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难题_第1页
语言的难题_第2页
语言的难题_第3页
语言的难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语言的难题 语言的难题 陈洁锦 有一阵子,我一下遇到两个难题,不知所措。“小健们”的书读哪里去了 那天坐在办公室里,面对一堆作文草稿,一口气怎么也顺不过来。 “这帮孩子,昨天整整讲评了一节课,感情都白费了。让他们回去修改,就改了几个字!瞧瞧这个小健,明明都面对面告诉他怎么修改了,语言怎么还是像陈年的稻草一样干巴巴的呢?他妈妈还说他每天一回家就一头扎进书堆里,瞧这乱七八糟的句子,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其实,小健这样的孩子班里真不少。想到 读书,我又迷茫了:孩子们书读得真不算少。学校图书馆,教室图书角,家里小书房,处处有书读;除了课间,中午有半小时的时间保障,加上同学书会、阅读课等等,机会也可以。而且从四2 / 4 年级起,我就要求他们每天回家读书半小时。怎么就不见作文有长进呢?不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么? 小天的“然后”症 无独有偶,外甥小天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小天 8岁,是一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可他每次讲故事总会说上许多的“然后”和“那个”。妹妹经常指着我家儿子羡慕地说:“还是小圆聪明呀!才 5 岁,不仅口齿 清晰,成语、关联词、比喻都用得像模像样了。哪像小天!我也经常讲故事、读绘本给小天听呀?” 看着妹妹一脸茫然,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如此 有一天,正好听到妹妹给两个小孩讲故事。我忽然发现,妹妹讲故事的方式与我有很大的不同。我很懒,讲故事的时候喜欢照本宣科;妹妹却很认真,往往把故事中的语言翻译成孩子容易理解的口语,把一些长句子变成短句,还经常加上“然后”之类的连词。 3 / 4 噢,怪不得小天讲故事有那么多的“然后”“那么”呢! 转念一想,对呀!经典之 所以成为经典,除了情节引人人胜,语言精彩也是原因之一。妹妹这样“翻译”式讲解,不就像把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咀嚼后再喂给孩子吃吗?这样做的确易于孩子理解,可经典的语言范式却被破坏,孩子无法从中获取语言营养,提升语言能力。 忽然又想到“小健们”的问题,根源,在于“情节式阅读”。“小健们”读书是比较多了,可关注的主要是情节,语言表达却丢掉了。他们肚子里留下的只是故事的情节梗概,要把故事倒出来讲一讲,就只剩下干巴巴的几句话了。 急来“三把火” 怎样引导孩子们关注书中的语言表达呢?我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我直指听故事。听故事光带耳朵可不行,还得带上大脑和嘴巴。嘴巴负责复述,听完得把自己认为最4 / 4 精彩的段落原汁原味地讲出来。大脑负责思考:为什么这里这么吸引人,看看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第二把火,我烧的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准备好读书工具 笔和笔记本,读到精彩的文字就摘录下来,作个批注,写写“好在哪儿”;读到有新意的作品就作个提纲式笔记,想想“这样写的妙处”。第二天的语文自习课就是“献宝”时间,让孩子们比比谁掘到的“金 子”最多、成色最足。 第三把火,我借鉴了“叶圣陶教子”的方法,在习作点评上作了改进。精简集体点评,腾出时间让学生“我来读,你来评”:一学生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另一学生边听边作点评,写得精彩的地方加颗星,写得不够好的地方就喊停,提个醒,提点小建议。 这三把火效果很明显。孩子们习作中经常会冒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读书笔记上的批注、点评也像模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