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新教材的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体会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巨大优越性。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主客观方面的问题。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一下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和实施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源于我们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那什么是课堂?认我们来共同探讨第一个问题关于课堂。 第一方面:课堂是什么?课堂是什么?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可能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我们教师也很少有人会特别留意课堂的解释。课堂的确是学校中最平常、最普通的。教师每天都工作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多在课堂上度过。正是这个细小的课堂使得我们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忽视了对其内涵的深刻挖掘。然而,我们作为教师,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教育的改革是不彻底的。所以,我们要反思一下对课堂的观念与认识。我觉得,我们要树立有关课堂的四点基本认识。1.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听、说、读、写、画、唱、演等六方面的技能。这里所说的“演”并不是演员的舞台表演艺术,而是一种示范,一种让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示范。如果要把我们的教学和舞台表演艺术相类比的话,那我觉得,我们的观众就是学生及学生家长。而我们的表演则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并不是教师单一活动。有的教师在做一节公开课时,过多的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完美,而忽视了课堂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教学是一种交往的行为,是以交往为媒介,以交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的。教师的表演水平再高,“艺术”表现能力再强,也只能体现教师的“教”,而没有关注学生“学”。从这个角度上讲,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地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和程度与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和效果。这里有个案例,我想让大家共同来分析一下该怎样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第一册Module 10 Family Unit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照片来谈论家庭成员,学习使用There be 句型。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描述能力,通过上下句内的逻辑关于,完成对话练习,形成交际能力。(利用大屏幕展示这节课的图片,给大家一点时间来设计,然后提问几位教师) 我觉得,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让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用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进行询问家庭成员情况。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几分钟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绝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这样就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课堂,把训练当作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现有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可能在座的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堂课前15分钟是教师讲授知识点,然后学生完成教师规定的课堂练习题,然后再由教师核对答案,针对学生答题的情况教师再对部分重点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样的课堂设计就成了完成应试的一种习题课了,这种训练以无视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为代价,学生的思维大大的被限制住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在教师前面,一向有着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由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由学生走向知识。前者表现为在细致地“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作为头等重要的事;而后者表现为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真正占有者。我个人觉得,我们更应该提倡后者。3.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唐代大诗人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么多年来我们为师者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教师的最高行为准则。而对于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通过主动探究,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能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我觉得,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学生能探究的就让学生完探究。4. 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动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透视课堂,课堂实际上展现的是不同的场景。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又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课堂还是动态存在、变动不居的,即使教师备课准备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正如同古希腊的哲学家所讲的“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 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空间也在变化。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第二方面:对“任务型” 教学模式的认识与理解在讲“任务型”语言教学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绍苏轼的一首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请君指上听。”听完这首诗,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学生就是一把琴,而教师则是弹奏这把琴的乐师,要想把琴弹出优美的曲子,就要求弹奏者具备良好的素质和高超的技能。其实,我们初中的英语教师所面对的是刚刚完成小学教育孩子。他们的英语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都的零基础的。这就给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的广阔的空间。所以,要把学生这把琴弹好、弹得美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改进我们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学和训练的时间,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教师更有效地教;改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质量。这正是研究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目的。下面做一个调查:有多少老师使用过“任务型”教学模式;使用过“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师有多少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起到了促进教学的作用?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一、对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的几点疑惑(理解的误区)(做调查)1、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是否就只是注重语言的内容、交际的流利而不用去理会语法的形式和正确性?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语法教学是不应该受到排斥而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某些过于注重语言内容而忽视语言形式的偏颇。尽管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语法教学与传统的语法教学不尽相同,但是实际上,按照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来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仍然需要把语言(语法、词汇、语音)放在重要的位置,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点,并把这些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有的英语教师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把所学过的短语和句型归纳出来,并印成试卷让学生背。)这里提出任务设计的两个原则:1)考虑一系列语法结构,而不仅仅是一项语法结构;2)从语法结构使用的角度,而不是根据必须要教这些结构的标准来选择所教的语法结构。由此,我们可知: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排斥语法教学而是重视语法教学。