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第17课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1、 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辗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2、 基础知识1.生字注音趱行(zn) 虞候(y) 嗔(chn)俺(n) 尴尬(gn g) 厮(s)朴刀(p) 恁地(nn) 怨怅(chng)兀的(wd) 喘气(chun) 逞辩(chng)怄(u) 喏喏连声(nu) 忒(tu)芥菜(ji) 剜口割舌(wn) 鬓边(bn)舀酒(yo) 罗唣(zo) 面面厮觑(q)聒噪(gu) 晁盖(cho) 三阮(run)2.词语解释晓事:明白事理。寻思:思索,考虑。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出没:出现和隐藏。 分说:分辩。勾当:事情。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3.相关知识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带领众好汉攻辽、打方腊,全书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4.背景探源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他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料,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到了东京,又被高俅排挤,只好卖传家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盛气之下杀了牛二,被发配充军。梁中书看中他的武艺,收在门下,并把押送生辰纲的重任托给他。但生辰纲又被晁盖等人所劫,无奈之下,杨志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在征讨方腊的途中病故。3、 内容(一)整体感知1学生跳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点拨明确】故事情节分析: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动,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2事件线索(1)片断中主要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点拨明确】主要人物:杨志、老都管、虞候、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2)双线结构梳理【点拨明确】明线:杨智押送金银担智送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智取(3)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点拨明确】主要矛盾冲突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二)深层赏析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点拨明确】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林中,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智用地利: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实情况。智用矛盾: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时,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智用计谋: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喝的是药酒,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却动弹不得。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点拨明确】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在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酷暑难耐,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点拨明确】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三)人物赏析1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点拨明确】杨志的性格:蛮横、官迷、刚愎自用、能干、精细、对部下横暴。2吴用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点拨明确】吴用的性格:足智多谋,智用天时、地利、人和。(四)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1分析课文中环境描写的方式及作用。【点拨明确】方式:直接描写(太阳、云彩);间接描写(写人的言行,写人的感觉,写其他事物)。作用:渲染酷热的氛围;烘托人物烦躁不安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2勾画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天热”的词句段,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点拨明确】直接描写“天热”的语句有:“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间接描写“天热”的语句有:“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切感。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气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料知热则渴,施计于解暑,足见其料事如神。推动情节。天热难走,杨志蛮横,激化了押送队的内部矛盾,使八条好汉有了可乘之机,于是就有了歇凉、卖酒、买酒、喝酒、饶酒、夺酒等情节。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五)构思技巧全文为何在篇末才点出好汉的名字及所用计策?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点拨明确】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用药过程,这属于叙述顺序上的补叙。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明了题目。(六)主题探究本文通过对杨志与晁盖一行人斗智斗勇的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晁盖、吴用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反映了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历史规律。赞扬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及其斗争智慧。第19课 范进中举(吴敬梓)1、 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作者生长在富家名门,他在和官僚、豪绅、名流、清客以及知识分子的长期接触中,看透了他们卑污的灵魂、无耻的行径。更由于家道中落,由富而贫,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功名利禄由热衷渐而冷淡。2、 基础知识1.生字注音作揖(y) 带挈(qi) 相公(xing)烫酒(tng) 行市(hng) 长亲(zhng)醺(xn) 腆着(tin) 啐(cu)簇拥(c) 踹在(chui) 拙病(zhu)商酌(zhu) 星宿(xi) 斟酒(zhn)斋公(zhi) 兀自(w) 绾头发(wn)滚皱(zhu) 桑梓(z) 侥幸()轩敞(xun ) 锭子(dng) 攥(zun)讳(hu) 不省人事(xng) 行瘟(wn) 解元(ji)2.词语解释作揖:拱手行礼。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商酌:商量斟酌。3. 文学常识(1)关于儒林外史:“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以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没有一个主干,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题,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2)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4.背景探源本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三、内容(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点拨明确】主要人物:范进、胡屠夫、张乡绅、老太太等。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2讨论并归纳:文章结构层次及大意。【点拨明确】(1)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2)第二部分(312段):写范进中举后情景。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第三层(1112段):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3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复述故事。【点拨明确】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二)深层赏析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点拨明确】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2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点拨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3赏析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点拨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4第5至12段,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点拨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出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5作者设计范进“喜极而疯”的用意何在?【点拨明确】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因此,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三)主题归纳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炎凉世态。(四)人物赏析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体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点拨明确】第一次来贺喜:原因:范进考中了秀才贺礼:一副大肠,一瓶酒称呼: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相公)态度:教训动作: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第二次来贺喜:原因:范进考中了举人贺礼: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称呼:贤婿,天上的文曲星(贤婿老爷)态度:赞不绝口动作: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性格特点:欺贫爱富、视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性?【点拨明确】热衷功名利禄、虚伪、世故圆滑。范进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承受下来,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范进这个“下人”,确实“下”得出奇。例如,在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不作辩解;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