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_课后答案(杨霓清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pdf_第1页
高频电子线路_课后答案(杨霓清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pdf_第2页
高频电子线路_课后答案(杨霓清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pdf_第3页
高频电子线路_课后答案(杨霓清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pdf_第4页
高频电子线路_课后答案(杨霓清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频电子线路_课后答案(杨霓清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 思考题与习题 1.1已知 LC 串联谐振回路的C=100pF, 0 f=1.5MHz, 谐振时的电阻5r= , 试求:L和 0 Q。 解:由 0 1 2 f LC = 得 2612 0 11 (2)(21.5 10 ) 100 10 L fC = 6 112.6 10112.6HH = 66 0 0 21.5 10112.6 10 5 L Q r = 212.2= 1.2对于收音机的中频放大器,其中心频率 0 f=465kHz, 0.7 BW=8kHz,回路电容 C=200pF,试计算 回路电感L和 e Q的值。若电感线圈的 0 Q=100,问在回路上应并联多大的电阻才能满足要求? 解:由 0 1 2 f LC = 得 222 00 12533025330 585.73(H) (2)0.465200 L fCf C = 由 0 0.7 e f BW Q = 得 0 0.7 465 58.125 8 e f Q BW = 0 0 310 00 1100 171(k ) 22465 102 10 eo Q RQ Cf C = 0 58.125 17199.18(k ) 100 e eo Q RR Q = 外接电阻 0 171 99.18 236.14(k ) 171 99.18 eo e R R R RR = 2 1.3有一并联回路在某频段内工作,频段最低频率为 535kHz,最高频率 1605kHz。现有两 个可变电容器,一个电容器的最小电容量为 12pF,最大电容量为 100 pF;另一个电容 器的最小电容量为 15pF,最大电容量为 450pF。试问: 1)应采用哪一个可变电容器,为什么? 2)回路电感应等于多少? 3)绘出实际的并联回路图。 解:1) maxmax minmin 1605 3 535 fC fC = 因而 max min 9 C C = 但 100 9 12 因此应采用 maxmin = 450PF, = 15pFCC的电容器。 但因为 max min 30 C C =, 远大于 9, 因此还应在可变电容器旁并联一个电容CX, 以使 max min C C X X C C + + =3, 解之得CX40pF。 2) 将 max C=CX+ max C=490pF 代入 222 minmaxminmax 12533025330 180(H) (2)0.535490 L fCfC = 3)实际的并联回路如下 1.4给定并联谐振回路的 0 f5MHz,C50 pF,通频带 0.7 BW150kHz。试求电感L、品质 因数 0 Q以及对信号源频率为 5.5MHz 时的失调。又若把 0.7 BW加宽至 300kHz,应在回路 两端再并联上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 解:回路电感值为 222 00 12533025330 20.2 H 550 L Cf C = 又 0 0.7 0 f BW Q = 3 因此 6 0 0 3 0.7 5 10 33.3 150 10 f Q BW = 对信号源频率为 5.5MHz 时的失调为 0 5.550.5()fffMHz= 广义失谐: 6 0 6 0 22 0.5 10 33.36.66 5 10 f Q f = 要使 0.7 2f加宽为 300kHz,则Q值应减半,即 0 1 16.7 2 e QQ= 设回路的并联谐振电导为 eo g,则由 0 0 1 eo Q gL = 可以求出 66 00 11 47(S) 33.3 25 1020.2 10 eo g QL = 当Q下降为 e Q后,需要并联的外接电导为 0 47(H) eoeoeoeo e Q gggggg Q = 外接的并联电阻为 1 21.3kR g = 1.5并联谐振回路如图 1.T.1 所示。已知通频带 0.70.7 2BWf= , 电容C。若回路总电导为 g ( S gg eL gg =+) ,试证明: 0.7 g4f C =。若给定C20pF, 0.7 BW6 MHz, e R10k, S R10k,求 L R? 