但这个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与传统的语法教学有所区别。2、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只适合在高年级进行,低年级的学生词汇量少,知识面窄,根本谈不上完成任务,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在中、小学阶段是不适用的。有人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只适合高中学生,对中、小学生来说,任务太复杂了。其实,任务型教学并非一定要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设计得如同真正生活中的语言活动一样。实际上,任务就是在语言教学中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任务的结果可以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任务可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个成品:如设计一张课表,做一个卡片,画一个人像,设计一套衣服,甚至只是涂涂颜色等。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各种各样任务时,他们所做的,所说的是有意义的,是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的,他们是为了某个真实的目的去交换信息的。他们所做的游戏,他们所解决的问题,也许并不是他们将来生活中需要做的事情,但是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却具有课堂外语言使用时所具有的特点。不过要避免的是:有时教师设计的任务(尤其在小学阶段)可能会过分偏重动手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时没有多少机会可以涉及到语言活动,结果这个任务可能变成了纯粹的手工活动。这就失去了任务的意义了。3、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只适用于条件好的学校,学生基础好、素质高才能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有人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只适用于条件好的学校,学生层次高,才能开展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也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我们设计的任务一定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的。任务应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应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而又是基于他们原有的水平的。任务可以是来自于教师,也可以是来自学生自己,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跟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了。4、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的应用只是为了让学生活动活动,调节一下课堂气氛,这样的话,既浪费了时间,学生又掌握不了语言知识。另一种说法是,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的应用只是为了让学生活动活动,调节一下课堂气氛,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学生又掌握不了语言知识。不少的英语教师都存在这样一种误解,认为教学的效果只取决于知识的传授量,总以为知识传授得越多,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就越好。其实过去“以学科为本”的教育观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人成为知识的容器、知识的奴隶。而我们现在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与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的目的、作用和意义不谋而合的5、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只适用于大组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很难操作,应放在课外的兴趣小组活动里实施。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只适合于大组活动,所以在课堂上难以操作,只适合于课外的兴趣小组活动。其实这一理解也是不对的。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不局限于课堂上,还可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交际任务可以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是:任务的目标、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基与输入材料的各种活动、教师和学习者在任务中的作用以及任务实施的环境。任务实施的环境不限于在课堂,也可以是课堂以外的其它场所。“任务型”教学应有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各种学习环境的资源。另一方面,大量的小组活动也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因此,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有独立完成的任务,还应有更多的小组活动和结对练习。6、任务的设计是一成不变的吗?任务的设计是否要做到每次都不同,那教师的备课量不是很大?对此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法,我们从熟悉到灵活运用它,进而到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如果任务模式(模式不等同于形式)仅仅是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或是在过多角度上的标新立异,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在执行任务型活动时感到厌烦或不知所措。而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在任务形式上不断创新,使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型活动大体上呈现由易到难的趋势。这里的“难”是指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要求高,不过并不是那些学生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任务型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弹性的、动态的学习模式。应该容许有不同的变体。我们千万不要把任务型教学形式化,那是矫枉过正的做法。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学生的、学校的、社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案例,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二任务的定义、类型、结构(一)“任务”的定义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它是交际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和方法的再进步。目的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设计、执行和完成“任务”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任务型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交际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它强调语言学习者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有意义的语言内容的重要性以及语言教学交际的准确性。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英语任务型教学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英语,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组织单位,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的“任务”构成。对于“任务”的解释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任务”一词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我们在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人根据其相似的程度将其分为“真实世界的任务”(real-world tasks)和“教育任务”(pedagogical tasks),前者在生活中有类比对象或原型,后者只限于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使用。理查兹、普来特和韦伯(Richards,Platt 和 Weber)从语言教育学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任务是为加工或理解语言而进行的一个行动或活动,如边听录音边画画、听指挥执行命令等都可视为任务。纽南(David Nunan)认为:任务是一项以意义为主的课堂活动,包括学习者理解、处理、传出或用目标语互动。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上而非形式上。也就是说,任务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沟通信息,通过交流互动解决交际问题,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总之,任务型教学或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可以任意组合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或学习活动,而是整个系统(或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任务就是用语言(口头的、书面的或综合的)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方面的有效综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因此任务自身也具有教育价值。(二)任务的类型任务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展开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来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student-centered class),鼓励他们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活生生的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具有交互特点,设计任务型活动要充分考虑到互动这一特性,而且很多任务要通过同伴(Pair work)和小组(Group work)来合作完成。