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人效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_第1页
论名人效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_第2页
论名人效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_第3页
论名人效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_第4页
论名人效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论名人效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论名人效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王明慧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与图书馆有关的各类名人包括有馆员经历的社会名流、痴迷图书的知名读者、有文化影响力的图书馆馆长、慷慨捐书的藏书家和热心捐款的慈善家,名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名人效应,这些效应可应用于图书馆广告宣传、阅读推广、募集经费和赢得社会认同方面。 关键词:名人效应;图书馆;利用 一、与图书馆有关的各类名人 名人的出现 所达成的引入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名人效应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图书馆吖以通过名人在人们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而扩大自身2 / 9 的影响力,从而更容易获取人们的认可与青睐。与图书馆相关的名人叮分为以下几类: (一)有馆员经历的社会名流。他们享有盛名的领域并不是图书馆界,但是无一例外地从事过图书馆员的工作,这段经历或许只是在他们闪亮人生里如萤光般短暂,但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说,却是光耀门楣的篇章。例如毛泽东1918 至 1919 年间来到 北京大学,出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并同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这里,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曾经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另外陈景润高中没有毕业就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1952 年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他曾在北京任中学数学教师,后由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将他调回母校,任图书馆管理员。陈景润对数学的研究如醉如痴,在图书馆工作期间,充分利用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刻苦研究数学,终于在歌德巴赫猜想 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痴迷图书的知名读者。他们的职业纷繁多样,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喜欢去图书馆借书,是图书馆3 / 9 的忠实读者,图书馆的声誉因他们而扩大。冯玉祥将军就是这样的一个读者,他在天津兵营充哨长的时候开始接触图书馆,并且说“在阅览室里,我更欢喜得不得了”。冯玉祥日记中有很多前往图书馆看书的记录,白天带兵,晚间赴图书馆看书看报是他日常生活的一大内容。共产主义奠基人马克思酷爱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有一间收藏着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在这里,马克思前后学习了 10 多年,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列宁 也是利用图书馆的典范,一生都在利用图书馆:从学生时代以至学前,从国内到国外以至在监狱和流放期间,他始终在积极地开展对图书馆的利用。他一生利用过几十所著名的图书馆。在国内,他利用过喀山图书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各大图书馆;在国外,他利用过德国皇家图书馆、瑞士伯尔尼、日内瓦、苏黎世三大城市的著名图书馆、法国巴黎许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丹麦哥本哈根图书馆、以及瑞典皇家图书馆等。 (三)有文化影响力的图书馆馆长。他们都曾担任过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但是这不是他们本人成名的原因,图书馆却因为 他们而声名远扬。对中国文化有诸多成就的梁启超曾兼任三个图书馆馆长之职, 1922 年创建松坡阁书馆并自任馆长, 1925 年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6 年任北京图书馆馆4 / 9 长,这是图书馆史上空前且目前仍绝后的记录。 还有 1918 年 1 月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在他任图书馆主任的 5 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北大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跨世纪的哲学史家、宗教学史家任继愈是国家图书馆的首任馆长,主持开展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有关工程;比较文学名家贾植芳在上世纪80 年代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并且指出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面向世界的窗口”。 (四)慷慨捐书的藏书家。他们爱书藏书,但是相信“藏守为学”、“化私为公”,于是慷慨地把书捐献给图书馆,继承、维护、发扬了优秀文化遗产和文化精神。湖北藏书家徐行可先生将毕生所藏的 10 万册古籍和 7000 多件文物全部捐赠,现存于湖北省图书馆,其中包括黄鹤楼集等珍本、善本甚至海内孤本。