图1.T.1 4 解:由 0 e C g Q =及 0 0.70.7 2 e f BWf Q = =二式可得 0 0.7 00.7 2 4 / 2 f C gfC ff =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 6126 43 1020 10750 10gSS = = 6 33 6 11 (750 10) 10 1010 10 554 10 Lse gggg S S = = = 即 1 1.8k L L R g = 1.6电路如图 1.T.2 所示。给定参数为 0 f=30 MHz,C=20pF,R=10k, g R=2.5k, L R=830, g C=9pF, L C=12pF。线圈 13 L的空载品质因数 0 Q=60,线圈匝数为: 12 N=6, 23 N=4, 45 N=3,求 13 L、 e Q。 图1.T.2题 1.6 图 解:1画高频等效电路 根据图 1.T.2 可画如下图所示等效电路。其中, 12313 /4/100.4nNN=; 24513 /3/100.3nNN=;1/ gg gR=,1/ LL gR=。 2求 13 L 5 由图可知, 22 12gL Cn CCn C =+ 22 0.49200.31222.52(PF)= += 因为 0 13 1 2 f L C = 13 26212 0 6 11 (2)(230 10 )22.52 10 1.25 10 H=1.25H L fC = = 3求 e Q 66 0130 11 230 101.25 1060 eo g L Q = 6 70.7 10 S70.7S = 22 12 1 geoL gn ggn g R =+ 262 33 111 0.470.7 100.3 2.5 1010 10830 =+ 6 343.1 10 S343.1S = 666 013 11 12.37 230 101.25 10343.1 10 e Q L g = 1.7如图 1.T.3 所示。已知L0.8H, 0 Q100, 1 C 2 C20pF, i C5pF, i R10k,20pF o C=, o R5k。试计算回路谐振频率,谐振阻抗(不计 o R和 i R时) 、有载 e Q值和通频带。 图 1.T.3题 1.7 图 解:根据图 1.T.3 可画如下图所示等效电路。 其中 11 1212 201 2020203 o CC n CCCCC = + 22 202040() o CCCpF = +=+= 6 2 1 99 545() ooo RRRk n = = = = 回路总电容 12 12 20 40 518.3() 2040 i C C CCpF CC =+=+ + 612 11 41.6() 2 6.28 0.8 1018.3 10 o fMHz LC = 66 0000 2100 6.28 41.6 100.8 1020.9() eo RQLQf Lk = 0/ /45/20.9/105.8() eoi RRRRk = 3 66 00 5.8 10 27.8 26.28 41.6 100.8 10 e RR Q Lf L = 0 0.7 41.6 1.5() 27.8 e f BWMHz Q = 1.8 试求图 1.T.4 所示各传输线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关系( i R/ L R)及相应的特性阻抗 C Z表达 式。 (a)(b)(c) (d)(e) 图1.T.4题 1.8 图 解:设每根传输线变压器的端电压为,电流为i。 图(图(a a a a) :因为 i =,4 i ii=, o ii=,4 o = 7 所以 4 i i i R ii =, 4 o L o R ii =, 1 16 iL RR= 123 1 4 4 ccciL ZZZRR i = 图(b) :因为 i 2=, i ii=, 1 2 o =,4 o ii= 所以 2 i R i = 1 2 4 L R i =16 iL RR=, 1 1 8 2 ciL ZRR i =, 2 11 2 2 28 ciL ZRR i = 图(c) :因为 i 2=, i ii=,2 o ii=, o = 所以 2 i i i R ii =, 2 o L o R ii =,4 iL RR=, 12 1 2 2 cciL ZZRR= 图(d) :因为 i 3=, i ii=, o =,3 o ii= 所以 3 i R i =, 3 L R i =,9 iL RR=, 12 1 3 3 cciL ZZRR= 图(e) :因为 i =,3 i ii=,3 o =, o ii= 所以 3 i R i =, 3 L R i =, 1 9 iL RR=, 12 1 3 3 cciL ZZRR i =, 3 3 9 cLi ZRR i = 1.9图 1.T.5 所示为用传输线变压器构成的魔 T 混合网络, 试分析工作原理。 已知 L R=50, 试指出 i R、 1 R、 2 R、 3 R的阻值。 1.T.5题 1.9 图 8 解: 13 rr TT均为魔T混合同相功率合成网络, 4r T为1:4传输线变压器。 4r T输入端呈 现电阻 4 1 12.25 4 iL RR=,这个电阻就是混合网络 3r T C端呈现的电阻 3c R,而 3 R即 为接在 3r T DD端的电阻。因此,根据隔离条件 33 450 c RR=,同理混合网络 1r T 和 2r T的 C 端呈现的电阻 123 225 ccc RRR=。 