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_第1页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_第2页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_第3页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_第4页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 3 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之中,联系是指。 (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 1)原理内容:联系是的,联系是事物本身。 ( 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切忌 。 注意: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其中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见 P55)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 15 1、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P57-58 ( 1)内容:整体居于地位,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是由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 体的功能起作用。 ( 2)方法论:既要;又要。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序性和。( 3)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9。( 4)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用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例 1中 “ 头彩 ” 这幅漫画讽刺某些人() A否认联系的普遍性 B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混淆了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例 2、 “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准能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 学道理是() A、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整体的性能对部分的状态起决定作用 c、领袖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 / 15 例 3、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 “ 我我们 =完全的我。 ”从联系观角度看,其蕴涵的哲理是() A、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 近日,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此次疫情为 “ 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 。 例 4、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D、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例 5、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 “ 拼族 ” 。 “ 拼车 ” 的可以节约 50以上的车费, “ 拼饭 ” 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 。 “ 拼族 ” 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B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4 / 15 c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例 6、下列成语中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的是() A竭泽而渔 B辅车相依 c画饼充饥 D庖丁解牛 例 7、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 “ 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 ” ,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信息技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前提 A、 B 、 c 、 D 、 例 8、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 3 个小时后只能记住 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 3个小时后可保持 70左右, 3 天后能记住 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 个小时后能保持 85左右, 3 天后能保持 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例 9、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 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5 / 15 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B.c.D.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是。 (2)方 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的统一。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 2)方法论:既要,又要准备。 注意: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根本标志在于它们。 2、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和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质变是指事物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变化。量变6 / 15 是指事物,是一种的变化。量变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 判断:发展 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 ( 2)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和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质变是量变的。 (2)方法论:用的道理看问题。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 A坚持,控制量变的限度;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 c要重视,为质变创造条件。 注意:区别 “ 运动、变化、发展 ” 。 例 1、 XX 年 11 月 4 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 “ 通邮、通商、通航 ” 的“ 三通 ” 将正式实现。但会谈期间, “ 台独 ” 暴力抗议不断,妄图阻止两岸发展。这体现了()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例 2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 / 15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锲而不舍,金 石可镂 例 3 “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 这句歌词蕴涵的哲理有 ()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 B c D 例 4、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勉励受灾群众说 “ 多难兴邦 ” 。 “ 多难兴邦 ” 蕴含的哲理是 () A经历的磨难与挫折越多,事物的发展越能够走向成功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c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 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例 5、 XX年 6 月 26日是第 21个 “ 国际禁毒日 ” ,其主题是“ 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 。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如果染上毒瘾就很难戒除,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永远不要做第一次尝试。这是因为 () 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量变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错误的意识将决定错误的行为 例 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8 / 15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哲学上看,下列对 “ 发展 ” 理解 正确的是() 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是发展 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是发展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 事物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A B c D.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 1)所谓 “ 对立 ” 就是矛盾双方相互、相互的属性。简单地说,矛盾即。 (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和。所谓 “ 统一 ”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相互的属性、趋势,又叫 “ 同一性 ” (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有两种情形: A; B。所谓斗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相互的属性。(注意:对立是无条件的) ( 3)同一以为前提,寓于之中,并为所制约。矛盾双方,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注意:( 1)对立属性(斗争性)和统一属性(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 “ 斗争 ” 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 “ 对立 ” 、“ 斗争 ” 混为一谈。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矛盾普遍性原理 9 / 15 【原理内容】:矛盾是,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 要运用的观点,坚持。 注意: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 事事有矛盾 ” 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注意:不能把 “ 两点 ” 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 “ 两点 ” 是什么。 3、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它有三种情形:一是;二是;三是。 ( 2)方法论: 坚持。 A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性,并找出解决的正确方法。 B、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_,是马克思主义的 _。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 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 _。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共性和个性的10 / 15 关系) ( 1)【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的。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的特殊性 也是没有的。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 ( 2)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是我们的理论依据。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是指。它的存在和发展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次矛盾。 ( 2)方法论:既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又要学会,坚持和的统一。 2、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所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又, 并。 (2)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又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和的统一。 3、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和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A、两点论、重点论的含义;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11 / 15 知识整合: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包括三种方法: ( 1)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两分法、两点论);它的理论依据:原理 (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的理论依据:原理 (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它的理论依据:原理和的原理。 例 1、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 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 福兮,祸之所伏 ” 。这个命题表明() 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 方 相 互 依 赖 , 共 处 于 一 个 统 一 体 中A B c D 例 2、清人顾嗣有一首 “ 杂兴 ” 诗: “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 ,其哲学含义是() 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 面可以相互转化 c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D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 3、 “ 执政有个性,更有共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12 / 15 当然要从中国政党的实际出发。但同时也不能不学习和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其他政党活动共同遵循的规律,也就是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 ” 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A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联系的 B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一切从实际出发 例 4、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 “ 四物汤 ” 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 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 “ 四物汤 ” 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例 5、对于 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 ,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莫舒斯说: “ 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 ,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 ” 之所以 “ 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 ,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 ” , 是因为 “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 突出了()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统一性 例 6、中国印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13 / 15 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它以中国红为底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墨笔书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 “BeijingXX” 。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的创作思想体现了() 联系的观点 整体优化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A B c D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 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即,。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和的环节,其实质是。这是因为: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新事物。 注意: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2、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要求我 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