上海藏书家丁福保说“收藏书的目的,是捐给公众阅读的图书馆”,他曾多次将收藏的大宗藏书,赠给家乡无锡和上海的图书馆、学校,上海震旦大学因他捐书五万余卷而设立了“丁氏书库”。 1950年底,柳亚子将 44000余册图书捐给上海图书馆,那些皮藏的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出版物,因其稀罕的文化价值,被厘定为一级藏品特藏。 5 / 9 (五)热心捐款的慈善家。他们创造财富并积极回馈社会,捐建或资助图书馆。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多年来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医疗捐助超过十亿港元款项,其中逸夫图书馆遍布祖国各地,据网友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在内地和香港捐建的逸夫图书馆有 73 座;世界船王包玉刚捐资建设了宁波大学包玉刚图书馆和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钢铁大王卡内基认为,捐建免费的公共图书馆比所有其他公益事 业都更好,他一生总计捐建了 3500 座图书馆,由于卡内基的捐赠,使得美国的图书馆总数达到今天的 16500 座,这个数字超过了麦当劳在美国的总数。 上述几类名人可对图书馆的形象宣传、阅读推广等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名人效应,将其充分利用可对推动图书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名人效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 一)广告宣传。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部门进徇自我宣传时不会像企业那样加大广告力度,而是趋向于保守。但名人可以视为图书馆的重要资源,用以做形象代言人,进行广告宣传,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尤其是一些名人6 / 9 对图书馆的论述就是绝妙的免费广告语,比如阿根廷诗人馆长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生动描绘了完美的图书馆形象;巴金为上海图书馆新馆落成题词“散布知识,散布生命”,阐释了图书馆的使命所在;泰戈尔的图书馆“进入图书馆,我们伫立在千百条道路的交叉点上。有的路通往无边 的海洋,有的路通往绵延的山脉,有的路向幽深的心底伸展。不管你朝哪个方向奔跑,都不会遇到障碍。在这小小的地方,软禁着人的自我解放”,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图书馆给人们带来的知识体验。图书馆可对这些广告语进行加工整理并且广泛宣传,强化图书馆形象。 另外,名人进图书馆本身就是一则强有力的宣传广告,比如 xx 年 5 月 3 日,在北京大学建校 110 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且到北大图书馆了解学生上网检索资料的情况。 2016年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国家图书馆参加 读书会并欣赏珍贵藏品。这两件事在当时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很多媒体做了大量的报导,这也说明图书馆应主动获取名人支持,与媒体合作,充分造势,扩大影响。 (二)阅读推广。网络的普及使信息泛化,过剩以至7 / 9 于爆炸,也产生了大量的文字垃圾,商业的发展也使人们更注重于短期效益,似乎进入了喧嚣浮躁的阅读时代,经典阅读被“速读”和“快餐”所取代,人们的阅读意愿和阅读时间比以往大大减少,以“读书以及读什么书”为主旨的阅读推广成为许多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之一。名人的成长往往得读书之益,他们的阅读方法和经历可以成为阅读推广 的极佳案例。例如林语堂在论读书中大谈阅读对心灵的陶冶:“无论是在校,离校,做教员,做学生,做商人,做政客闲时的读书。这种的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蒋孔阳在读书人的追求是觉醒中写出了读书对自己的益处:“我读了一辈子书,而且至老不倦,我没有在书中找在黄金屋、颜如玉,也没有找到英雄的宝座,但是,我却找到了真理”;作家贾平凹说读书使他“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 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故事在我们的文化中流传恒久,名人的读书体验见诸文字的也特别多,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做宣传,让读者对阅读产生兴8 / 9 趣。 (三)募集经费。多年以来图书馆对社会的巨大作用一直在教科书中不断被重复,现实中却是一些图书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经费极度缺乏,政府漠视,门庭冷落,得不到社会认同。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图书馆,仅凭财政拨款维系图书馆的日常开支都困 难重重,购置图书、更新设备更成为奢求。募集社会资金或吸引捐款成为图书馆的经费来源的重要补充部分,而名人宣传在图书馆经费募集中的作用不可估量。比如,地震后的北川图书馆重建工作一直备受图书馆界瞩目, 2016 年 2 月 27 日,荷兰克劳斯王子文化发展基金会决定提供 12 万欧元资助北川县图书馆重建,这是迄今为止外国对汶川大地震图书馆重建的最重要的援助。能够得到这笔经费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其中网络图林名人李超平最早在博客中报道了北川图书馆和李春馆长,并在地震后持续关注北川图书馆且担当联络员的角色,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北川图书馆。 她的宣传工作是整个事件开头,功不可没。 除了在经费募集中的宣传作用,名人对图书馆的捐款也能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和带动作用。例如由李英强、杨民道、张守礼、余世存、张大军、薛野等人于 xx 年 9 月在北京发起的立人乡村图书馆现在发展壮大为九个分馆,书籍和9 / 9 经费全部通过社会各界捐助实现,其中第七分馆熊培云图书馆就是由思想国的作者、南风窗主笔熊培云捐建,熊培云曾写文章说:“重新发现社会,建设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就先从建一座图书馆开始吧。” 三、结论 图书馆为名人的成长和学习提 供了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