所以 122 4100 c RRR=, 1 1 50 2 i RR= 1.10 一谐振功率放大器,已知工作频率f300MHz,负载50 L R=,晶体管输出容抗 0 25 C X= , 其并联的谐振电阻50 e R=, 试设计图 1.T.6 所示 L 型匹配网络的 1 C、 2 C、L 值,设网络有载品质因数 1 5 e Q=。 1.T.6题 1.10 图 解:将 e R、 co X并联阻抗转换为 e R、 0c X串联阻抗的匹配网络如图(b)所示。 因为 1 2 e e co R Q X = =,所以 2 1 10 1 e e e R R Q = = + ,20 ee co co R R X X = = 由于 111 30 ceeco XQ RX= = 则 1 1 1 17.68 c CpF X =, 2 25 e cL Le R XR RR = = 得 2 2 1 21.22 c CpF X =, 1 2 70 eL Lcco c R R XXX X = = 得0.04 L X LH = (b) 1.11 石英晶体有何特点?为什么用它制作的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较高? 9 1.12 一个 5kHz 的基音石英晶体谐振器, 0 C=6pF, qC =2.4 2 10 pF, qr =15。求此谐振 器的品质因数Q值和串、并联谐振频率。 解: 1 2 q qq f L C = 14 11 152.4 10 q q q L Q rC = 2 2 2 6 2.4 10 2.39 10 (pF) 62.4 10 qo qo C C C CC = + 1 2 p q f L C = 1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2.1试用矩形系数说明选择性与通频带的关系。 2.2证明式(2.2.21)。 2.3在工作点合理的情况下,图(2.2.6)(b)中的三极管能否用不含结电容的小信号等效电 路等效?为什么? 2.4说明图(2.2.6)(b)中,接入系数 1 n、 2 n对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指标有何影响? 2.5如若放大器的选频特性是理想的矩形,能否认为放大器能够滤除全部噪声,为什么? 2.6高频谐振放大器中,造成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有哪些不良影响?为使放 大器稳定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 2. 7 单级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交流电路如图 2. T.1 所示。要求谐振频率 0 f=10.7MHz, 0.7 BW=500kHz, 0 |A=100。晶体管参数为 ie y=(2+j0.5)ms; re y=0; fe y=(20j5)ms; oe y=(20+j40)ms 如果回路空载品质因数 0 Q=100,试计算谐振回路的L、C、R。 图 2.T.1题 2.8 图 解:根据电路图可画出放大器的高频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其中20 oe gs=, 6 6 40 10 0.59 210.7 10 oe CpF = , 22 20520.6 fe yms=+= 根据题设要求 0 100 fe y A g = 2 则 3 20.610 0.206 100 fe o y gms A = 因为 0 0.7 e f BW Q = 所以 0 0.7 10.7 21.4 0.5 e f Q BW = 因为 0 1 e Q Lg = 所以 63 0 11 210.7 100.206 1021.4 e L g Q = = 6 3.37 103.37ss = 由等效电路可知 2626 0 11 65.65pF (2)(210.7 10 )3.37 10 C fL = 66 00 11 44.14 2210.7 103.37 10100 eo gs f LQ = 则65.650.5965.06 oe CCCpF = 666 11 7.05 206 1020 1044.14 10 oeeo Rk ggg = 2.8 在图 2. T.2 中,晶体管 3DG39 的直流工作点是 CEQ V8V, EQ I2 mA;工作频率 0 f10.7MHz;调谐回路采用中频变压器, 31 L4H, 0 Q100,其抽头为= 23 N5 匝, = 13 N20 匝,= 45 N5 匝。试计算放大器的下列各值: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设放 大器和前级匹配 s g ie g) 。