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_第1页
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_第2页
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_第3页
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_第4页
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读资治通鉴有感 2000 字 历史的经验 读资治通鉴有感 火星马猴 人们说陈年往事会自行埋葬,或埋葬于皇天后土之下,或消散于时代旷野之中,乡野之间再无它的音讯,人来人往看不到一丝它的身影。其实这是错的,陈年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即使你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它却无时无刻不追随着你,因为这是人的记忆。然而记忆只有苦涩的才珍贵,因为甜蜜的感受经不住时光的深刻,就像一圈圈年轮的和风细雨,在命运骤然的惊涛拍岸下,必然显得苍白单薄。个人的陈年往事如此,对于一个民族也是同样道理。所以回首往事时,要多回顾苦涩的,那里蕴含着个人的经验和命运,同样读历史时,也要多读经验和教训的历史,而不只是看功劳簿上一统天下的的唐宗宋祖。 中华历史卷帙浩繁,光是正史就有二十五史之多,读下来怕是真的要穷经皓首了。所幸有这么一本历史书,专门把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浩如烟海的往事中抽离出来, 撮取其要 ,用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本书就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对于司马光,我们都知道他在儿童时砸缸救人的急智2 / 5 趣事,连带着对他的印象也固化在梳羊角辫的蓬头稚子上。其实司马光 是北宋有名的大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两度为相,生前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编纂了这部 历代君王的教科书 资治通鉴,死后谥号 文正 这是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最梦寐以求的谥号。可谓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毛泽东同志就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 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 不同于史记的纪传体,资治通鉴采用的是编年体写法,从公元前 403 年的周威烈王时期写起,到公元 959年五代后周世宗停笔,时间 跨度 1362 年,共 294 卷,历时19 年完成。因为是写给君王看的治世之典, 专取国家兴衰,所以撷取史料的视角主要聚焦在政治军事大事上,而书里记录的这一千余年历史中,除了两汉一统时稍微太平些,治多乱少外,其余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莫不是大分裂大混战的年代。相斫相杀的场景比比皆是:皇后被杀、太后被杀、皇太子被杀、忠臣被杀、奸臣被杀,皇上最后也被杀天灾人祸屡屡上演: 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 兵燹之灾野火不尽春风又生:因为打仗士兵多喜欢挟藏妇女在身边,将军王浚下令有在军队里私藏女 人的斩,于是八千个少女被沉在易水河底这一3 / 5 千余年里中国人记忆的苦涩映照在资治通鉴薄薄的纸页上,足足积攒了 294 卷。 如果历史都如 二十六年,王崩,子烈王喜立 这样,一年当中只有短短几行,没有天灾,没有人祸,没有战争,没有权斗,那这 1300 年的历史,几百页就写完了。只因我们的历史太 精彩 了,充斥着故事, 满本都写着吃人 ,才会这么厚重,怎么都讲不完说不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孟德斯鸠说只有历史故事乏味的国家与人民才是幸福的。读资治通鉴,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历史的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战争与权谋,历史人物个人命运的因果也被司马光洞若观火地收录在这本书里,每遇到令人感慨的事件人物时,跟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太史公言一样,司马光也会 臣光曰 ,对其进行评议。例如三家分晋,司马光论述晋国智伯的灭亡时就才德关系和识人亲人说了这么一段令人耳目一新的话: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4 / 5 .说的是世俗之人多分不清才与德,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与其得到有才无德的小人,不如得到无才无德的愚人,因为愚人作恶,智力不济实力不胜,人还能制服他,小人作恶有勇有谋,危害更大。有德令人尊敬,有才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尊敬的人却容易疏远,所以大家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观察他的品德。短短几句话鞭辟入里,于历史大事件中勾勒出个人立才与立德的辩证之道,令人深受 启迪。 可见虽然资治通鉴后来被人断章取义为权谋之书整人之书,但其实司马光作为一代大儒, 道德博闻 的文正公,是始终强调做人、做事的大原则,始终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君道、臣道、师道的。书中写 太康之英 陆机被人诬陷将死时,释戎服,著白,为笺辞颖,既而叹曰: 华亭鹤唳,可复闻乎 ,遂被杀,夷三族。家乡华亭的鹤鸣声,还能再听到么?大丈夫志匡世难,既知将死,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读罢令人掩卷叹惋,感慨良久。这就是中国读书人一脉相承的世道人心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读资治通鉴, 拨开历史权谋的诡谲烟云,最终看到的还是质朴的世道人心。 想起前段时间的 世界读书日 4 月 23 日。在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我们对于读书的感受都在逐渐微弱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