从教学的角度,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预测性任务(Prediction tasks)、排序性任务(Jumbles tasks)、对比性任务(Comparison tasks)、解决问题性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挑战记忆性任务(Memory challenge tasks)和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预测性任务 (Predication tasks)新标准英语教材中每一个模块由四个单元和一个练习活动构成。第一、第二单元呈现新语言内容,第三单元进行拓展训练和语用练习,第四单元进行综合复习并介绍相应的文化知识。 第一单元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并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学习活动。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预测性任务 (Predication tasks)。在学生没有读完或听完整篇课文之前,让他们根据课文标题、所选的课文片段或图片所提供的情景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例如,新标准第三册Module 8 Shopping Unit 1 This one is cheaper. 这一课主要讲的形容词的比较级,首先,我让学生猜测在这个对话中将会出现几种物品。这段对话谈论的是物品的哪些方面。我设计了如下的任务:1. What kind of things does the dialogue talk about?2. How much are they?3. Which one is beautiful? 然后Pair Work,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最后让学生听对话的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2、比较型任务 (Comparison tasks)这种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英语把类似的东西、物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型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的材料或叙述,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新标准英语第三册Module 13 Western Festivals 可让学生比较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Halloween等节日的不同点;在第五册的Module 中可让学生比较The Great Pyramid 和The Great Wall of China的异同点;此外,教师还可把多余或错误的单词加在原文中或删除原文中的个别词句,让学生找出不妥之处,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总之,通过对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使其口头、笔头表达更为准确。3、解决问题性任务 (Problem solving tasks)解决问题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例如,进行采访、调查、广告设计以及研究和解决具体事情等。例如, English七年级下Unit 7 Lost and Found通过学习寻找丢失的物品来让学习学会看懂寻物启示和书写寻物启示。我觉得,这正是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4、挑战记忆性任务(Memory challenge tasks)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然后总结并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retelling);或让学生叙述某个情节,或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相互提35个问题。在完成以上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采取竞争的方式。5、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创造性任务指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它包括列表、安排顺序与分类、对比和解决问题等类型的任务。完成这类任务通常在课堂上是由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也可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在这类任务中,团结合作和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有关名人Bill Gates时,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思维发散。一个学生是Bill Gates,其他几个学生是各电视台的记者,并对Bill Gates进行采访。之后,选择四位比较优秀的学生到前面扮演Bill Gates,其他分别是各电视台的记者,他们问出一系列问题要求Bill 进行快速抢答,哪个学生答得最快最好,哪个就是真Bill,然后电视台的记者把他采访到有关Bill 的情况向观众进行报道。这项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培养了其语言运用能力。 6、以话题为主线的任务设计 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1. 课程标准提供了几个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2. 课程标准 (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互动)英语课程标准。它提供了24个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初中英语任务教学可以以话题为主线来进行任务设计,从听、说、读、写和综合技能五个方面来确定任务分类。这24个话题分别是: 1. 个人情况 (Personal information)2. 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 (Family, 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3. 周围的环境(Personal environments )4. 日常活动(Daily routines)5. 学校生活(School lire)6. 兴趣与爱好 (Interests and hobbies)7. 个人情感(Emotions)8. 人际关系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9. 计划与愿望 (Plans and intentions)10. 节假日活动(Festivals, 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11. 购物 (Shopping)12. 饮食 (Food and drink)13. 健康(Health)14. 天气(weather)15. 文娱与体育(Entertainment and sports)16. 旅游和交通(Travel and transport)17. 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18. 自然(Nature)19. 世界和环境 (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20. 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Popular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21. 热点话题(Topical issues)22. 历史与地理(History and geography)23. 社会(Society)24. 文学与艺术(Literature and art)例如话题:Family 新标准第一册Module 6和Module 10 都是以Family为话题设计的。我们可以分别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设计任务: (1) Listening 划出听到的有关家庭成员的词汇; 找出与内容相符的家庭照片; 画家谱图; 给图片人物标注正确称呼。 (2)Speaking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成员情况; 小组活动,谈论各自的全家福照片; 根据图片和提供的材料介绍朋友的家庭。 (3)Reading 阅读短文后填写家庭成员信息表。 阅读短文后与同伴相互问答有关家庭成员的情况。 (4)Writing 画自己的家谱图,并标出称呼; 写一篇题为My Family的配图短文; 给笔友写信或发E-mail介绍自己的家庭。“以话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是依据英语新课程标准遵循“整体语言原则”,以初中英语教材为凭借,以课堂教学为策划中心,以话题为载体,以课内外的言语实践活动为辅助,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三) 任务结构“任务”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1、教学目标(Goals)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2、输入 (Input)输入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报刊、小说、学生的作品、电视作品、课本、歌曲等。3、活动 (Activity)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练习。4、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或接收信息,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调控者、估价员、组织者、参与者、资料提供者的角色。5、环境(Setting)环境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例如,个人操作还是双人活动或小组合作;任务时间的分配,包括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根据任务的结构,针对一个话题的讨论活动可以作如下分析:(1)教学目标是学生相互交流信息,交换对这一话题的看法和见解;(2)向学生输入该话题;(3)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话题的内容;(4)教师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伙伴;(5)学生是活动中的主要交际者; (6)环境是课堂内外的两人或小组活动。