晶体管 3DG39 在 CEQ V8V, EQ I2mA 时参数如下: ie g2860 S; ie C18 pF oe g200S; oe C7pF 3 fe y45mS; fe 54 o re y0.31mS; re 88.5 o 图 2.T.2题 2.9 图 解:交流通路 为了计算放大器的增益,应求出与谐振回路并联的总电导 22 12eooeie ggn gn g =+为 此,首先计算出接入系数 12 n 与n,有 23 1 13 51 204 N n N =; 45 2 13 51 204 N n N = 谐振回路固有的谐振电导为 6 66 00 11 37 10 100 210.7 104 10 eo gS QL = 于是 22665 12 11 200 102860 103.7 10227.5() 1616 oeieeo gn gn ggs =+=+ 电压增益(谐振时)为 3 12 6 11 45 10 44 12.3 227.5 10 fe o n n y A g = 功率增益为 22 00 ()(12.3)151.3 p AA= 此时回路的有载 Q 值为 4 666 11 16.2 6.28 10.7 104 10227.5 10 e o Q Lg = 因而通频带为 0.7 10.7 0.66() 16.2 o e f BWMHz Q = 2.9图 2. T.3 是中频放大器单级电路图。 已知回路电感=L1.5H,= 0 Q100,4/ 21 =NN, 41 CC均为耦合电容或旁路电容。 晶体管采用 CG322A, 当 EQ I=2mA,= 0 f30MHz, 测得 Y 参数如下:= ie y(2.8+j3.5)mS,0.080.3 re yj= (-0.08-j0.3)mS,3627 fe yj=(36-j27)mS, 0.22 oe yj=+(0.2+j2)mS。 (1)画出用 Y 参数表示的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 (2)求回路的总电导 g。 (3)求回路总电容 C的表达式。 (4)求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0 A。 (5)当要求该放大器通频带为 10MHz时,应在回路两端并联多大的电阻? 图 2.T.3题 2.10 图 解: (1)用 Y 参数表示的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为 (2)回路的总电导 g的计算 1 1n= 221 /0.25nNN= 5 6 66 00 11 35 10 100 230 101.5 10 eo gS QL = 22666 12 1 200 102800 1035 10410() 16 oeieeo gn gn ggs =+=+ (3)回路总电容 C的表达式 由 0 1 2 f LC =知 222 00 12533025330 18.76(pH) (2)301.5 C fLf L = 222 122oeieoeie Cn Cn CCCn CC =+=+ 22 12oeie CCn Cn C = (4)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0 A。 22 362745 fe yms=+= 3 12 6 1 145 10 4 27.4 410 10 fe o n n y A g = (5)当要求该放大器通频带为 10MHz时,应在回路两端并联电阻 R 的计算: 因为 0 0.7 e f BW Q =所以 0 0.7 30 3 10 e f Q BW = 而 1 e o Q Lg = 0 1 oeo Q Lg = 所以 100 351167 3 o eo e Q ggS Q = = 在回路两端并联电阻 R 为 111 1.32 1167410 Rk ggg = 2.10 三级相同的单调谐中频放大器级联, 工作频率 0 f=450kHz, 总电压增益为60dB, 总带宽为8kHz, 6 求每一级的增益,3dB 带宽和有载 e Q值。 解:多级级联的放大器,若各级参数相同,其总增益为 0 n o AA = 当3n=时,每一级的增益为 11 33 100010 oo AA = 多级级联的放大器,其带宽为 1 0.70.7 ()21 n n BWBW= 所以单级放大器的带宽为 0.7 0.7 1 () 21 n n BW BW= 当3n=时,每一级的带宽为: 0.73 0.7 1 3 ()8 15.686 0.51 21 BW BWkHz= 每一级的有载品质因数 0.7 450 28.69 15.686 o e f Q BW = 2.11 图 2. T.4 表示一单调谐回路中频放大器。 已知工作频率 0 f10.7MHz, 回路电容 2 C56 pF,回 路电感 L=4 H, 0 Q100,L 的圈数 N20 匝,接入系数 1 n 2 n0.3。采用晶体管 3DG6C, 已知晶体管 3DG6C 在 CE V8V, E I2mA 时参数如下: ie g2860 s; ie C18 pF oe g200s; oe C7pF fe y45ms; fe 54 o re y0.31 ms; re 88.5 o 7 图 2.T.4题 2.12 图 求:1)单级电压增益 0 A=; 2)单级通频带 0.7 2f; 3)四级的总电压增益()4 V0 A 4)四级的总通频带()42 0.7 f 5)如四级的总通频带()42 0.7 f保持和单级的通频带 0.7 2f相同, 则单级的通频带应加宽 多少?四级的总电压增益下降多少? 