,纵坡0.0304。出口闸室底板高程1188.00m,设一扇弧形工作门,孔口尺寸2.20m2.80m(宽高),采用挑流消能。放空洞前期兼导流洞,后期仅作水库放空之用,设计流量12m3/s。压力管道进口位于放空洞左侧,两孔并排布置,进口底板高程1204.50m,设有拦污栅、检修门和事故门,闸门孔口尺寸5.80m5.80m。由于调蓄水库死库容较小,约28.6万m3,水库运行后不到两年就会淤满,为保证机组正常发电运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压力管道进口前的淤积不影响发电。2. 泥沙分析入调蓄水库泥沙包含Granadillas流域天然来沙及输水隧洞引沙两部分,其中河道天然年均来沙量3.46万t,占总沙量的2.4%;输水隧洞年均引沙量143.4万t,占总沙量的97.6%。则多年平均入库总沙量为146.86万t,约122.1万m3,其中悬移质121.9万m3,推移质仅0.2万m3。悬移质颗粒中数粒径为0.08mm,最大粒径2mm,粒径0.01mm0.25mm的颗粒占96%,其泥沙颗粒级配见表2.1。表2.1 泥沙级配表粒径(mm)0.010.040.070.10.250.5小于某粒径沙重百分数(%)4.418.642.56699.9100备注:淤沙容重1.2t/m3。根据水库壅水排沙和敞泄排沙关系进行调蓄水库冲淤计算,结果表明,调蓄水库年均淤积量约15.4万m3,各月平均淤积量见表2.2。为满足电站完全调峰的要求,不影响调蓄库容正常发挥作用,需要每年进行水库清淤。表2.2 调蓄水库各月平均淤积量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淤积量(万m3)0.780.841.161.331.682.02月份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淤积量(万m3)2.231.641.220.920.790.763清淤方式选择根据调蓄水库区基本设计阶段建筑物布置和环境保护要求,该区域不适宜采用水力排沙设施(洞)排沙。为保证压力管道进口前形成较稳定的排沙漏斗以保证电站正常发电,宜采用机械清淤方式,目前采用清淤设备定时清淤的方案。4清淤方案4.1 清淤时段选择按照电站运行要求,在输水隧洞按设计引水流量222m3/s入调蓄水库时,水位日变幅为0m13.5m,日水位变幅见表4.1。为保证水库清淤时水位基本稳定,清淤时间按不大于15h/d考虑,清淤水位为1216.0m,清淤时段见表4.1。清淤水位1216.0m,清淤水深约14m。表4.1 水库水位变幅及清淤时段表水位变化时间(h)水库水位(m)水位变幅(m)清淤时段(h)清淤水深(m)41229.51216.0013.5非清淤时段151216.00常清淤时段14.051216.01229.5013.5非清淤时段4.2 清淤设备选型机械清淤一般分为挖泥船(链斗式、挖(抓)斗式、绞吸式)清淤、泵式(射吸式、潜水泥泵式、气力泵式)清淤和虹吸式清淤。其中挖泥船在挖掘过程中泥沙流失量大,水体污染较重,设备笨重,挖深有限,不适宜小型深水水库清淤。小型深水水库的清淤设备主要采用潜水渣浆泵式、射吸式、虹吸式、气力泵式清淤船。4.2.1清淤船型式的比较选择(1)射吸式清淤船射吸式清淤船是机械式清淤与水力式清淤船的组合。运用打水泵对沙层进行喷射,使沙与水融为沙浆,再利用浮船上的抽沙泵将一定浓度的沙浆通过吸头和输浆管道抽排至坝外指定位置。射吸式清淤船船体结构为分体-拼装式,运输方便,可以在水边现场陆地拆卸和拼装。清淤水深,排浆浓度10%30%。(2)潜水渣浆泵清淤船潜水泥泵清淤船是新型搅吸两用抽沙清淤设备。潜水渣浆泵的抽沙过程是将泵潜在水下沙层,采用搅吸式抽沙模式。泵体下端的搅拌叶轮旋转形成向下的水流冲击、搅拌沙层,主叶轮通过进沙口将搅起的沙水混合物(沙浆)吸入泵体,同时通过联接到泵体出口的胶管将抽取的沙浆汇集到输送用的主管道,再通过主管道将沙浆输送到坝外指定位置。