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的依据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前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在寻找原因时,往往只从学生角度考虑,而忽略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所以关注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教育部2001年秋季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用以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其中“任务型教学模式” 是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它描述如下: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2001:2)。它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显然,任务型教学被视为改革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的一剂良方。那么,任务型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模式其教学原则有什么特点?与传统教学方法是否融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操作?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定义、设计原则等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听力、阅读、写作教学等进行任务设计,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1979年至1984年连续五年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班加罗尔)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该实验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用中学”,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通过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以后众多语言学家纷纷投入此项研究的热潮中,他们都把任务作为研究的中心元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任务型教学于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思想起源于多种学习的理论,如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以及教育理论等。所以,如果要更深刻地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们首先得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本讲座仅选择其中的两种理论进行探讨。1杜威等的“做中学”理论美国的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学家Herbert H.Cla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正是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及齐齐哈尔市中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则。给学生提供真实或半真实的语言环境。比如,(介绍一下语法教学)2语言习得理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于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使学生已经能背诵语法的规律,仍然不一定能在实际使用时正确地运用。我觉得,可能有的英语教师也正是对此感觉到困惑的。我们作为教师的在课堂上把语法知识讲得很到位,但学生在使用这些语言知识的时候感觉很不适当。语言习得理论并非反对教语法,而是主张在新的语言点介绍之后,尽可能让学生多进行大量的语言活动,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学习者能理解一项语法规则与他们是否能运用这项规则并不是一回事。学习者实际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有在不同情景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而且他们还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中以及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这正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努力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结构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比如:这样的一个交际情景:- How are you? 那么它的答语很多:Im fine, thanks. Fine. Im OK. Im all right. Im very well. Not bad.等。但很多学生在回答时,非常习惯于第一种“Im fine.”其实,每一种都是可以的。我们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教学生语言的结构,而要注重于学生是否会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再如:就我们初三这次期末考试的一道试题。 (情景交际)三、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五个特点: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An emphasis o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through intera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2、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The introduction of authentic texts into thelearning situation.)3、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The provision ofopportunities for learners to focus not only on language, but also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itself.)4、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An enhancement ofthe learner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as important contributing elements to classroom learning.) 5、试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An attempt tolink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with language activation outside the classroom.) 总结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是:(1)给学生提供大量尽可能丰富、内容广泛的输入;(2)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它的功能是:(3)使语言教学更富有交际性; (4)给课堂活动提供目的性。四、任务型教学的原则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 ) 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所教语言的材料要尽可能真实;另一方面是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习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2、形式一功能性原则(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 ) 任务的设计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旨在使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运用语言功能的能力。3、任务相依存性原则(The 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 )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任务犹如阶梯,相互依存,节节升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任务逐步发展,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4、在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 ) 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预定的学习目的去展开有意义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学生仍然需要学习语法知识和记忆单词,但知识的掌握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是由学生通过运用去体会与内化。5、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 ) 语言教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就像建筑楼房时的脚手架一样。要让学生在初学时感觉到成功和安全。大人教小孩走路时,不可能期待孩子一开始就走得非常好,大人总是牵手让孩子走一段时间,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 其中,真实性原则应该是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从原则上讲是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并以任务链的方式来加以实施。从其实施的特点来看,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达到语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其中教师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五、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要求 1、任务的选择教师在准备设计课堂任务之时,要考虑到任务既要难度适中且要有目标性。任务如果太容易则缺乏挑战性,会使学生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而另一方面,如果任务难度过大,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尤其是会影响困难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同时任务的选择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顺利导入到课堂的任务实施中去。