解、回路的固有谐振电导 5 66 11 3.7 10 ( ) 100 6.28 10.7 104 10 eo oo gs QL = 回路的总电导 22 12 665 0.09 200 100.09 2860 103.7 10312.4() oeieeo gn gn gg s =+ =+ (1)单级谐振电压增益: 3 12 6 0.3 0.3 45 10 12.96 312.4 10 fe o n n y A g = (倍) (2)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 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666 11 11.9 6.28 10.7 104 10312.4 10 e o Q Lg = 0.7 10.7 899() 11.9 o e f BWkHz Q = (3)四级放大器的总电压增益()4 V0 A 12 44 4 ()()(12.96)28210.56 fe o n n y A g =(倍) 8 (4)四级的总通频带()42 0.7 f 11 4 0.7 ()2121 899391() o n e f BWkHz Q = (5)如四级的总通频带()42 0.7 f保持和单级的通频带 2f 7 . 0 相同, 则单级的通 频带应加宽至: 0.7 11 4 11 ()0.8992.1() 2121 o e n f BWMHz Q = = 此时每级放大器的有载品质因数为: 0.7 10.7 5.1 ()2.1 o e f Q BW = = 111.9 312.4728.9() 5.1 e oee Q ggs LQQ = = 12 444 44 312.4 ()()() ()()28210.56955.1 728.9 fe oo n n y g AA gg = = (倍) 四级的总电压增益下降了 44 ()()28210.56955.127255.46 oo AAA = 此时,单级放大器的负载回路应并联上的电阻为 111 2.4() 728.9312.4 Rk ggg = 2.12设有一级单调谐中频放大器,其通频带 0.7 4MHzBW=,增益 0 A=10,如果再用一 级完全相同的中频放大器与之级联, 这时两级中放的总增益和通频带各是多少?若要 求级联后的总频带宽度为 4MHz,每级放大器应该怎样改动?改动后的总增益为多 少? 解:两级中放级联后的总增益和通频带各是 2 020 ()100AA = 11 22 0.720.7 ()2121 42.57MHzBWBW= = 若要求级联后的总频带宽度为 4MHz,每级放大器的带宽应加宽至 0.7 1 2 1 46.22MHz 21 BW = = 根据增益带宽积为常量可知: 0.700.70 BWABWA = 9 此时放大器的增益为 0.7 00 0.7 4 106.43 6.22 BW AA BW = = 改动后的总增益为 22 020 ()6.4341.34AA = 2.13 设有一级单调谐中频放大器,谐振时电压增益 0 10A=,通频带 31 2MHz dB BW=, 如 果再用一级电路结构相同的中放与其组成双参差调谐放大器,工作于最佳平坦状态, 求 级联通频带 3dB BW和级联电压增益 0 A 各是多少?若要求同样改变每级放大器的带宽 使级联带宽 3dB BW=8 MHz,求改动后的各级增益 0 A为多大? 解:电路工作与最佳平坦状态,此时 0 21 e f Q f = 由于 033 1 222 dbedb ee fBWQBW fMHz QQ = 0 10A= 31 2MHz dB BW= 2.14 三级单调谐放大器, 三个回路的中心频率 0 f=465 kHz, 若要求总的带宽 0.7 BW=8 kHz, 求每一级回路的 3dB 带宽和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e Q。 1 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 3.3若反馈振荡器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则必然满足稳定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 么? 解:解:不正确。因为满足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后,振荡由小到大并达到平衡。但当外界因 素(温度、电源电压等)变化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若不满足稳定条件,振荡起就不 会回到平衡状态,最终导致停振。 3.4 分析图 3.2.1(a)电路振荡频率不稳定的具体原因? 解:解:电路振荡频率不稳定的具体原因是晶体管的极间电容与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 电 路的工作状态以及负载的变化, 再加上互感耦合元件分布电容的存在, 以及选频回路接 在基极回路中, 不利于及时滤除晶体管集电极输出的谐波电流成分, 使电路的电磁干扰 大,造成频率不稳定。 3.7 什么是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平衡条件和稳定条件?各有什么物理意义?