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道统 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本文试图以对道统的哲学内涵的分析为基础,来解读宋代理学中道学与心学两派的道统之争。 一、道统的哲学内涵 道统 一词是由朱子首先提出的,他曾说过: 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 (与陆子静六,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 若只谓 言忠信,行笃敬 便可,则自汉唐以来,岂是无此等人,因其道统之传却不曾得?亦可见矣。 (朱子语类卷十九)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序) 朱子虽然最早将 道 与 统 合在一起讲 道统 二字,但道统说的创造人却并非朱子,而是千百年来众所公认的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 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 道 。他说: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原道,2 / 7 韩昌黎全集 卷十一)。他所说的儒者之道,即是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同上) 道,概括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 仁义道德 。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同上)这个传承系列类似于佛教所说的 法统 ,儒者之 道 的传授谱系也就是朱子所说的 道统 。 自从韩愈提出道统说以来,历来解说道统者 都未能超出韩愈道统说的框架,即从 道 与 统 两个方面来理解道统。前者是逻辑的,后者是历史的。甚至可以说,直到现代,人们对于道统的理解也并未超出韩愈的水平。韩愈以及儒家学者所强调的道统,其哲学上的内涵究竟为何,或者说当儒者强调道统之时其用意如何,这些都尚有待于作出说明。 对儒家道统说进行哲学的分析,可以把儒家的道统归结为三个方面: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 首先说认同意识。当一个儒者谈及道统之时,表明了儒者本人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子贡说: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 有文、武之道焉。 (论语子张)这表明孔子以及整个孔门认同的是 3 / 7 文、武之道 。孟子也有两句颇具代表性的话。他说: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孟子梁惠王上)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在这里表明了自己是 仲尼之徒 、 圣人之徒 ,自己所认同的是圣人之道。认同意识也即是鲜明的立场意识。当韩愈说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这表明韩愈认同的是儒者之道,他的学术立场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而不是佛老的立场上。认同意识对于道统来说是最基本的,没有对于古圣先贤的思想认同 ,也就无从谈及道统。儒者对于儒家道统的认同,往往是自觉与自愿的。自觉是从理智上对于儒家学说以及价值理想的认同,自愿则是从情感上对于古圣先贤的尊敬与崇奉。 其次说正统意识。正统意识的发生是由于儒家内部多个学派或学术分支并立的情况下,具有道统意识的儒家学者往往把自己或自己一派视为儒家正统,而把儒学内部的异己、特别是学术观点与自己有较大分歧者视为异端或非正统。如牟宗三先生说: 大体以论孟中庸易传为主者是宋明儒之大宗,而亦较合先秦儒家之本质。伊川、朱子之以大学为主则是宋明儒之旁枝,对先秦儒家之 本质言则为歧出。 牟先生以宋明理学中程朱一派为旁枝,而以陆王一派为正统,当然也不免有以继正统而自居的意思。正统意识也即是道统正统意识。但儒家内部的正统之争也是学术发4 / 7 展的必然结果。正如牟先生所说,宋明儒学 他们对于孔子生命智慧前后相呼应之传承有一确定之认识,并确定出传承之正宗,为定出儒家之本质。 儒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儒学思想的生长点也不是单一来源,后世儒者的思想倾向与背景也不一,因而对于儒家本质的理解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儒者基于自己对于儒家本质的理解,在标榜自己为正统时,所捍卫的不仅仅 是自己的正统地位,而更为重要的是捍卫自己所理解的儒家的本质。所以正统意识中还包含着强烈的卫道意识。 再次说弘道意识。以继道统而自命的儒家学者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认为自己是道统的继承者,传续道统和弘扬道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学术使命。如孔子言: 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孔子此处所说之文,朱子注曰: 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不曰道而曰文,亦谦辞也。 兹 ,此也,孔子自谓。 (论语集注子罕) 孔子以继文王之道而自命。至孟子则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 具有道统意识的儒家学者,既然把自己视为道统的传承者和担当者,那么就会认为自己有义务将儒者之道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然后还要传接下去。