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准备任务时要考虑选择以下情况:。一是实际生活场景,如订机票、租房、填表格、写支票、买衣服、度假、借图书、听新闻、听天气预报并决定自己的出行,利用这些日常生活场景,让他们实际操练如何去面对和应付。 二是选择简单的背景材料,如人物传记、文学人物、国家地理等让学生进行讨论、预测或想像 。2、任务的呈现任务的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开始。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堂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好的呈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任务的呈现可以利用提问、图片、哑剧、歌曲、多媒体动漫画,也可利用虚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饶有兴趣接受教师所设置的教学任务。3、任务的实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任务分切成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使用外语,尝试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所带来的愉悦,从而提高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最常见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对子活动(Pair work)和小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哑剧,面谈,复述,辩论或演讲。所有这些课堂活动中用于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对子活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这三种课堂活动都要求外语学习者能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实际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从而更快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自由地创造性地发挥,有助于他们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习者的个性,提高智力水平。4、任务的完成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学得知识和习得技能。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样会转化为今后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所设置的任务所要求的内容、要点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六、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框架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指出,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包括前期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点(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在前期任务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任务环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任务(task)、构想(planning)和汇报(report)三个部分组成。在语言点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我们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任务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输入(设计任务的资料)、活动形式(任务)、教师与学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教师充当促进者、组织者、监控者和伙伴的角色)和环境(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五个部分组成。(一)任务型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为:情景引入,呈现任务引导学习,参与任务师生合作,完成任务指导评价,展示任务。 1、呈现任务(引入):将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参与任务的内心需求。2、参与任务(学用):任务呈现后,引导学生进入新知学习,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语言基础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语言,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本课的新单词、新句型。3、完成任务(巩固):师生合作,生生互动,结合任务,共同进行对话、交流等活动,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与指导,巩固所学的新知。4、展示任务(活用):掌握新知后,教师提供与新知相关的活动情景(练习任务),供学生自主运用;或让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小组合作设计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活动情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所创设的活动情景中。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达到活用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起组织、点拨作用,并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一种展示自我的成功体验。下面我们以新标准第三册module 2 National Day Holidays. Unit 1 Well go to Hong Kong.为例进行设计。结合本模块的内容以节假日及其活动为话题学习并运用一般将来时态。Step 1 呈现任务:教师问: “Well have a seven-day holi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通过这样的提问,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会很高兴地说出自已的打算。在些基础上,教师应该展示出本节课的任务即教学目标:通过谈论节假日及其活动来学习一般将来时。Step2 参与任务:任务呈现后,引导学生进入新知学习。教师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自身的情况和班级现有的环境来设计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Do a survey 的方式来设计任务。教师设计一个调查表,由学生填写他们在国庆节黄金周的计划和安排。NameWhere to goWant to doStudent AStudent BStudent CStudent DStudent E当学生完成了这个调查表后,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很自然的把一般将来时引出来,Ask students:” Where are you going during the holi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uring the holiday?” 帮助学生利用be going to 句型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达到了学生一般将来时的目的。其实,学生是通过完成一个调查表的任务,学习了语法知识。这与传统的语法教学有很大的区别。Step 3完成任务:这个环节其实就是Practise的过程。采用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形式来巩固和强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Step 4展示任务: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出的操练后,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语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到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实践,这样,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本节课上所学习内容的重要。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践证明,任务教学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类型:英国著名学者Littlejohn 认为:任务型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飞机雷达安装调试工诚信道德评优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二建实务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5休育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 提琴吉他制作工风险评估能力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内镜专用高频电刀项目建议书
- 矿车修理工岗前活动策划考核试卷含答案
- 高温后预制夹心保温墙板用FRP连接件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 2025会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 炼焦备煤工安全应急竞赛考核试卷含答案
- 基于大模型的艺术作品描述生成研究
- 油库消防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白酒包装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学堂在线 公共管理学 章节测试答案
- 专项质量护理管理制度
- 现金采取限额管理制度
- 2025-2030空气压缩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流量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京东商城
- 限价保供协议书范本
- 2025-2031年中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机械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