振荡器输出信号 的振幅和频率分别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 解:解: (1)起振条件: 振幅起振条件 0 1A F 相位起振条件2 AF n+=(n=0,1,) (2)平衡条件: 振幅平衡条件AF=1 相位平衡条件2 AF n+=(n=0,1,) (3)平衡的稳定条件: 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 0 0 A U 相位平衡的稳定条件0 Z 是表明振荡是增幅振荡, 振幅由小增大, 振荡能够建立起来。 振幅平衡条件 AF=1 是表明振荡是等幅振荡,振幅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 相位起振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都是2 AF n+=(n=0,1,) ,它表明反馈是正反 馈,是构成反馈型振荡器的必要条件。 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A/ 0 U= EQ I应大于1.11mA时振荡器才能振荡。 3. 13 已知题 3.13 图所示的振荡器中,晶体管在工作条件下的y参数为:2mS ie g=, 20S oe g=,20.6mS fe y=。回路元件参数为 2 300Cp= 300pF, 1 60Cp=60pF,5LH=5H, (1)画出振荡器的共射交流等效电路; 6 (2)估算振荡频率和反馈系数; (3)根据振幅起振条件判断该电路能否起振。 (提示:在振荡器共射交流等效电路中,设法求出 ie g等效到晶体管 c、e 两端的值 ie g) 题 3.13 图 解:解: (1)振荡器的共射交流等效电路 (2)振荡频率和反馈系数 12 12 60 300 60(pF) 30060 C C C CC = + 振荡频率 612 11 9.19(MHz) 2 6.28 5 1060 10 osc f LC = 反馈系数 1 2 601 3005 f C k C = (3)根据振幅起振条件判断该电路能否起振。 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为 7 其中 1 1 12 601 300606 C n CC = + 2 2 12 3005 300606 C n CC = + 22 11 11 ()2.10.058 1036 ieiie gngngms = =+= 2 2 25 2013.9 36 oeoe gn gs = = 1 1 6 fff VVV n = = , 2 () feifei y Vn y V = 0 1160 0.035 1005 eo C gms QL = 所以,电路的起振条件为: 12feeooeie n n yggg+ 12 136 ()(0.0350.0140.058)0.77 5 feeooeie yggg n n +=+= 电路可以产生振荡。 3.14 题 3.14 图所示为 LC 振荡器。 (1)试说明振荡电路各元件的作用; (2)若当电感 L=1.5H,要使振荡频率为 49.5MHz,则 4 C应调到何值? 题 3.14 图 解:解: (1)各元件的作用: c R、 1b R、 2b R、 e R、 f R确定偏执工作点, b C高频旁路电容使放大器为共基放大。 8 、 1 C、 2 C、 3 C、 4 C组成振荡回路。 1 C和 2 C构成反馈支路,提供正反馈。 p C输出 耦合电容。 (2)振荡回路总电容C为 123 4 122313 C C C CC C CC CC C =+ + 4 6.2303 6.2 3030 33 6.2 C=+ + + 因为回路谐振频率要求为 49.5MHz,则 2626 0 11 =6.899pF (2)(249.5 10 )1.5 10 C fL = 所以 4 1.894=6.899 1.894=5.005pFCC= 3.15 题 3.15 图所示的电容反馈振荡电路中,= 1 C100pF,= 2 C300pF,=L50H。画出电 路的交流等效电路,试估算该电路的振荡频率和维持振荡所必须的最小电压放大倍数 min A。 题 3.15 图 解:解: (1)振荡器的共射交流等效电路 (2)振荡频率和反馈系数 12 12 100 300 75(pF) 300 100 C C C CC = + 9 振荡频率 612 11 2.6(MHz) 2 6.28 50 1075 10 osc f LC = 反馈系数 1 2 1001 3003 f C k C = 维持振荡所必须的最小电压放大倍数 min 1 3 f A k = 3.16 题 3.16 图所示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osc f=50MHz,画出其交流等效电路,并求回路电 感L。 题 3.16 图 解:解:画出其交流等效电路 回路总电容为 8.2 8.2 2015 2.2 43.312.6 8.2 208.2 208.2 8.2152.2 C =+ + 回路电感 22 2533025330 0.8(F) 5012.6 osc L fC = 3.17 题 3.17 图所示是一电容反馈振荡器的实际电路,已知= 1 C50pF,= 2 C100pF, = 3 C10260pF,要求工作在波段范围,即=f1020MHz,试计算回路电感 L 和电容 0 C。