该设备主要由主机、浮船(平台)、管路和辅助设备组成。主机采用LQ两相流潜水渣浆泵,浮船由-浮箱、连接梁架、操作平台等组成,用于承载主机、控制柜、升降机等设备。浮船为分体-拼装式,运输方便。每条船可安装24台LQ泵(正常工作开13台,1台备用),各个LQ泵可以并联组合使用,也可以任意多台LQ泵组合或单独使用。清淤时船体移动灵活。清淤水深,排浆浓度平均30%,最大浓度65%。(3)虹吸式清淤船虹吸式清淤船系利用水库水位和输泥管出口间之水头差为动力所产生之管流,通过由操作船、吸头、管道、联接建筑物等组成的虹吸清淤装置进行清淤。虹吸清淤具有耗能低的优点。但其有效清淤区域则受到大坝上下游水位落差大所限制。随着输泥管道长度增加,水头损失相应增大,排泥效率随之降低。排浆浓10%20%。(4)气力泵清淤船由工作船将气力泵沉置于淤泥面上,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库底泥浆分股压入泵体內,再采用气力喷射泵扬起通过输泥管输送至预定位置。气力泵清淤适宜于深水作业,但其能量利用率很低, 。排浆浓10%30%。根据水库清淤的条件,结合上述清淤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初步拟选潜水渣浆泵清淤船。4.2.2清淤船选型根据年淤积量15.4万m3和清淤船挖沙效率确定设备选型。根据清淤能力,选择1艘潜水渣浆泵清淤船,船上安装3台LQ泵(正常工作开12台,1台备用),每个LQ泵可以并联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船体结构为分体-拼装式,既方便现场拆卸、拼装,又能抵御风浪安全运行。且渣浆泵清淤船清淤时对水体扰动相对较小,因此考虑清淤时不影响发电。清淤船技术参数为:船长船宽=12m7m;输送距离1500m;55kw控制柜2台;2.2KW电机、减速器及卷扬机各2套;LQ150-480潜水渣浆泵3台,其技术指标详见表4.2。表4.2 潜水渣浆泵技术指标表泵型流量Q(m3/h)扬程H(m)转速N(rpm)电机功率Ng(kw)最大输送质量Rm(t/m3)LQ150-48030035980551.5LH200-6301000509802501.51台泵排浆量为300 m/h;沙水混合物中沙的平均含量30 (最大浓度65%) ;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 每月工作25天;1台泵清淤能力为:30030825=1.8万m3/月;1台泵耗费水量为:30070825=4.2万m3/月;每台船上配置3台泵,其中1台备用。清淤船的效率为1.83.6万m3/月。为满足水上交通运输,需要配置一艘交通船。4.3 泥浆处理方案结合本工程实际,清淤船抽出的泥浆排放和堆积主要有沉沙池集中沉淀清理方案、就近直接排泄坝下游河道方案、绕行远排至COCA河方案。通过对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方案2即泥浆就近直接排入调蓄水库坝下游河道方案。详细比较见表4.3。表4.3 泥浆处理方案比较表序号比较内容方案1(沉沙池集中沉沙处理)方案2(就近排泄坝下河道)方案3(远排至COCA河)1技术方案在溢洪道左侧布置沉沙池,泥沙由管道输送至沉淀池,待其沉淀后,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沉淀后的泥沙运至渣场。泥浆通过输浆管道翻过坝顶后直接排泄至下游河道。泥浆通过输浆管道翻过坝顶后,沿下游河道敷设的管道直接排泄COCA河。2管道长度及土建工程量管道长870m,石方开挖15000m3,混凝土1280m3。敷设管道长900m。敷设管道长3400m。3对环境影响需要在溢洪道左岸开挖长*宽*深=70*25*4.5沉沙池。