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北师)_第1页
《师说》教案(北师)_第2页
《师说》教案(北师)_第3页
《师说》教案(北师)_第4页
《师说》教案(北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师说教案(北师) 师说 【背景材料】 一、韩愈抗颜而为师 师说有一句话: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就是说,韩愈在师说里讲的所谓 “ 师 ” ,不是指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而是指给“ 士大夫之族 ” ,即社会上学业有成就的士人或学者做老师,或给做官的当老师。 韩愈生活在佛教极盛的时代。唐太宗就很佞佛,从他以下都在极力地扶持佛教。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佞佛的结果,首先是大大抬高了佛教的地位,在王 公士庶中间,增加了对于佛的迷信。其次,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思想,它主张 “ 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 ” 。这和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是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因而,迷信佛教的人愈多,耻笑谈论所谓 “ 圣人 ” 之化的也就必然愈多。于是这就成了一种风气。整个唐朝时候,反对给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学者、当官的做老师,认为有人敢于做这样的老师,便是狂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只有少数人敢于不管这种风气,韩愈是其中的一个。 2 / 11 他不管这种风气,不怕人家的 耻笑,不顾世人的笑骂,敢于做这样的老师,毅然以青年人的老师自命,担负起教导他们的责任。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尽管自己不愿担任老师的名义,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却赞扬了韩愈的做法: “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 韩愈为了反对当时的那种风气,批驳世人的那种耻笑,写了师说。 二、古文运动 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结、韩愈、柳宗元 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努力,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骈体文对文坛的统治,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这次文学变革,适应着时代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需要,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地进行了创作实践。加之参加这次革新的作家们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自觉为推行新文体、创作新散文而不懈努力,并广为宣传,诱掖后进,在文坛上形成一股变革的潮流。由于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又有群众基础和巨大 的影响,俨然成为一个 “ 运动 ” ;而提3 / 11 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 “ 俗下文字 ” 相对立,称所倡导的文体为 “ 古文 ” ,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 “ 古文运动 ” 。 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 孟子称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 “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4 / 11 几人 ?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 “ 某子冠毕。 ” 应之者咸 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 何预我邪 ?” 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 ?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何如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 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四、参考译文 5 / 11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 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6 / 11 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 “ 老师 ” 称 “ 弟子 ” 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 “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 “ 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 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7 / 11 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示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 “ 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 ”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 “ 之、其 ” 两个文 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 (授 )、不 (否 )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掌握有关 “ 说 ” 的文体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德育教育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针砭时弊的作品,因而教师应对写作缘由作简单介绍,可用柳宗元当时说的话来说明。同时 本单元有两篇 “ 说 ” 文体的课文,因而就要联系初中学过的课文,归纳“ 说 ” 的文体知识。 二、明确本文的教学重点:第二段用三种人进行正反对8 / 11 比的论证方法。 三、教给学习方法。除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外,把本文与捕蛇者说作比较,教给比较阅读方法。 四、引导学生注意文言实词的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等现象。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本文的教学目的;二、作者介绍、解 题;三、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四、分段;五、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讨论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孔子说: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 “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9 / 11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可用投影形式将其原文介绍给学生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板书题目) 四、作者介绍 韩愈( 768 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 (今河南孟县 )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 “ 文以载道 ” 、 “ 文道结合 ” 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 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 “ 文以载道 ” 、 “ 文道结合 ” 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 言之有物 ” 、 “ 言贵创新 ” 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 “ 好古文 ” ,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10 / 11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 “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 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五、解题 “ 说 ”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 说 ” 与 “ 论 ” 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 “ 说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