设回路空载= 0 Q100,负载电阻= L R500,晶体管输入电阻500 i R=,若要 求起振时环路增益A F =3,问要求的跨导 m g必须为多大? 10 题 3. 17 图 解:因为 maxmax minmin 20 2 10 d fC k fC = 所以 2 max min 4 d C k C = 而 12 30 12 C C CCC CC =+ + 于是 12 3max0 max12 12 min 3min0 12 4 C C CC CCC C C C CC CC + + = + + 代入已知数值得 0 40CpF= 12 min3min0 12 100 50250 1040() 100503 C C CCCpF CC =+=+= + 2 2 maxmin 2533025330 0.76() 250 20 3 LH fC = 12 max3max0 12 100 501000 26040333() 100503 C C CCCpF CC =+=+= + max 0 11333 0.21 1000.76 eo C gms QL = 11 2 500 L L gms R =, 11 2 500 i i gms R = 反馈系数 1 12 501 100503 f C k CC = + 当3 f A k =时,要求 1 39 f A k = 11 而 m iLeo g A ggg = + + , 其中 222 1 12 502 ()()2 100509 iii C gn ggms CC = = + 所以 2 9()9 (20.21)22 9 miLeo ggggms=+= + 3.19 题 3.19 图所示为克拉泼振荡电路。 已知 L2H, 1 C1000pF, 2 C=4000pF, 3 C=70pF, 0 Q=100,15 L Rk=, b e C 10pF,500 E R=,试估算振荡角频率 osc 值,并求满 足起振条件时的 minEQ I。设很大。 题 3.19 图 解:解: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由于 1 C 3 C, 23 CC,因而振荡角频率 近似为 3 1 osc LC 6 84.25 10/rad s= 已知 00 16.9 eosc RLQk= 0 / LLe RRR=7.95k=, 22 b e CCC=+4010pF= 求得 12 1,2 12 CC C CC = + 800.4pF= 2 3 22 31,2 0.08,“50.88 LL C nRn R CC = + 又 1 12 0.2 C n CC = + , 111 EQEQ im EeETT II gg RrRVV =+=+= 根据振幅起振条件, 1 “ mLi ggng n +,即 “ (1) EQ L T I g Vnn ,求得3.21 EQ ImA。 3.20 在上题所示电路中,若调整工作点,使 EQ I=5mA,并将 3 C分别减小到 60pF、40pF, 12 调节 L 使 osc 不变,设 0 Q100,试问电路能否振荡? 解:解:已知 111 im Eee gg Rrr =+,将起振条件改写为 1 (1) mL gng n ,由上题得 0.2n=。 当 EQ I=5mA 时, EQ T I V =192.31mS,据此求得起振时允许的最大 L g为 (1)=30.77mS Lm gnn g 当 3 60CpF=时, 0 19.7 e Rk= 0 /8.5 LLe RRRk = =, 2 31 2 3 ()2230.77 LL CC ggmSmS C + =,不起振。 3.21 画出题 3.21 图所示各晶体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并指出电路类型。 (a)(b) (c)(d) 题 3.21 图 解:解: 13 3.22 晶体振荡电路如题 3.22 图所示,已知 12 1122 11 , LCL C =,试分析电路能否产 生正弦波振荡;若能振荡,试指出 osc 与 1 、 2 之间的关系。 题 3.22 图 解、解、电路的交流通路 若能振荡, osc 与 1 、 2 之间的关系为 12 1122 11 osc LCL C = , min2 3 ()3 f o i R V VR = 所以 min3 317.32 f RRk= (2) 12 10RRk=, 1 0.01CF=, 2 0.1CF=; 2 R= 23 /RR5k= 所以 1212 1 osc R R C C = 3 4.47 10/rad s= 16 因为 21 12 1 CR CR + 0.110 1 0.015 F F = +13=,() fosc kj 1 13 = 二级反向放大器总增益应大于 13 倍,求得 min3 13 f RR=36.06k= 3.28 题 3.28 图所示文氏电桥电路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范围为 20Hz20kHz,共分为三挡。如 果双链可变电阻器 1 R的阻值范围是 1k10k,试求 1 C、 2 C、 3 C的值,以及每挡的 频率范围。 