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学设计_第1页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_第2页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_第3页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_第4页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作者:泡语文转贴自:凤凰语文论坛点击数: 102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作者:泡语文文章出处:凤凰语文论坛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 “ 以文包诗 ” 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欢迎浏览。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 学情分析: “ 文包诗 ” 是苏教版 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 “ 飞将2 / 16 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 “ 小李广 ” 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 “ 飞将军 ” 。板书课题,简介 “ 飞将军 ” 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3 / 16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 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 “ 塞、搜 ” 都是平舌音,“ 境、硬、蒙 ” 都是后鼻音,指明 “ 扎 ” 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 “ 扎 ” 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 jiang)军将( jiang)领平明( ming)绰( chuo)出没( mo)草丛( cong) (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 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4 / 16 (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 “ 射虎 ” 的含义是什么? (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 3)范读塞下曲。 (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 古诗是赞美 “ 飞将军 ” 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 16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 和小伙伴背 小组背 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 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 (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 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 “ 万事开头难 ”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 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 “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 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 “ 未成曲调先有情 ” 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 6 / 16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 “ 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 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齐读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 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 “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 师:“ 还有人补充吗? ”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 “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 飞将军 ” 。 他当时的责任是? “ 镇守北方边境 ” 再连起来说完整 7 / 16 “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 飞将军 ” 。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 “ 神勇无比 ” 我们再来读一读。 ( 2)理解词语 “ 神勇无比 ”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 “ 框架结构 ” 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 “ 挚领一顿,百毛皆顺 ” 的教学思想。 )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 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 ?(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习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 8 / 16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意思是说:学习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习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9 / 16 学生可能会问的 “ 林暗 ” 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 夜引弓 ” 的 “ 引 ” 是什么意思? “ 石棱 ” 的 “ 棱 ” 指的是哪儿? “ 平明 ”“ 白羽 ” 李广射虎(下)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 “ 讲述 ” 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 “ 谈话 ” 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 “ 讨论 ” 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交流诗句哪些词语你不明白,哪些词语懂了。 ) 10 / 16 (三 )讨论、读懂诗句 a)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什么样的 风叫 “ 疾风 ” ?当你听到这样的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学生交流。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点拨: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就刮着这样的风,如果是你在外面,心里会怎样?你能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读好评价,如果学生读得不好 师:有点感觉了。别忘了,那还不像我们这儿,到处都有村庄和人家,而是在 生:北方边境。 师:是啊,那里只有草木丛生的高山和夜晚的凄清,再听到这吓人的 “ 疾风 ” ,心里会怎样?谁再来读读看? 11 / 16 生再次读。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疾风 劲吹的月夜,让学生体会静谧的黑夜氛围 ) 师再次评价:感觉更好了。听说李广带兵巡逻的地方还常有猛虎出没!谁还敢读? 生读。 (三 )讨论、读懂诗句 师:你看,读得有几个同学都要藏到桌子底下去了。真的害怕了。李广怕不怕? 生(齐):不怕。 师:他是怎么做的呢?接着读下去,看你能不能找到原因。 4、师:李广在射虎的时候有一系列动作,你们能把这些动作找出来吗? “ 拈弓搭箭 ” , “ 运足气力 ” , “ 拉开硬弓 ” (教师在 “ 拈12 / 16 弓搭箭 ” , “ 运足气力 ” , “ 拉开硬弓 ” 变红,相机解释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 5、作者在描写李广射虎的时候,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准确,大家看,李广射虎时他的形象是多么威武啊!出示李广射虎图 请大家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 指名读(边做动作边读)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运足气,弓要拉得满、眼睛要平视 . ) 齐读(喜欢做动作的小朋友可以配上动作) (扮演角色,加深印象。结合我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深入发掘,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 这就是诗句 “ 将军夜引弓 “ 的意思 齐读 “ 将 军夜引13 / 16 弓 ”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引读: “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 ” 课件:将士们看到李广的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说 学生交流 小卡片出示:可见李广真是一个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领 (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欣赏了众将士寻箭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众人的惊讶和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 课件 出示,你能用诗句的话能第四小节的内容吗?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14 / 16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 “ 有! ” ) 师:自己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 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利用多种形式背诵,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和古诗的认识。 ) 四、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课后,15 / 16 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 【教学反思】: “ 文包诗 ” 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但是我在教学环节中忽视了这一点。在 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塞下曲之后,就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造成了诗的理解和文的脱离。另外在评价学生的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拖沓,不够紧凑 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