每年需要堆存15.4万m3的渣,总渣场容量770万m3。沉沙池开挖减少库区植被,渣场占地面积大,对环境影响较大。调蓄水库下游河道平均流量0.99 m3/s,天然含沙量0.92kg / m3。清淤排泄河道的泥浆流量为0.17m3/s,平均含沙量360kg/m3。河道陡,且排泄泥沙均为粉细粒,不会对下游河道造成淤积,影响河道过流能力。COCA河平均流量326 m3/s。清淤排泄流量与COCA河天然流量相比很小,对下游河道几乎无影响。长输浆管道敷设管理需要征地,若采用沉管时无需征地。4运行管理及运行费沉淀池内沉积的泥沙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并运输至指定的弃渣场,运行管理复杂,且运行费用高。运行管理方便,运行费低。运行管理方便,但是输浆管道长,需要进行管道维护管理,运行费较高。5综合分析泥沙需要沉淀处理,土建及运行费高,另外,弃渣场需要征地。泥沙浆直接排入下游河道,无需对泥沙进行沉淀、固化处理,节省泥沙处理及弃渣场防护等费用,运行费低。 泥沙浆直接排入COCA河道,对下游河道无影响,节省泥沙处理及弃渣场防护等费用。但由于输浆管道长达3400m,需增加中间接力泵。运行费较方案2高。4.4 总体布置水库清淤总体布置包括作业区域及清淤船布置、输沙管道敷设等。(1)清淤船位选择从库区泥沙淤积形态、坝前断面淤积高程分析,泥沙淤积主要集中在坝前350m范围内,坝前至压力管道进口断面河床为水平淤积,压力管道进口断面至输水隧洞消力池出口断面河床淤积比降约0.5,水库淤积纵剖面见图4.1。图4.1 调蓄水库淤积纵剖面图压力管道进口冲刷漏斗纵向(进洞方向)长32m,横向宽88m。冲刷漏斗纵向形态见图4.2,冲刷漏斗进口断面横向形态见图4.3。图4.2 压力管道进口冲刷漏斗纵剖面图图4.3 压力洞前冲刷漏斗洞口横断面作业区域及清淤船位置选择除考虑要把库区一定范围的泥沙抽吸排出外,还要保证清淤船作业安全及压力管道等运行安全。综合分析,初步拟定清淤船布置在2个区域工作,即距坝前距离约50m和距输水隧洞消力池出口距离约120m处。清淤船位置布置见总体布置图ID-EMC-CIV-P-P-7006-A0。清淤船采用锚缆定位,先清理1区,再清理2区,利用水库蓄水时段,水位相对较稳定且满足清淤船吃水深度时,实现清淤船工作区(1区、2区)的转移。(2)泥沙输排系统布置目前,长距离输沙工程常用的管材主要有钢管、球墨铸铁管、聚乙烯工程朔料管(ABS、UPVC、PE管等)、PCCP管等。根据本工程特点及管道输沙能力,水面和陆上输浆管道均采用聚乙烯高分子塑料管,管径200mm。聚乙烯管具有自重轻、内壁光滑、耐磨损、柔韧性好、强度高,在水中敷设施工方便,能适应水库中风浪的冲击晃动等优点。水面敷设浮管,浮体采用聚乙烯外壳圆柱形泡沫材料,输浆管和浮体配合一体敷设于水面;陆上输浆管沿库岸布置,翻越坝顶,沿坝后岸坡至排水洞出口附近,详见总体布置图ID-EMC-CIV-P-P-7006-A0。5配套土建设施设计清淤配套土建设施主要为停靠挖泥船的码头。5.1码头位置选择 调蓄水库相对较狭窄,码头布置应尽量考虑少影响或者不影响周边建筑物(包括输水隧洞出口、压力管道进口、溢洪道及面板堆石坝)的正常运行及安全,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清淤码头布置在水库右岸,压力管道进水口和面板坝之间,该区域水力条件相对稳定,水流流速较小,且距离压力管道进口和面板堆石坝距离相对较远,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小。5.2码头型式选择根据电站运行条件和清淤要求,为保证清淤水位变幅基本稳定,清淤水位选用1216m。为满足清淤期间交通船停靠岸交通及能源补给,码头选用斜坡码头型式,并设两级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