也就是张载所5 / 7 说的 为去圣继绝学 。 道统的基本内涵,应该包含以上三者。自孔孟始,儒家思想中便有了一些道统的因素。关于后世儒家列为道统之传道谱系表中的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也大都以崇敬和赞扬的语言提到。可 以说,道统因素在儒家思想中是自始至终都存在的。但为什么又以韩愈为道统说的正式提出者呢?我想主要是在于韩愈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传授谱系: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矣。 (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而这个具体的道统谱系把道统所包含的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和弘道意识也具体地表达出来。认同意识、弘道意识自不必说,就正统意识而言,韩愈道统说中也有之。韩愈说: 孔子之道,大而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正而皆得性之 所尽。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益分 (送王秀才序,韩昌黎全集卷二十),孔氏之后,儒分为八,究竟哪一派得孔子正传呢?韩愈以为: 孟轲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曾子。自孔子没,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 (同上) 这表明了韩愈对于儒家本质的理解,即儒家创始人的思想当以孟子的发挥和解释为标准, 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同上)。另一方面,韩愈虽未明确把自己列入道统,但6 / 7 其谓圣人之道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并自谦说: 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 全之于已坏之后。 (与孟尚书书,韩昌黎全集卷十八) 不仅有继任道统的意思,而且还有学为正宗的味道。对于这 一点,韩愈的学生李翱说: 孔氏去远,杨朱恣行,孟轲拒之,乃坏于成。戎风混华,异学魁横,兄尝辨之,孔道益明。 (祭吏部韩侍郎文,李文公集卷六) 兄 便是指韩愈而言。李翱将韩愈与孟子并提,确认其归属孟子之学的正统在位。再如唐末的皮日休评价韩愈说: 千世之后,独有一昌黎先生,露臂瞋视,诟于千百人内。其言虽行,其道不胜。苟轩裳之士,世世有昌黎先生,则吾以为孟子矣。(原 化,皮子文薮卷三) 这也同样是承认韩愈的儒学正统地位。 朱子曾说: 此道更前后圣贤,其说始备。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却何处讨分晓?孔子后若无个孟子,也未有分晓。孟子后数千载,乃始得程先生兄弟发明此理。今看来汉唐以下诸儒说道理见在史策者,便直是说梦!只有个韩文公依稀说得略似耳。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韩愈的道统说好似晴空一声霹雳,唤醒了儒家沉睡的道统意识,使儒家学者从较长时期的昏沉中惊醒。由于韩愈道统说的影响,儒学发展至理学,道统意识犹为凸显。正是出自对于儒7 / 7 家学说的本质的理解不同,以及学派 之间相互竞争而争夺道统正宗的需要,朱子与象山引发了道统之辩。 二、朱陆道统辩 朱子与象山两人虽然都讲道统,但两人对于儒家道统内容的理解却并不一样,或者说两人各自所继承的道统并不是同一个道统。对于孔孟之后千余年来儒学史上的人物,朱陆二人从道统的角度也分别给予了各自的评价。这些评价也反映了他们在道统问题上的根本观点。此外,道统之争和理学崇黜还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以上内容作出说明和分析,并对儒家道统作出评价。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0961-2014嵌入式软件质量度量》
- 新解读《GB-T 31031-2014机场除雪车》
- 新解读《GB-T 31085-2014国际货运代理单证签发规范》
- 代理牙膏合同范本
- 房租快速出租合同范本
- 农户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消防挂资质合同范本
- 整装家居销售合同范本
- 乡村建设桥合同范本
- 殡葬服务合作合同范本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24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
- GB/T 40079-2021阀门逸散性试验分类和鉴定程序
- GB/T 38537-2020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方法C扫描法
- GB/T 26479-2011弹性密封部分回转阀门耐火试验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全册完整版课件
- 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方案
- 水稳摊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二年级劳动与技术折扇课件
- 公墓施工组织设计
- 油气集输管线管道工程征地外协管理方案
- 《智慧农业》的ppt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