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_第1页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_第2页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_第3页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_第4页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但语文工具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当然,还有很多人认为语文是人文性的学科,就我个人认为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它们只是着眼点不同而已。说它是工具性是从语言的客观性、物介性来说的,说它是人文性是从语言的功能性、历史性来说的,工具性也好,人文性也罢,它们都是从某一侧面来阐释语文的本质特征的。为此,我们不宜把二者对立开来。 基于语文的本质特征,学习语文也就有别于其它的学科,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语文 这把特定的锁,我认为语感教学是开启它的一把金钥匙。 一、 培养语感的意义。 首先,培养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语文课不仅要使学生读懂文字本身,还要使其有感。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其次,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再次,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以使语文的思想教育收到实效。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特点是通过育读、潜移默化,使2 / 6 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切忌空洞的抽象的说教。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要使学生在把握词语的基础上,加以比较揣摩。对于文章中的词语在要求上,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有的只要简单说明一下,如名词术语,方言词之类;有的只要意会就行;而有的词语,看来含义不深奥,学生也会懂可是因为它用得传神,这就需要仔细揣摩。 例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诗人曾想到用到、吹等字,虽然这里的绿字有到吹的意思,但它给人以江南岸的一片绿的意境,更符合诗的意境。张先在天仙子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千古传 诵,不仅仅在于它字句的秀美精工,更主要的,在于它所描绘出的那种意境。微风吹来,浮云飘散,月光穿出云隙,露出圆圆的笑脸,照射园中的一切。这时,作者终于发现,那即将凋残的春花,把自己的身影投向水面,而且随着春风的吹拂不断摆动自己的腰身,仿佛在搔首弄姿。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可见动词的锤炼在诗词创作上的重要作用。弄字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生动地表现出花影的动态。一字贴切,则全篇生色。 诵读,在诵读的训练中则首先要抓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的变化等技巧的培 3 / 6 养。如儿化音,一 般有表示藐视、喜爱、温婉的感情,这就需要具体情具体分析,不能同一而足。诵读是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感受语言内涵和文章蕴味,领会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充分发挥五官的感觉功能来体会语言优美。 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写荷花时,用了这样的一个比喻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这个比喻句中朱老先生用听觉来写嗅觉用得独到,用得精妙,真可谓妙笔生花。还有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琵琶时有这样的一个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 珠小珠落玉盘。文中的急雨和私语形象生动,层次分明,在这里作都充分运用了感官相会相通,让人全身心的去感受美感。 培养语感还必须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方法。要引 导学生在朗读中努力激起对作品哂身鲜明内心视象把作品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比如:臧克家老马中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深往肉里扣,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诗人只是在写马吗?不是,诗人是用象征的手法来写苦难深重的中国劳动人民和中华民族。还有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手,不4 / 6 带走一片云彩。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就会觉得平淡无奇,只不是诗人故地重游剑桥大学离开时的情形,但是只要我们想象作者当时故地重游时的情形,同时体验诗人当时的心情,就能体会到作者对故地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在这同时也领略徐志摩那种至真至纯的个性,那种唯美主义者的情丝。我们还可以让思想的野马继续驰骋,在那个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他的单纯怎会久存,正如他 的偶然里写的那样: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需欢喜,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志摩走了,但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留在人间,他不曾白来一世。我们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曾白来了一世。 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把情与景结合在一起。 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前者是景语,后者是情语,景语是传达和烘托的有力手段,所以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还有一种是景同情异的情形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情变景不变,物是人非亦是景为情用之效。作家往往撇开以情写情,以景写景的手法,凭借艺术的辩证法把情景关系处理到一个新的高度。苏轼评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表抒情,画表造型,诗5 / 6 中有画之命题,揭示出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画中有诗,体现出造型艺术中有语言艺术的成分。可见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中,诗(抒情)和画(写景)二者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无所不所。那么我们怎样用有限的精力来 学习无限广阔的语文知识呢?这就需要一种好的方法和途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培养良好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郭沫若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