题 3.28 图 解:解: 因为 1 2 osc f RC = 所以 1 33 minmax 11 0.00796() 26.28 1020 10 osc CF Rf = () 36 max1 11 2 26.28 20 100.00796 10 osc fkHz RC = = 2 33 minmax 11 0.0796() 26.28 102 10 osc CF Rf = () 36 max2 11 200 26.28 20 100.0796 10 osc fHz RC = = 3 32 minmax 11 0.796() 26.28 102 10 osc CF Rf = () min 36 max3 11 20 26.28 10 100.796 10 osc fHz RC = 每挡的频率范围为 20kHz2kHz,2kHz200Hz,200Hz20Hz。 3.29 试用振荡相位平衡条件判断题 3.29 图所示各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为什么? 17 题 3.29 图 解:解: (a)不能,为负反馈;(b)不能,RC 引入的是负反馈;(c)可以产生振荡;(d)不能, RC 引入的是负反馈;(e)可以; 3.30 在题 3.30 图中: (1)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如不满足,修改电路连线使之满足 (画在图上) (2)在图示参数下能否保证起振条件?如不能,应调节哪个参数,调到什么值? (3)起振以后,振荡频率 osc f应为多少? (4)如果希望提高振荡频率 osc f,可以改变哪些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5)如果要求改善输出波形,减小非线性失真,应调哪个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题 3.30 图 解:解: (1)电路不满足正弦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修改后的电路为 18 (2)若使电路满足起振条件,应有1 ff A k ,而 f k在 1 2 osc f RC =时, 1 3 f k=, 所以,图示基本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应满足3 f A的条件;而 1 4.7 112.743 2.7 k f e R A R = += + = 式中 121122 coscos QQmm VVVtVt=+=+。若 2m V很小,满足线性时变条 件, 则在 1 /2 Qm VV= 、 0、 1m V三种情况下, 画出 1 ()g 波形, 并求出时变增量电导 1 ()g 的表达式,分析该器件在什么条件下能实现振幅调制、解调和混频等频谱搬移功能。 解解:根据伏安特性画出增量电导随的变化特性( )g 如下图所示。 (1) 1 1 2 Qm VV= 时,画出( )g t波形如入(c)所示,图中通角由 1 1 2 cos 2 m m V V =, 求得 3 = /3 0 /3 11 23 DD gg d tg = /3 /3 21 cossin() 3 D nD gn ggn t n = , 1 1 211 ( )sin()cos 33 D D n gn g tgnt n = =+ (2)0 Q V=时,画出的( )g 波形如图(b)所示。 1111 122 ( )()(coscos3) 23 DD g tg Ktgtt =+ 1 1 1 12 ( 1)cos(21) 2(21) n D n gnt n = =+ 杨霓清共 30 页第 7 页2010-11-4 (3) 1Qm VV=,( ) D g tg=,如图(e)所示。 可见, (1) 、 (2)中( )g t含有基波分量,能实现频谱搬移功能,而(3)中( )g t仅有直 流分量,故无法实现频谱搬移功能。 在实现频谱搬移功能时,应遵循有用信号较弱,参考信号较强的原则,这样可以消除一 些无用有害的组合频率分量,使输出有用信号的质量提高。 调制时: 1 cos cmc Vt=(载波) , 2 cos m Vt =(调制信号。 ) 解调时: 1 cos cmc Vt=(参考信号) , 2 (1cos)cos smac VMtt=+(调幅信号) 。 混频时: 1 =cos LmL Vt(本振信号), 2 (1cos)cos smac VMtt=+(调幅信号) 。 4.12 在题 4.12 图所示的差分对管调制电路中,已知 6 ( )360cos1010 c tt=mV, 3 ( )5cos210tt =mV,10V CCEE VV=,15k EE R=,晶体三极管很大, 杨霓清共 30 页第 8 页2010-11-4 ()BE on V可忽略。试用开关函数求 12 () CCC iii=值。 题 4.12 图 解解: 120 () 2 c CCC T iiii th V = 01 (cos) 2 c x i tht=, 00 ( )iIit =+ 其中 0 51 3 EE EE VV ImA R =, 33 ( )1 ( )10 cos(210 )() 3 EE t itt mA R = 33 0 11 10 cos(210 )() 3 itmA =+ 又 360 13.8510 26 cm c T VmV x VmV = 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