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试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试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试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试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试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试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廖望光 (彭水县汉葭镇中学 重庆 彭水 409600) 摘要:针对当前诗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意象捕捉法,旨在拯救诗歌的衰亡局面和恢复古诗的文学地位。文中首先分析什么是意象 /意象捕捉,接着详细论述意象在古诗教学中的三个作用。为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意象 古诗教学 作用 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尤其是古诗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 响。然而,2 / 6 诗歌走到今天呈下坡趋势,不能不令人担忧,看看现当代诗,数量是不少,而质量和读者量却远远不如过去。人们非但对自己的幼稚做法不为耻,反而对古诗采取冷漠的态度,说长道短,妄加评论。对于这点,又以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表现最为突出。在古诗教学时,有的青年教师头疼不好教,而大部分学生则干脆认为,社会都进步了,还要去 .学那些陈旧的“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况且听不懂。 学古诗有没有用?回答是肯定的。它不仅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反 映,时代和社会的写照。那么,古诗在他们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至于会出现上述问题,涉及到态度和能力因素。应该指出并非所有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都是这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这个新社会的影响,对古诗写作背景及旧社会知之甚少,换句话说,古文根基不扎实,难教难学是可理解的。 既然是能力问题,我们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关键态度是否正确,如果端正了教与学的态度,并正确掌握教与学的方法,那么,问题也就不攻自破。据此,我们提倡古诗教学中的意象捕捉法。 3 / 6 阐释:意象 /意象捕捉法 中国人重 意境,西方则强调意象。我们之所以选用:“意象 /意象捕捉”概念,因为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里为了教学创新,换一个角度,侧重诗歌中的意象教学。 “意象”最早见于 20 世纪初形成的西方意象主义。意象派认为,“意象”既是被感知的客体,也是诗人对它的体念;二者再由准确的不加修饰的词语表达出来。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词语本身意义莫大于此。诗歌“只不过是词语镶嵌的图案。” (休姆语 )换句话说,庞德在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简言之,“意象”是由“意”和“象” 组成,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意象有着可变的意义,象代数中的符号,。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象,用在不同地方其意义不同。“月亮”可表示思念家乡,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象征纯洁的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表示寂寞等意象。因此,捕捉意象法就是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4 / 6 意象及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最后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的特色。我们认为,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进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路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镜。不妨来看两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5 / 6 白居 易浅塘湖春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前一首 ,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 ,诗中句句都是意象 ,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 ,移步换景 ,景中有人,象中有兴 ,情义盎然 ,如诗如画 .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 !教学时 ,教师应6 / 6 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 形象鲜明 ,突出景色特征 ,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 ,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 ,悟出真谛 !后一首 ,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物与人两组画相互对应、交织。很多时候 ,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 ,不如说是在看画 ,看那些一系列鱼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善于或不善于读诗 ,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 ,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 ,好动不好静。因此 ,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 ,授之以正确的 阅读方法 ,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 ,否则失去了依凭 ,组织成的静态画面 .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 .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 ,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 ,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五个虚词:“初、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