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docx_第1页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docx_第2页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docx_第3页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docx_第4页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1、好课有德研究课堂教学,从前通常总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上,关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其实,解决好“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每位学科教师首先要树立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的“有德”是指,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他们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一些学科教学的问题是:“教书”才是根本,“育人”是教书的副产品,学科教师在课堂评价时更多关注知识,关注解答的对错,考试是优还是良。其实,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细心地去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犹如春雨润物,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的活动中得以成长。2、好课有效上你的课之前与课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尺度。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3、好课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有时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学生随时会暴发出很多出乎意料的问题和点子,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学生之间经常由于认识发生分歧而产生争论。有些学生的发现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有时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有时学生活动太专注于自己而难以静下心来教师怎么办?每一节课总有课堂教学目标,此时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教师在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要始终明确预定的目标,从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方向,即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及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当学生认识发生偏差时怎样匡正,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本次的学习任务,等等,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这就是教师的一权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强目标意识。4、好课求真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会有不优秀的学生。说他不优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捣蛋、有行为偏差。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学生的想法有深刻的、符合逻辑的,也有肤浅的、违背常规甚至是错误的。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不是任课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真实的课才是好课。课堂对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而教师也正是在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之中才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总之,要上出一堂好课确实不容易,要做到大部分课是好课就更不容易了,因为好课还要关注目标达成度(自主、合作、探究、引领、语文)、动态生成的把握度(教师的能力),等等。教学改革,落实学生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客体。“主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强调人是自立的、自主的、自尊的、自信的、自强的。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是有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人. 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认为学生是求学者、受教者,是一只“空口袋”,只要老老实实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抄写背记就可以了。因此,传统教学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形成了一套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以讲为主的教学规程和课堂模式。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还是客体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个分水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主导”。教育的本质是自育,学习的本质是自学。 学校应该首先是“学”校而不是“教”校,“教”室应该是“学”室,“教”材应该是“学”材。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提高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讲好课,更在于引导和诱发学生自己学习,和学生一起学习,还要能应对学生思考和提出的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把教学引向新的高度和深度。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了,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就产生了,教育质量和效益自然就提高了。同时,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好教师、名教师也就成长起来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提出教育的两个原则:“自己掌握”和“愉快掌握”。他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所引起的心智活动应该一直是内心乐于接受的”。他说:“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所有。”“自己掌握”和“愉快掌握”这两个原则其实是相联系的。没有自己掌握,就很难有愉快掌握。尝试教育的高效益正是因为体现了这两个原则。但是,今天的教育领域,相当多的学校,仍然被传统教育的弊病所笼罩着。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做”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传统教育的习惯力量表现了其极强的顽固性。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漠视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研究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教师照本宣科,将教科书和标准答案奉为圣旨。学生会听话,但不敢和不会思考;会答题,但不会独立分析和提出问题。这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当然她说得太过分了。但她的话不能不引发我们对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深思。知识不能改变世界,思维才能改变世界。教学改革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充满了西方的话语体系,新名词、新概念到处泛滥。作为一个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后起国家,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也缺少自己的话语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这是中国本土的、原创的。毫不夸张地说,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同外国教育理论相比毫不逊色。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自豪的。现在中国学界包括教育界,普遍流行的论文格式是西方式的。这类文章一般框架比较宏大,论述系统全面,文辞铺陈华丽,内容却很难说充实,有的则相当空泛,真正有用的东西寥寥无几。许多论述不能说不对,但是无用。有许多文章还让人如入五里雾中,不知所云。据说这类文章很少有真实的阅读量,只有评职称、算工作量、发奖金的统计量。各级教育系统每年生产的论文数量,如果做一统计,其数量恐怕是惊人的。但实际上这种文章绝大多数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最后付之一炬、不了了之。其浪费可谓惊人。这种西式论文,孔夫子没写过,朱熹、王阳明没写过,陶行知也没写过。为什么中国人偏偏要写这种又大又空的西式论文呢?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我们当然要学习、研究、借鉴,但希望教育理论界不要太热衷于“贩卖”外国的教育理论,而要大力地扶植、重视和宣传我们本土创立的教育理论、方法和经验。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历史和优良传统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我们应多向国外讲中国的教育故事,把中国原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逐步推向世界,让世界教育界倾听中国的声音。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是很多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并且这也正是在新课堂模式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努力的方向。 如果一节好课,只是学生老老实实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抄写背记模仿练习,那么,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各种传播媒体教育平台将来可取代老师。 冷静下来细细思考,才发现传统的“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体,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人.;一味的“灌输式”教学,终会慢慢磨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 。相反,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更多地引导和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和总结,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了,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运用好了,学生自然会更喜欢你的课堂;同时,教育质量和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课”呢? 一、好课,必须是学生“全员参与”的课。 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该表现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的学生,指的是“每一个”。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全员学习。在当前班额人满的情况下,虽不能落实对个体学生的个别教育,但完全可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教学中,不管是演练还是实操,都需老师留意每个学生是否参与进来,你有责任顾及到班级的每一个成员。2、 好课,必须是学生“状态积极”的课。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根本性就在于主体必须有积极主动的意识。外力的推动只会影响和激发内在学习状态,内在动力才是持久的。这也就要求老师们,充分运用各招教学方式,设计好整堂课环节, 并且课堂上不断地质疑、激发、引导、鼓励学生,有了问题时引导解决,获得成果时即时评价。3、 好课,必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学习态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学习,一种是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心情愉快,精力充沛;被动学习,心情烦躁,精神涣散。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又快又好。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和步骤抄写给学生,然后制作产品;这时候就已经剥夺了学生思考探索的权力;再者你都写好了,学生做与不做或提前做都已无所谓,就因为你在游戏前已让我知道结果。 所以,新课堂模式来临,让我们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实操中学生自己总结记录、探索发现;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展示,自主质疑,全员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将学习当作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四、好课,必须是有“教师主导”的课。教师的课堂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习本身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导”的核心在“导”,放下自己,眼里只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疑惑,“导”的作用就会发挥好。 实操课,老师“导”地更多的是带动学生有规律的演示和制作,有组织的讲解点评。如果这一切主导好了,你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